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小学三年级音乐(听赏)苗岭的早晨 课件 (2)
- 格式:ppt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14
《苗岭的早晨》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口笛的音色。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
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
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5、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6、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
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7、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
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小学音乐苗岭的早晨课件•苗岭早晨文化背景•歌曲欣赏与解读•音乐知识拓展•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跨学科整合与延伸•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苗岭早晨文化背景苗岭地理位置及特色苗岭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苗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
苗岭地势较高,山峰重叠,气候凉爽,自然风光秀丽。
苗岭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旅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苗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常是由歌曲、舞蹈、器乐等元素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
苗族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苗族音乐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的敬仰等主题。
苗族音乐文化概述苗岭早晨创作背景《苗岭的早晨》是一首以苗族飞歌为基础的器乐作品,由作曲家白诚仁创作。
作品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苗岭的早晨》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播。
02歌曲欣赏与解读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音乐结构严谨030201歌曲旋律及节奏特点歌词意境与情感表达描绘苗岭早晨美景歌词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晨曦中的苗岭。
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歌词中透露出对家乡苗岭的深深热爱,展现了苗族人民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歌曲通过欢快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传递出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情感,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不同版本欣赏与比较原生态版本改编版本03音乐知识拓展苗族乐器介绍及演奏技巧苗族乐器概述演奏技巧讲解乐器演奏示范民族音乐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民族音乐元素介绍01民族音乐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02创作实践031 2 3中西方音乐特点比较中西方音乐融合的现状与趋势中西方音乐融合的案例分析中西方音乐融合探讨04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学唱《苗岭的早晨》并表演聆听歌曲《苗岭的早晨》,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通过跟唱、模唱等方式进行练习。
欣赏《苗岭的早晨》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欣赏内容。
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曲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一个较长的引子,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自由、富有苗族音色特点的飞歌旋律,节奏舒缓,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晨曦初露、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
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快速,由两个主题构成。
以明快、活泼的节奏,表现出苗族人们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赞美了苗族同胞勤劳、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
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在教授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充分聆听”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聆听、视唱、律动、探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情感,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感受苗族音乐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内容: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欣赏的内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感受《苗岭的早晨》优美、欢快的情绪,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并引起对苗岭早晨的特定联想。
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2. 通过聆听、模仿、伴奏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领会速度、情绪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3、能较熟练地演唱并记忆《苗岭的早晨》第一、二部分主题,并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第二乐段音乐情绪和结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感受苗族人们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情景。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听赏)苗岭的早晨》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苗岭的早晨》
一、教学内容:
1.听赏:《苗岭的早晨》
2.演唱:《乃哟乃》
二、教材分析:
1.《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改编的。
乐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岭山寨山清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图景;晨曦渐露,大地苏醒,百鸟争鸣,飞歌荡漾。
同时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乐曲为ABA三部曲式。
2.《乃哟乃》这是一首土家族明歌,全曲三个音组成,一段体结构,是一首旋律较为简易的歌曲,表现儿童多姿多彩的生活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苗岭的早晨》,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并能用肢体动作表达乐曲的韵律。
2.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并能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音乐表现。
四、教学重点、
难点:
1.更好的感知三段体结枸
2.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乐曲的情绪
五、教学思路:
1.听赏《苗岭的早晨》、学习歌曲《乃哟乃》采用先整体在分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聆听时引导学生注意速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并结合课本上的两幅图启发学生想象,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赏)苗岭的早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具有苗族特色的民歌,选自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描绘了苗族早晨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苗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表现了苗族人民在早晨欣赏美景的心情;第二乐段节奏紧凑,旋律欢快,表现了苗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苗族文化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和演唱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文化,感受苗族民歌的特色。
2.能够熟练地演唱《苗岭的早晨》,并对歌曲进行欣赏。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苗族文化的理解。
3.音乐情感的投入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苗族文化和歌曲背景。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共同提高。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投入情感,表达歌曲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苗族文化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
3.乐器:吉他、钢琴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苗族文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
然后播放《苗岭的早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苗族民歌的特色。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或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然后教授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学会唱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的节奏和音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听赏)苗岭的早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认识西洋拉弦乐器,知道演奏姿势
二、通过欣赏《苗岭的早晨》领略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美景,感受苗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愉快劳动的情景。
三、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并能用肢体动作表达乐曲的韵律。
2学情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一手取材于苗族的“飞歌”,这种山歌出现的自由延长,十分有特色。
全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板,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第二部分速度加快,节奏紧凑,情绪欢悦而热烈,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是一个简短的尾声,是第一部分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歌的特点,对飞歌产生兴趣,增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3重点难点
体会苗族飞歌的独特音调。
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对比对乐曲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4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