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正宗内功
- 格式:docx
- 大小:23.67 KB
- 文档页数:5
【少林内功】【少林内功】少林内功是河南少林派气功的基本功法之一,是以站裆为基础,着重于腰腿(根基)的霸力和上肢运动的锻炼。
锻炼时,以意运气,以气生劲,循经络而达于四肢。
【功法操作】一、基本裆式1.站裆势(1)起式:并步,足尖并拢,两手下垂,挺胸凹肚,目微平视。
(2)功式:左足向左平跨一步,宽于肩部,足尖略收成内八字,五趾着地,运用霸力,劲由上贯下注足。
前胸微挺,后臀要蓄,两手后伸,挺肘屈腕,肩腋莫松,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头勿左右盼顾,精神贯注,呼吸随意。
2.马裆势(1)左足向左平开一步,屈膝下蹲,足踵距离较肩宽,两膝和脚尖徽向内扣,两脚跟微向外蹬,足尖成内八字形。
(2)两手后伸,肘直腕曲,拇指分开,四指并拢,上身挺胸,收腹微微前倾,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头如顶物,目须平视,呼吸随意。
3.弓箭裆势(1)身体向右转,右足向右前方跨出一大步,距离可根据自己身体高矮取其自然,在前之右腿屈膝半蹲,膝与足尖成垂直线,足尖微内扣,左腿在后,膝部挺直,足略向外撇,脚跟必须着地,为前弓后箭之势。
(2)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须微收,两臂后伸,挺肘伸腕掌根蓄劲,全神贯注,虚颌顶劲,呼吸随意。
4.磨裆势(1)起式:右弓步。
(2)功式: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右手仰掌护腰,左手俯掌屈肘向右上方推出,掌根及臂外侧运劲徐徐向左方磨转,同时身随其向左旋转,右弓步演变为左弓步。
得全势由右转左后,即左俯掌变仰掌收回护腰,右仰掌变俯掌屈肘向左上方推出,慢慢向右磨转,左弓步随变右弓步。
左右各做2~3次。
5.亮裆势(1)起式:右弓步。
(2)功式:两手由后向上亮掌,指端相对,掌心朝上,目注掌背,上身略前俯,重心下沉,换步时向左转,两掌收回由腰部向后,再返上亮掌,左右同之。
6.并裆势两足跟微向外蹬,足尖相拢,五趾着实,力宜匀。
两手挺肘屈腕,微向后伸,掌心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外分,目须平视。
7.大裆势左足向左分开一大步,膝直足实。
少林秘传内功
第一式压丹田
一.预备式:平仰卧,腹部上(肚脐)横一个约12公斤的沙袋,手脚自然伸直,两脚跟之间距离与肩同宽,两手掌置于小腿外侧约20公分左右,掌心朝天,摒弃一切杂念,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图14)。
一.当感觉丹田稍有热感时,由顺式呼吸改为逆式呼吸,两掌变拳握紧,鼻子徐徐吸气,肚脐内收,意想命门穴贴地(图15)。
待命门穴有热感时,两拳变掌十指开,意想肚脐顶天,同时鼻徐徐呼气,腹部自然鼓起,丹田随之发热,
三.这样如此肚脐
命门一一肚脐一—命门,反复地一松一鼓,一张一驰练习36次。
第二式抖丹田
一、将砂袋由横压腹改为直压腹,砂袋放置后,两掌握拳上举,拳心向上,拳背对着肩颈穴,高约一尺左右(图16)。
二.采用逆式呼吸,鼻吸鼻呼。
吸气时,意想肩颈穴,命门穴自然贴地,垂帘观腹部,同时提气小腹内收,加深吸气。
继之,意想掌心劳宫穴,由松拳变掌,十指张开略往上撑,同时鼻呼气,丹田抖荡,仰视空中(图17)。
三.如此一呼一吸,丹田一鼓一抽,眼神垂帘与平视反复练习36次。
四,练功完毕,盘膝打坐合掌当胸,意守丹田约五分钟,即可站起收功(图18)。
练功效应:丹田内气更加充实,全身发热更盛,气力倍增,劲有使不完之感。
少林内功五拳图⽂详解少林内功五拳三武组所谓五拳者,即龙、虎、豹、蛇、鹤五法也。
⾃梁代达摩禅师传先天罗汉拳⼗⼋⼿以后,直⾄⾦元时⽩⽟峰披剃⼊⼭,整理少林技术,加以研究,由⼗⼋⼿⽽增⾄⼀百⼆⼗⼋⼿,于此⼀百⼆⼗⼋⼿中,更分为龙、虎、豹、蛇、鹤五拳。
⽩⽒之意,谓⼈之⼀⾝,精、⼒、⽓、⾻、神,皆须加以锻炼,使互相为⽤,使克臻上乘。
盖精不练不固,⼒不练不强,⽓不练不聚,⾻不练不坚,神不练不凝也。
五拳者,即可以练精、⼒、⽓、⾻、神之法也,故创此五势,使内外并修,⽽达于化境也。
龙拳练神。
练习之时,⽏须使⽤外⼒,唯须暗中役⽓,使注丹⽥,⽽周⾝活泼,两臂则沉静不动,使⼿⼼⾜⼼与⽅⼨相印,此所谓五⼼相印者是也。
如此练去,功成之时,竟如神龙⾏空,灵活⾃在矣。
虎拳练⾻。
⾻之在于躯⼲,所占之位置极重。
⾻若不坚,则⽓⼒⾃⽆施,故必⽤虎拳以练之。
练时须运⾜全⾝之⽓,使腰背坚实,臂腿牢壮,腋⼒充沛,起落有势,怒⽬强项,两⼿虎⽖之状,有如猛虎出⼭之势。
豹之为物,其⾝体之雄伟与形状之威武,皆不及虎,⽽⼒则过之,且腰肾坚强于虎,故善于跳跃,以之练⼒,最为合宜。
练习豹势,务宜两⼿紧握,五指如铁⽖钢钩,全⾝宜⽤短马为起落,⽽⿎其⼒于全⾝。
此等法则⼜名为⽩豹拳,以形似也。
蛇拳练⽓。
蛇之为物,游⾏夭矫,节节灵通。
⼈⾝之⽓,亦贵于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
其未着物也,若甚⽆⼒;及其着物,则⽓之收敛,胜于勇夫。
练蛇拳者,正所以使其⽓有如长蛇之游⾏,⽽节节灵通也。
练此拳时,宜柔⾝⽽出,臂活腰灵,两指相骈,起落⽽推按之,以似蛇⼝之⾆。
且屈折回环,有⾏乎不得不⾏、⽌乎不得不⽌之意,练刚为柔,所谓⾏⽓如虹者,即此是矣。
鹤拳练精。
鹤之为物,虽属⽻禽,顾其精⾜神完,⽽克享⼤年。
⼈⾝最重要之物,亦厥唯精神,故宜⽤鹤拳以练其精。
练此拳时,宜缓急得中,凝精铸神,舒臂运⽓,所谓神⽓相合、⼼⼿相印者是也。
上述五拳,如能练⾄精纯之境,则精固、⼒强、⽓聚、⾻坚、神凝。
五者相合,互相融化,为⽤之妙,不可尽⾔;倘以制⼈,则⼀举⼿⼀投⾜之间,纵顽强之敌亦可折服,且出之轻描淡写,⽽并不须穷形尽相也。
少林内功八式(一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朝内,掌指朝下,牙齿轻咬紧,舌抵两齿的中间,全身松沉,疑神静思,呼吸用鼻,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图 979)(二)扩胸式1.方法(1)预备势站立,左手稍屈肘移至体前,手心朝内,掌指朝下;同时,右手稍屈肘移至体前与左手成交叉手,手心朝内,掌指朝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图980)(2)上动不停,两手握成虎爪掌屈肘由下向上交叉举起,高与胸平,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手心均朝内,掌指朝上。
(图981) (3)上动不停,两手掌臂内旋屈肘自胸前,向左右两侧伸开,左手心朝左,掌指朝上,右手心朝右,掌指朝上;目视前方。
(图982)图 980 图 981 图 9822.说明:两手上举至下落时为一遍,如此练习5—10遍,自然呼吸(以下各式均为自然呼吸)。
(三)调气式1、方法(1)预备势站立。
(图983)身体向右转,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两手掌由下向上举起,高与胸平,手心朝下,掌指朝前,右手稍屈肘前伸,左手屈肘置于右手肘内侧、(图 984)(2)上动不停,重心后移成右虚步,两手掌屈肘由前向左向后回收至右胸前,手心朝下,掌指朝前。
(图 985)(3)上动不停,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两手掌屈肘由胸前经右向前伸出,手心朝下,掌指朝前;目视前方。
(图986)2.说明:两手由前经左向后再向前转动为一遍,如此练习5—10遍。
左势练习则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右势练习10遍后,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手掌屈臂由右经体前移至左侧,左手稍屈肘前伸,手心朝下,掌指朝前,右手屈肘置于左手肘内侧,手心朝下,掌指朝前,练习方法同右势。
(图987)(四)打锤式1、方法(1)预备势站立。
(图988)两腿屈膝稍下蹲;同时,两手掌握拳屈肘上提至腰间,手心朝上,(图989)(3)上动不停,左举直臂内旋向前击出,高与肩平、手心朝下。
(图990)(4)左拳臂外旋届肘回收至腰间,手心朝上;同时,右拳直臂内旋向前击出,高与肩平,手心朝下;目视前方。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少林内功与易筋经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
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
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
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
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
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
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
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
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
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
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
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
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
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
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
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
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
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
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
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
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
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
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
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
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
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
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力避耳目又两颊耳。
其功夫皆从易筋经中练得,此又可证易筋经之可以御枪刀,并非虚语也。
蒋之本,与坊间之刊本,互有异同,兹即以此本刊行,以正谬误。
少林洪门秘传内功:揉丹田聚气成团,内气自行冲开任督二脉1、揉丹田一、两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口眼微闭,舌轻舐上聘,左手掌心紧贴于下丹田处,右手掌轻贴于左手掌背,意守丹田(图19)。
二、采用顺式呼吸法,双手按顺时针方向,以肚脐为圆心,自左向右,从上到下,从内向外,由轻重,速度缓慢,均匀的揉摩丹田。
向右向上揉动时吸气,向左向下时呼气,意念导引内气随按摩方向旋转。
三、当向外运动旋转至左、右弓缘时(图20),再由外向里,从左至右按逆时针方向向肚脐中心运动旋转,意念气慢慢向肚脐中心聚为一团。
四,每次练习不少于20分钟,一个月后,内气就能在丹田随意旋转,并能逐渐收聚成团。
2、周天功通过一至四节练习,腹内丹田内气更加充盈,全身轻松,精力充沛,力量修增,这时可转练硬气功基础功法,为提高内功深造层次,也可转练周天功,使内功更为扎实。
第一式小小周天功取坐,站,卧三种姿势均可,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意念内气自丹田降至会明,同时放松肛门和睾丸,如此反复练习,随着气的运转就可以使丹田会阴、命门这三者连成一个园形环状,称小小周天运行法。
第二式小周天功在丹田内气十分充盈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增加练功时间,练功次数,火候一到(约二至三个月),内气充满,不需经任何意念引导,任督两脉可自然打开。
小周天运行,一般取坐式为佳,其运行路线是:气从丹田,向下经会阴,过尾闾,然后经大椎、玉枕、直达头顶百会,然后经印堂,过祖窍、沿任脉腔中回到丹田。
小周天靠内气充盈,自行打通,不需以意领气,故循行路线无须透导。
第三式大周天功大周天运行,是气功中的上乘功夫,练硬气功者可不练此功,因为练大周天功,需相当深厚的功底,而且在练习中用意念引导还容易出偏差。
取站、坐、卧、行四种姿势练均可,以站式为佳,采用顺呼吸法(鼻吸鼻呼)。
吸气意念从双手内外劳宫穴沿手三阳经(即手臂外侧)上行至头部百会穴,然后呼气,同时意念内气由百会穴下行至会阴,再由会阴沿足三阳经(即腿前面)下行至涌泉穴,再以鼻吸气,意念内气由双足涌泉穴沿足三阴经(即腿后侧),上阴至会阴、丹田,然后呼气,并意念内气由丹田呼至膻中穴,再分至双侧腋下,沿双手三阴经(即手臂内侧)至劳官穴呼出。
基本手型基本手型拳法:拳背、拳心、拳眼掌法:立掌、仰掌、俯掌、直掌、反掌、瓦楞掌练功准备动作关节运动1、颈部运动:米字操+正反方向环转2、肩部运动:肩部最大幅度的前后环转3、腕部、踝部运动4、腰部运动:左右侧屈+前后伸展+环转5、髋部运动:左右环转6、膝部运动:左右环转+上下屈伸+抱膝压髋+伸膝弯腰马步冲拳1、两脚平分2、马步下蹲3、两手端平4、握拳腰部5、左右交替冲拳6、收势复原少林内功一、基本裆势(一)上肢基本动作两手后伸,夹肩、挺肘、伸腕、翻掌、立指,肩臂用力,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二)具体裆势1、并裆势:两脚并拢,足尖略内扣呈内八字,五趾抓地。
2、站裆势:左脚向左横跨,两脚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足尖略内扣呈内八字,五趾抓地。
3、马裆势:有大马裆(练“架子”,悬裆势)和小马裆(跨裆势)之分。
(1)大马裆:左脚向左一大步,足跟较肩为宽,约本人的5—6脚掌长,两膝和足尖稍内扣呈内八字,屈膝曲髋角度45°以下,逐渐至大腿平行于地面。
(2)小马裆:左脚向左一小步,足跟与肩同宽,约本人脚3倍,足尖内扣,大腿平行于地面。
4、弓箭裆势:右(左)脚向前或向右横跨一大步,约为本人脚长4—5倍,两脚全掌着地,前腿屈膝半蹲,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脚掌垂直,脚尖向前并稍内扣,后腿挺膝蹬直,脚尖斜向前方,约外展45—60°,呈前弓后箭之势,前脚脚尖与后脚脚跟在一直线上,上体正对前方。
5、大裆势:左足向左横开一大步,膝直足实,略成内八字。
6、低裆势:两足并步站立,足尖靠拢,五趾抓地,足跟外蹬,略成内八字,屈膝下蹲,上身下沉,臀部后坐不可着地,两手握拳前上举,肘微屈,拳心相对,两目平时。
二、单人练习动作裆式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凤凰展翅、霸王举鼎、顺水推舟、单掌拉金环、仙人指路、平手托塔、运掌合瓦、风摆荷叶、两手托天、单凤朝阳、力劈华山——站裆势→大裆势→马裆势怀中抱月、海底捞月、顶天抱地——大裆势→站裆势→并裆势三起三落——低裆势乌龙钻洞、饿虎扑食——弓箭裆势具体动作1、前推八匹马:直掌2、倒拉九头牛:直掌3、凤凰展翅:立掌胸前交叉→外展→交叉4、霸王举鼎:仰掌→两掌上举,至肩部后外旋至指尖相对→直掌收回,恢复仰掌5、顺水推舟:直掌→手指外翘前推旋腕至指尖相对→旋腕回收,恢复直掌6、单掌拉金环:直掌,为单掌动作,动作与倒拉九头牛相同7、怀中抱月:仰掌→凤凰展翅式外展→身体略前倾,向下抱月→向上恢复立掌交叉8、仙人指路:仰掌→右立掌于胸前前推→右掌握拳收回,左掌前推,交替进行9、平手托塔:仰掌→保持掌平,向前平推,与肩相平→同势回收10、海底捞月:仰掌→顺水推舟式斜向前上→左右向下捞月→掌心向前上捧起,腰间恢复仰掌11、运掌合瓦:仰掌→右仰掌前推,内旋化俯掌→右手旋腕化仰掌收回,同时左手前推与右手动作相同,两手在胸前交叉,掌心相合12、风摆荷叶:仰掌→两掌心向上胸前交叉前推→左右外分,两手平托成水平线→两手内收,恢复仰掌13、两手托天:仰掌→两仰掌上托,掌心朝天,至肘直→屈肘回收,恢复仰掌14、单凤朝阳:仰掌→右掌向胸之左上方运力外展,掌心向天→画弧形缓缓运至右下方,恢复仰掌→左手动作相同15、顶天抱地:仰掌→霸王举鼎式上举→左右向下抱地→掌心向上托起,腰间恢复仰掌16、力劈华山:仰掌→凤凰展翅式外展→双手同时用力下劈三次→收回,恢复仰掌17、三起三落:直掌→两掌前推,臀部随势下落→两掌收回,臀部随势上抬,反复三次→两掌前推,随势伸膝伸髋→两掌收回,随势屈膝屈髋反复三次→恢复直掌18、乌龙钻洞:仰掌→双手前推,内旋至俯掌,身体顺势向前→回收,恢复仰掌19、饿虎扑食:直掌→顺水推舟式前推,身体顺势向前→抓拳回收,拳眼向上,恢复直掌。
少林正宗内功(德虔)少林正宗内功(德虔)(一)静禅功静禅功是少林气功中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僧人都会做。
因为禅宗的宗旨就是空无,所以入禅则静,静中求纯,纯则为安。
其法分坐禅、站禅和卧禅三种。
1、坐禅法:分端坐势、单盘势、双盘势和插花势。
端坐势:端坐于凳或椅上,膝关节屈成90度,全脚掌着地,两手自然放在两大腿上,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舌顶上腭,意守丹田。
初学者一次可先练30分钟,以后逐渐增至一小时。
单盘势:盘腿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左脚放在右腿膝关节上面,脚心向右,脚尖向前;右脚放在左腿膝关节下。
两掌在腹前平脐相叠,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心均向上,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如端弥陀印。
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
初练每次半小时,以后逐渐增至两小时。
双盘势:坐在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两腿屈膝相盘,先将右脚外踝放在左膝上,再将左脚外踝放在右膝上,两腿交叉,架身而坐。
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腰部放松,两手按在两大腿根部。
气由丹田发,上运百会,下走背中,岔分两路,循两跨外侧下行,缓达昆仑,后达脚心,然后收于丹田。
久练之后,两手可改为腹前平脐相叠,如端弥陀印。
插花势:两腿交叉盘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脚尖向前,上身端正;两手在腹前平脐相叠,如端弥陀印。
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
每次练半小时左右。
此练法容易掌握,知者较多。
2、站禅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向里扣。
两臂抬起与肩同高,五指自然分开,两掌心相对,距一尺左右,形如抱球。
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下行,落于下腹,两手中指相接,掌心向里。
身体保持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意守丹田。
3、卧禅法仰卧:仰卧于床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尖自然外撇;两手心向下,平放于两腿外侧,五指稍屈;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
侧卧:身体向右,侧卧于床上,两腿前屈,大腿与身成钝角,右腿着床,左腿放右腿上,稍向前提;两掌放身前,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着床;头稍向前钩,形似螳螂。
少林正宗内功五拳第二章龙拳少林正宗内功五拳第一节龙拳练神蛇形本来妙且能,坑坑洼洼急避封。
身腰回转似蛇意,关节松换手更灵。
吞身吸胸气意使,吸住对方退无能。
心灵手巧防不住,平素练习有长处。
人体比蛇关节僵,动腰动腿不慌张。
蛇形健身大有益,身强体壮寿而康。
五、鹤拳练精练时须凝神铸神,舒臂运气,神闲志暇,上吸下呼,手心相应。
子午步法斜身站,拳拳拱成如作揖。
上步抬肘先碰上,提脚备用踩前方。
束展两掌前后打,白鹤独立站鸡行。
屈膝形歪脚扁踩,鹤展单翅把身操。
正面开脚向前蹚,脚尖踢出敌难防。
双指分开戳左右,好像白鹤欲飞扬。
单腿屈立像睡觉,一腿横生踹裤裆。
转身回身走弯圈,返身须要脚扣边。
轻避袭击闪开浪,挨近对方更不慌。
肘灵膝活贴身靠,管叫敌人冤枉叫。
白鹤飞去黄鹤继,灰鹤啄食更有趣。
白鹤本来不伤人,被迫无奈动无名。
鹤形活动煞好看,能使弱人成铁汉。
鹤形内意同上叙,锻炼拳术有凭据。
斯人不知内意从,思想集中功夫深。
第二章龙拳第一节龙拳练神古谱曰:龙拳之运使,以运气为主,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泼,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苦修不辍,自有神应矣。
龙爪手形。
(图2-1)一、龙形手1.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掌垂于体侧,自然呼吸。
目视前方。
(图2-2)2.身体立正不变,两掌屈指用力握拳(握固),拳面向下。
(图2-3)少林正宗内功五拳44/6145/61鹤形内意同上叙,锻炼拳术有凭据。
斯人不知内意从,思想集中功夫深。
第二章龙拳第一节龙拳练神古谱曰:龙拳之运使,以运气为主,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泼,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如神龙游空,夭矫不测,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苦修不辍,自有神应矣。
龙爪手形。
(图2-1)一、龙形手1.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掌垂于体侧,自然呼吸。
目视前方。
(图2-2)2.身体立正不变,两掌屈指用力握拳(握固),拳面向下。
(图2-3)3.两拳自体侧用力上收,抱于腋前,拳心向上;挺胸收腹,正头颈。
内练强身,令人膂力巨增的少林内功1.采炼功(1)练功者,初练时,先要选好练功场地。
其法:两脚排开外八字式站立,两脚尖相距九寸,两脚跟相距五寸之间,站立端正,不可歪斜弯腰、曲背挺肚、仰胸闷头。
两手自然垂下,两目向前平视一丈之地,立稳之后,将浊气吐出,然后口唇密闭,舌抵上腭,心神安定,用神吸气,将两手缓缓向前提起平肩,分开十字式伸直,手心向前,端立站定,稳一稳息,再将两手缓缓垂降下来,复归原样站立,为初步动作。
(2)原式站立不变,两手向前提上平肩,向外伸出十字式,然后吸气缓缓收胸前平乳,手指相交,手心向上如托真金定塔之物,同时两脚提起离地,单用脚掌趾站立稳当,稳一稳息,将两手缓缓分开伸出十字式,缓缓下垂,同时两脚后跟缓缓落地,一起一落,一收一放,练习14回,用神吸气于手脚之中,方为第二段动作之功。
(3)保持前式不变,双手变各托一宝塔,用神缓缓向外反转提上头顶,两手相交上送三五回,同时两脚尖着地,两脚后跟亦离地向前倾上三五回,再缓缓放下,两手分开十字垂下,两脚亦同,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为一回,练习24回为一次,即收功。
以上采炼功三个阶段,经常练习,恒久不断,膂力乃增。
在练习之时,全心全意,如托真形,不可轻懈,如有怠慢,难得真功之妙。
2.强壮功强壮功有四个阶段的动作姿势。
(1)第一个动作方式与采炼功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两手掐三山剑诀,两目向前平视一丈开外。
先将口内浊气吹出,然后口唇密闭,舌抵上腭,思想集中,不得妄动,心神安定,站立稳当,调度呼吸三五次后,用意念从太虚吸进玄真之气一口,从天门而收进降下丹田气海之中,用神观照散于周身四肢指甲之间,此时间之内,呼吸调得“静细深长”为合格。
(2)原样不变,将两手臂缓缓分开提起平肩,伸出十字式样,用神观照缓缓收转胸前平乳之处,同时两脚后跟缓提起离地一二寸,单用脚掌趾着地立稳,再将身体左转,左脚掌趾着地立定,右脚掌趾垂地助力,同时左手伸前,右手护胸不变,面向东方吸进氧气;再转过来,右脚着地站稳,右手伸前,左手护胸,面向南方吸进氧气;再转过来,面向西方吸进氧气;再转过来,面向北方吸进氧气;再转过来,面向东方,左转过来,面向北方,乃为中央之地,稳立一息。
少林寺内功心法养心功少林寺内功心法修生养心功第一节:双龙盘柱:两脚分开一肩宽,头正、眼平视、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右掌心拍打身前气海、关元穴,同时左掌背拍打身后命门,肾俞(shù)穴,两臂一前一后交替进行(两个八拍)。
这一节震动腹部和内脏,沟通任督二脉,疏通经络。
(气海穴在脐下1.5寸,关元穴在脐下3寸)命门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点击这里进入《古传气功内功课程》-气海穴:补气益血、调血固精、温肾固元。
防治神衰、腹胀、腹痛、月经不调、遗尿、尿频、遗精、阳痿、功能性子宫出血、赤白带下,小肠疝气、中风不语、面神经炎、口眼歪邪、人事不醒、阴部坠胀疼痛等。
关元穴:培元固体、补肾壮阳、清热利湿。
防治:腹痛、腹泻、痢疾、肾炎、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遗尿、阳痿、肠道蛔虫症、痛经、经闭、赤白带下、中气下陷、阴部坠胀疼痛、小肠疝气等。
命门穴:培元固体、补肾壮阳、利水止痛。
防治:肾病、浮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泄泻、耳鸣、神经衰弱等。
肾俞穴:疏经益气、调理下焦、补肾益精。
防治:肾虚、遗精、阳痿、遗尿、水肿、耳聋、耳鸣、月经不调、白带、腰痛、腰寒、目昏及生殖器病。
第二节:叉腰转胯两手叉腰、拇指在后、点按肾俞穴: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反方向(两个八拍)。
这一节舒通腰部经络,增强腰部轿液循环,防治腰肌劳损,预防防闪腰岔气,并能消除腰疲劳。
第三节:双臂上举两臂高举过头,掌心向前,自然下甩,双膝配合一屈一伸,腰胯颤动(两个八拍)。
这一节活动肩肘各关节经络,舒展内脏,防治肩周炎,手臂麻木,拉伸全身经络。
第四节:双臂回旋双手曲肘,掌心置于面前,双臂由前向下、后、上摇转。
反方向,这一节活动肩、背、肘部经络。
从而防治肩、臂、肘及腕关节疾病。
第五节:马步冲拳两脚分开一肩半宽,双腿稍曲,臀下坐如骑马式,双手握拳,拳心向上,置两侧腰间,先右手,手心向下,用力向前推拳,收拳时手心向上,如此双手交替进行(两个八拍)。
少林大力金刚内功少林大力金刚内功少林大力金刚内功,是少林达摩祖师所传的一种专练气与力的上乘少林功法。
操练此功,可以使人体气血活畅、精神健旺,并能充分调动人体潜能,产生强劲的爆发力。
一、金刚贯气: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面南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垂下。
含胸拔背,下颌微内收,舌顶上腭。
全身放松,排除杂念。
眼轻轻眯上,意念上专注于练功。
双掌自然左右张开,向上缓缓弧形上划,同时吸气,气满双掌至头顶上方成抱球状。
意念将宇宙界之精华吸收,吞气入心(做咽口水动作)。
呼气,双掌缓缓下按至丹田。
意念天地宇宙精华从百会穴下贯至丹田,储存起来,共作三次。
三贯气动作完成后,双手虎口相交,左手在内,捂在丹田穴上,意守丹田半分钟。
二、霸王气力:低马步桩势,两手前臂分别搭在左右大腿上,手腕搭在膝盖上,掌心向上,全身放松。
口吸气(有声),收腹提肛,随着吸气而缓缓起身,双掌似捧着千斤之物随起身缓缓上提。
当全身起立成直立状时,双掌掌指分开,变成虎爪往后脑窝处用力抓握成拳,拳面相对,拳眼向下,此时气刚好吸满。
吸气时意念丹田内气上升至膻中穴及两手,闭气后即做吞气入心动作,然后身体快速下蹲成马步,双拳变掌同时向下甩劈,口发“嗨”声助力。
此时两掌心相对,位两腿自间,意念下劈之力将地面物击碎。
三、力士推山:承前式,用鼻吸气,收腹提肛,两掌翻转使掌心朝上,掌指相对。
身体随着吸气缓缓起身,两掌随着起身缓缓上提。
当全身起立成直立状时,气刚好吸满,意念丹田内气上升膻中穴及两手。
吞气入心,闭气。
转掌使掌心向前,双掌缓缓向前推出,当双臂将要推尽时用猛力前推,同时喷气。
意念双掌之力将一座山推翻。
双掌左右分开弧形上划,同时吸气,气满成抱球状于头顶上方。
意念将天地宇宙精华吸收。
吞气入心,呼气,双掌缓缓下按至丹田处。
意念天地宇宙精华从百会穴下贯至丹田穴。
全身放松,自然调息后接练下式。
四、二郎担山:接霸王气力,其动作同力士推山式,只改双掌向前推出为双掌向左右推出,其余均相同。
少林五形八法拳24内功式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
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泰庆丰的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
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
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
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
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
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
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
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
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
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
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
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
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
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
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
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白鹤寻食正身拱立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1、起势(正身拱立势)直立,两掌并拢相合。
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传统武术之少林9式内功秘法!传统武术对我们的风气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这种品质始终影响着国人。
岳飞作为战将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能舍生忘死,精忠报国,积极抵御外来的侵略。
爱国武术家霍元甲能够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挺身而出,应对外国大力士的挑战,后来又创办精武体育会,致力于以武术来强国强民,这是民族气节在一个爱国武术家身上的体现。
一、仙人拱手势【口诀】束带紧腰,逼气全神。
交指反掌,推送双捶。
屈膝下腰,伏地施礼。
仰首朝天,凹腰腆肚。
二、霸王举鼎势【口诀】双手分水,两脚挣力。
大鹏展翅,全身使力。
力举千斤,提杵骑马。
双捶分裆,搬鞍骑马。
金盘托月,全身积力。
意领动作,气运其后。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三、左右插花势【口诀】双手扶靠,两脚并立。
仙人指路,骑马屈膝。
单手过脑,逼气实腹。
一手抱肋,屈膝勾脚。
双手交合,收功提气。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四、枯树盘根势【口诀】犀牛望月,推送双掌。
鹞子翻身,窝里抱捶。
海底捞月,屈躬下腰。
背面回手,贴臂收功。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五、夜叉探海势【口诀】单手举鼎。
屈腰扑地。
单捶偏肋。
把湾掬水。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六、推窗亮格势【口诀】来往抽锯。
推山拔木。
提肛蹬膝。
迎风双掌。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七、韦陀献杵势【口诀】头前分手。
二郎担山。
合手举鼎。
骑马收闭。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八、老僧入禅势【口诀】降龙伏虎。
逼裆劈岔。
分裆骑马。
燕子双飞。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九、铁牛耕地势【口诀】背面定息。
并立逼穴。
拔力分筋。
攒捶积力。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传统武术在现代人们的选择下,也积极地发挥着其健身功能。
传统武术的健身功能是早期就有的,只是古代武术的技击性占主要地位,而健身则处在一个从属的地位。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少林内功选粹魏彦丰歌:“两手叉指托天举,气透三焦好调理;骑马弯弓增臂力,扩胸伸肱强呼吸。
托天踏地对抻劲,脾胃健旺单臂举;扭头向后左右瞧,五劳七伤化为尘。
臀摇沿脊至头顶,心火不生保康宁;上仰前俯七颠簸,功须九次永无病。
紧握拳力向前冲,咬牙怒目除百疾;折腰前俯把足攀,防漏固元腰肾健。
”一、叉指托天歌诀:“两手叉指托天举,气透三焦好调理。
”练法:两脚并步站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二目平视(图1)。
接着,两手收于小腹前,十指交叉,抱贴于丹田(图2)。
接着,向正前方伸臂,两掌相贴,手指互按于掌背上,自然呼吸(图3)。
然后,收回横臂抱于胸前,两掌手指压直,虎口向上,贴于胸际(图4)。
鼻深吸气的同时,两臂徐徐上举,至头顶际时,两掌手指相叉不变,翻掌呈掌心朝上,伸臂高举如托天状,两足跟提离地面,全凭两足尖支撑,头正身直,至气吸满为止(图5)。
放下双手,用鼻把气徐徐呼出,还原成图1起式。
如此反复运动九次后,进入下一段的练习。
二、骑马弯弓歌诀:“骑马弯弓增臂力,扩胸伸肱强呼吸。
”练法:两脚并步而立,全身放松,两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二目平视(图6)。
左脚旁开一步,间距与自己三足同宽,沉身下蹲呈马步桩,两手抱拳于腰际(图7)。
接着,两手呈掌上抬,交叉臂于胸前,呈十字手,右臂在内,左臂在外(图8)。
配合鼻吸气的同时,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食指呈八字撑开,左臂缓缓向左推出至伸直,头左转,目视左手食指。
右手握拳,拇指尖与食指尖相扣,虎口呈一环型,恰如扣住弓弦一般,屈肘贴于右肩前(图9)。
随吸气之势,以意使力撑开两臂,犹如拉弓一般,至气吸满时闭息。
左手握拳,左腿渐渐蹬直呈右弓步状(图10)。
略停一会,呼气配合,两手放松向胸前合拢,呈十字手(图11)。
接着再做右拉弓式,动作要领与左相同,惟动作相反(如图12、13)。
反复九次后,还原成立正姿势,再进入下一段的练习。
三、托天踏地歌诀:“托天踏地对抻劲,脾胃健旺单臂举。
少林秘传内功十式本方法共分十势,每个势前加练预备势再按本节要领进行。
每势练完后全身可自然放松片刻,再继续进行。
现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式少林站桩运动要领:少林站桩姿势要求下蹲较低平,架势展开强度较大,锻炼时两腿分立,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为自己脚长的3倍),两膝夸曲下蹲,两脚尖内扣,十趾抓地,重心落在两腿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档部撑圆,头正颈直,含胸腰直,沉肩收膊,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两手呈八字掌,手心朝下,中指尖相对,四指微松开,两手臂与肩平齐,两跟微视两中指间。
收势时将两掌合拢于丹田片刻后,两手自然放于体侧。
站桩时间,每次不少于3~5分钟,间隔时间与总练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然后保持原站桩势,再以双手掌及臂做内合外推,运丹田气,上下揉按动作;内合时呼气,外推时吸气;重复操作3分钟(图5-1)。
运动作用:练少林站桩,能使全身内外兼练,主要是增强腿力,提高弹跳力和脚趾的抓力。
它不仅锻炼武术中的底盘功夫,培养正确的体态姿势,增强两臂、腰背、胯部及各关节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更重要的是长期锻炼,还有强肾壮腰和丹田之气的功效。
第二式力士蹲起运动要领:两足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双手握拳屈肘,下蹲(图5-2),然后站起,要求丹田运气于拳(掌)和足,意念由手掌一丹田一腿一足。
采用自然呼吸随势运行的方法,重复上述蹲起锻炼9~18次。
运动作用;有助于促进上下丹田及周身的血脉贯通。
可增强筋骨。
壮腰强肾,增强体力及全身的耐力。
第三式丹田拍打运动要领;丹田拍打法,是形意拳练内力壮内丹的拍打方法之一,历代锻炼者与武术家对此都很重视。
丹田为内力聚会之处,运动者在选练丹田拍打法时,宜在练习少林站桩基础上进行。
首先将双手臂于体侧上举,两手臂再翻掌经胸前下扶交叉贴于腹部(丹田处)。
此间要求意念上接天阳之气,下按采地阴之气,使阴阳之气汇聚中丹田(脐下1.5寸处)。
当气贯丹田后,再随意力集中于丹田处,称丹田注聚点(图5-3),另一种练法,要领与要求同少林站桩势,然后将两手臂提于体侧平伸,五指分开,掌心向上,向下翻掌,向内合于少腹部(丹田处),进行拍打,先是左手拍打,后是右手拍打。
少林正宗内功
时间:2009-08-24 16:26来源:未知作者:德虔点击:174次
(一)静禅功静禅功是少林气功中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僧人都会做。
因为禅宗的宗旨就是空无,所以入禅则静,静中求纯,纯则为安。
其法分坐禅、站禅和卧禅三种。
1、坐禅法:分端坐势、单盘势、双盘势和插花势。
端坐势:端坐于凳或椅上,膝关节屈成9
(一)静禅功
静禅功是少林气功中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僧人都会做。
因为禅宗的宗旨就是空无,所以入禅则静,静中求纯,纯则为安。
其法分坐禅、站禅和卧禅三种。
1、坐禅法:分端坐势、单盘势、双盘势和插花势。
端坐势:端坐于凳或椅上,膝关节屈成90度,全脚掌着地,两手自然放在两大腿上,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舌顶上腭,意守丹田。
初学者一次可先练30分钟,以后逐渐增至一小时。
单盘势:盘腿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左脚放在右腿膝关节上面,脚心向右,脚尖向前;右脚放在左腿膝关节下。
两掌在腹前平脐相叠,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心均向上,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如端弥陀印。
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
初练每次半小时,以后逐渐增至两小时。
双盘势:坐在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两腿屈膝相盘,先将右脚外踝放在左膝上,再将左脚外踝放在右膝上,两腿交叉,架身而坐。
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腰部放松,两手按在两大腿根部。
气由丹田发,上运百会,下走背中,岔分两路,循两跨外侧下行,缓达昆仑,后达脚心,然后收于丹田。
久练之后,两手可改为腹前平脐相叠,如端弥陀印。
插花势:两腿交叉盘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脚尖向前,上身端正;两手在腹前平脐相叠,如端弥陀印。
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
每次练半小时左右。
此练法容易掌握,知者较多。
2、站禅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向里扣。
两臂抬起与肩同高,五指自然分开,两掌心相对,距一尺左右,形如抱球。
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下行,落于下腹,两手中指相接,掌心向里。
身体保持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意守丹田。
3、卧禅法
仰卧:仰卧于床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尖自然外撇;两手心向下,平放于两腿外侧,五指稍屈;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
侧卧:身体向右,侧卧于床上,两腿前屈,大腿与身成钝角,右腿着床,左腿放右腿上,稍向前提;两掌放身前,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着床;头稍向前钩,形似螳螂。
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
用鼻呼吸,意守丹田。
此法容易掌握,每次练功半小时,对治疗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患有显著效果。
(二)十段功
“十段功”又名静功十段,是内功的站禅功夫之一。
其特点是静纯、放松、施意。
久习可施意袪疾,甚则可以意制人。
其法是寻一静境入位,两足成八字并步站立;两臂屈肘,两掌环叠,五指并拢,掌心向上,附于脐下一寸入;身胸挺直,两眼微闭,视于鼻尖,用鼻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行功前先运气三周,再静施十段功法。
《少林拳法精义》云:凡练静功十段者,每日早晨先内服“通灵丸”六十四粒,片刻,待药将化时,以鼻吸气,注所行功处,以意运气,意走骨髓。
切不可施劲,若行力者则与动功无异。
练十段功者,初,每段数息,渐渐增加,可焚香记时,每段一寸香,加至二寸香为止。
日行三遍,功毕则行打洗神通,暇则自行观心,洗心诸法,十月功成。
第一段、韦驮捧杵:注想尾闾上第二节,气从背上起,直通至指端。
第二段、独立金刚:注想项后,以意领气,气从足心起,到两肘梢,绕膻中经印堂通头顶;下行到手,再归丹田。
第三段、降龙:注想顶后风府穴,以意领气,从腹起,上到单手;然后单手缓缓下放,气归丹田。
第四段、伏虎:注想风府穴,以意施气,起于背,行至前肩,再由臂至两手;然后收气归丹田,反复施之。
第五段、天地趸:注想尾闾之前、肾囊之中,以意领气从涌泉穴起,直通周身,行至百会穴;再放臂下行,经胸中线,下沉丹田。
第六段、虎坐:注想脐前任脉穴,以意领气,注贯全身,先经胸中线向上直达百会穴;后沉会阴,注两足达涌泉穴;然后收气归丹田。
第七段、龙吞:注想天灵盖,以意领气,从足跟起,经前中线直上顶巅;然后沉气经膻中穴,下归丹田。
第八段、御风渡江:注想脐后,以意领气,从背上起,经脊中线直通顶上,达强间穴;绕百会,经膻中穴,下归丹田。
第九段、回回指路:注想命门腰间,以意领气,从背中下经命门穴,岔绕环跳到阳陵穴,再达脚底涌泉;循路返上,经后正中线绕百会下行膻中,缓注丹田。
第十段、观空:注想指圈空处,以意领气,发行通身,现收归丹田。
少林达摩十八手
时间:2009-08-24 16:25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210次
达摩十八手,又称少林十八势或少林罗汉十八手。
先并步直立,呼浊汲清,凝神听气。
此为入手之内功。
其前后左右十八手。
达摩十八手,又称少林十八势或少林罗汉十八手。
先并步直立,呼浊汲清,凝神听气。
此为入手之内功。
其前后左右十八手分述如下:
1、朝天直举世闻名:即以手朝上伸举,气贯三焦,左上则右下,手掌须平,掌心相印,名为朝天踏地,此为两手。
2、排山运掌:上式演毕,即将足向侧开步(一尺余距离),用柳叶掌(五指紧排)向前推掌,左右前后次第推运,仍须力贯掌心,气发丹田,有猛虎推山之势,此为四手。
3、黑虎伸腰:前式毕,收足正立,再开短马,两手仍作掌式,左右分推,由短马变为高马(先低后高)。
必须以腰用力,两掌齐出,且伸满时两掌心与后足心更须相印。
于是左右前后起落伸推,久则腰膝坚强,收功甚速,此为四手。
4、雁翼舒展:伸推毕,收马排足,略事休息,于是再吸气一口,下贯丹田,用手紧贴腿部,运腋力由下渐起,以平肩为度,如舒雁翼。
且两手起时,足跟随起,落则随落,腰须硬实,足尖得力,两手起时,隐觉气贯胸开,肱涨指热,方为得益,此为一手。
5、揖肘钩胸:此手先两足并步站立,再以右足踏进一步,以阳掌平排揖下,至膝为止(先曲掌而至膝,变为平掌)。
收转时,以掌渐次作钩曲势,紧贴至胸,腰稍向后翻,使气注丹田,力鼓两肘拐。
但揖下时,身须低伏,后足跟不可离地,此为气功之手(一手)。
6、挽弓开隔:此与八段锦中,左右开弓如射雕,正复相类。
其不同在于,此系短马,延缓系正立,其效果遂相去甚远。
如练习时,可依骑乘射球之式,腰须后翻,一字地盆(或称马步)即为合法,此为一手。
7、金豹露爪:上面所说均为掌式,现变为豹拳式(手指前中二节作钩勒形,大节与掌背平齐,拇指亦作曲形,紧贴掌边)。
练时如左手拦护,则用右手作豹爪拳,尽力冲出,两手循环练习,必须开声吐气(拳吐出之时,必须与拳力相应),两足仍半马,用力与前无异(即腋力),此为一手。
8、腿力跌荡漾:前面技法均用手,此乃用足。
其足有四法:
足尖直踢:此踢是只须稍高,过高则无力。
横腿扫击:此出横腿,其势如扫,身须取侧,收腿宜速而稳。
长腿高举:此腿法颇不可轻率使用,因此举起甚高,身法之虚空,在在堪虞。
若遇名家,易为人制,须练习精到,出落如风,始可免意外。
演练时,左右前后习之,必须力贯足尖为要。
钩腿盘旋转:此法脚尖由外向内钩盘,练时两足如画大圆圈,身法仍以半马为宜。
以上为四法,加上以前十四手共为十八法,又称罗汉十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