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鲁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鲁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鲁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鲁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大气的运动和全球性大气环流 鲁教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误区警示 1.“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二、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受热不均

影响?三圈环流??

???

①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度环流圈

③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

A 为 带

?

???

?

C 为 带E 为 带G 为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B 为 带D 为 带F 为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方法指导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 是 ,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4.季风环流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________风 C________风 南亚季风

B________风

D____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

学以致用 (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试解释说明大陆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2)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原理,说明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的成因。

考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等压面图的判读

典例导入 1.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的风向为东南风

B .b 为上升气流

C .c 的风向为西南风

D .d 为上升气流 疑难剖析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海陆风

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影响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城市风: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3.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图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 A′=P B′=1 000 hPa,P D′=P C′=500 hPa。

(2)从高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

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即P A′>P A,P D>P D′,P B>P B′,P C′>P C。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

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从大到小的排序应为P B>P A>P D>P C,进而可知

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

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考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典例导入 2.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

A .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 .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 .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疑难剖析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

2. 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三 气压带和风带

典例导入 3.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上述“某月”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疑难剖析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

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

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如下图所示:

注意:①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②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③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④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

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

⑤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考点四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典例导入 4.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①为高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

(2)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

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④季风气候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疑难剖析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2.季风的形成原理与分布

(1)冬季风

(2)夏季风

3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

气为主

1.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2.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图的判读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 处风力大于A 处。

(3)不同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相等,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 处风力大于D 处。

3.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高气压中心高压脊 —天气状况—

?????

低气压中心低压槽

4.锋面只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在高压脊上

例题 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 ,低压中心为 。 (2)试比较A 、B 两地的风力大小。 (3)C 、D 两地的天气状况一般有何差异? 思维过程

晴朗天气 阴雨天气

答案(1)乙甲(2)A地风力大于B地。(3)D为阴雨天气,C为晴朗天气。

考查点一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回答1~3题。

1.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2.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 )

①市区比郊区温度高②郊区比市区温度高③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④近地面

气压市区比郊区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 A.市区B.郊区

C.远郊D.农村

考查点二等压线图的判读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4~5题。

4.M和N两地天气比较,正确的是( )

①M地比N地风力小②M地比N地风力大③M地比N地气流更暖湿④M地比N地气

流更干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图中N地风向为( ) 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考查点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7.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考查点四季风环流

8.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气

候以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中,图a表示某海滨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b表示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a气温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所示日温差小主要是纬度所致

B.①所示日温差大主要是昼夜长短所致

C.②所示是海洋气温曲线

D.①所示是海洋气温曲线

2.图b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 A.8时~当日16时B.16时~次日8时

C.4时~当日18时D.18时~次日7时

我国某山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读图回答3~4题。

3.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 A.9:00~10:00 B.13:00~14:00

C.17:00~18:00 D.21:00~22:00

4.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5~6题。

5.从热力环流原理看图示近地面( ) A.①为海洋④为陆地

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

C.①为郊区④为城区

D.①为陆地④为海洋

6.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7~9题。

7.甲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A.1 004 1 006 B.1 006 1 008

C.1 008 1 010 D.1 004 1 008

8.在乙图中,上海市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偏北风

C.东北风D.偏南风

9.在两图间隔的6个小时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台湾岛B.珠江口

C.黄河口D.辽东半岛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1.在此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阿根廷农民正收获小麦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3.与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的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4~15题。

14.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

15.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材料和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左下图是济南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右下图是济南城市大气环流模式图。

年份常住人口

(万人)

工业生产

总值(亿

元)

用电量

(亿千瓦/

小时)

消费零售

额(亿元)

商品住宅

销售额(亿

元)

xx 1 257 651 143.2 742.1 232

xx 1 538 1 782.4 209 2 902.8 1 758.8

材料三在积极进行xx年全运会筹备中,济南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大搞植树造林活动。

xx年,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18.5万亩,植树1 792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7.8%。

(1)观察左上图,说出济南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期,济南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

点,你认为最适合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右上图的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该新厂址布局对济南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读下图,并回答问题。(20分)

(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

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

天气特点是。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常年受B气流控制

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

一、2.(1)水平气压梯度力(2)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低

压地转偏向力平行摩擦力斜交

二、1.地转偏向力 2.(1)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2)

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偏北偏南 3.(2)亚洲(印度)低压

4.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是: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学以致用(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

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相类似,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典例导入

1.(1)B (2)D 2.C 3.(1)C (2)A 4.(1)B (2)C

对点练习

1.B 2.B 3.B 4.D 5.D 6.D 7.B

8.(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冬季大陆气温低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课时规范训练

1.C 2.A 3.D 4.A 5.C 6.A 7.B 8.D 9.B 10.C 11.D 12.B 13.B 14.C 15.D 16.(1)城区高,郊区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每天消耗大量的燃料(能源),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近地面城区的气温高于郊区

(2)C 新厂址选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济南

城区

17.(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2)丰富A处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空气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B地气

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赤道地区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极地高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终年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