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材》课件部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57
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写作指导一、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
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例如《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写自己双腿瘫痪后种种暴怒无常的行为,写母亲的体谅、宽容、默默忍受乃至发病离世,都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
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
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
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
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文章写于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构思并呈现了客人对贝多芬的一次访问,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所选皆为间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
二、从生活中取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观察。
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
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
莫泊桑按老师所言,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善于观察,就要有观察的习惯,并做到细致、深入。
其次,要用心感悟。
莫怀戚与家人散步,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
用心感悟,就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
再次,要学会筛选。
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三、围绕中心进行选择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需要通过材料支撑与表现。
围绕中心选材,就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怎样选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怎样选材》在教材中的地位读写结合,强化指导,力求“一课一得”,是统编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首先,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尽可能与阅读配合又自成系统。
这套教材在写作的编排上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细致观察,了解细节;力求“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要写清楚,有感情;同时加强灵活性和指导性,提供方法技巧。
七年级写作安排: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上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七下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其中带下划线的是记事写人能力,其他为一般写作能力,二者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别编排在七年级上下两册,专题独立又相互配合,形成系统,循序渐进,提升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本文在教材第四单元,学到本文时应该已过第一学期的期中,经过整个七年级前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多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写作经验。
《怎样选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主题,属于“一般写作能力”,是在七下的靠后的单元,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既要学习新知“怎样选材”,更是对前面的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实践。
【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真实新颖。
[王1]【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真实新颖。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藤野先生》和《音乐巨人贝多芬》的结构图,比较辨析间接材料和直接材料,并说说各自产生的不同效果。
《藤野先生》(部分)6-7外貌:严肃简朴、治学严谨、不拘小节。
写法:只选择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内容写;正侧面描写结合8-22事件: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循循善诱精神核心:关心实习——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坦诚写法:①不同材料表现人物多方面特点②多方面特点围绕同一精神核心《音乐巨人贝多芬》——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意志、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