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建筑综合用电指标
- 格式:xlsx
- 大小:15.55 KB
- 文档页数:2
给出北京院措施的一个表格,供大家估算用电量时参考。
</P><P>建筑类别装置指标(VA/m2)</P><P>住宅30~40</P><P>公寓50~70</P><P>旅馆60~100</P><P>办公 80~120</P><P>商业一般(60~120)大中型(100~200)</P><P>体育60~100</P><P>剧场 80~120</P><P>医疗 60~100</P><P>教学大学(40~60)中小学(20~30)</P><P>展览 100~120</P><P>演播 600~800W/m2</P><P>停车库 10W/m2</P>多层住宅:50-60KW/平米高层住宅:在多层的基础上再加电梯及其它相关设施用电负荷普通饭店:80—100W/平米三星级及以下宾馆:100—150W/平米三星级以上宾馆:150—180W/平米普通商场:100—130W/平米大型商场:130—160W/平米商住综合楼:商场部分按普通商场标准配置;住宅部分按普通多层住宅标准配置办公平房:80—110W/平米普通办公楼:90—120W/平米高层办公楼:除按普通办公楼标准配置外,再加电梯等附属设施负荷商办综合楼:商场部分按普通商场标准配置;办公部分按普通办公楼标准配置教学楼:50—90W/平米实验楼:60—120W/平米图书馆:60—100W/平米。
各类工业地均耗电量指标
工业领域的电力消耗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进
行分类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按照工业部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比如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不同行业的电力消耗指标可能会有
所不同。
其次,我们可以按照不同地区或国家来进行比较,因为不
同地区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
不同的电力消耗指标。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比较,比如年度、季度、月度或者特定事件下的电力消耗指标。
此外,还可以从能源利用效率、电力消耗占比、单位产值能耗等角度来分
析工业地均耗电量指标。
总的来说,工业地均耗电量指标是一个复
杂的指标,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地区差异、时间变化等多个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
天津市居住用地电力规划综合负荷密度指标及10KV公用配电站选站的设置要求规市字〔2012〕302号为规范住宅项目规划设计,依据《天津市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并参照《天津市超高层居民住宅建筑公用电力配套技术规定》,对原有《天津市居住用地电力规划综合负荷密度指标及10KV 公用配电站选站的设置要求》(规程字〔2009〕946号)进行修订,作为《天津市城市住宅设计标准(电气设计部分)》出台前规划设计的依据。
一、各类居住项目,规划单位建筑面积电力综合负荷密度指标(一)综合负荷密度指标多层建筑(6层以下):50瓦/平方米;设置电梯的多层建筑(6层以下):65瓦/平方米;中高层建筑(7层以上12层以下):70瓦/平方米;高层建筑(主体高度大于24米,小于100米):80瓦/平方米;超高层建筑(主体高度大于100米):根据实际负荷需要计算。
(二)各类民用居住项目的规划范围内,当小型商业、公建和配套设施等负荷密度有可能超出规定值,且规划期间难以确定时,在选择配电站数量和计算变压器最终装建容量时,可在上述综合负荷密度指标的基础上增加20%计算裕度。
待施工阶段确定后,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可以向下微调。
二、规划居住区配电站的选站原则(一)配电站进楼设置1.配电站进楼设置宜设置在建筑物首层。
2.建筑物有地下2层的,须设置在地下1层,同时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
3.配电站进楼应具有独立的维护和电器设备搬运通道。
楼内设置的配电站应满足配电设备的消防、通风、防水、降低噪音、电磁屏蔽、搬运、维护通道等要求。
(二)独立设置的土建配电站1.独立设置的土建配电站应满足对负荷的供电半径要求,其外立面和色彩宜与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相协调。
2.独立设置的土建配电站,应临近可通行设备运输车辆的小区道路。
3.独立设置的土建配电站规格参照下表进行规划。
商业综合体餐饮建筑用电指标前言商业综合体集办公、商业、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业态复杂多样。
为便于合理地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在规划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功能分类,合理选取用电指标就变得极为重要。
本文尝试对商业综合体项目餐饮区域的用电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梳理,抛砖引玉,为各位同行在进行此类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餐饮区域的用电设备相对集中,单位面积用电量相对于商业、办公等区域较大,且招商过程的滞后性质必会带来规划设计阶段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后期修改。
而一旦修改设计,可能涉及配电干线、配电电缆及末端配电(箱)柜乃至区域低压配电系统,故合理地选取用电指标,贴近使用需求、满足建设方的招商需求,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本文将针对建筑特点、适用规范标准、回访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几方面展开探讨。
1餐饮业态的特点1)餐饮服务一般分为五类: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本文重点讨论餐馆和快餐店。
2)餐饮业态一般相对集中设置,可以在某一楼层集中设置,也能够在某一区域的部分楼层集中设置,如许既方便人流组织,也便于土建、机电设计与施工。
3)商业综合体一般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市政配套比较充分。
在考虑餐饮用电负荷时,一般按有天然气接入考虑。
4)部分快餐厅,如XXX、XXX、汉堡王、XXX等,一般使用电炊具,其用电负荷相对较大。
5)不同餐饮由于风味、形式不同,餐厅与厨房的面积比(餐厨比)各不相同。
摘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2005版要求如表1所示。
2餐饮建设规范、标准与建造标准1)现行尺度、规范首要有:64-2017《饮食修建设计尺度》(2018执行)和《餐饮企业谋划规范》SB/T-2007.2)为便于后期招商,地产开发商一般对餐饮业态用电均有基本的建造标准。
现摘录部分要求如表2所示。
3餐饮业态实际调研笔者近期对一些在用工程进行了调研,基本数据汇总如表3~5.4餐饮用电指标分析1)笔者曾就相关建设尺度与开发商设计管理团队进行交流。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仪兴在电力规划设计工作中,首先遇到的是采用什么方法和标准预测计算电力负荷的问题。
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既有差别也有联系。
前者侧重供电负荷的估算,影响因素多,精确度较低些,属宏观估算。
后者计算方法成熟,计算技术数据较详细,计算结果较准确。
要做好负荷预测,首先要了解影响负荷的主要因素。
电力负荷并非固定不变,它与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进程有关,也与地区资源状况、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水平有关。
负荷预测的结果,并非一成不变,它随时间动态变化,存在时间差、地区差和发展差,要及时调整适应变化。
在工程设计中,当不定因素较多,无法确定负荷计算参数的选用时,也可简化计算,采用负荷预测的方法,如小区详规和总图设计既可用负荷计算法,也可用负荷预测法估算负荷。
1 负荷预测的常用计算方法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很多,常用的计算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预测电量入手,再换算为用电负荷,如综合用电水平法、单耗法、增长率法和电力弹性系数法;另一类是直接预测用电负荷的负荷密度法,它又分为按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和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两类。
下面简述这些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
1.1综合用电水平法根据各规划期的年人均用电量和人口数来推算其用电量。
式中 PL --用电负荷;Wa --年人均用电量,kW·hP--规划期人口数;T--年综合最大利用小时数。
人均用电指标的确定,应按当地实际用电情况和发展需求而定,可采用类比法(横向比较法)确定适合本地区的标准。
这种方法较适合于预测规划近期(1~5年)和中期(6~10年)的用电负荷(远期为11~20年,下同)。
1.2 单耗法根据产品(或产量)用电单耗和数量推算其用电量。
式中 Wn--产品(或产量)用电单耗;N--产品(或产量)数;T--年综合最大利用小时数。
应注意各行业单耗指标的动态变化,它可能随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发展而降低单耗,也会随产业结构的调整或产品改变而改变。
建筑综合用电指标1. 总能耗指标(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TECI):用于表示建筑物总能耗水平。
TECI可根据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计量数据和建筑物总面积计算得到,通常以单位面积的能耗量作为衡量标准。
2. 能源使用强度指标(Energy Intensity Index,EII):用于表示建筑物能源使用的强度水平,即建筑物每单位面积的能源消耗量。
EII可通过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除以建筑物的总面积得到,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能源使用情况。
3. 能源节约率指标(Energy Saving Rate Index,ESRI):用于表示建筑物能源节约的效果。
ESRI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计算出节约的能源量占原能源消耗量的比例。
这个指标可以评估节能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为未来节能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4. 能源管理绩效指标(Energ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dex,EMPI):用于评估建筑物能源管理的效果。
EMPI可以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能源节约率和能源成本等因素,计算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用于衡量能源管理的绩效水平。
5. 能源负荷指标(Energy Load Index,ELI):用于表示建筑物能源负荷的大小。
ELI可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电、用水和用气等能源消耗因素,计算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估建筑物能源消耗的整体水平。
综合来看,建筑综合用电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和改善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和节能水平。
通过收集和分析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数据,建筑物管理者可以了解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识别潜在的能源浪费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
这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最终实现建筑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是评估建筑物能源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和掌握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对于节能降耗至关重要。
首先,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年用电量/建筑面积。
其中,年用电量指的是建筑物在一年内实际使用的电量,建筑面积指的是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通常情况下,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越小,说明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反之,说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需要进行节能改造。
为了提高民用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1.采用节能型设备:在选购和使用电气设备时,应尽量选择能效比较高的产品。
例如选择效率较高的空调、电冰箱和照明设备等,可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用电量。
2.加强建筑外墙和窗户的保温隔热:通过改善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减少能量的流失和消耗。
采用良好的保温材料,增加外墙和窗户的隔热层,可以有效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
3.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安装智能化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控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
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自动调节温度、照明等,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4.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系统,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通过合理布局窗户和使用通风设备,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5.能源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制度,并对建筑物的使用者进行能源节约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
总之,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是评估建筑物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如选择节能型设备、加强保温隔热、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
这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也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ICS 27.010F 01备案号:56035-2017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413—2017民用建筑能耗指标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for civil buildings2017-06-29发布2017-10-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 I1 范围 (1)2 标准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规定 (2)5 民用建筑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2)6 民用建筑能耗指标 (3)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12)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霞、张玉梅、刘力、佟立志、徐淼、晋文、谢琳娜、唐泊洋、闫硕、李舟、王圣典、冉霞、张然、刘宇。
DB11/T 1413—2017民用建筑能耗指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采暖耗热量、电力消耗、生活用气量及综合能耗指标的现行值和民用建筑采暖耗热量、电力消耗及生活用气量的目标值。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民用建筑能评阶段的能耗指标。
改建、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民用建筑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for civil buildings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由外部输入的能源,包括维持建筑环境的用能(如供暖、制冷、通风、空调和照明等)和各类建筑内活动(如办公、炊事等)的用能。
15.1 负荷预测15.1.1 负荷预测方法是:分区规划及以上层次规划阶段的电力负荷预测以单位用地及分类用地负荷密度法为主,用弹性系数法及综合用电水平法进行校验;法定图则和详细蓝图阶段的电力负荷预测以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为主,用单位指标法进行校验。
15.1.2 负荷预测推荐指标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指标宜为1.5~2.5万千瓦/平方公里。
15.1.2.1人均综合用电负荷指标宜为1.5~2.0千瓦/人。
15.1.2.2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宜为8000~10000千瓦时/人·年。
15.1.2.3分类用地负荷密度指标宜符合表15.1.2.4的规定。
15.1.2.415.1.2.5 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指标宜符合表15.1.2.5的规定。
15.2 供电设施15.2.1 城市电厂:以大型、清洁、高效及环保电厂为主,电厂选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同时应满足电厂建设规程。
15.2.2 城市变电站城市变电站电压等级分为500千伏(4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132千伏)、10千伏四级。
15.2.2.1城市变电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符合相关设计规程,其设施用地应纳入各阶段城市规15.2.2.2划,统筹安排。
500千伏变电站宜布置在城区边缘,有充足的走廊用地, 220千伏变电站宜靠近负荷中心,宜临15.2.2.3近大型高压走廊和主要电缆通道。
110千伏变电站应深入负荷中心,便于10千伏出线。
市区内变电站对周围环境的噪音影响,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的规定。
15.2.2.4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及无线电干扰设施的防护间距应符合《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15.2.2.5视差转台、转播台等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标准》(GBJ143-90)的规定。
变电站宜远离加油站、燃气厂站及危险品仓库等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15.2.2.6变电站主变及用地按终期规模规划,变电站应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尽量节约建设用地,其建筑形15.2.2.7式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用电指标—分类建筑综合电耗专家经验数值用电指标是指分类建筑在日常运营中所消耗的电能量的一种衡量标准。
它反映了分类建筑能耗的高低,以及能源使用的合理性。
在分类建筑中,用电指标通常使用的是综合电耗的概念,即将建筑内各种用电设备的电能消耗总和。
分类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办公建筑、教育文化建筑、医疗卫生建筑、公共交通建筑等。
每个分类建筑的用电指标都与其特定的功能和使用需求有关。
以下是一些分类建筑综合电耗的专家经验数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作为参考:1.住宅建筑:住宅建筑通常需要提供居住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如照明、供暖、冷却、热水等。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经验,住宅建筑的综合电耗一般在每平方米每年120-200千瓦时之间。
2.商业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内有各种用电设备,如灯具、电脑、打印机、空调等。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经验,商业办公建筑的综合电耗一般在每平方米每年150-250千瓦时之间。
3.教育文化建筑:教育文化建筑包括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
这些建筑通常有较多的照明设备、计算机设备和音视频设备。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经验,教育文化建筑的综合电耗一般在每平方米每年180-280千瓦时之间。
4.医疗卫生建筑:医疗卫生建筑有较高的能耗需求,包括照明、供暖、空调、医疗设备等。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经验,医疗卫生建筑的综合电耗一般在每平方米每年200-300千瓦时之间。
5.公共交通建筑:公共交通建筑主要包括交通枢纽、火车站、机场等。
这些建筑需要提供大量的照明、通风、空调等服务。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经验,公共交通建筑的综合电耗一般在每平方米每年250-350千瓦时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经验数值,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具体的建筑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此外,建筑能耗的合理性还应结合能源利用率、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实现用电指标的有效控制和优化。
一、用电指标:各类项目业态的用电指标建议如下,上限值不应超过以下最大值的5%:2、购物中心:130~140VA/㎡3、百货:120~130VA/㎡4、办公:80~90VA/㎡5、酒店:90~110VA/㎡6、住宅:30~45VA/㎡7、公寓:35~50VA/㎡8、车库:15VA/㎡二、设备房要求1. 变配电所:高低压配电房按约70㎡/台变压器计算;变压器单台最大容量800kVA 时,房间净高3.6m;超过800kVA时,房间净高3.8m。
2. 发电机房面积按照80㎡/台设计,房间净高需按照最新版《民规》确定,但最大不应超过4.2m。
3. 开闭所设置与否,需在建筑方案及供电方案基本确定后,应尽早报当地供电部门确定。
4. 配电间:百货或购物中心按防火分区设置6㎡强弱电间各一个。
酒店或办公区域每个防火分区4~5㎡强弱电间各一个,超高层建筑5~6㎡。
住宅建筑多层一般不设置配电间;高层每层强弱电间分别约为:2.0~2.5㎡,强弱电间可合用;超高层住宅适当放大。
三、百货商场1.百货卖场供电要求:珠宝化妆品区非动力用电70~80W/㎡餐饮区(用气类)非动力用电150~ 180W/㎡餐饮区(用电类)非动力用电200~ 250W/㎡其他卖场区非动力用电50~60W/㎡空调动力用电以暖通专业提资为准,若暖通系统未定,按50W/㎡2.计量采用高供高计、低压回路加表计量。
百货内较大面积独立商铺或餐饮商铺设置独立供电计量分表,集中安装在层配电房或层区域配电房;小面积租户电费收费标准与百货协商确定,按照租户面积标准收取或按照电表实际计量收取。
3.灯具要求及规格:按照内装要求确定。
4.电脑、收银台、ATM机的电源点应由事故电源回路供电并与UPS连接。
四、购物中心1.供电要求(不包括空调用电):商铺80W/㎡大型超市80w/㎡,冷冻区按照100~120 w/㎡考虑餐饮(面积≤500㎡)200W/㎡;餐饮(面积>500㎡)150~180W/㎡其中预留冰箱等冷冻设备用电12W/㎡西餐厅250W/㎡,其中预留冰箱等冷冻设备用电12W/㎡3C/家电卖场150W/㎡电子游戏中心、电影院200W/㎡,最终以租户提资为准。
分类建筑综合用电指标建筑综合用电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建筑物能源消耗情况的指标体系。
建筑综合用电指标通常由多个子指标组成,可以包括建筑物能耗、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下面将对建筑综合用电指标进行分类。
1.建筑外围参数指标:这类指标考虑了建筑物所在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用电量的影响,包括建筑物的朝向、外围墙体特性、窗户设计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建筑的节能设计来减少室内外温差,减少能源消耗。
2.建筑设施参数指标:这类指标考虑了建筑物内部设施对用电量的影响,包括灯光照明、空调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能效性能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提高设施的能效性能可以降低建筑的综合用电指标。
3.建筑运行参数指标:这类指标考虑了建筑物的使用行为对用电量的影响,包括人员密度、使用时间、设备使用情况等。
通过合理管理建筑的运行,如合理调整温度、照明设备的使用时间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4.建筑用电数据指标:这类指标考虑了建筑实际用电情况对综合用电指标的影响,包括实际用电量、峰谷差、功率因数等。
通过实时监测建筑的用电情况,可以对用电行为进行分析,寻找用电的优化空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建筑节能标准指标:这类指标是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能效标准制定的,包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能耗限值等。
通过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降低综合用电指标。
综合来看,建筑综合用电指标涵盖了建筑的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的外围参数、设施参数、运行参数、用电数据以及节能标准。
通过合理优化这些指标,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电气常用数据一、引言建筑电气是指在建筑物内部供电、照明、通信、安防等方面的电气设备和系统。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建筑电气常用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电气常用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
二、电压1. 交流电压(AC Voltage):交流电压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常用单位为伏特(V)。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常用的交流电压为220伏特(V)或380伏特(V)。
2. 直流电压(DC Voltage):直流电压是指电池等直流电源的电压,常用单位为伏特(V)。
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常见的直流电压为12伏特(V)或24伏特(V)。
三、电流1. 交流电流(AC Current):交流电流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常用单位为安培(A)。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常用的交流电流为10安培(A)、16安培(A)或32安培(A)。
2. 直流电流(DC Current):直流电流是指电池等直流电源的电流,常用单位为安培(A)。
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常见的直流电流为1安培(A)或5安培(A)。
四、功率功率是指电气设备或系统所消耗或输出的电功率,常用单位为瓦特(W)。
建筑电气系统中,常见的功率有以下几种:1. 有功功率(Active Power):有功功率是指电气设备或系统产生的实际功率,用于驱动负载工作。
常用单位为瓦特(W)。
2. 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无功功率是指电气设备或系统产生的无效功率,用于维持电气设备的运行。
常用单位为乏特(VAR)。
3. 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视在功率是指电气设备或系统产生的总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常用单位为伏安(VA)。
五、频率频率是指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常用单位为赫兹(Hz)。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电气系统中常用的频率为50赫兹(Hz)。
六、综合用电负荷综合用电负荷是指建筑物内所有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总负荷。
常用单位为千瓦(kW)或千伏安(kVA)。
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对象及范围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功能类型和能源品种对民用建筑能耗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同样适用于技能改造建筑。
建筑用能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民用建筑分为居民建筑和公共建筑,具体分类见下图。
由于不同建筑用能统计手段有所区别,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侧重或有所不同。
二、关键性指标民用建筑居民建筑住宅集体宿舍养老院幼儿园公共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旅馆建筑电力冷热燃气气煤炭照明插座空调暖通生活热水动力系统其他参照《全社会综合能效评价指标体系》课题,建筑能耗评价从物理效率、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指标构建。
梳理《民用建筑能耗标注》((GBT 51161-2016))等国家地方标准以及相关文献,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关键指标和支撑性指标,其中关键指标包括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能耗成本/碳排量以及人均能耗/能耗成本/碳排量,添加能耗下降率、改造综合效益和碳排减少量三个节能改造建筑评价指标,支撑性指标可从功能型和能源品种两个方面构建指标,具体见支撑性指标。
部分关键性指标计算方法如下:能耗总量(吨标煤tce)=∑(电+油+气+煤)折成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建筑面积人均能耗=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三、支撑性指标1、分功能类型能耗支撑性指标从功能类型来讲,建筑能耗主要包括照明插座用能、空调暖通用能、动力系统用能、生活热水用能以及厨房炊事用能(《民用建筑能耗标准》指出高能耗密度的信息机房、厨房炊事用能不纳入公共建筑能耗中)。
其指标体系见下图:2、分能源品种能耗支撑性指标从能源品种来讲,建筑能耗主要有电耗、热耗、气耗、煤耗、油耗(不包括车辆用油)以及水耗(本次指标体系中暂未考虑)。
通过对上述能耗比较分析,选取电耗,煤耗,气耗和热耗作为主要指标,见下图:。
分类建筑综合用电指标W
建筑综合用电指标是指对建筑物中的各项电器设备和系统的总体用电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帮助建筑物的设计者、运营者和能源管理者了解建筑物电能的消耗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节能措施和改进方案。
1.建筑物总用电量(TOT)
建筑物总用电量是指建筑物内所有电器设备和系统的电能消耗总和。
该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建筑物整体用电情况和负荷水平。
2.建筑物的每单位面积用电量(EUI)
建筑物的每单位面积用电量是指建筑物每平方米的用电量。
这是一个常用的建筑综合用电指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建筑物的能效水平。
EUI的计算公式为:
EUI=TOT/建筑物总面积
3.建筑物的每单位建筑物活动指标用电量
建筑物的每单位建筑物活动指标用电量是根据建筑物的活动指标(如员工数、课堂数量等)与用电量进行关联计算的指标。
通过与活动指标的关联,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物的用电情况。
建筑物的每单位建筑物活动指标用电量的计算公式为:
每单位建筑物活动指标用电量=TOT/建筑物活动指标
4.能耗强度(EP)
能耗强度是指单位建筑物面积消耗的能耗。
该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建筑物的能效水平。
能耗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能耗强度=TOT/建筑物总能耗
此外,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建筑物的用电情况,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采用其他建筑综合用电指标,如单位工作时间用电量、单位产值用电量等。
通过对建筑综合用电指标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帮助建筑物的设计者和运营者确定节能改进方向和措施,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