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寒幼儿园节气教案【引言】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位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月5日左右到达。
在幼儿园教学中,小寒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主题,通过对小寒的学习,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季节变化、了解自然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案将从活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组织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有趣的幼儿园小寒节气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记录小寒天气目标:通过观察记录天气现象,了解小寒节气的特点步骤:1. 室外观察:带领幼儿们一起到室外,观察天空、天气、温度等因素,让幼儿感受到小寒节气的特点。
2. 室内记录:回到教室后,组织幼儿们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用绘画、剪纸等方式进行记录,培养幼儿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活动二:制作小寒手套目标:通过手工制作,帮助幼儿了解小寒节气的特点和对策步骤:1. 引导幼儿听讲解:向幼儿们解释小寒节气的特点,让他们了解小寒时天气寒冷,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2. 制作手套:教师准备好手套制作的材料,并向幼儿们讲解制作步骤,组织幼儿们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手工制作。
3. 分享交流:让幼儿们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套,分享制作的过程和体会,加深对小寒节气的了解。
活动三:猜灯谜目标:通过猜灯谜游戏,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步骤:1. 准备灯谜: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与小寒节气相关的灯谜,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题目。
2. 逐个出题:教师将准备好的灯谜逐个出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猜猜看谜底是什么。
3. 小结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们一起总结灯谜答案,加深对小寒节气相关知识的记忆。
【教学目标】1. 了解小寒节气的时间,明白小寒节气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小寒节气的热爱和认识。
【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记录,让幼儿了解小寒节气的特点。
2. 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体会小寒节气的寒冷,了解保暖工作的重要性。
3. 通过猜灯谜游戏,加深幼儿对小寒节气的了解和记忆。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寒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引导学生观察小寒时节的自然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3、教授学生与小寒相关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讲解小寒节气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现象。
(2)介绍小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相关诗词。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小寒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寒节气的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寒的习俗和感受。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小寒时节的自然变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冬天寒冷景象的视频,如雪花飘落、寒风呼啸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寒。
(二)知识讲解1、小寒的定义和时间向学生介绍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 月 5 日至 7 日之间。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85 度。
2、小寒的气候特点(1)天气寒冷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北方的平均气温一般在零下 5℃左右,南方虽然稍暖,但气温也多在 0℃以下。
此时,寒风凛冽,冰雪纷飞,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之一。
(2)冷空气频繁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小寒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较大。
常常会出现突然降温、大风等天气变化。
(3)降水形式多样在北方,小寒时节的降水主要以雪为主,而在南方,除了降雪,还可能会有冻雨、雨夹雪等降水形式。
3、小寒的物候现象(1)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2)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3)雉始雊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4、小寒与农业生产(1)农作物防寒保暖向学生讲解在小寒时节,农民需要采取措施为农作物防寒保暖,如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覆盖稻草、薄膜等,以防止冻害。
(2)冬季灌溉介绍冬季灌溉对于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地温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寒时节合理安排灌溉的注意事项。
2024年二十四节气小寒小班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节气认知》教材第四章“冬季的节气”,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寒节气的特点与习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小寒节气的含义、时间、气候特点及民间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寒节气的时间及气候特点;2. 使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小寒节气的民间习俗;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事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小寒节气的时间、民间习俗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寒节气课件、挂图、气温计、四季变化模型;2.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剪纸、粘土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气温计,引导学生观察最近气温的变化,讨论冬季的感受。
课件展示小寒节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小寒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小寒节气的时间、气候特点、民间习俗等;以四季变化模型为例,演示小寒节气在冬季的位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画纸上用彩笔描绘出小寒节气的景象;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寒节气的认识和理解。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表演小寒节气的习俗,如剪纸、贴窗花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寒节气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小寒节气:时间、气候特点、民间习俗;2. 四季变化模型:小寒节气的位置;3. 学生作品展示:小寒节气绘画、剪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小寒”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示例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节气,观察自然现象,提高生活认知。
附件:作业示例答案我眼中的小寒: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我和家人一起贴窗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小寒的到来,意味着春天也不远了。
中班二十四节气小寒教案•节气概述与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手工制作与创意美术活动目录•亲子互动游戏设计•家园共育策略探讨01节气概述与特点小寒节气定义及时间定义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
时间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
气候特点与物候现象气候特点小寒时节,天气寒冷,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大雪和冰冻现象。
南方地区则多阴雨天气,寒冷潮湿。
物候现象此时,许多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动物开始寻找避寒的地方。
人们开始穿上厚实的冬衣,注重保暖。
在小寒节气,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具有滋补身体的功效。
吃腊八粥腌腊肉冰嬉小寒时节也是腌制腊肉的好时机。
人们将猪肉腌制后晾晒成腊肉,以备过年时食用。
在北方地区,小寒时节冰面已经冻结实,人们喜欢在冰面上进行滑冰、抽冰尜等娱乐活动。
030201传统文化习俗及活动小寒与其他节气关系与大寒的关系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紧随其后的是大寒。
两者都表示寒冷的天气,但大寒更为严寒。
与立春的关系小寒之后是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立春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天气逐渐结束,万物复苏。
02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好奇心强社交能力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事物。
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用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开始愿意与同伴交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相比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更长,能够专注于某项活动一段时间。
寒冷天气可能导致幼儿身体机能下降,如手脚冰凉、易感冒等。
身体机能下降由于身体不适,幼儿可能表现出情绪波动、易怒或情绪低落等。
情绪波动寒冷天气限制了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可能导致活动量减少、体能下降。
活动量减少寒冷季节对幼儿影响家长和教师应确保幼儿穿着适当,注意保暖,特别是手、脚和头部。
幼儿园小寒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寒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幼儿对季节变化的感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知道小寒是一年中较冷的节气之一,了解其气候特点。
(2)引导幼儿参与小寒相关的活动,感受传统节气的氛围。
2、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小寒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2)在活动中确保幼儿的安全,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三、教学准备1、有关小寒节气的图片、视频资料。
2、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准备一些与冬季保暖相关的物品,如围巾、手套、帽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最近天气是不是越来越冷啦?你们知道吗,有一个节气叫做小寒,它代表着天气会更冷呢。
”(2)播放一段小寒节气的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寒的景象。
2、讲解小寒节气的特点(1)展示小寒节气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小寒时的天气情况,比如气温更低、可能会下雪、寒风更刺骨等。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在冬天的感受,比如穿很多衣服、手脚会冷等。
3、介绍小寒的习俗(1)告诉幼儿在小寒节气,人们会吃一些特别的食物来保暖,比如糯米饭、腊八粥。
(2)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让他们了解食物的保暖作用。
4、手工活动(1)组织幼儿制作冬天的保暖用品,如纸帽子、纸手套等。
(2)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装饰自己的作品。
5、绘画活动(1)让幼儿画一幅自己眼中的小寒景象,可以是下雪的场景、小朋友们穿着厚衣服玩耍等。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讲述画中的故事。
6、游戏环节(1)进行“冬天的动物”模仿游戏,老师说出一种动物,幼儿模仿该动物在冬天的行为和动作。
(2)例如:“小兔子在冬天会躲在洞里”,幼儿就模仿小兔子躲起来的样子。
7、总结(1)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幼儿关于小寒的特点和习俗。
24节气小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寒节气的来历、特点及习俗。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间习俗。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小寒节气的来历、特点及习俗。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传承民间习俗。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24节气中的小寒。
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寒吗?(2)生:小寒是冬季的一个节气。
2.小寒节气的来历(1)师:很好!小寒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
那么,小寒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2)生:因为小寒时节的气温较低,但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所以叫小寒。
3.小寒节气的特点(1)师:那么,小寒节气有什么特点呢?(2)生: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但阳光明媚;气温逐渐降低,但还没有到达最低点;降水较少,空气干燥。
4.小寒习俗(1)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寒的习俗。
第一个习俗是吃饺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2)生:因为饺子形状像耳朵,寓意着冬季要保护耳朵不受寒冷侵袭。
(3)师:很好!第二个习俗是贴窗花,窗花寓意着吉祥如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师:第三个习俗是晒腊八蒜,腊八蒜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5.互动环节(1)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小寒节气的习俗。
(2)生:第一组表演吃饺子,第二组表演贴窗花,第三组表演晒腊八蒜。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寒节气的来历、特点及习俗。
那么,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些民间习俗呢?(2)生:我们可以向家人、朋友宣传小寒节气的习俗,让他们也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
(3)师:很好!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动手制作一道与节气相关的美食,并拍摄照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四、作业布置1.搜集关于其他节气的资料,了解其来历、特点及习俗。
2.写一篇关于小寒节气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小寒节气的来历、特点及习俗,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024年幼儿园二十四节气小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针对小寒节气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小寒的来历与习俗”,详细讲解小寒节气的起源、时间、气候特点以及相关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寒节气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使学生掌握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提高观察自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寒节气的来历、气候特点和习俗。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寒节气挂图、动植物图片、气温记录表、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寒节气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引导他们思考小寒节气的时间、气候特点及习俗。
2. 讲解小寒节气的来历与习俗(10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小寒节气的起源、时间、气候特点以及相关习俗,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气温记录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小寒节气期间气温的变化,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小寒节气主题画,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寒节气期间如何保护动植物,提高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寒节气的来历与时间2. 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3. 小寒节气的习俗4. 小寒节气与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寒节气。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小寒节气主题画。
2. 作业题目:小寒节气期间,你是如何保护动植物的?答案: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在小寒节气期间关爱动植物的举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关注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了解其他节气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幼儿园小班小寒节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课程,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季节的变化——小寒》。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寒节气的来历和特点,学习与小寒相关的诗词,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小寒时节的气候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寒节气的含义,知道小寒时节的气候变化和习俗。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小寒节气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小寒节气的来历、特点和相关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寒节气课件、挂图、诗词卡片。
学具:画笔、画纸、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让幼儿描述天气变化。
(2)引导幼儿关注小寒节气,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小寒节气(1)通过课件和挂图,介绍小寒节气的来历、特点和相关习俗。
(2)讲解小寒时节的气候变化,让幼儿了解寒冷天气对身体的影响。
3. 学习与小寒相关的诗词(1)出示诗词卡片,带领幼儿朗读《小寒》诗词。
(2)解释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幼儿理解诗词含义。
4. 例题讲解(1)出示示例,讲解如何用画笔和水彩颜料表现小寒节气。
(2)引导幼儿观察示例,学习绘画技巧。
5. 随堂练习(1)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尝试绘画小寒节气。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1)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小寒节气的来历、特点、习俗。
2. 《小寒》诗词。
3. 绘画小寒节气的步骤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寒节气。
2. 答案:幼儿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小寒节气的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气候变化,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024年幼儿园小班24节气小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季节的变化》第二节《小寒》,详细内容围绕小寒节气的来历、气候特点以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进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寒节气的来历和气候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季节变化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3. 通过学习小寒节气相关的民俗文化,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小寒节气的来历、气候特点和相关的民俗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寒节气课件、图片、气温计、棉衣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寒节气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气温计,让幼儿了解小寒的气候特点。
讲解小寒节气来历,让幼儿感受小寒时节的寒冷。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小寒节气相关的民俗文化,如吃腊八粥、冰上运动等。
分析小寒节气对生活的影响,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画出小寒节气相关的画面,如雪花、棉衣等,增强幼儿对小寒节气的认识。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冰上运动,体验小寒节气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1. 小寒节气的来历2. 小寒的气候特点3. 小寒相关的民俗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寒节气。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与小寒节气相关的画面,如雪花、棉衣、腊八粥等。
2. 作业题目: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小寒节气民俗活动。
答案:幼儿可以介绍吃腊八粥、冰上运动等民俗活动,要求语言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了解家庭中的小寒节气习俗。
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小寒节气的自然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园小班孩子的认知水平。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有助于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二十四节气小寒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小寒的含义和相关知识;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二十四节气小寒的介绍;2.寒冷气候的衣物穿着;3.寒冷气候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步骤1. 二十四节气小寒的介绍1.导入: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前一个节气的名称,再出示小寒的图片,让幼儿猜猜这个节气叫什么。
2.呈现:教师介绍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之一。
3.互动:教师询问幼儿对于小寒的理解,要求幼儿在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寒冷气候的衣物穿着1.引入:教师展示寒冷气候下的个人穿着图片,简单介绍在寒冷气候下该如何穿衣服。
2.实践:提供布料和衣物模板,引导幼儿自主裁剪和缝制衣物,体验穿衣过程,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寒冷气候下的生活用品1.引入:教师出示水壶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幼儿想象在寒冷天气下要如何使用它们。
2.互动: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分享个人在寒冷天气下如何保暖的经验和方法。
3.创意:引导幼儿使用废弃物品,手工制作保暖助手,如暖手袋等,提高幼儿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估1.通过教师的互动和问答,及时评估幼儿对于二十四节气小寒的认知水平;2.通过幼儿的手工制作成果,评估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体会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涉及到对于小寒的认知、寒冷气候的穿衣保暖、生活用品的使用等方面。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动手制作,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和了解有关知识。
同时,通过教学环节的串连和联系,让孩子们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逐步转化为理性认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大班社会小寒优秀教案教案一:冬天的身体保护一、教学目标:1.了解冬天天气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
2.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在冬天保持健康。
3.培养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和意识。
二、教学准备:图片:冬天的场景图片、穿戴冬季衣物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用冬天的场景图片引入教学内容。
通过描述冬天的天气现象和感受,启发学生对冬天的认识和体验。
Step 2: 呈现教师展示穿戴冬季衣物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教师可以提问:1. 冬天的天气冷,我们应该穿什么来保暖呢?2. 冬天出门时,我们应该戴什么来保护头部和耳朵呢?3. 冬天如何保护手部和脚部呢?Step 3: 学习教师介绍冬季衣物的种类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冬季衣物来保护身体。
同时,教师向学生传授一些保暖小妙招,如多喝热水、多吃保暖食物等。
Step 4: 操练将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冬天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学习。
Step 5: 巩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再次强调冬天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在冬天应该如何保护身体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冬天保护身体的重要性,掌握了穿戴冬季衣物的方法,培养了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案二:节日习俗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冬季节日的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增加对节日的重视和认同。
3.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图片:冬季节日的图片、相关习俗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用冬季节日的图片引入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提问或学生描述,引发学生对冬季节日的认识和联想。
Step 2: 呈现教师展示相关习俗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由来和意义。
幼儿园大班大寒小寒活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活动依据幼儿园大班课程要求,结合季节变化特点,选定人教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冬季里的快乐”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征、动植物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节气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认识到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节气习俗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和习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季节变化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冬季景象图片、动植物图片、节气习俗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冬季景象,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画面,引导他们关注季节变化。
2. 讲解(10分钟):介绍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动植物变化,以及相关的节气习俗。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寻找冬天”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冬天的乐趣。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大寒与小寒的谜语,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冬季景象画。
六、板书设计1. 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2. 冬季动植物变化3. 节气习俗介绍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在冬天的变化。
2. 了解并描述自己家庭成员在冬天的取暖方式。
3. 采访家人,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冬天游戏,并尝试一起玩。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大寒与小寒的特点和习俗,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关注季节变化,了解其他节气的知识,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班小寒活动教案一、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小寒知多少二、活动目标1.了解小寒节气的来历和习俗,知道小寒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2.通过观察和体验,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三、活动准备1.PPT课件:小寒节气图片、习俗介绍等。
2.纸质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绘画材料等。
3.音乐CD:小寒节气相关歌曲。
四、活动过程(一)主题活动导入1.教师播放小寒节气相关歌曲,营造节日氛围。
2.教师出示小寒节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节气?你们知道小寒吗?(二)主题活动展开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幼儿介绍小寒节气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1)小寒节气的来历:小寒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的1月5日或6日,表示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
(2)小寒习俗:赏梅、吃羊肉、腌制腊肉、炖鸡汤等。
(3)小寒特点:天气寒冷,冰雪覆盖,万物凋零。
(1)手工制作:制作小寒节气手工作品,如剪纸、贴画等。
(2)绘画:以“小寒节气”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3)互动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小寒知识问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体验小寒节气带来的寒冷。
2.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在活动中的收获。
五、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小寒节气,感受家庭氛围。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寒节气主题作品,营造节日氛围。
3.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活动反思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寒节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在今后的活动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二十四节气小寒小班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十四节气课程,具体内容为小寒节气。
教材涉及章节为《冬季节气》中的第三节《小寒》,详细内容包括小寒的由来、时间、气候特点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寒节气的由来、时间和气候特点,掌握基本的二十四节气知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事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小寒节气的相关知识,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二十四节气挂图、小寒节气PPT、教学视频、实践活动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二十四节气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寒节气的位置。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寒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点吗?”引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小寒的由来、时间、气候特点,以及与农事活动的关系。
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寒节气。
3.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进行“寻找小寒”的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等,记录小寒节气对它们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小寒节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后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寒节气2. 内容:小寒的由来小寒时间:每年1月5日或6日气候特点: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农事活动:加强防寒保暖,适时播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
(2)举例说明小寒节气对农事活动的影响。
2. 答案:(1)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例如:小寒节气时,农民需要加强防寒保暖措施,以保证作物的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寒节气的相关知识。
小学小寒节气活动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小寒节气的由来、习俗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时间:1课时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小寒节气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四、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小寒节气的由来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小寒节气的时间和气候特点。
2.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小寒节气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如吃羊肉、画梅图、制作手抄报等,帮助学生了解小寒节气的文化内涵。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可以选择以下项目:a. 绘制小寒节气手抄报,记录下小寒时节的美景和文化习俗。
b. 画梅图,用画笔描绘出梅花绽放的美丽景象。
c. 制作小寒节气美食,如羊肉汤、糖葫芦等,体验传统美食的魅力。
4.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动手实践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寒节气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2. 动手能力:评价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技巧和创意表现。
3. 分享交流:评估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倾听态度。
六、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了解小寒节气,探索更多的节气文化。
2.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传统节日活动,传承家族文化。
3. 学生可以尝试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小寒节气的感悟。
节气小寒优秀教案【教案】- 节气小寒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节气小寒,以及它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2. 学习小寒的传统习俗,了解其文化内涵;3. 通过手工制作和烹饪等实践活动,体验小寒节气的习俗和传统食品。
教学内容:1. 小寒的概念和意义;2. 小寒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3. 小寒节气的传统食品制作;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寒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小寒的认识和兴趣。
Step 2: 了解小寒 (15分钟)教师介绍小寒的历史背景、气候特点和对农事的影响。
可以展示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小寒的理解和记忆。
Step 3: 探究小寒的传统习俗 (20分钟)教师介绍小寒的传统习俗,如吃小寒粥、祭祖等,可以结合图片展示和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小寒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和观察。
Step 4: 制作传统食品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传统小寒食品,如小寒糕、小寒饺子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介绍食品的由来和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制作完毕后,可以组织学生品尝,并让学生交流制作的心得和感受。
Step 5: 烹饪传统食品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小寒食品的烹饪实践活动,如小寒粥、小寒面等。
在烹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烹饪技巧,并且让学生体验传统食品的独特味道。
Step 6: 总结与展示 (15分钟)教师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观察,总结小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食品的制作方法。
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Step 7: 归纳提升 (10分钟)教师对小寒节气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帮助学生回答关于小寒的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寒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了解了小寒的概念和意义,还学习了小寒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食品制作方法。
“小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寒的由来、农谚诗歌及各地习俗。
2、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小寒的相关农谚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小寒节气的农谚诗歌。
[片段一] 谈话导入
1、背一背: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二十四节气歌》,谁还记得?
2、说一说:你知道节气歌中哪些节气?
【评析】新课开始,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节气歌、说节气,回顾旧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热身”准备,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片段二] 了解小寒的农谚及诗歌
1、师:大家在课前搜集了哪些小寒的农谚?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位代表发言。
学生在组内交流。
生1: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生2: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生3:我还知道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生4: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
2、师:大家在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也收集了一些小寒的农谚。
大家读一读: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3、师:读了这些农谚,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这些谚语朗朗上口,好读好记。
生2:句子还押韵。
生3:我感觉古代人很聪明,他们能编出这么多的谚语。
[片段三] 了解各地小寒习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寒有哪些习俗呢?那么小寒吃什么呢?
师小结: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