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优质课一等奖)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34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1 《庄子》二则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优质公开课教案选取了《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是庄子的代表作,充满了哲学智慧和文学魅力。
《逍遥游》通过对大鹏鸟的描述,表达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和超越世俗的境界;《齐物论》则通过对齐物的讨论,阐述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观。
这些文章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庄子及其思想,还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庄子的文章深奥难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学生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挖掘庄子文章中的智慧。
此外,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主动探讨文章中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庄子》二则,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和翻译文章。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法,深入理解庄子文章的哲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庄子思想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庄子的智慧中汲取人生的启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2.难点:庄子文章的深奥哲理和文学魅力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翻译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庄子文章中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阅读庄子相关资料,做好教案设计。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庄子及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式可以查阅资料或请教同学。
庄子二则教案一等奖21 《庄子》二则一、目标瞭望台1.反复诵读选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与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课文中大鹏的形象。
3.欣赏《庄子》作品中雄奇瑰丽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二、微课直播间【背景资料】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新知积累】1.生难字鲲(kūn) 徙(xǐ) 抟(tuán) 南冥(mínɡ)濠(háo)梁鲦(tiáo)鱼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3.词语释义怒而飞: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鹏将徙于南冥也:迁移。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如何,怎么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请循其本:追溯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4.古今异义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亦若是则已矣(古义:这样;今义:动词,表判断。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5.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
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其名为鲲:它的。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们。
固不知子矣:固然。
固子固非鱼也:本来。
是鱼之乐也:的。
之子之不知鱼之乐:结构助词。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11421《庄子》二则1.了解《庄子》及XXX的生平、思想。
2.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1.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寓言中的形象,理解寓意。
第1课时《北冥有鱼》一、新课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天,XXX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XXX。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XXX。
不知是XXX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XXX?XXX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XXX,时而化为蝴蝶)。
二、认识XXXXXX名周,战国时期XXX。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XXX”。
XXX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三、引见《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模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厄局促地、无拘无束地活动。
四、自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全班同学齐读。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吊挂在天空的云彩。
(2)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味吹拂的成效。
五、再读课文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革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申明XXX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课件(共40张PPT)+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素材+导学案(含答案)(共40张PPT)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01第一课时《北冥有鱼》新课导入毕业季,我们常用“鹏程万里”来祝福别人。
“鹏”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奇伟的意象。
我们学过李清照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也写过类似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毛泽东也有词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这些诗词中的“鹏”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北冥有鱼》,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背诵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3.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中的大鹏形象。
4.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了解《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
唐玄宗追号“南华真人”,宋徽宗封他“微妙元通真君”。
作品简介《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含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1 课时北冥有鱼1 .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 .体味《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 .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 篇,内篇7 篇、外篇15 篇、杂篇11 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2.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3.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文言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庄子》二则教学设计【单元解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入的五篇文言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二则》和《二则》是先秦散文,《马说》属论说文体。
这些文章有情趣,有理趣,闪烁着古人的思想智慧之光。
《北冥有鱼》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大道之行也》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马说》则是“不平则鸣”的呐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虽展开激烈论辩,气氛却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对师生都有启发意义。
同为说理的文章,《北冥有鱼》借用鲲鹏的寓言故事说理;《马说》则托物寓意,譬喻说理。
从句式上和语言上看,这几篇文章也各有特色:《二则》以散句为主,《二则》多用整句,造成整齐、铺排的效果;《马说》的作者韩愈则非常善于通过虚词的运用调配语气,表达情感。
通过学习五篇文章可以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了解古代先贤的思想感情、志趣追求和智慧哲思,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理想社会和自身价值的追求。
本单元文言文整体教学设计围绕举办“对话古圣先贤”这一核心学习任务,通过“探究《庄子》散文之奇”“品悟《礼记》儒家之慧”“体会《马说》不平之鸣”“跟着名家去旅行”四个流程展开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与鉴赏、梳理与归纳、探究与思辨等语文活动,积累文言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先贤的智慧哲思,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基本能够疏通文章大意,但大都停留在理解大意上,对文章的情感主旨理解较为片面,对古文所涉及的文学及文化方面的内容理解不够。
【核心任务】学习《二则》,撰写《庄子》特色小短评。
【学习任务】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探究“大鹏”形象的文化内涵,体会庄子与惠子论辩的巧妙及庄子的心境。
3.补充阅读,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探究《庄子》之奇。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大鹏赋》;《上李邕》;《涸辙之鲋》;《混沌之死》;《庄子齐物论》;《秋水(节选)》;孙利华《的艺术特色》;张绍明《浅谈散文的艺术特色》;于亚飞《庄子与韩非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吴丽娜《与寓言艺术特色之比较》。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阅读庄子的文章,拓宽阅读视野,进一步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
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
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
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一)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1《庄子》二则课件(共34张ppt)+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教读引领课《北冥有鱼》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理解大鹏形象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目标你知道哪些与“鹏"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请与大家分享。
说“鹏”溯源参考示例:成语:鲲鹏展翅、鹏程万里、鹏霄万里、鹏游蝶梦、万里鹏翼、凤翥鹏翔诗词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李峤《海》)“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杜甫《泊岳阳城下》)说“鹏"溯源“鹏”的形象,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根据民间传说创造出来的。
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几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喜爱。
说“鹏"溯源1. 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重点词语的解释。
2. 自由朗读全文,梳理文章思路,并熟读成诵。
诵读,理解内容参考示例:第一层(1—3 句),写北冥之鱼——鲲变为鹏的过程。
第二层(4—7 句),写大鹏鸟迁徙南冥的景象。
第三层(8—11 句),写作者想象大鹏鸟俯瞰大地,抒发自己的感慨。
诵读,理解内容细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并思考、批注:你从中读出了鲲鹏怎样的形象?细读,品味形象参考示例:我从“不知其几千里也”读出了鲲鹏的硕大无比。
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鹏后,更是越来越大,仅鹏的背就不知其几千里,翅膀展开,遮天蔽日,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夸张与比喻,令人叹为观止。
我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读出了鲲鹏超凡的力量。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鹏的力大无比、气势磅礴。
我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读出了鲲鹏的志向远大。
虽然距离遥远,但它依旧一往无前。
我从“去以六月息者也"读出了鲲鹏并非无所不能,它也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这是善借长风,借力高飞;从消极的一面来说,鲲鹏也是不自由的。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目。
本课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要求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古人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的一件轶事,通过“安知鱼之乐"为题展开的一场辩论,表现出庄子物我合一、悠然自在的情趣和惠子寻根究底的精神。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就语文基础而言,学生已经初步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特点、阅读与理解方法有所了解,但是对文言文蕴含的复杂、微妙的情感难以体会,不能准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哲理丰富,构思巧妙,学生对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巧妙之处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1.反复熟读,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积累“安”“循"常用文言词语。
2.梳理论辩思维过程,领会庄子和惠子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
3.揣摩对话中人物的语气,感知惠子和庄子气质上的差异,体会庄子超然物外、物我合一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翻译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领会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体会庄子超然物外、物我合一的人生态度。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 庄子和惠子是好朋友,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产生的,今天,让我们跟着庄子和惠子一起去散散步,听听他们又在谈论些什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承载中华文化核心, 在宇宙观、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审美观等方面,内蕴丰厚,特色鲜明。
初中学段的孩子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需要濡染传统哲学思想,借力先贤智慧观照人生,养成在高处思考的习惯。
我们尝试着通过群文阅读和学习材料重构,探究蕴含在古诗文中的哲学意味,润泽学生生命成长。
“一条会思考的鱼"是我校传统哲学校本课程的一个探究专题,该专题聚焦庄子哲学思想,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基础学习材料,勾连同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第三单元《小石潭记》、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兼及我校传统哲学校本教材等辅助学习材料。
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理解不同语境中“固、安、是、游”等关键文言词,串联全篇,梳理文意。
2. 读故事,品意象,辨曲直,浅探庄子散文哲学意味。
【课前准备】1. 阅读《庄子·秋水》中《曳尾涂中》《鸱得腐鼠》等故事,尝试理解庄子散文中龟、鸱等典型意象的含义。
2. 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庄子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如果不包括屈原,先秦诸子散文从文学性而不是从思想性的角度衡量,冠军非庄子莫属。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庄子〉二则》的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它节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相传为庄子后学所写,是个一百字出头的短小故事。
二、读故事:读出文学情味1. 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自由朗读全文,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读完复述情节,指出这则故事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示例:“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通常解释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
其中“而”表转折,“而"字前面应做一次大停顿;“既已”是副词,已经的意思,“既已"或“知”的后面可做一次小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