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FS_CNJ_出口冻猪肉及冻猪副产品检验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1.83 KB
- 文档页数:2
MM_FS_CNJ_0358出口冻鸭冻鹅检验规程MM_FS_CNJ_0358出口冻鸭、冻鹅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冻鸭、冻鹅、冻家养野鸭、冻鸭和冻鹅副产品。
2.技术要求2.1.原料用于加工出口的鸭、鹅只必须来自安全非疫区,并由农业部门出具检疫证。
原料采用优良品种、科学饲养、发育良好的鸭、鹅只。
经检验健康的鸭、鹅只,宰前应断食12~24 h,并充分给水至临宰前3 h。
宰前检验或待宰期间发现传染病时,按国家颁布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和《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处理。
2.2.加工采用口腔或颈动脉宰杀,放血充分,烫毛水温度控制在65±1℃(视季节、禽只大小调温),以不烫生、烫熟为准。
逐只冲洗鸭、鹅体内外,不得有粪便、胆汁等污染。
预冷温度在0~4℃、30 min以上,胴体中心温度不高于10℃。
从宰杀到包装入速冻,时间不超过2 h。
2.3.品质鸭、鹅体发育良好,肉质新鲜,色泽、气味正常,体表洁净,无伤斑、淤血、炎症及其他病变。
整体:满膛鸭(带脏)。
半净膛:鸭体、鹅体完整,带头、翅、爪及心、肝、肺、肾,去毛,在腋下或肛门开口去胃、肠及胆囊,刀口不得大于6 cm,按合同要求分级。
全净膛:鸭体、鹅体完整,去头、爪、毛,在腋下或肛门处开口去脏(或部分去脏)、去颈(或带颈),用1/3颈皮盖于颈根处,按合同要求分级。
整体包装每只鸭(鹅)用纸塞口腔,头部用纸包裹(不能用荧光纸),每只装聚乙烯袋,纸箱装,每箱鸭6只(鹅4只)。
分割类胸肉、腿肉、小胸肉等分割,下刀准确,肉块完整美观,修割掉出血、炎症及多余皮。
按合同重量分级包装。
2.4.冷冻冷却、冻结、冷藏应符合下列条件:冷却温度0~4℃,相对湿度75%~84%,肉中心温度不高于10℃。
冻结库温度-35℃以下,相对湿度95%,经24 h肉中心温度达-15℃以下,不准进行二次冻结。
冷藏库温度稳定在-20~-18℃,相对湿度85%~90%,肉中心温度保持在-15℃以下,冷库应设有温度自动记录仪。
出口猪肉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出口猪肉生产技术规程【字体:大中小】【关闭】出口猪肉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出口猪肉生产技术规程DB22/T1016.1-2003前言DB22/T 1016《出口猪肉技术规范》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出口肉猪生产技术规程;——第二部分:出口生猪屠宰技术规程;——第三部分:出口猪肉品质检测规程;——第四部分:出口猪肉品质;——第五部分:出口猪胴体等级;——第六部分:冷却猪肉分割技术规程。
本部分为DB/T1016的第一部分。
本部分由吉林省牧业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华正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吉林省畜牧兽医总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树敏、胡铁军、金鑫、王霆驰、王占博、郭建、刘亚学、谢恩田、陈群、孙桦楠。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3-11-01发布 2003-12-01实施DB22/T1016.1-2003引言为了提高吉林省猪肉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吉林猪肉的品牌,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贸易,使我省的养猪业和猪肉产品的加工业尽快同国际接轨,制定本技术规程。
出口猪肉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出口猪肉生产技术规程DB22/T1016.1-20031.范围DB22/T1016.1的本部分规定了出口肉猪生产过程中猪场的建设、品种的选择、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防疫的技术要求、猪场的消毒、生产记录等。
本部分适用于出口猪生产全过程及养猪场和安全小区的建设的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22/T1016.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GB 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9-1996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67-1996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T 17823-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 17824.1-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 17824.3-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17824.4-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NY/T 388禽畜场环境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DB22/T1016.1的本部分。
M M F S C N J出口低温火腿罐头检验规程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MM_FS_CNJ_0378出口低温火腿罐头检验规程MM_FS_CNJ_0378出口低温火腿罐头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以去皮和去骨的猪前、后腿肉为原料,经修整、嫩化、注射、滚揉、腌制、装罐、封口、巴氏杀菌制成,并于0℃±2℃条件下贮存的低温火腿。
其他品种的巴氏杀菌食品可参照使用。
2.定义低温火腿:该产品的名称还有:西式火腿、盐水火腿、方火腿、巴氏杀菌火腿、罐装火腿等。
巴氏杀菌:一种用不太高的温度在规定时间内杀死有害微生物营养细胞以增强食品保存性和安全性的杀菌方法。
胶冻:低温火腿表面的胶状物。
汁液:低温火腿析出的液体。
杂质:存在于低温火腿表面或内部,消费者不能或不愿食用的物质。
杂质分为一般杂质和恶性杂质。
一般杂质包括:粗血管、骨膜、筋头、大肌膜、骨渣等;恶性杂质包括:人发、昆虫、玻璃、金属物、塑料、砂粒等。
3.试样的抽取.以车间或班组一天的生产量为一个检验批。
如果批量少于2000罐的,可将二天或三天的同规格产品合并成一个检验批。
.抽样应在贮存库进行,抽样时应记录贮存库温度。
样品从贮存库取出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到达实验室的样品中心温度不超过15℃。
如不能立即检验,样品应在0~4℃放置,但放置时间不超过36 h。
.抽样数量见表1。
表 1.低温火腿抽样数量表4.检验.罐体缺陷检验从一批产品中抽取5件,从每件抽取2罐进行罐体检验。
胖听、漏听、假封、铁舌、严重瘪听等为严重缺陷。
轻微瘪听和锈听、不洁听等为一般缺陷。
.重量检验样品送到实验室后,用干燥、洁净的毛巾或纱布将罐外的冷凝水擦干,用电子秤称出总重。
用酒精棉球擦拭划线处,并用燃烧酒精棉球烧过划线处,然后从划线处开罐。
样品移至无菌工作区,将火腿从塑料袋倒入灭菌的白色搪瓷盘或不锈钢盘中,如有汤汁,应将汤汁倒净。
将塑料袋和空罐用电子秤称重,即为皮重。
出口冻猪肉的卫生检验
代玉林;帅敏
【期刊名称】《肉品卫生》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 世界肉类联盟认为,作为全球第一产肉大国,肉类产品出口前景十分广阔,但中国肉类出口总量和金额一直比较少,特别是美国、日本及欧盟市场很难打入,主要的问题是肉品加工及卫生质量不符合国际标准.因此,做好出口冻猪肉的卫生检验,提高我国出口肉品的卫生质量,扩大出口贸易,已成为检验检疫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对出口冻猪肉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中,全面实施HACCP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出口冻猪肉及冻猪副产品检验规程>,按国家及进口国要求设置检验检疫岗位,严格卫生检验,确保了出口肉品安全卫生,冻猪肉顺利出口新加坡、俄罗斯、香港、澳门、东帝汶、科特迪瓦、塞内加尔、阿联酋、巴西、加蓬、埃及、安哥拉等国家(地区).现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代玉林;帅敏
【作者单位】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冻猪肉的兽医卫生检验 [J], 韩立山
2.辽宁省猪肉外贸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冷冻猪肉进出口省份外贸指标分析 [J], 孙若愚;周静;李新曼
3.卫生检验检疫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以《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协议》为例 [J], 段辉娜
4.甘肃冷冻猪肉首次出口香港市场 [J],
5.2014年甘肃出口中亚冷冻猪肉将达5558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口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编制说明一、起草标准的目的意义猪肉及其制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
2007年,我国出口猪肉创汇达9.10亿美元。
多年来,猪肉及其制品的出口贸易对拉动我国畜牧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国际国内动物疫情的日趋复杂和国际上对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猪肉及其制品出口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出口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猪肉及其制品出口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方面进口我国猪肉及其制品的主要贸易国家,如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先后设置了名目繁多、要求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猪肉及其制品的进口。
日本自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对进口农产品规定了种类繁多、标准严格的检测项目。
仅猪肉一个商品就涉及了428项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
此外,日本还实行了一律标准,即除了428项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和豁免物质外,其它农兽药残留限量一律为0.01mg/kg。
新加坡从中国进口猪肉增加了硝基呋喃、氯霉素及兴奋剂等项目的检测等。
2005年以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因口蹄疫疫情停止了我国猪肉进口;另一方面,我国猪肉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生产环节也存在着生猪饲养方式落后、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兽药生产、销售市场管理混乱,违禁药物屡禁不止、食品添加剂乱用造成猪肉及其制品中农兽药残留超标甚至被检出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多次被国外通报。
因此,出口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存在严重隐患。
为应对出口猪肉及其制品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质检总局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指导出口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欠缺。
因此,制定科学、规范的出口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建立出口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是增强我国出口猪肉及其制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简况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出口猪肉及其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的编制工作是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的组织下,由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四川、黑龙江、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完成。
出口冻猪付产品加工工艺规程出口冻猪副产品加工工艺规程1 工艺流程1.1冻猪肝:选料—修剪—揩抹干净—预冷—称量—包装—结冻—冷藏1.2冻猪舌:选料—修整—清洗—预冷—称量包装—结冻—冷藏1.3冻猪心:选料—修剪—清洗—沥干水份—预冷—称量包装—结冻—冷藏1.4冻猪脚:选料—去蹄壳—修整—清洗—预冷—称量包装—结冻—冷藏1.5冻猪尾:选料—修整—清洗—预冷—称量包装—结冻—冷藏1.6冻猪大肠头:选料—修剪—机器翻打—清洗—沥干水份—预冷—称量包装—结冻—冷藏1.7冻熟猪肚:选料—机器打肚—修剪—清洗—沸水捞查—修刮—漂洗—煮至七成熟—捞出晾透—预冷—称量包装—结冻—冷藏2 操作要点2.1 冻猪肝2.1.1 选择品质新鲜、肝叶完整的猪肝为原料(允许有检验刀口);2.1.2 去脂肪、胆囊、粗输胆管。
2.1.3 可进行轻微修割。
2.2 冻猪舌2.2.1 选择外形完整、未划破舌肉的新鲜猪舌为原料。
2.2.2 去舌根附着的肌肉、舌骨、舌苔、脂肪等。
2.2.3 去除所带的金属物及其他异物。
2.3 冻猪心2.3.1 选择品质新鲜、外形完整(允许有检验刀伤)的猪心为原料。
2.3.2 去心耳和大血管。
2.3.3 洗净凝血。
2.4 冻猪脚2.4.1 选择品质新鲜、脚形正常的猪脚为原料。
2.4.2 刮净毛和趾间黑垢。
2.4.3 轻微伤痕允许浅修。
2.5 冻猪尾2.5.1 选择色泽正常、去毛洁净的新鲜猪尾为原料。
2.5.2 除尽毛根及绒毛。
2.5.3 轻微伤痕允许浅修。
2.6 冻猪大肠头2.6.1 选择色泽正常、无病变的直肠部位为原料。
2.6.2 剪去肠头圈,修去附着脂肪。
2.6.3 洗净肠内容物。
2.7 冻熟猪肚2.7.1 选择品质新鲜、形态完整的猪肚为原料。
2.7.2 去脂肪、食道及十二指肠肠头。
2.7.3 肚面切口处不宜过大,洗净污物及胃粘液。
2.7.4 刮除开口处的白膜。
2.7.5 局部病灶允许割除。
以上各品种进预冷库后,预冷库温保持0-4℃。
MM_FS_CNJ_0127出口肉肉制品猪肉壮观霉素残留量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定量MM_FS_CNJ_0127出口肉及肉制品中壮观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出口猪肉中壮观霉素残留量的检验。
2.原理概要试样中残留的壮观霉素用水提取。
提取液经三氯乙酸处理以去除蛋白质,然后分别用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进行液-液分配。
水相定容后过活性炭柱净化。
所得溶液用配有电化学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外标法定量。
3.主要试剂和仪器3.1.主要试剂乙腈:HPLC级;柠檬酸;二氯甲烷;正己烷;辛烷基磺酸溶液:0.1mol/L水溶液,HPLC级;活性炭:层析用,粒径50μm,使用前130℃活化2h;水饱和的乙酸乙酯;三氯乙酸溶液:30%(m/V)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50%(m/V)水溶液;离子对缓冲液:0.02mol/L柠檬酸和0.002mol/L辛烷基磺酸,pH6.10,准确称取4.203g柠檬酸,溶于适量水中,加入20mL辛烷基磺酸溶液,加水至近1000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10。
用水定容至1000mL用0.45μm膜过滤,在冰箱中保存,有效期为3个月;壮观霉素(盐酸盐)标准品:已知纯度,每毫克含611μg壮观霉素;壮观霉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适量的壮观霉素标准品(精确至0.0001g),用水配成浓度为1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
贮于棕色容量瓶中,保存于冰箱中。
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储备液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
3.2.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电化学检测器(ESAcoulochem Ⅱ,或相当者);高速捣碎机;均质器;涡旋混匀器;冷冻离心机:20000r/min;pH计:精确度±0.002;微量进样器:25μL;层析柱:85mm×15mm(id),底部填入3mm脱脂棉,然后填入18mm活性炭。
4.试样的抽取与制备4.1.检验批以不超过2500件为一检验批。
同一检验批的商品应具有相同的特征,如包装、标记、产地、规格和等级等。
MM_FS_CNJ_0378出口低温火腿罐头检验规程MM_FS_CNJ_0378出口低温火腿罐头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以去皮和去骨的猪前、后腿肉为原料,经修整、嫩化、注射、滚揉、腌制、装罐、封口、巴氏杀菌制成,并于0℃±2℃条件下贮存的低温火腿。
其他品种的巴氏杀菌食品可参照使用。
2.定义低温火腿:该产品的名称还有:西式火腿、盐水火腿、方火腿、巴氏杀菌火腿、罐装火腿等。
巴氏杀菌:一种用不太高的温度在规定时间内杀死有害微生物营养细胞以增强食品保存性和安全性的杀菌方法。
胶冻:低温火腿表面的胶状物。
汁液:低温火腿析出的液体。
杂质:存在于低温火腿表面或内部,消费者不能或不愿食用的物质。
杂质分为一般杂质和恶性杂质。
一般杂质包括:粗血管、骨膜、筋头、大肌膜、骨渣等;恶性杂质包括:人发、昆虫、玻璃、金属物、塑料、砂粒等。
3.试样的抽取.以车间或班组一天的生产量为一个检验批。
如果批量少于2000罐的,可将二天或三天的同规格产品合并成一个检验批。
.抽样应在贮存库进行,抽样时应记录贮存库温度。
样品从贮存库取出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到达实验室的样品中心温度不超过15℃。
如不能立即检验,样品应在0~4℃放置,但放置时间不超过36 h。
.抽样数量见表1。
.罐体缺陷检验从一批产品中抽取5件,从每件抽取2罐进行罐体检验。
胖听、漏听、假封、铁舌、严重瘪听等为严重缺陷。
轻微瘪听和锈听、不洁听等为一般缺陷。
.重量检验样品送到实验室后,用干燥、洁净的毛巾或纱布将罐外的冷凝水擦干,用电子秤称出总重。
用酒精棉球擦拭划线处,并用燃烧酒精棉球烧过划线处,然后从划线处开罐。
样品移至无菌工作区,将火腿从塑料袋倒入灭菌的白色搪瓷盘或不锈钢盘中,如有汤汁,应将汤汁倒净。
将塑料袋和空罐用电子秤称重,即为皮重。
用总重减去皮重即为该样品的净重。
每个样品的净重不应高于或低于规定值的3%。
样品的平均净重不得低于规定值。
.微生物学检验将倒入灭菌盘中的火腿用灭菌刀切成大致相等的四部分,用灭菌的剪子和镊子从截面上剪取适量的火腿肉,放入灭菌的均质杯内,其余样品可用于其他项目的检验。
MMFS_CNJ_出口冻猪肉冻猪副产品检验规程MM_FS_CNJ_0355出口冻猪肉及冻猪副产品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健康猪只经屠宰、加工的出口冻猪肉(片肉)、冻猪分割肉及冻猪副产品的检验。
2.定义2.1.同步检验每头猪的头、蹄、皮、胴体及内脏同一个运行轨道装置上检验。
2.2.连体检验每头猪的头、蹄、皮、胴体及内脏相关连的同一编号检验。
2.3.就地放血一息尚存,濒死猪只未按规定宰杀放血。
2.4.冷宰已死亡的猪只进行宰杀放血。
3.过程简述3.1.宰前兽医卫生检验猪只必须来自安全非疫区、健康无病并取得非疫区证明和产地检疫证明。
运猪车辆进厂(场)应经过车辆消毒池,卸猪完毕车辆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或消毒。
猪只进厂(场),兽医应进行逐头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存放于待宰圈、观察圈和病畜隔离圈。
猪只在宰前应进行临床观察,抽测体温,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诊断。
凡确定急宰的病猪应及时送急宰间处理。
不得就地放血或冷宰。
传染病猪肉,应分别送无害处理间或化制间处理,不得污染场地。
猪只在宰前应进行12~24 h断食休息并充分给水至临宰前3 h为止。
兽医应做好宰前检验记录,送宰时得出具健康准宰证明。
3.2.宰后兽医卫生检验胴体、内脏、头蹄应进行同步检验或连体检验。
剥皮猪每只猪的胴体、内脏、头蹄和皮张编同一号码检验。
头部检验应剖检颌下淋巴结和咬肌,必要时检查口腔、舌及咽喉粘膜。
体表检验应检查有无出血、疹块、炎症、结节和坏死等病变。
剥皮猪皮张检验,应用皮检灯进行透视检验,发现传染病时应立即按编号,查出同一屠体的头蹄、胴体、内脏作统一处理。
胴体检验,剖检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膕淋巴结及深颈淋巴结,同时检查脂肪、肌肉、胸、腹膜有无异常现象。
内脏检验肺部检验:观察外表色泽。
触检其弹性并切开支气管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
心脏检验:检查心包膜及心肌,并沿动脉管剖检心室及心内膜。
同时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应特别注意二尖瓣。
出口猪肉脯检验规程
出口猪肉脯检验规程:
一、样品抽查 1.抽查对象:所有出口猪肉脯。
2.抽查数量:根据出口猪肉脯实际数量,抽查比例不低于5%。
二、检验内容 1.外观检查:检查出口猪肉脯的外观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外部污染或者畸形情况。
2.气味检测:检查出口猪肉脯的气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味。
3.性质检测:检查出口猪肉脯的质地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太硬或者太软的情况。
4.微生物检测:检查出口猪肉脯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
三、检验结果 1.合格:出口猪肉脯经检验,符合上述检验内容的标准,判定为合格。
2.不合格:出口猪肉脯经检验,不符合上述检验内容的标准,判定为不合格。
冻猪产品通用标准
冻猪产品通用标准是指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对冻猪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
以下是冻猪产品通用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
1. 质量标准:冻猪产品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相关的质量标准,包括瘦肉率、脂肪含量、色泽、嫩度等指标。
2. 安全标准:冻猪产品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如不含有害微生物、重金属、农残等有害物质。
3. 卫生标准:冻猪产品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括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包装的卫生要求等。
4. 标签标识:冻猪产品应有清晰、准确的标签标识,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5. 包装要求:冻猪产品应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保证产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6. 贮存要求:冻猪产品应在适当的温度下贮存,避免冻结和变质。
7. 运输要求:冻猪产品应在符合卫生要求和温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运输,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8. 进口检验:进口冻猪产品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检验、检
疫要求,确保符合国内标准。
这些是冻猪产品通用标准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的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产品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企业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应遵守相应的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MM_FS_CNJ_0360出口冻银鱼检验规程MM_FS_CNJ_0360出口冻银鱼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以新鲜的银鱼(h. brachyrostralis)为原料加工的出口冻银鱼的检验。
2.检验场所和设备.检验场所自然光线充足,无阳光直接照射,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无异味,清洁卫生。
.设备检验操作台:不锈钢或白瓷砖。
筛子:无毒塑料和不锈钢的筛子。
解冻设备:按SN/T 0378规定。
衡器:经国家计量部门鉴定合格,最大称量值不大于被衡样品的重量的五倍。
温度计:经国家计量部门鉴定合格量程为±50℃,分度为℃。
钢板尺:不锈钢制做的钢板尺,分度为1mm。
3.抽样.冻前半成品按加工生产日期和班组分批进行抽样,不少于生产量的5%。
.成品按SN/T 0376抽样,或按500箱抽3箱,每增加500箱或不足500箱增抽1箱。
4.过程简述.冻前半成品按有关条进行。
.成品检验包装与标志检验包装:检验内外包装是否完整、牢固、清洁卫生。
标志:检验箱外印刷的出口公司名称、品名、规格、重量是否与内容物相符,批号、厂代号字迹是否清楚。
温度检验库温:查看库温自动记录仪和温度计是否达到规定温度。
冻品中心温度检验:将所抽样品放于低温场所,用钻头钻至冻品的几何中心后取出钻头插入温度计,待温度计指示不再下降时平视读数。
冻块检验检验冻块是否平整、清洁、完整及黄条的数量,有无风干、氧化和因慢冻导致冻块发黑的现象。
品质检验解冻:按SN/T 0378规定进行解冻。
新鲜度:检验鱼体色泽是否正常,是否有弹性。
外观:检验鱼体是否完整,是否有断条、破肚等现象。
气味检验:检验气味是否正常。
水煮检验:将水放入一洁净的容器内,加热待水沸腾后,倒入500g样品,等沸后3~5min停止加热,立即开盖用手扇其蒸汽,并嗅其气味,有无异味,再观看汤汁的混浊度,后品尝其肉质弹性。
杂质检验将样品放在操作台上,检验有无杂质。
规格检验将样品放在操作台上,使鱼体自然平直,用不锈钢板尺量其全长。
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36号《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3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局长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保障进出口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动物疫情传入传出国境,保护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进出口肉类产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肉类产品是指动物屠体的任何可供人类食用部分,包括胴体、脏器、副产品以及以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制品,不包括罐头产品。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五条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出口肉类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及监督抽查,对进出口肉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收货人、发货人根据监管需要实施信用管理及分类管理制度。
第六条进出口肉类产品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二章进口检验检疫第七条进口肉类产品应当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中国与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相关协议、议定书、备忘录等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以及贸易合同注明的检疫要求。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肉类产品,收货人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交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许可证明文件。
MM_FS_CNJ_0359出口冻鳕鱼片检验规程MM_FS_CNJ_0359出口冻鳕鱼片检验规程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以鳕科鱼(Gadidae、sp)类为原料加工的出口冻鳕鱼片的检验。
2.检验场所与设备.检验场所自然光线充足或具有足够照明度、无干扰色光、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清洁卫生、水源充足、无异味。
.设备操作台不锈钢检验台;日光灯检虫台:表面平滑、密封、照明度适宜。
衡器台秤需经国家计量部门鉴定合格,检验前需经校正,其最大称量值不得大于被衡样品重量的五倍。
量具钢尺:量尺分度为1 mm。
温度计经国家计量部门鉴定合格,量程为±50℃,分度为℃。
3.抽样.冻前半成品抽样按班组、日加工量不少于5%的比例分批对入速冻库前的半成品进行抽样。
.冻后成品抽样按每批在500箱以内的抽取3箱样品,每增加500箱增抽1箱,增加数量不足500箱的也增抽1箱或按SN/T 0376规定抽样。
4.过程简述.包装与标志包装检验内外包装纸箱是否清洁卫生、完整牢固、封口良好、适于长途运输。
标志检验箱外印刷的品名、规格、数量、重量是否与内容物相符,标志、唛头是否清晰,批次号、厂代号和生产日期是否清楚。
.温度检验库温查看自动温度记录仪和冷藏库内的温度计,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冻品温度单冻:在被抽验的样品中任取2箱,置于低温场所,将温度计探头插入箱内,直到中部,待温度计指示不再下降时平视读数。
块冻:在被抽验的样品中任取2块,置于不高于20℃的场所,用钻头钻至冻块几何中心部位,取出钻头,立即插入温度计,待温度计指示不再下降时平视读数。
.品质检验冻前半成品检验品质是否新鲜,色泽是否呈乳白色,有无暗褐灰色,黄色等不正常色泽,淤血状况如何,用手指轻压肌肉是否有弹性,脂肪膜(皮下白色膜)是否基本刷净或是呈网状、线状。
成品4外观单冻:将所抽样品开箱逐片检查冰衣是否光洁透明、薄厚均匀,鱼片有无粘连、断裂、风干和氧化现象,鱼片表面有无杂质。
块冻:将所抽样品开箱逐块检验鱼块是否光洁平整,有无气泡、风干和氧化现象,鱼块表面有无杂质,块形规格和摆盘方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中微生物学检验通则SN 0330—94General guidance for 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 of export foods 代替ZB X09 009—8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微生物学检验的取样、检验和结果报告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出口食品中微生物学检验一般规则。
2 取样2.1 一般要求2.1.1 取样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
每取完一份样品,应更换新的取样用具或将用过的取样用具迅速消毒后,再取另一份样品,以免交叉污染。
2.1.2 从取样至开始检验的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食品中固有微生物的数量和生长能力发生变化。
2.1.3 确定检验批,应注意产品的均质性和来源。
如产品包括若干不同的质量档次或来源,应将质量档次或来源相同的那些产品划分在一起,组成若干分批,然后由这些分批按分层随机取样法取样。
2.1.4 取样必须是随机取样,可利用随机取样表〔见附录A(补充件)〕或其他适当方法进行。
2.2 取样数量2.2.1 出口贸易合同对食品取样数量有明确规定的,按合同规定取样;出口贸易合同没有规定具体取样数量的,可参照同一产品的品质检验取样数量取样,或按单位包装件数N的N**1/2值取样。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取样,每批货物的取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
2.2.2 对于需要检验沙门氏菌的食品,取样数量应适当增加,最低不少于8件。
2.2.3 如出口贸易合同规定在一批货物的若干个子样中,任何一个子样均不得发现致病菌或含菌量不得超过某一限量,而检验方法又有足够的灵敏度时,可将各子样合并为一个样品进行检验,并根据并样后的检验结果判定整批产品合格与否。
2.2.4 实验室检验样品一般为25g;如合同有特殊规定,按合同规定办理。
出口冻水煮牛肉检验规程.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鲜牛肉及副产品经(去骨)、整理、切块、(腌制)、水煮、冷冻而制成地冷冻水煮牛肉及副产品地检验..术语水煮牛肉:牛肉经整理、切块、(腌制)后在℃水中煮沸数分钟,使之中心温度达℃以上保持以上..过程简述.技术要求.原料所用牛肉必须采自安全非疫区并经兽医进行宰前宰后检验、健康无病地牛只.牛肉必须品质新鲜、清洁卫生..加工整理、切块:修去牛肉表面多余地脂肪、筋膜、血管、淋巴结、血污、淤血等后,再按合同所要求地大小尺寸切块(丁).腌制:把肉块放入一定浓度地食盐和配料地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使肉发色,发色程度以肉块煮后切开中心无棕色为宜.水煮:把肉块放入℃水中,不断搅拌并去掉水表面地漂浮物,水煮时间必须使肉中心温度达到℃以上保持以上.喷淋:把肉放在喷淋线上喷淋,使肉温迅速降到~℃..冷冻预冷库库温须在~℃,相对湿度为%以上,在内使肉中心温度达~℃.急冻库库温须在-℃以下,相对湿度为%,冻结不超过,使肉中心温度迅速降至-℃以下.冷藏库温度须在-℃以下,相对湿度为%,库温须相对稳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对可能使产品卫生质量造成危害地生产加工环节,应进行分析,确立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地控制措施.控制点应定期进行危害分析,确定调控措施,减少质量危害.检测结果必须准确,记录齐全..检验.原辅料检验原料:按检验.辅料:用于腌制地盐、亚硝酸盐、味精、糖、抗坏血酸钠等地卫生和质量应符合、、、 ..成品检验.抽样抽样原则:同品种按生产日期作批,但每批不超过纸箱,出厂检验按生产批随机抽样,出口检验按报验批次随机抽样.抽样数量:箱以内抽箱,超过箱地按%增抽,不足箱按箱计.感官检验按抽取地箱数,每箱抽样量不少于%..包装检验外包装纸箱质量须符合规定要求.包装纸箱及衬垫料须坚固、干燥、清洁、无霉、无异味,纸箱外标记清晰、准确美观.包装用塑料套(袋)地卫生质量须符合地规定要求,真空包装用塑料袋之强度须符合所需之真空度要求,不得漏气..数量、重量检验数量、重量须符合合同规定之要求,重量检验按年月日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地《进出口商品重量鉴定管理办法》进行..感官检验规格:块形、尺寸及每块(串)重量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检验.色泽:具有牛肉和副产品煮后经冷冻地固有色泽,水煮牛肉肉块切面中心应无暗红色,腌制牛肉肉块切面中心应无棕褐色.气味、滋味:具有水煮牛肉(副产品)地固有气味和味道,无异味.杂质:无毛、无异物,水煮牛肉产品应经过金属探测仪检测..理化检验腌制牛肉按进行亚硝酸盐残留量地测定..微生物检验..冷库必须清洁、无异味、无冰霜..成品应按品种、规格和批次分别码放在距地面地垫板上,堆垛距墙为 ..产品出库按先进先出地原则,且肉中心温度必须达到-℃以下..运输用冷藏车或冷冻集装箱要清洁卫生、无异味,密封并保温性能良好..判定规则.出厂检验按生产批抽样检验,合格后出具厂检合格单,检验不合格地不得出厂. .出口检验按报验批进行抽样检验,检验不合格地产品报验人要求复验时,必须经返工整理后并有整理记录方可进行,凡属有碍安全卫生地项目不合格时,不予复验,不得出口..检验时凡属于安全卫生项目应符合进口国卫生当局地限量标准或合同规定;进口国无限量标准或合同未规定地按本标准判定..来源:-。
国家商检局关于加强边贸出口肉类等冻品检验管理的通知
【法规类别】进出口商品检验
【发文字号】国检检[1991]269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42号--关于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公告》(发布日期:2009年5月5日实施日期:2009年5月5日)废止(原因:已过时效已出台新规定)
【发布部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商检局)
【发布日期】1991.10.19
【实施日期】1991.10.1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商检局关于加强边贸出口肉类等冻品检验管理的通知
(国检检[1991]269号1991年10月19日)
各直属商检局:
据经贸部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和五丰行反映,今年以来,冻肉类“水货”严重冲销香港市场,一些投机商利用边贸名义和我商检证将冻肉、冻乳猪转运香港,低价冲销
1 / 1。
MM_FS_CNJ_0355出口冻猪肉冻猪副产品检验规程
MM_FS_CNJ_0355
出口冻猪肉及冻猪副产品检验规程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健康猪只经屠宰、加工的出口冻猪肉(片肉)、冻猪分割肉及冻猪副产品的检验。
2.定义
2.1.同步检验
每头猪的头、蹄、皮、胴体及内脏同一个运行轨道装置上检验。
2.2.连体检验
每头猪的头、蹄、皮、胴体及内脏相关连的同一编号检验。
2.3.就地放血
一息尚存,濒死猪只未按规定宰杀放血。
2.4.冷宰
已死亡的猪只进行宰杀放血。
3.过程简述
3.1.宰前兽医卫生检验
猪只必须来自安全非疫区、健康无病并取得非疫区证明和产地检疫证明。
运猪车辆进厂(场)应经过车辆消毒池,卸猪完毕车辆必须进行彻底清洗或消毒。
猪只进厂(场),兽医应进行逐头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存放于待宰圈、观察圈和病畜隔离圈。
猪只在宰前应进行临床观察,抽测体温,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诊断。
凡确定急宰的病猪应及时送急宰间处理。
不得就地放血或冷宰。
传染病猪肉,应分别送无害处理间或化制间处理,不得污染场地。
猪只在宰前应进行12~24 h断食休息并充分给水至临宰前3 h为止。
兽医应做好宰前检验记录,送宰时得出具健康准宰证明。
3.2.宰后兽医卫生检验
胴体、内脏、头蹄应进行同步检验或连体检验。
剥皮猪每只猪的胴体、内脏、头蹄和皮张编同一号码检验。
头部检验应剖检颌下淋巴结和咬肌,必要时检查口腔、舌及咽喉粘膜。
体表检验应检查有无出血、疹块、炎症、结节和坏死等病变。
剥皮猪皮张检验,应用皮检灯进行透视检验,发现传染病时应立即按编号,查出同一屠体的头蹄、胴体、内脏作统一处理。
胴体检验,剖检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膕淋巴结及深颈淋巴结,同时检查脂肪、肌肉、胸、腹膜有无异常现象。
内脏检验
肺部检验:观察外表色泽。
触检其弹性并切开支气管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
心脏检验:检查心包膜及心肌,并沿动脉管剖检心室及心内膜。
同时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应特别注意二尖瓣。
肝脏检验:检查有无肿胀、坏死和寄生虫,触检其弹性并剖检肝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胆囊。
脾脏检验:检查有无肿胀、出血点,触检其弹性,必要时剖检脾实质。
胃肠检验:剖检胃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并观察胃肠浆膜之色泽,有无出血、水
肿、化脓和结节,必要时剖开胃、肠观察粘膜。
肾脏检验:切开肾包膜,检查其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出血点、坏死、肿胀,必要时纵剖检查。
寄生虫检验
旋毛虫检验:采取猪的横膈膜肌脚小样一块与胴体编记同一号码。
用消化法检验,或撕去肉样肌膜进行肉眼观察。
然后在肉样上剪24个小片进行镜检,发现旋毛虫时应根据号码查对胴体、头蹄及内脏。
在检验旋毛虫时同时检验住肉孢子虫。
囊尾蚴检验:主要检验咬肌、深腰肌和膈肌。
必要时剖检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
凡患有下列疫病或受其污染的猪只不得加工出口:炭疽、恶性水肿、猪瘟、猪丹毒、全身性结核。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布氏杆菌病、口蹄疫、传染性水泡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
兽医应根据宰后检验结果,作出详细记录。
3.3.品质规格检验
猪肉及副产品根据SN/T 0410.1进行感官检验。
必要时送化验室进行检验。
猪肉及副产品必须肉质鲜,放血良好,色泽正常,无毛,无血污,无异味,无杂质。
3.4.化验室检验
新鲜度按GB 2722检验。
沙门氏菌按SN 0170检验。
抗生素、激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按照国家商检局指定的有关标准及规定检验。
其他检验项目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检验,对外贸易合同中有具体规定的按照合同规定检验。
3.5.成品检验
成品储藏库的库温、肉温和卫生消毒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并作好原始记录。
包装箱、袋应整洁牢固、干燥、无毒、无异味、唛头清晰、准确美观。
成品出厂前必须按批次开箱(片肉须脱袋)抽验。
对包装块形、肉的中心温度、色泽、卫生、规格和重量均应检查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解冻检验。
经检验合格的成品,由卫生检验机构签发厂检合格单。
3.6.冷冻检查
预冷、急冻、冷藏库温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库内有无异味、发霉。
产品由预冷转急冻和由急冻转冷藏以及出库发运时,应检测肉中心温度,达到标准要求时,方可转库或发运。
肉色是否正常,有无冰霜、风干和月毫.败。
4.判定规则
4.1.出厂检验按班次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出具厂检合格单,并在箱内放检验合格标记一张。
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
4.2.根据本标准或合同要求判定合格与否。
4.3.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凡属有碍安全卫生、酸败变质的不予复验,不得出口。
4.4.其他原因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报验人要求复验时必须进行返工整理并有返工整理记录,复验只限一次。
5.运输
按SN/T 0410.1运输要求进行检验。
6.来源:
SN/T 041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