第一章 国 学 入 门
- 格式:pptx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8
第一章 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 国外译作:国外译作:1、 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 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 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 P2二、 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 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一章:观庙【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原文注音】dào k ě dào fēi cháng dào míng k ě míng fēi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cháng míng w úmíng tiān d ì zhī shǐ yǒu míng wàn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w ù zhī m ǔ g ù cháng w ú y ù y ǐ guān q í miào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cháng yǒu y ù y ǐ guān q í jiào c ǐ liǎng zhě tong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chū é r y ì míng to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 yòu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第⼀章哲学与教育值得拥有的资料是来⾃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有问题的地⽅肯定有的还请⼤家批评指正!第⼀章哲学与教育内容摘要本章作为全书⾸章具有"绪论"或"引论"的性质本章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介绍了教育与哲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教育哲学产⽣与发展的过程阐明了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法指出了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和如何学好教育哲学的路径学习⽬标1.理解和掌握哲学和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2.明确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3.掌握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4.了解教育哲学产⽣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物及代表作5.理解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第⼀节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关系⼀、对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理解(⼀)对哲学的四种理解1.哲学就是对智慧的追求⼀个⼈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就是哲学家2.哲学是⼀种活动主要是脑⼒活动对⼈⽣价值的思考后来发展成为⼀种清思活动3.哲学是对宇宙的总的看法本⾝不创造知识⽽是对其实学科创造的知识进⾏整理这种观点影响很⼤4.哲学是对⽣活的指导⼈⽣会遇到两难问题需要⽤哲学思考解决问题综上所述对哲学的理解可分为两类⼀种是静态作为名词理解是哲学著作由⼀系列概念、范畴、命题话语⽅式组成⼀种是动态将哲学看作是⼀种思维⽅式是⼀种⽅法论与⼈们的⽇常⽣活有其内在的亲和性(⼆)哲学的研究框架哲学的研究框架可分为五部分:1.逻辑论2.认识论(知识论)3.价值论4.本体论5.宗教哲学(三)与教育哲学密切相关的是知识论、本体论、价值论1.知识论是有关知识的起源、性质、⽅法、条件等⽅⾯的研究⼴义的知识论包括逻辑学和知识论也可以称为知识学;狭义的知识论是指知识论本⾝⽽不包括研究知识的⽅法学和原理2.形⽽上学也称为本体论形⽽上学这⼀概念与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有关后⼈在整理他的著作时发现他把⾃然现象归结为"物理学"把世界本质以及神、灵魂、意志归结为"物理学之后"根据《易·系辞》中"形⽽上学者谓之道形⽽下学者谓之器"⼀语把"物理学之后"翻译为"形⽽上学"这是⼀个⾮常恰当的翻译本体论是对世界的终极理解探讨⼈与客观世界的关系3.价值论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满意程度价值论包含五个⽅⾯:(1)知识价值---"真"的理论主要探讨"什么是真理"、"有没有真理"、"如何找到真理"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系列问题(2)伦理价值---"善"的理论主要讨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有没有良知道德善恶的标准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等问题(3)艺术价值---"美"的理论主要是研究艺术本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4)宗教价值---"圣"的理论西⽅社会宗教要解决⼈的理智⽆法解决的问题如"来⽣来世"的问题还需要补⾜情感⽆法达到即愿望⽆法实现的问题中国的道教相信⼈可以凭借⾃⼰的⼒量最终超越⾃⼰(5)经济价值---"利"的理论获利的基本原则是以最⼩的投⼊获得最⼤的利润经济学的价值观念可以导致充满功利主义思想导致社会弊端的产⽣(四)对教育和哲学关系的理解教育哲学是⼀种交叉学科如何理解教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呢?1.有些学者认为教育和哲学两者是⼀⼀对应关系哲学中有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教育哲学也应是这样的体系2.有些学者强调教育中的哲学对教育现象和相互关系⼈们都有⼀种哲学取向⽤哲学的⽅法去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视域3.有些学者强调为解决教育问题的哲学以教育问题为中⼼从哲学理论和实践⽅⾯进⾏分析具有⽬的性和实⽤性⼆、教育哲学的产⽣与发展(⼀)由来教育哲学是在科学不断发展过程中教育科学构成⼀个⼤的体系过程中分化出来的第⼀本教育哲学的著作的出现是在世界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森克兰茨(1805-1879)写了⼀本〈〈教育学的体系〉〉1849年美国教育学家布雷克特将此书译成英⽂并把书名改为〈〈教育哲学〉〉这是教育学⼀分⽀的教育哲学的由来(⼆)发展20世纪初对国内外教育哲学产⽣重⼤影响的是:德国哲学家笃尔(1854-1924)于是1899年发表了〈〈社会教育学〉〉或〈〈哲学与教育学〉〉书的结构由基础论、⽬的论、机构论组成他明确提出教育不应该顺应社会⽽应该推动社会这本书对后来教育哲学体系的形成产⽣了重⼤影响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1859-1952)与1916年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或〈〈民本主义与教育〉〉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这是他在哥伦⽐亚⼤学讲学时使⽤的教材是他教育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他根据实⽤主义经验论对⼈的⽣活⼈的⽣长、学校、教育⽬的、教育价值、教育⽅法、教材提出了系统的观点同时对旧学校旧教育进⾏了批判是⼀本范围较⼴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了重⼤影响(三)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哲学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其教育哲学流派为其特征的系统研究20世纪西⽅教育哲学流派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1.使⽤"经验"、"实在"、"⽂化"、"⽣存"、"结构"概念统合了古近代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对⽴反映出现代⼈教育思想中整体观念和综合思考的明显进步同时在评价时越来越复杂唯物主义与唯⼼主义⽃争依然存在2.个⼈⾄上价值观与社会⾄上价值观的论战始终进⾏3.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出新课题和解决新课题4.努⼒引进现代科学研究新成果5.学派之间相互批判相互促进形成对话和互补态势(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哲学发展的新动向1.教育哲学的实践性2.教育哲学的反思性3.教育哲学的批判性4.教育哲学的价值性第⼆节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法⼀、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哲学是⼀门⽤哲学的观点和⽅法来探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是⼀门带有⽅法论性质的边缘学科具体说是:是⼀门以教育中最基本概括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哲学⾼度进⾏研究和探讨找出⼀般规律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成为其它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对定义的理解1.教育的⼀般问题;2.上升到哲学⾼度;3.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教育哲学的学科特征教育哲学是⼀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充满时代⽓息与青春活⼒的天地它融合了许多教育学科的知识是对多学科知识的再抽象与提升这门学科可以让我们饱揽世界教育改⾰的⽆限风光品尝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美味佳肴体验时代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冲击与困惑捕捉科学发展为教育提供的蓬勃⽣机⼆、教育哲学的任务(⼀)教育哲学的任务1.对教育根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度分析2.对教育史和当前教育实际中的问题做出分析和评论3.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挑战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做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做出科学的推断(⼆)如何深化教育哲学研究的思路总的说⼀⽅⾯必须加强教育哲学⾃⾝的基础理论建设不断完善其基本范畴、理论体系和研究⽅法⼀⽅⾯应注重教育哲学的应⽤充分发挥作为教育观和教育科学⽅法论的指导作⽤具体包括:1.系统研究历史和当代出现的各种教育哲学理论流派分析⽐较其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过的什么影响作出恰当的评价2.把哲学界研究的成果、进展引进教育领域丰富和发展教育哲学的内容促进教育科学理论基础的现代化3.关注教育理论发展中与哲学相关的问题⽤哲学的⾓度与⽅法进⾏深刻思考与提升促进教育观念的变⾰教育理论发展研究⽅法的更新协调教育领域各学科的关系4.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问题特别是教育科研与教育改⾰实践的结合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三、教育哲学的研究⽅法、意义与要求(⼀)教育哲学的研究⽅法1.历史分析法2.⽐较研究法3.抽象归纳法4.演绎指导法5.批判继承法(⼆)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1.增进教育者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性⽔平2.促进教育者反思⾃⼰的教育实践3.加深对教育⽅针政策的理解4.对公众教育观点的分析与引领5.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批判与建构6.提供与其它学科交流与对话的思想平台(三)如何学好教育哲学1.要有信⼼克服畏难情绪教育哲学与我们的教育⽣活和社会⽣活紧密相连教育哲学的⽣命⼒源于对教育实践的提升与指导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学⽣观、⼈才观、教学观都地⼀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教育过程表现出来哲学的思考与学习是⼈⼈必要、必须和可能的对于教师来说更为明显和重要2.对⾃⼰学习和⽣活经验的挖掘与反思哲学研究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的学习和⽣活实际通过⾃我反省⽤新眼光思考⼈的存在和⽣命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励多样尊重差异;提倡对话和交流3.关注社会和⼈⽣的问题教育哲学不追求价值中⽴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教育哲学的知识是⼀种反思性知识知识具有三种类型操作性知识可以直接改变⼈们的⾏为表现;描述性知识可以直接增加⼈们对事物的认识;反思性知识在于唤醒⼈们重新审视⾃⼰认识框架和⾏为模式为新⽣活的设计提供思想前提4.读⼀些教育名著5.尝试运⽤教育哲学理论进⾏教育⽅⾯的思考与研究学会⽤⼀种理性的眼光看待⾃⼰的⼯作和思想观念;对教育⽣活中形成的知识、价值观进⾏历史过程的考察、解释其构成的社会和思想条件;根据现代社会的变迁重构教育⽣活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思考与练习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教育哲学的任务包括哪些?3.教育哲学的研究⽅法有哪些?4.思考你如何学好教育哲学?5.学好教育哲学的路径有哪些?6.什么是知识论?7.价值论包括哪⼏个⽅⾯?参考⽂献:1.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桑新民著:《当代教育哲学》云南⼈民出版社19903.王坤庆著:《现代教育哲学》华东师范⼤学出版社19964.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西教育出版社19985.⽇本筑波⼤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钟启全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6.⽯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联合国科教⽂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存》华东师范⼤学⽐较教育研究所译19968.联合国教科⽂组织总部中⽂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张唤庭主编:《西⽅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民教育出版社197910.周浩波著:《教育哲学》⼈民教育出版社2000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民教育出版社1996教学⽇志:。
中专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专学生学籍管理规定:1. 学籍注册:中专学生在入学时需要办理学籍注册手续,提供个人身份证明材料和相关学历证明材料。
2. 学籍变动:学生在中专期间如果有学籍变动,如转系、转专业、休学、退学等情况,需要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3. 学籍档案管理:学校会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入学、毕业时间、学历证书、学习成绩等相关信息。
4. 学业评定:中专学生学业评定是根据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表现来进行的。
学校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和制度,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5. 学籍管理奖惩:对于学生学籍管理不合规的行为,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惩处理。
奖励可以包括学术奖励、荣誉称号等;惩罚可以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退学等。
6. 学籍证明: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学籍证明,用于应聘、升学、就业等需要提供学籍证明的场合。
这些规定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和细化。
中专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实行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学校开办的中等职业教育班;适用于学年制和学分制学业水平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部门和相关制度,保障基本工作条件,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学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三条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也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
第四条学校按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凭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延期报到(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的书面申请。
大学学生学籍管理条例为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学生学籍管理条例。
第一章入学、报到与注册第一条凡学校按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时报到入学者,应提交书面报告并附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事先向新生所在院(系)、部办公室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2周。
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报到者,以旷课论处。
超过2周未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3个月内按照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合格,即取得学籍;复查不符合招生条件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予以退回。
情节恶劣者,转有关部门查处。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须进行体检复查。
患有疾病者,经学校的医疗单位证明,短期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由本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1年,并于通知之日起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回家治疗,医疗费用自理。
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学生不享受在校生待遇。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下学年开学1周前持县级以上医院病愈诊断证明向学院申请入学,经学校的医疗单位复查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注册手续。
复查仍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享受在校学生和休学学生的待遇。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如有违法乱纪行为者(不符合入学条件),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须按校历规定的时间到校并办理入学手续。
学生须先到学校财务处缴纳有关费用后,持缴费凭证、学生证到所在院(系)、办公室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在学生证加盖注册章后方取得本学期学习资格。
因故不能如期报到注册者,须事先向所在院(系)办公室请假,否则以旷课论处。
未经请假或请假未准逾期2周不报到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一章中国史学的起源和发生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一、史·历史·史学1.何谓之“史”?(1)《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正也”;(2)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象手执简形”;(3)“史”的原意就是指掌握文献记载的一种官职。
2.历史是指一是指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是指历史的记载。
3.史学是指一门学问,一门以人类客观的活的历史为对象,利用各种史料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
二、远古的传说1.阅读以下内容,思考远古传说具有哪些史料价值?2.从远古传说看人类原始的意识:(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了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另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其是否献身公共利益;(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
远古传说居住情况:“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饮食情况:“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生产工具:《易·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婚姻状况:“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人类征服自然的状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三、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2.历法的产生;3.史学意识的产生四、史学产生的年代我国的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产生的内在因素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其统治服务。
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第二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其职掌1.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诵,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
2.商的史官:甲骨文作“作册”、“史”、“尹”、“太史”、“内史” 。
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和分工1.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2.从夏商周看史官的任务:一是关于人事方面,一是关于天道(宗教迷信)方面。
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1.《周礼》中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称:其中“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即治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奠世系,辨昭穆”;“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八枋:爵、禄、废、置、杀、生、予、夺)“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之冢宰”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四版)学籍管理,是学院对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及其学籍全过程管理的规范、要求及标准的硬性规定,是学院教学管理基础性的重要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院学生管理规定》,总结我院于2007年秋季学年开始实施学年学分制以来的学籍管理规定(至2009年,修订为第三版)的实践与经验,特修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入学、注册第一条凡按照国家规定,经我院录取的新生,必须持学院录取通知书、本人有效身份证、户口关系和党、团组织关系等证件,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证件不齐者,不予注册。
第二条新生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需提前提出书面申请或打电话向学院招生办公室请假(请假期限为开学30天以内),经招办负责人签字,院长批准,保留入学资格。
报到时带有关证明办理入学手续,凡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三条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学院有关部门按照招生有关规定对新生进行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发放学生证。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被录取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取消其学籍。
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四条在新生健康复查中,新生若患有疾病,经昆医附属医院诊断,证明不能坚持正常学习或不宜在校学习的,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期限为一年;并及时办理离校手续,回家疗养,疗养期间,不享有在籍在校生的待遇。
若两周内无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下一学年开学前向教务部提交入学申请,持昆医直属附属医院诊断证明,所患疾病确已痊愈,符合高校招生健康体检标准者,重新办理入学手续,编入该年度新生班级学习。
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两周不办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条在新生健康复查中,若发现新生身体条件不适合或不符合所录取专业体格标准者,应服从学院的专业调剂,不服从调剂或不愿意继续学习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六条每学期开学前,学生须按规定时间持本人学生证到本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别行篇)(弘一大师遗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别行篇)弘一大师遗著第一门敬佛仪相第二门入寺法式第三门造像塔寺第四门瞻视病人第五门离诸非法第六门出家宗致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学者宜先详览卷首之例言及目表然后再阅正文)别行篇别行篇中分为六门┬一敬佛仪相├二入寺法式├三造像塔寺├四瞻视病人├五离诸非法└六出家宗致第一门敬佛仪相敬佛仪相中分为二章┬一先示敬仪└二正明敬相第一章先示敬仪▲事钞云“若塔庙支提受用之物、乃至拟造堂殿床座材石等已经佛像受用者。
纵使风吹雨破、当奉敬之如形像无异。
故四分中。
王以园施佛。
佛不受、当令奉僧。
何以故。
若佛园及园物、房舍房舍物、衣钵坐具针筒、便是塔庙。
一切诸天世人沙门魔梵不能受用、应恭敬如塔。
若施僧者、我在僧中。
”资持释云“初受用功胜中、初正明。
准前盗戒、佛受用物、乃至为佛亦不得卖易支提亦翻为庙。
故下引证。
王即瓶沙王。
施佛则永不通僧、施僧则兼通于佛。
”△事钞续云“增一云。
告诸比丘。
礼佛承事有五功德。
一者端正。
以见佛像、发欢喜心。
二者好声。
由见形像、口自称号南无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
三多财报。
由以华香供施故。
四生长者家。
由见形已、心无染著、志心礼故。
五命终生天。
此即诸佛常法、当如是学。
”资持释云“二承事感报。
五功德前四别报并列因果、后一总报通前为因故但示果。
南无经音义、翻为归礼、或云归敬、或云度我。
此即下劝修。
诸佛所行、下凡宜学。
”△事钞续云“智论。
礼法有三。
一者口礼。
二屈膝、头不至地。
三头至地、是为上礼。
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
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
亦云五体投地。
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肘、以手承足、然后顶礼。
后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
不相乱也”资持释云“三设礼仪式中、初引三礼。
口即言相审问、名下礼。
屈膝即跪、为中礼。
头至地即稽首也。
地下示五轮。
地持语通、故引阿含续释。
五处皆圆故名五轮、四支及首名为五体。
轮则别指五处、体则通目一身。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支出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XXX提出的需求能创造本人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步伐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XXX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阐发,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湖北工业大学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专业实行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下的学年学分制。
第二章入学、注册与学籍第三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办理入学手续者,应来电或者来函向学校请假。
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
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两周以上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而取得学籍者,无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学校取消入学资格或者学籍,退回原户籍所在地。
情节恶劣的,学校视具体情形提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五条新生在复查期内,应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
体检不合格者,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体检中发现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医院(二级甲等以上)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经教务处批准,暂不注册,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保留入学资格者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离校手续,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者,可以向教务处申请入学,于下一学年开学前,提交县级(含)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复查,确认符合学校的入学体检要求,按下一学年新生入学标准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六条各年级学生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持本人学生证到学院报到并注册。
注册前,须按规定缴费,否则,不予注册。
因故不能按时报到的学生,须办理请假手续,经所属学院同意后,向学校教务处申请办理暂缓注册手续。
经学校认定的家庭困难学生可申请办理暂缓注册手续,待办理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的有关手续后注册。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篇一:中国教育史文教政策和学校教育制度中国教育史第一章文教政策与教育宗旨一、汉代:“独尊儒术”汉武帝即位后,在教育上转而采用儒家的主张,重新肯定了教育在育才和优民两方面的作用,把教育作为巩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经典表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影响:第一、确定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第二、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第三、形成了群士归宗攻读儒经的社会风尚二、隋唐时期:重振儒术,兼容佛道重振儒术:第一、尊孔。
孔子在唐代的地位很显赫。
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唐代各帝对孔子大加封赠。
二是唐代各帝经常亲临国学观释奠礼。
第二、整理,统一儒经。
孔颖达,颜师古等人负责编撰的《五经正义》,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的《开成石经》。
第三、提高儒士的地位。
唐代统治者总结了汉代以来儒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对于儒、佛,道三学,分主次轻重地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工具。
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儒学教育的复兴阶段,又是儒学教育与佛道思想相结合的阶段,为宋代理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唐代文教政策的特点:1. 重振儒术:尊孔、统一儒经,提高儒士地位2. 兼容佛道3. 与汉代儒术独尊不同,既是儒学的复兴,也是儒学与佛道思想的结合。
三、宋代:“兴文教”政策与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宋王朝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争霸称雄的教训,宋初各帝均采取“重文轻武”的方针,实行以文制军的策略,把尊孔崇儒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同时支持佛,道二教,使儒,佛,道三派融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为用。
由于统治者的积极提倡,为“理学”——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明清1. 尊经崇儒2. 推崇程朱理学3. 实行文化专制:一是文字狱。
二是改编,销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