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对情绪的综合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4
心理学中建构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建构(construction)是指个体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感知、加工和组合,构建起对世界的主观认知和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对外界的理解是主观的、建构的,取决于个体的经验、背景和文化等因素。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心理学中建构的一些重要名词,以期加深对心理学建构性本质的理解。
1. 认知建构认知建构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感知和处理的过程。
我们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到的信息并不是简单的事实,而是受到个体的过滤、选择和编码等认知过程的影响。
通过认知建构,我们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内部再现,并根据自身的认知模式和经验对其进行解释和理解。
认知建构在解释人们的思考、学习、记忆等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信念体系建构信念体系建构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价值观、信念和经验等要素,对于世界、自己和其他人的认知建构。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信念体系,并且这些信念体系会影响他们对于事件、他人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人们的信念体系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受到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理解他人的信念体系是实施有效沟通和建立互信关系的关键。
3. 自我建构自我建构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建构过程。
自我建构不仅包括个体对自身特征、能力和价值的理解,还包括对自我过去和未来的认知建构。
自我建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个体通过对自身经验的反思和对他人反馈的接受,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建构对于个体的身份认同、自尊心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建构社会建构是指个体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的认知建构。
社会建构不仅包括对社会角色、社会阶层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理解,还包括个体对社会规范、价值观和文化等因素的认知建构。
社会建构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社会互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建构的过程中,个体会受到社会性别、种族、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5. 情绪建构情绪建构是指个体对情绪的认知建构过程。
情绪建构包括对自身情绪的感知、表达和理解,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解释等方面。
情绪构成的要素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由多个要素构成。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情绪构成的要素。
1. 生理反应:情绪产生时,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
例如,当我们感到恐惧时,心率加快、呼吸变浅、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
这些生理反应是情绪的一种体现,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状态。
2. 个体认知:情绪还与个体的认知息息相关。
个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信念等对情绪的产生和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和评价不同。
3. 社会文化因素:情绪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塑造人们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忍耐和控制情绪被视为美德,而在另一些文化中,情绪的表达更加直接和自由。
4. 个体经历:个体的经历对情绪的构成也有重要影响。
我们的情绪经验是通过我们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解释来产生的。
不同的经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曾经的失败经历而对某种情境产生恐惧情绪,而另一个人可能因为类似的经历而对同样的情境感到兴奋。
5. 语言和表达:语言和表达是情绪的重要载体。
通过语言和表达,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传达给他人。
不同的词语和语言风格会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
例如,温柔的语调和词语会让人感到安心和舒适,而尖锐的语调和词语可能会引起愤怒和不满。
6. 非言语行为:除了语言和表达,我们的非言语行为也能够传递情绪信息。
例如,面部表情、姿势、眼神等都可以表达情感。
这些非言语行为往往比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绪,因为它们更难以伪装和控制。
7.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我们所处的环境会通过触发我们对特定情绪的记忆和情感来引发情绪。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看到大海时感到宁静和平静,而另一个人可能在看到高楼大厦时感到压抑和焦虑。
8. 自我评价: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心理学认知与情绪的相互影响心理学认知和情绪是人类内心活动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体验。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认知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其对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是指个体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它包括注意力、学习、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认知能力的增强有助于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反应,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例如,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如果能够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并制定合理的行动方案,就能够增强自信心,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应对困难,很可能出现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此外,认知还影响情绪的调节。
个体的认知策略和思维方式会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例如,积极的认知策略,如积极思考、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和正向自我评价,有助于降低负面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是指个体对事件和刺激的主观体验,它包括愉快情绪(如喜悦、满足)、不愉快情绪(如恐惧、愤怒)以及中性情绪(如平静、冷漠)。
情绪对认知过程和个体的思维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在注意力、记忆和决策等认知功能上表现出差异。
例如,愉快情绪能够提高注意力的广度和灵活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注意力偏向自身内部,影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情绪还能够调节个体的信息加工和记忆过程。
积极情绪有助于加强记忆的编码和存储,而负面情绪则可能干扰信息的处理和检索。
3. 心理学认知与情绪的重要性心理学认知和情绪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个体应对挑战和逆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性。
同时,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增强自尊和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工作效率。
研究还发现,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双向的关系。
良好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有助于调节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则能够促进认知的灵活性和效率。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体验、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等方面出现的异常和困扰。
它是人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及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可以提供有关情绪障碍的深入解释。
本文将从认知、生理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探讨心理学解释情绪障碍的机制。
一、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在情绪障碍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对情绪体验的解释、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以及对情绪表达的认知决定着情绪障碍的表现。
1.1 情绪解释偏差个体对情绪体验的解释存在一定偏差,即将中性事件解读为负面情绪导致的情绪感受。
这一认知错误使得个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增加了情绪障碍的发生风险。
1.2 情绪调节策略个体运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也会影响情绪障碍的发展。
例如,情绪回避、自我批评以及对负面情绪的过度关注等策略会增加情绪障碍的风险。
而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积极处理问题、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等,则有利于缓解情绪障碍。
1.3 情绪表达个体对情绪的表达方式也与情绪障碍相关。
一些人可能存在情绪抑制或情绪过度表达的问题,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加剧自身的情绪障碍。
二、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情绪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神经系统的活动、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以及身体机能的变化等都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
2.1 神经机制情绪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大脑中的杏仁核负责情绪的加工与调控,其功能异常与情绪障碍的发生有关。
此外,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也参与了情绪的调节,其功能异常也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出现。
2.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与情绪障碍关系密切。
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相关联。
2.3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情绪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情绪障碍患者常常伴随着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表现为心率变异性降低和心率加快等生理改变。
三、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情绪障碍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影响。
认知、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对情绪的综合影响认知,生理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很大,它们整体致使情绪变化。
而它们的综合影响也与它们分别单一的影响有关。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
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刺激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从而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
在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Singer,1962)的一个实验中探讨了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对情绪的作用。
他们给被试注射一种药物,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称为"SuProxin"的复合维生素,目的是测定这种新药对视力的影响。
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和食盐水。
注射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发抖、脸发热等情绪生理反应。
被试分为三组:正确告知组、错误告知组和无告知组,分别给以不同的指示语。
对于正确告知组,即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发抖、脸发热等反应。
对于错误告知组,有意错误地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可能无感觉、会发麻、发痒、头痛等。
对无告知组,主试什么也没有告诉他们。
注射食盐水的所有被试都列为无告知组。
然后,人为地安排了两种实验情境:一种是"欣快"的环境,一种是"愤怨"的环境。
所谓欣决环境,是由主试的助手(这个助手是受过训练的,他和被试一起,被试以为他也接受同样的注射,在同样的情况下参加实验)同被试一起唱歌、玩耍和跳舞。
所谓愤怒环境,是主试的助手当着被试的面对主试要他填写的调查表,表示极大的愤怒,不断咒骂、斥责并把调查表撕得粉碎。
实验后,主试向被试询问当时的内心体验。
结果显示误告知组的反应最容易受助手的高兴所感染,正确告知组的反应不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无告知组的反应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
同样,他们对愤怒的环境的反应也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说明,注射肾上腺素虽然引起了典型的情绪唤醒状态,但它的单独作用却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同样,环境因素也不能单独决定人的情绪。
影响压力的因素心理学
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感觉。
影响压力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心理学中影响压力的因素:
一、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解释方式,包括对环境的评价、对自身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等。
当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解释方式出现偏差时,会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例如,个体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对自己的能力过于悲观,对他人的评价过于在意等,都会增加压力。
二、情绪因素
情绪因素是指个体的情感状态,包括焦虑、紧张、愤怒、悲伤等。
当个体情绪不稳定时,容易出现压力。
例如,面对困难时,个体情绪激动,容易出现压力反应。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
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压力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家庭关系不和睦、学校或工作单位的压力过大等,都会增加个体的压力。
四、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个体身体状况对其产生的影响,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状态等。
当个体身体状况不佳时,容易出现压力反应。
例如,身体疲劳、生病等都会增加个体的压力。
五、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包括气候、噪音、光线等。
当个体所处的环境不适宜时,容易出现压力反应。
例如,高温、噪音过大等都会增加个体的压力。
以上是影响压力的心理学因素,个体在面对压力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压力。
例如,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保持情绪稳定、改善社会环境、保持身体健康等,都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
解读情绪:来源与影响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我们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感受状态,通常包括愉快、不愉快和中性的情感体验。
情绪的来源和影响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通过对情绪来源和影响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情绪的本质和人类情感体验的机制。
一、情绪的来源1. 外部刺激:情绪往往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时,会感到愉快和喜悦;而当我们遇到危险或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外部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输入。
2. 内部体验:情绪也可以是我们对内部体验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思考一些令人伤心的事情时,会感到悲伤和沮丧;而当我们回忆起一段快乐的经历时,会感到愉悦和满足。
内部体验包括思维、记忆、想象和自我评价等心理过程。
3. 社会互动:人类是社会动物,他人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当我们与朋友交流愉快时,会感到快乐和满足;而当我们遭遇他人的冷漠或嘲笑时,会感到伤心和沮丧。
4. 生理因素:情绪也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感到疲劳或缺乏睡眠时,会更容易出现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而当我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时,会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情绪。
二、情绪的影响1. 行为影响:情绪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当一个人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时,他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而当一个人处于愤怒或焦虑的情绪状态时,他更可能做出冲动和攻击的行为。
2. 健康影响:情绪也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长期的悲伤和抑郁情绪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增加患病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而积极的情绪可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和健康。
3. 认知影响: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当我们处于愉悦和放松的情绪状态时,我们更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和创造力;而当我们处于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时,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可能受到干扰。
4. 关系影响:情绪对个体的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考试题一: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1.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的()反应。
(单选)A情绪B情感C客观D行为2.友谊感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交往需要得到了满足,当人们获得成功时会产生成就感,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
(单选)A情绪B情感C客观D行为3.情绪与情感的()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单选)rA需要B发生早晚C反映特点D种类4.()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
(单选)A思想B情感C情绪D感觉5.()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6.()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单选)A心境B激情rC应激D情感7.()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
(单选)A詹姆斯B兰格C坎农D巴德8.()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一评估一一情绪。
(单选)A评定一一兴奋理论B两因素情绪理论C认知一一评价理论D情绪认知一一信息理论9.()提出了情绪产生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又包括对生理唤醒的认知解释和对环境刺激的认识。
(单选)A阿诺德B沙赫特C拉扎勒斯D西米诺夫10.()发生在所期望的目标已确定但没有实现的时候,是一种能促使对期望作出重新评估及对实现期望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作出重新调整的信号。
(单选)A生气B恐惧* C失望rD内疚11.()能找出一个得不到最好效果的做法中的意义,提醒我们,要找出一个有更好效果的作法,同时让我们更明确内心价值观的排序。
(单选)A后悔B紧张C悲伤D愤怒12.()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考试题一: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1.当人们满足了饥渴需要时会感到高兴,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感到恐惧,这些都是人的()反应。
(单选 )A情绪B情感C客观D行为2.友谊感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交往需要得到了满足,当人们获得成功时会产生成就感,友谊感和成就感就是()。
(单选 )A情绪B情感C客观D行为3.情绪与情感的()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单选 )A需要B发生早晚C反映特点D种类4.()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
(单选 )A思想B情感C情绪D感觉5.()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6.()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单选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7.()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
(单选 )A詹姆斯B兰格C坎农D巴德8.()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单选 )A评定——兴奋理论B两因素情绪理论C认知——评价理论D情绪认知——信息理论9.()提出了情绪产生决定于两个主要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因素,认知因素又包括对生理唤醒的认知解释和对环境刺激的认识。
(单选 )A阿诺德B沙赫特C拉扎勒斯D西米诺夫10.()发生在所期望的目标已确定但没有实现的时候,是一种能促使对期望作出重新评估及对实现期望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作出重新调整的信号。
(单选 )A生气B恐惧C失望D内疚11.()能找出一个得不到最好效果的做法中的意义,提醒我们,要找出一个有更好效果的作法,同时让我们更明确内心价值观的排序。
(单选 )A后悔B紧张C悲伤D愤怒12.()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生理学对情绪的影响情绪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思考、行为和生理功能。
而生理学研究了人体的生理机制与功能,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对情绪的影响,介绍相关研究和机制。
一、激素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激素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种常被提及的激素是皮质醇,它是应激激素的一种,可以在压力或紧张情况下释放。
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与负面情绪的增加相关,这表明皮质醇可能在情绪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作用。
此外,雌激素和睾丸激素也对情绪有影响。
研究发现,女性在雌激素水平较高时更容易出现积极情绪,而男性在睾丸激素水平较高时更容易出现愉悦情绪。
这表明激素与不同性别的情绪表达存在一定的关联。
二、神经递质与情绪的关系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来影响情绪。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GABA)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和活动与情绪的调节密切相关。
例如,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稳定和幸福感相关的神经递质。
研究表明,血清素水平不足与抑郁情绪有关。
多巴胺则与奖赏机制和愉悦感有关,其活动水平的变化可以影响情绪的体验。
GABA在大脑中起到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焦虑和恐惧情绪。
三、自主神经系统对情绪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负责调节身体内部的平衡和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研究显示,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情绪体验相关。
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通常与应激和紧张有关,可引起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和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在恐惧和焦虑情绪中常常出现。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则与放松和舒适感有关,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
这种反应常出现在愉悦和幸福情绪中。
四、大脑结构与情绪的关联大脑结构在情绪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脑影像技术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与情绪相关的脑区。
例如,杏仁核是与恐惧和焦虑情绪相关的脑区。
当我们面对威胁或危险时,杏仁核会被激活,引起相应的身体反应。
心理学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心理学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认知与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讨论其对个体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一、认知对情绪的影响1. 认知评估对情绪产生影响个体的认知评估可以影响其情绪反应。
例如,当个体对一个事件进行评估时,认为这个事件对自己的利益有益时,可能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如喜悦或满足感;而当个体评估一个事件对自己有威胁或损害时,可能会引发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或愤怒。
这表明认知评估对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
2. 信念和期望对情绪产生影响个体的信念和期望可以塑造其情绪反应。
研究发现,个体的信念系统和对世界的期望会影响其情绪状态。
例如,一个乐观的人往往持有积极的信念和期望,并且更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和满足。
相反,一个悲观的人会持有消极的信念和期望,更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如悲伤和焦虑。
这说明个体的认知信念和期望对情绪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情绪对认知的影响1. 情绪对注意力和记忆的影响情绪对个体的注意力和记忆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情绪会引起注意力的偏向,即个体更容易注意到与其情绪一致的信息。
例如,当一个人处于愤怒的情绪状态时,更容易注意到与愤怒相关的信息。
此外,情绪还可以影响个体的记忆。
研究发现,与情绪有关的事件更容易被个体记忆,并且情绪记忆具有更强的自动性和持久性。
2. 情绪对决策和推理的影响情绪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和推理过程。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如喜悦)可以提高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从而促进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反,消极情绪(如悲伤)可能导致个体的决策偏向安全和保守。
这表明情绪对个体的决策和推理能力有着显著影响。
三、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对个体的影响1.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认知控制能力和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个体应对压力和挫折,提高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情绪三因素学说,他把情绪的产生归之于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三者的整合作用。
其中,认知因素中的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和过去经验的回忆,在情绪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沙赫特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辛格(J.Singer)设计了一项实验,用来证明以上三个因素在情绪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
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
但实际上控制组接受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使被试出现心悸、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
药物注射后,将实验组被试分为三组,“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未告知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
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与“愤怒”情境。
实验组三组被试各有一半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进入“愤怒”情境。
当被试进入“欣快”情境时,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
而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则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地愤怒。
实验假设:如果生理唤醒单独决定情绪,那么三组被试应该产生同样的情绪;如果环境因素单独决定情绪,那么所有进入“欣快”情境的被试应该产生欣快,所有进入“愤怒”情景的被试应该产生愤怒。
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情绪波动的概念情绪波动是指个体情绪状态的变动过程,即情绪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波动。
人类的情绪是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表现,不仅受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心理、环境、社会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情绪波动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
本文将从情绪波动的原因、影响以及管理策略三个方面对情绪波动进行探讨。
首先,情绪波动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生理因素对情绪的波动具有一定影响。
人体内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和激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情绪。
例如,突发的生理状况,如疾病、饥饿、疲劳等,会导致情绪的波动。
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也是情绪波动的重要原因。
个体的思维、认知、价值观等心理状态都可能对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对某一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在该事件中的情绪反应。
此外,环境和社会因素也会引起情绪的波动。
个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与他人的互动,都可能对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情绪的波动。
其次,情绪波动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情绪波动可能影响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
当情绪低落时,个体的注意力和注意力的分配能力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他们对信息的处理和决策的质量。
此外,情绪波动还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持续的情绪波动可能导致个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易患心理相关的疾病。
情绪波动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
持续的负面情绪可能使个体对他人的合作意愿降低,进而影响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此外,情绪波动还可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最后,个体可以采取一些管理策略来应对情绪波动。
首先,个体可以通过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态度来改善情绪波动。
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认知和思维方式来调整情绪波动。
例如,采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正向评价自己和他人,有利于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是指人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认知是人对环境的理解、解释和判断的过程,涉及到知觉、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活动。
情绪则是人对外界刺激或内部体验产生的主观感受,如愉快、焦虑、愤怒等。
1.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状态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直接影响。
情绪高涨时,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增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记住相关信息。
相反,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会降低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和记忆事物。
因此,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情绪的调节对于认知的正常进行尤为重要。
2.认知对情绪的影响:人的认知过程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认知评估是人对外界刺激或内部体验做出的主观判断,直接决定着情绪的产生和维持。
当人将一种刺激或体验评估为积极、有价值时,将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相反,当人将其评估为消极、不符合期待时,将会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人的认知评估会对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
3.认知情绪调节:认知可以对情绪进行调节和调整。
当人面对负面情绪时,通过认知重塑、正向思考等方式来改变对事物的评估和解读,从而调整情绪的产生和持续。
例如,当人感到焦虑时,通过改变对问题的解读和应对策略,能够减轻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影响。
因此,认知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够帮助人更好地应对和面对各种情绪挑战。
4.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人在情绪状态下对事物的评估可能存在认知偏差。
积极情绪下的人对自身和外界的评估往往更为乐观,而消极情绪下的人则更倾向于产生负面的认知偏差。
例如,当人感到愤怒时,往往会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消极的评估,使其看待问题更偏向于负面一面,而忽略了积极的方面。
这种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可能会对行为决策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以及情绪对认知评估的偏差等方面都展示了认知与情绪之间的交互作用。
了解和把握这种交互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情绪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R.S.Lazarus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按照他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包括:1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2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3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6. 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8. 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21. 主要在使别人了解我们正处于某种不愉快的情绪当中,期待别人的支持与体谅; 单选A情绪宣泄B情绪表达C正面情绪D负面情绪27.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不断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单选A技术B核心能力C人才D市场28. ,指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心有意识的注意,并通过注意调整自己与外部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 单选A个性自负B自我效能感C自我关注D自我谴责13. 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单选A初评价B次评价C再评价D负面评价23. 专家研究表明,我们在沟通时,的沟通效果取决于面部表情; 单选A超过50% B超过80% C低于50% D低于20%6. 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1. 情绪的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单选A主观体验B生理唤醒C外部行为D客观体验20. 体验成功的决窍就是为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 单选A大B小C宏观D长远23. 表达情绪时要注意,有些人喜欢在人多时或仗着权势来表达情绪,事实上这并不好,应选择彼此能够专注、没有压力、疲倦下讨论; 单选A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B正确、清楚、具体地表达C消除不合情理的想法进而改变情绪D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24. 是在特定场合下有专门含义的,某种姿态是能够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心感受的; 单选A体态语B面部表情C习惯动作D话语中的内在含义26. 即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单选A药物疗法B自我疗法C情景治疗D物理治疗16. 是转变动力之前的准备,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低,弹得越高; 单选A压力B恐惧C失望D内疚15. 当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内部认知模式同当前输入的信息超越稳定的基线不一致时,就导致情绪的产生,这就是的含义; 单选A评定——兴奋理论B两因素情绪理论C情绪不协调理论D情绪认知——信息理论11. 过分强调丘脑对情绪的影响,忽视了外周生理反应及大脑皮质对情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单选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理论C詹姆斯-巴徳理论D情绪的认知理论13. 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单选A初评价B次评价C再评价D负面评价14. 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 单选A初评价B次评价C再评价D负面评价11. 发生在所期望的目标已确定但没有实现的时候,是一种能促使对期望作出重新评估及对实现期望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作出重新调整的信号; 单选A生气B恐惧C失望D内疚8.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单选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21. 每个人都会有些与众不同的习惯性小动作,这种小动作被形象地称为; 单选A体态语B面部表情C身体语言D话语中的内在含义30. 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需要教师自己去适应与自我调节,教师应该学会,通过情绪的充分表露及从外界得到反馈信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去; 单选A理智B转移C幽默D宣泄10. 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 单选A詹姆斯B兰格C坎农D巴德7. 父辈对下一代殷切的期望、深沉的爱都体现了的深刻性与内隐性; 单选A思想B情感C情绪D感觉5. 情绪与情感的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单选A需要B发生早晚C反映特点D种类6. 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 单选A复杂;基本B简单;基本C基本;复杂D复杂;简单4. 从的角度看情绪和情感的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单选A需要B发生早晚C反映特点D种类. 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害羞时满脸通红; 单选A主观体验B生理唤醒C外部行为D客观体验1. 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单选A情绪B爱情C风气D思想2. 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 单选A思想B情感C情绪D感觉3. 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心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随之而生; 单选A恐惧B悲哀C快乐D愤怒4. 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单选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5. 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单选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感7. 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单选A詹姆斯B兰格C坎农D巴德9. 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单选A环境事件B生理状况C认知过程D大脑皮质10. 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 单选A阿诺德B沙赫特C拉扎勒斯D西米诺夫11. 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单选A评定——兴奋理论B两因素情绪理论C认知——评价理论D情绪认知——信息理论12. 认为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 单选A评定——兴奋理论B两因素情绪理论C认知——评价理论D情绪认知——信息理论13. 如果说“坚持”体现,那么“放弃”则表现为; 单选A柔性;柔性B柔性;刚性C刚性;柔性D刚性;刚性15. 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单选A美国B英国C德国D俄国16. 是建立自信心最快的手段; 单选A坚持当众说话,勇敢吐露见解B挺起胸膛,让步履轻松稳健C学会善待他人,融洽人际关系D切勿求全责备,学会变换视角21. 指的是人们用来表现情绪的各种方式,其功能就是在疏解情绪水位,使水位下降; 单选A情绪发泄B情绪表达C正面情绪D负面情绪24.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正向的或负向的影响个体的行为; 单选A压力B忧愁C恐惧D烦恼25. 表现为:这种压力表现十分显着但持续时间很短,由近期的某些刺激性事件引发产生; 单选A急性压力B间歇性压力C慢性压力D持续性压力26. 的特征是个体视其服务对象为“物”,而非当成“人”;其实质是试图避免不希望的工作要求,或者减少感知到的威胁; 单选A情感衰竭B人格解体C成就感丧失D人格塑造27. 是指个体发现实际工作状态与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自我能力感降低,并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 单选A情感衰竭B人格解体C成就感丧失D人格塑造28. 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需要教师自己去适应与自我调节,教师应该学会,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注意力,达到松弛紧张情绪的目的; 单选A理智B转移C幽默D宣泄29. 会计行为心理优化的标准包括,即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意志品质; 单选A能力的优化B品格的优化C倾向性的优化D心理活动方式的优化4. 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13. 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单选A宽容B执着C坚强D善良14. 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单选A宽容B开心C坚强D善良18. 所谓是指在准确识别他人情绪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情商影响他人; 单选A情绪宣泄B情绪表达C管理他人情绪D管理自己情绪19. 是指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单选A催眠疗法B强迫疗法C情景治疗D认知—行为疗法20. 是指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单选A催眠疗法B强迫疗法C情景治疗D认知—行为疗法21. 是指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单选A药物疗法B自我疗法C情景治疗D物理治疗25. 是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被视为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并且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单选A情感衰竭B人格解体C成就感丧失D人格塑造28. 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需要教师自己去适应与自我调节,教师应该学会,它能使人忽略人生挫折、不幸所带来的痛苦,化消极为积极,帮助人乐观地面对人生; 单选A理智B转移C幽默D宣泄29. 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 单选A病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B社会环境压力大C职称晋升竞争激烈D付出与收入的失调36. 调节情绪,我们需要; 多选A学会宽容B适时放弃C永不言弃D死磕到底38.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无能为力境地时,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种生活又需要你放弃; 多选A既得的利益B原来的习惯C未来的利益D未来的习惯32. 等生理指数,都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的; 多选A脉搏加快B肌肉紧张C血压升高D血流加快30. 职场压力的应对策略的的方法包括分析工作压力来源,给员工“减负”;帮助培养员工的压力承受能力;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让压力变动力;构建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 单选A个人层面B组织层面C社会层面D家庭层面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兰格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状态变化的意识B兰格看重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C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D詹姆斯看重血液及内脏系统的变化30. 内部会计环境的优化不包括; 单选A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B全社会树立诚信的良好风气C培育健康的组织内部会计文化D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32. 情绪具有; 多选A情境性B激动性C暂时性D内隐性40. 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一定要注意克服怯懦、优柔寡断等不良意志品质,培养意志的; 多选A果断性B自制性C坚韧性D柔弱性43. 增强热情的方法包括; 多选A深入了解每个问题B传播好消息C强迫自己采取热情的行动D用希望来激励自己33. 就心理学而言,存在三种影响较大的情绪理论:; 多选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理论C詹姆斯-巴徳理论D情绪的认知理论33. 依据情绪发生的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多选A强度B速度C紧张度D持续性3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友谊感是情感B成就感是情绪C恐惧是情绪反应D高兴是情绪反应31. 情感具有; 多选A稳定性B持久性C深刻性D外显性32. 人类具有的基本的情绪:; 多选A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的唤醒程度也较高,很容易失去理智B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应激状态C应激的状态不能维持过久,因为很消耗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D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35. 心理学上把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 多选A焦虑B紧张C悲伤D愤怒36. 常见的负面情绪有; 多选A生气B恐惧C失望D内疚37. 放弃让我们; 多选A思想得以解脱B心灵得以释放C提高拟定新目标的能力D制订新的可行性方案33. 在基本情绪之上,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等; 多选A嫉妒B羞耻C悔恨D同情31.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 多选A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B在表达层面上的生理唤醒C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D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40. 下列属于有效的情绪表达的有; 多选A消除不合情理的想法进而改变情绪B适时表达你的积极情绪C惯用非语言动作D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41. 主要面部表情有:; 多选A喜悦B悲伤C愤怒D恐惧32. 为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在评定情绪时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活动,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多选A主观体验B生理唤醒C外部行为D客观体验3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B人出生时会有情感反应,但没有情绪C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D情感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绪是人所特有的33. 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情绪”; 多选A基本B复杂C智商D情商34. 恐惧是一种极度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会伴随一些身体反应,如等; 多选A心跳加速B出汗C呼吸急促D战栗35. 随着等因素的不同,情绪变化的程度和时间也不一样; 多选A年龄B性别C职业D性格37. 贪婪是大多数人的共性,有时我们抓住求而不得的东西不愿放弃,就会为自己带来; 多选A痛苦B压力C快乐D欣慰39. 在集体活动中应; 多选A见贤思齐B集思广益C尽力做好每一件事D尽心恪守本职工作40. 坚持经受集体活动的锻炼和经受失败的磨炼,可以使我们; 多选A开阔眼界B增长才干C提高耐挫力D激发和巩固自信心41. 无效的情绪表达包括; 多选A使用模糊的语言B惯用非语言动作C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D无法拥有感受48. 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包括; 多选A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B自我设定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的差异C不科学的教师评价与自身工作实绩的误差D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差距49. 会计行为心理优化的标准有; 多选A能力的优化B品格的优化C倾向性的优化D心理活动方式的优化50. 我们要善于应对工作,如果我们的工作效率与效益更高了,压力自然会有所减轻;具体举措有:多选A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B提升工作能力C挖掘工作中的积极面D搞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47.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高的人,; 多选A期望值高B遇事理智处理C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D能够控制自暴自弃的想法34. 随着等因素的不同,情绪变化的程度和时间也不一样; 多选A年龄B性别C职业D性格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蝴蝶只有放弃茧房,才会有芬芳中的飞翔B花儿只有放弃温室,才有阳光下的尽情绽放C如果要登高望远,就要放弃家居的舒适D如果要获得最大的成功,就要放弃眼前的安逸36. 如果一个人执意于追逐与获得,执意于曾经拥有就不能失去,那么就会; 多选A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B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C甚至走向极端D为物所累,将成为一生的羁绊3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天道讲求刚柔相济B大丈夫也要能伸能屈C坚持固然彰显可贵毅力,放弃亦属难得洒脱D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39. 只有保持冷静,; 多选A看待事物才比较客观B有自己的价值观C有自己的评价标准D不容易被他人左右40. 识别他人的情绪的方法包括; 多选A看表情B闻其言C观其行D内自省41. 学会有效引导情绪,应该; 多选A首要环节是识别他人情绪B激发对方的说话情绪C正确处理他人情绪D适时传递出积极情绪42. 社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还有; 多选A药物疗法B自我疗法C情景治疗D物理治疗44. 在社交中应当谨记; 多选A切勿急躁冲动B切勿故作深沉C切忌喜形于色D切忌真诚相待45. 在冥想期间,我们可以; 多选A双腿盘坐在地上,放松身体B闭上眼睛或让眼睛半睁半闭C定下心来自然地呼吸,观察自己完整的吸气和呼气过程D切忌心烦意乱46. 自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竞争形势,它包括等各个方面的竞争; 多选A价格B原料C人才D市场47. 工作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主要包括; 多选A生理信号B情绪信号C精神信号D行为信号50.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优化包括; 多选A政治素质的优化B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的优化C心理素质的优化D人际关系素质的优化51. 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喜怒哀乐爱惧恨等;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判断正确错误53.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和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没有任何差异; 判断正确错误56. 快乐有强度的差异,从愉快、兴奋到狂喜,这种差异是和所追求的目的对自身的意义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有关; 判断正确错误57. 愤怒时紧张感增加,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判断正确错误54. 人刚生下来时,就有道德感、成就感和美感等,这些情感反应随着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而逐渐增强; 判断错误58. 恐惧的产生不仅仅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人排除危险的能力和应付危险的手段有关; 判断正确错误72. 忽视自我感受就是克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过犹不及,当它发展到极致时,很可能连自己都骗过了,结果是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判断错误60. 坎农认为,随意神经支配加强和血管扩张的结果,就产生愉快,而随意神经支配减弱,血管收缩和气管肌肉痉挛的结果,就产生恐惧; 判断正确错误62. 生气是伴随着我们对自己所不喜欢的情境而产生的,生气有其正面的作用,如我们一气之下可能就能克服以前不能克服的难题; 判断正确错误63. 不言放弃,不安于现状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境界,一种力度,一种坚韧,是迈向成功的唯一的正确选择; 判断正确错误64. 生活中我们经常不得不忍痛放弃一些心爱的东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放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选择,更长远的收获; 判断正确错误65. 人最坏的习惯之一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其实只要你舍得放下自己的那点小天地,就很容易走进宇宙的大世界; 判断正确错误66.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做自己的伯乐,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及时激励自己,你的自信心一定会大增; 判断正确错误65. 在与他人交谈时,适当、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会使别人感到高兴,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夸赞你的闪光点,使你有如沐春风之感,信心大增; 判断正确错误67. 小目标的制定可以让自己明显地感觉到进步,更容易体会成功,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判断正确错误68. 情绪表达必须以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等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表现之; 判断正确错误71. “竞争”二字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的“有竞争”一说;后人注解为:“并逐曰竞,对辨曰争;”判断正确错误72. 日本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过劳死”,意思是因工作过渡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而暴死; 判断正确错误74. 在美国,职业压力协会是研究压力的一个专业的机构,专门对压力给企业、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服务,如提供一些培训和心理辅导服务; 判断正确错误75. 消极的自责既是一种对他人的道歉,也是一种自我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诚相待; 判断正确错误77.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标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严峻的职业挑战; 判断正确错误75. 职业压力的产生与社会、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连,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 判断正确78. 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存在的广泛性,对教师本身产生负面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方面,而且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判断正确错误80. 职业病原本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判断正确错误78.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非常重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为了充分挖掘员工的努力程度的“剩余价值”,可谓招数想尽,竭其所能; 判断正确错误1.情绪所伴随出现的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它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单选A主观体验B生理唤醒C外部行为D客观体验2.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单选A思想B情感C情绪D感觉3.心理学上最早对情绪提出系统理论解释者,当推19世纪末美国先驱心理学家;单选A詹姆斯B兰格C坎农D巴德4.强调,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因此也叫做外周情绪理论;单选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理论C詹姆斯-巴徳理论D情绪的认知理论5.认为当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即引起我们身体上的某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传到神经系统产生情绪,即情绪就是对外周机体变化的觉知;单选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巴德理论C詹姆斯-巴徳理论D情绪的认知理论6.是心理学中主张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单选。
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那些
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因素:生理需要、健康状况、体能状况、荷尔蒙水平等都可以影响情绪。
例如,缺乏睡眠、饥饿或疾病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或烦躁。
2. 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以及社交活动对情绪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支持网络可以提高情绪的积极性。
3. 环境因素:环境的安全、噪音、气味和景色等也会影响情绪。
例如,处于安静、美丽的环境中可以提高情绪的正面感受。
4. 心理因素:个人的信念、态度、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也会对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积极心态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情绪。
5. 经历和情景:过去经历和当前情景对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过去经历的创伤或负面事件可能会导致情绪困扰。
6. 个人目标和价值观: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对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人们通常会感到积极和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和影响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影
响情绪的具体因素在每个人中可能有所差异。
认知、生理和环境等因素对情绪的综合影响认知,生理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很大,它们整体致使情绪变化。
而它们的综合影响也与它们分别单一的影响有关。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
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在于判断评估刺激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从而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
在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Singer,1962)的一个实验中探讨了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对情绪的作用。
他们给被试注射一种药物,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称为"SuProxin"的复合维生素,目的是测定这种新药对视力的影响。
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和食盐水。
注射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发抖、脸发热等情绪生理反应。
被试分为三组:正确告知组、错误告知组和无告知组,分别给以不同的指示语。
对于正确告知组,即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发抖、脸发热等反应。
对于错误告知组,有意错误地告诉他们注射这种新药可能无感觉、会发麻、发痒、头痛等。
对无告知组,主试什么也没有告诉他们。
注射食盐水的所有被试都列为无告知组。
然后,人为地安排了两种实验情境:一种是"欣快"的环境,一种是"愤怨"的环境。
所谓欣决环境,是由主试的助手(这个助手是受过训练的,他和被试一起,被试以为他也接受同样的注射,在同样的情况下参加实验)同被试一起唱歌、玩耍和跳舞。
所谓愤怒环境,是主试的助手当着被试的面对主试要他填写的调查表,表示极大的愤怒,不断咒骂、斥责并把调查表撕得粉碎。
实验后,主试向被试询问当时的内心体验。
结果显示误告知组的反应最容易受助手的高兴所感染,正确告知组的反应不容易受环境气氛的影响,无告知组的反应则介于上述两组之间。
同样,他们对愤怒的环境的反应也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说明,注射肾上腺素虽然引起了典型的情绪唤醒状态,但它的单独作用却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同样,环境因素也不能单独决定人的情绪。
在这里,认知对人的情绪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处于生理唤醒状态的错误告知组,因对其自身的生理状态不能作出恰当的说明,他一方面环视周围环境,以求得某些说明的线索,同时又认为自己之所以体验到这种生理反应,乃是由环境的气氛所致,于是就把自己的生理状态与环境线索相适应说成是"欢乐"或"愤怒"。
正确告知组由于已经具有说明自己的生理反应的信息,便不去寻找环境中的线索。
无告知组从主试那里什么信息也没有得到,完全按自己的评价作出反应。
于是沙赫特认为,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
这就是沙赫特的情绪生理认知理论。
实际上,在沙赫特的实验中,认知对情绪可能有三种作用,即: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解释,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对情绪的命名以及对所命名的情绪的再评价。
生理对情绪的影响:现代生理学的研究强调中枢神经机构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许多研究成果证明情绪的特殊体验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
大脑皮层则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丘脑是较早被发现的情绪中枢。
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凯仑(W.B.CaNNoN)针对詹姆士-兰格学说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
他根据丘脑受损伤或丘脑活动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时,情绪变得容易激动或发生病理性变化这样一些事实,认为丘脑在情绪的发生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他说:“当丘脑过程被激动起来时,专门性质的情绪才附加到简单的感觉上。
”许多研究已经确证了下丘脑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
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欧德(J.OldS)和米尔纳(P.MIlNER)倡导的用埋藏电极的方法进行“自我刺激”的实验,提出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临近部位存在着“奖励”和“惩罚”中枢,有的著作描述为“快乐”和“痛苦”中枢。
当刺激这些部位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情绪。
实验是这样装置的:在实验老鼠的脑的相应部位埋藏着电极,另一端与一连接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联。
当按压杠杆时,微弱的电冲动就可以传达到脑。
实验结果说明,当老鼠学会按压杠杆从而得到电刺激以后,它就不断地去按压杠杆以得到刺激。
当电极安在背部下丘脑时,老鼠按压杠杆的频率高达每小时五千次,它们可连续按压15至20小时,直到精疲力尽,进入睡眠为止。
这些部位被标示为奖励或快乐中枢。
具有这样效果的部位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和丘脑许多部分都存在,其中以下丘脑最为明显。
对另外一些部位,动物会按压杠杆去截断电刺激。
这些部位就被标示为惩罚或痛苦中枢。
把这样的刺激运用于病人的报告显示,病人好象也喜欢这种引起愉快感觉的刺激;当给予刺激时,他们出现高兴和微笑,并愿意去按压给刺激的杠杆。
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ARouSal)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
本世纪的很多科学家及医生都对此提出了理论假设和生活医疗等的事例。
一般人所接受的观点是麦克林(P.D.MacLEaN)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提出的“内脏脑”的概念。
麦克林认为情绪过程是被皮下机构调节的,而评价、认识等过程则是大脑皮层的机能,只有大脑皮层能评价经验的感情性质,并组合这些情绪为怕、怒、爱或恨。
大脑皮层促成感情体验,下丘脑促成情绪表现。
大脑皮层是皮层下部位以及整个有机体的最高调节器。
以阿诺德阐和詹姆士—兰格的理论为主。
环境对情绪的影响:情绪是活动时的兴奋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事物情景或观念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表达。
情感则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物关系的体验,属较高级复杂的情绪。
外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甚大。
新生儿因不适应宫外环境,常表现出不安、啼哭等消极情绪,哺乳、抚摸、抱、摇等则可使其情绪愉快。
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影响会有一定的减弱,但任然影响着人的情绪。
例如以下这个实验,关于温高湿低氧环境对人情绪的影响研究:(天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1. 试验1.1 受试人员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为天津大学在校学生,在天津地区生活2年以上,可以不用考虑人体的耐热差异性。
选取的样本都是体质较好经常参加运动的,且无任何疾病史的男性人员,听力正常,均为右利手。
年龄在21~25岁。
测试人员都没有去过高原地区,在试验前应具有良好的睡眠及饮食。
样本容量为150人,样本的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分别为22.8岁、1.73±0.05m、66.5±3.8公斤、1.75±0.08m2。
试验人员的着装统一更换,所有人员穿着短袖衬衫、长裤、袜子和鞋。
1.2 试验过程建立高温高湿低氧试验环境舱,环境舱模拟缺氧环境,选定2000,2500,3000m和对照高度10m(天津地区实际海拔高度为10m),在每一个高度被试者做2次测试,分别为进入后的5min和60min,问卷完成大约需5~7 min,完成所有测试离开环境舱。
环境舱内高温高湿环境一致,相应的海拔高度则不被受试者所知。
舱内环境条件为:噪声60dB(A)左右,气温38℃,相对湿度80%,微风。
实验时受试者均可自由补水,实验时间均在14:00~17:00,以排除昼夜节律的影响,受试者两次测试时间间隔大于48 h。
实验前组织受试者进行测验问卷的操作练习和熟悉试验环境,要求能正确理解指导语和熟练操作,使被试者了解实验目的和过程以取得真诚合作。
以10m海拔高度测试的相应参数作为对照值以消除或减少疲劳、噪声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验由同一主试者主持,固定指导语,规范操作程序,以减少误差。
1.3 评价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Mcnair等编制的情绪状态问卷(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4,5]。
POMS共有65项表达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的形容词.经因子分析归纳为六类情感要素,即紧张-焦虑(Tension-Anxiety,T)、忧郁-沮丧(Depression-Dejection,D)、愤怒-敌意(Anger-Hostility,A)、疲惫-惰性(Fatigue-inertia,F)和困惑-迷茫(Confusion-Bewilderment,C)。
五项消极情绪状态和有力-好动(Vigor-Activity,V)一项积极情绪状态.每一项情感状态的右侧均附有“1”、“2”、“3”、“4”、“5”五档分级,分别表示所处某种情感状态的程度,即“一点没有”、“略有一点”、“中等程度”、“相当明显”、“极明显”,各项测试结果均以得分进行量化表示,其中V 项以得分高为好,其余各项以得分低为好。
采用Spielberger等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6]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STAI每项均为1~4级评分。
S —AI的分级标准为:1-完全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显。
共20个题目,按要求记分并采取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界限。
2. 结果高温高湿条件下,不同高度缺氧暴露1h对POMS和S—AI分值的影响见表1。
在2000m 高度急性缺氧暴露lh后,疲惫—惰性(F)的分值显著升高而有力—好动(V)的得分明显降低(P<0.05),其他几个因素的分值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上升到2500m和3000m高度lh 后紧张—焦虑(T)和疲惫—惰性(F)、忧郁—沮丧(D)的分值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并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P<0.01)。
而愤怒—敌意(A)得分始终无显著变化,困惑—迷茫(C)的分值只在3000m暴露时才显著高于地面水平。
有力—好动的分值则随着高度的增加呈明显降低之势(P<0.05)。
随着高度的增加,S—AI的分值表现为和POMS中紧张—焦虑的得分相一致的趋势,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2000m停留1h已明显高于地面对照水平(P<0.05)。
2000m低氧暴露1h POMS和S—A1分值的变化见表2。
从2000m缺氧暴露的时间过程中可以看出,在缺氧暴露的即刻POMS中紧张—焦虑(T)和S—AI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缺氧暴露l h后反而与地面对照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POMS中有力—好动(V)的分值也表现为类似的趋势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
以上三种因素虽然对情绪的影响角度不同,但对情绪有较一致的影响结果。
这些因素综合影响情绪,才产生了人们的不同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