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第三章d1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60
一、钢结构房屋的震害在地震作用下极少整体倒塌,但常发生局部破坏;如梁、柱的局部失稳与整体失稳,交叉支撑的破坏,结点的破坏等。
图3-4-1 圆钢支撑的破坏图3-4-2 支撑杆失稳图3-4-3 角钢支撑连接破坏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1、高层钢结构体系:(1)纯框架体系:平面布置及窗户开设等有较大的灵活性,其抗侧力能力依靠梁柱构件及其节点承载力与延性,故节点必须做成刚接,⇒节点制作的复杂化。
(2)框架一支撑体系:为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经济的办法是在框架的一部分开间中设置支撑,它与梁、柱组成一竖向的支撑桁架体系,它们通过楼板体系可以与无支撑框架共同抵抗侧力,以减小侧向位移。
支撑布置的位置:端框架中、电梯井周围等处;支撑的形式:图3-4-8及图3-4-9常采用。
图3-4-8 支撑架腹杆形式图3-4-9常用支撑布置形式支撑桁架腹杆的形式:交叉式和K式(图3-4-8)华伦式(图3-4-9b)偏心支撑(图3-4-10):e段是梁上的薄弱部位,可以避免支撑的屈曲,具有较大的延性图3-4-10 偏心支撑(3) 框架一剪力墙板体系在钢框架中嵌入剪力墙板(可用钢板或钢砼板)。
墙板对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以及在吸能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普通整块钢砼墙板初期刚度过高,地震时它们将发生脆性破坏因此提出延性剪力墙⇒板,如带竖缝的剪力墙板(图3-4-12)。
图3-4-12 带竖缝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4) 筒体体系超高层建筑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结构形式,它既能满足结构刚度的要求又能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
图3-4-13 筒体体系2、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两阶段设计:①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验算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以及结构的层间位移;②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验算结构的层间侧移和层间侧移延性比。
在初步设计时,基本周期可按下列经验公式n T 1.01=(3-74)式中:n 为建筑物层数(不包括地下部分及屋顶塔屋)2)设计反应谱:高层钢结构在弹性阶段的为0.02,小于一般结构的为0.05,其地震比时提高约34%,故抗震设计时应为规范表中的1.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