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树木的基本画法
- 格式:docx
- 大小:506.93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山水画技法——树法中国山水画技法——树法贺更生著画树在山水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清·龚贤说:“学画先画树,画树先画枯树,树身画好,然后点叶。
”他又说:“画树如人,稍不合理,如不全之人也,看山水画家的功力如何,先看树,画树之功,居诸事之首,看画先看树。
”如何画树:一、树形概说树分四歧,即“四面出枝”“四面都有干和枝,盖取其圆润”,的有立体感,枝干之间的关系要体现出空间感。
二、树的种类树木种类繁多,经常入画的有松、柏、柳、桐、桃、李以及大量杂树。
三、传统画法1.树干、树枝画法:从枯树人手,便于了解各类树木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规律,树干、树枝既可双勾,也可没骨(单勾),见图1、2。
2.树叶画法:有点叶、勾叶两大类,勾叶有双勾、没骨3.松、柏、柳、梧桐、桃、李等画法简介:“松”:树皮成鳞状分布,松叶成针状,这是它最大特点,见图6、7、8、9、10。
“柏”:树皮成解索状,树干或盘曲、或直伸,变化多端,柏叶用点来表现,见图11、12。
“柳”:自古有画树难画柳之说,因其集鹿角、蟹爪法于一身,树皮成人字状,在行笔时既要画出主干的苍老劲挺,又要表现出柳条的柔嫩、迎风摇曳的风姿,见图13、14、15。
“梧桐”:树干采用横笔皴,树叶采用“个字”或“介字”画法见图16、17。
“桃、李”:树干分叉角度较大。
点花:“桃”用曙红后加点白粉,“李”用花青后加点白粉,见图18。
4.杂树画法简介:杂树树干没有“松、柏、柳、梧桐”等有鲜明的特点。
树叶用点叶或勾叶法来表现,见图19、20。
图16图17图18图19画树小结1.树干、树枝一般画法:从上向下、从左向右、从细到粗,取其顺势。
2.“树无寸直”,入画树用笔需注意,转折、提按、顿挫、徐疾,用墨需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
3.“丛林中不见枯树,则气不流畅”所以茂林中,枯树不可少。
4.画树重心宜偏,不能左右出枝一样。
应向南枝叶繁茂,向北稀疏;树顶茂盛,靠树干稀疏。
树生在绝壁之上要形如虬龙;长在河边之树宜探水临风;生于石隙者,根浅多露;生于土者,根深树直。
中国山水画松树画法
远树八式
远树在画面中形式最多,实地写生可以突破前人丘壑。
所列八式为传统作品中常见,备作学习技法上的参考。
远丛树要注意排列,树顶、树根和参差。
松树身枝干(一)
画松树,用笔要以中锋为主,侧锋、逆锋并用。
初学要求多画松树雄伟的形态。
画枝干要倾斜向下,转折屈伸。
树身皴线,是用似圆似方的全圈或半圈。
每全圈或半圈的线要贴连,使之随着两边的树身线结为一体。
松针形式颇多,初学松针积叠可用“品”字式参差变化。
一般用扇形松针为基础,逐渐触类旁通。
松树身枝干(二)
要运用转折顿挫的用笔技法,使平展的松枝,坚挺有力。
松针十式
松针有扇形、轮形、蝴蝶形、锯齿形等多种变化,而其用笔均应坚挺为针状。
松(一)
以传统常用的画松形态,组成浓荫密叶的松林画面。
初学画松,可以此作为参考,要求松针匀整,笔力坚挺,墨色有浓淡层次,达到浑厚的效果。
松(二)
松针挺拔疏松,具有装饰美。
松(三)
学画松树,首先要掌握笔墨雄厚的基本功,在熟练的基础上,进而达到清峭刚健。
图为传统中常见的轮形松画法。
松(四)
这画面是现代常见松树之一,具有雄伟宏大的气概。
(摘自申石伽《山水画基础技法》)。
国画中怎么画树?分步骤图解教你画,学会画树很简单,快来学习原创绘画视界 2020-03-16 09:53:16国画中树的画法树在山水画中是表现远近、高低、大小的最佳参照物,还可以将画面的结构鲜明地表现出来。
树还可以烘托气氛,带给观赏者更生动的画面感。
树干的画法“画山水必先画树,画树必先画干”。
树的结构可分为根、干、枝、叶四个部分。
这其中,树干的走向直接决定了树的生长形态。
在绘制树干的时候,通常是先立主干再出小枝,注意避免出现过多的结构重复使树有呆板之感。
单勾法树枝的画法鹿角枝藤蔓枝树叶的画法个字点:绘制个字点的时候,以中峰运笔由上至下地进行点画,使叶片相叠相交,整体都呈下垂之势。
介字点:蘸取重墨,分四笔绘制一组叶片,形似介字。
绘制时,墨线要有一定的弧度,浓淡相兼使叶丛有空间感。
大混点:保持笔头含较少的水分,先蘸取浓墨,侧锋卧笔点画些许扁平的点;而后将墨色调淡,在空隙间继续点画即可。
梅花点:使笔头含有一定的水分,蘸取浓墨,中侧锋兼用笔。
注意落笔时要微微旋转笔头,捻笔点画出叶片,且五笔为一组。
散笔点:保持笔头含较少的水分,蘸取重墨,散锋向下进行点画。
由于散笔点没有具体的形态,更要求对墨色的干湿浓淡做出更丰富的变化。
鼠足点:蘸取浓墨,起笔轻收笔重,中锋运笔分四至五笔绘制出一组叶片。
若想体现出空间感,以墨色的浓淡变化调整即可。
小混点:小混点与大混点的绘制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墨点更小、更密集。
要注意的是绘制小混点时笔头要饱含水墨,不宜有干涩的笔迹出现。
夹叶法:使笔头含少量的水分,蘸取浓墨,干笔侧锋圈画叶片。
注意墨圈不必各个首尾相连,可以体现出形态即可。
元宝形夹叶:保持笔头的干涩,先蘸取重墨绘制似“元宝”形的叶片;而后调淡墨色,在空隙处添画形态较小的叶片。
梧桐叶:笔头含一定的水分,蘸取重墨,勾画分裂成三片的梧桐叶,而后中锋运笔在叶片上添画叶筋。
个字形夹叶蘸:取重墨,中锋向下、向左、向右各回一笔组成一个叶片。
注意起笔略顿而收笔回锋增强画面的写意之美。
曾锐教授:国画学习系列(五)3“山水国画”之“树的画法”曾锐教授· 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教授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根上文章》作者曾锐《风铃花树叶画法》(曾锐)第三节树的画法一、枝干画法枝干,指的是树干和粗枝。
树是国画中的重要成部分,要画出树木的体积和空间感,就要画好树干和粗枝的空间关系。
古人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很好的作画经验,就是“树分四枝”。
树分四枝,说的是画树首先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确定并画好粗枝的位置、方向以及各粗枝之间的穿插关系。
把这几点处理好,树的结构和外形也就画好了。
在国画创作过程中,树的前枝和后枝比较难画,其中前枝尤其难画,为此,人们总结了一些经验,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加以借鉴和运用,即:画树的前枝时,先画树枝,后画树干;画树的后枝时,则先画树干,后画树枝。
左右两侧的树枝就简单得多,只要合理生动有美感就行。
下面介绍树干的几种常用画法。
1. 双勾法画树要从画树干开始,画好树干,就能把整颗树的动势确定下来。
所谓双勾法,就是用线条勾画树干和主要树枝的外轮廓。
画树干时,要有意识地留下主要树枝的出枝位置。
双勾法画树,从主要分枝处下笔,运笔常常是由上到下,先左后右地把树的主要外轮廓画好,直画到树根。
从树干预留位置画粗枝,粗枝要注意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穿插分布,使整棵树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画完树干和粗枝后,再画重要树枝,也同样用双勾画法。
随着绘画的深入,画到较小树枝时才改用单线画法(也叫单勾法),线条的变化要根据树枝的形态进行调整,要表现出树枝粗细曲直和走向的变化。
步骤一:双勾法画树干。
树干的双勾画法,主要是中锋用笔。
运笔过程,行笔稍慢,不能一滑而过,要有提按、顿挫、顺逆、转折的变化,要有虚实变化,这样才能画好树干外形特征和外表质地。
见图3-17。
图3-17 枝干画法(一)步骤二:双勾法画粗枝。
双勾画粗枝干时,要注意结构关系,按“树分四枝”的原则,把粗枝作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分布和安排,表现出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干货:中国画山水画技法入门——树木篇(二十条整合版)山水画,是中国画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而山水画中,树木就是常见的素材了,可以说山水画中一般都是缺少不了树木的存在的,而对于山水画中树的技法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古法中树分四枝,左右顾盼,穿插自然。
树无一寸直。
树干要有结构组织,看去不平扁,有立体感觉,左向者出笔自上而下,右向者自下而上。
丛树中偶露一、二株以破板直,露根之树多在悬崖削壁间。
以枯枝入手前后左右出枝,破笔作古木有苍莽之趣。
一、树的画法画树宜先观察树的整体特征,再观察树枝,因树木种类繁多枝的生态也不尽相同,树木一般可分成五个部分,即根、干(或称树身)、枝、梢、叶。
从树木的形态特征看,又有缠枝、挺杆、屈节、钮裂、结疤等。
另外,树叶有“互生”、“对生”和“轮生”的区别。
又因树种的不同,树的皮纹有“鱼鳞纹”、“豆瓣纹”、“横纹”和“解索纹”等区别。
山水画中大都取材于乔木、灌木和藤蔓植物,尤以乔木为多。
初学者应从枯树或冬天的落叶树作为练习的对象,没有叶子的树枝结构清楚,姿态鲜明,容易了解各种树的生长规律与基本结构。
二、树枝画法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
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
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
亦有介於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
作画时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
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
枣树楝树榆树银杏白杨乌桕之类三、树皮、树根画法树种不同,树的皮纹也就各不相同,有光滑和毛糙、横纹和直纹、长纹和短纹的区别。
山水画中松树的基本画法
松树是山水画中应用最多的树木之一,无论是旷野还是山巅,都生长有松树。
松树还可以作为主体形象表现。
画松树应先抓住三大特征:
一是树的枝干有块鳞形裂纹;
二是枝干如游龙,横向伸张;
三是树叶退为针状。
作画时:
步骤一:先画树身,勾出树干。
而后画树枝,画枝可取用左右横势,开长舒展。
通过高低、长短、曲直的变化,就能写出松树婀娜多姿的体态。
用狼毫笔调中等墨色,用有变化的中锋线条勾出松树的轮廓。
步骤二:画出树干的阴阳向背和树皮纹理。
调中等墨色笔尖蘸浓墨侧锋皴擦松树干纹理,即画鱼鳞皴,鱼鳞皴要有大有小、虚实的变化,不宜过大,否则树干会显得松散。
皴擦要一气呵成,以求气势的畅达。
注意松树干前后阴阳面的的墨色变化和质感的表现。
步骤三:勾勒松针。
松针的组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轮形,一种是扇形。
轮形为松针聚集在一个中心点上,形成一个“圆轮”,因为形态较为固定,所以变化受到限制,表现力没有扇形那么强;扇形为左右展开,舒展的幅度较大,表现较为自由。
先用浓墨勾松针、树身上的藤条,并随手点上苔点,后用淡墨染松针并注意疏密变化。
步骤四:用羊毫笔调花青染松针,用淡赭墨染松树干,最后调点苔收拾整理完成。
松针的画法有六种,车轮针、穗形针、扇形针、碗形针、写意针、乱丢针等。
笔法上也有工笔法和写意法之別。
工笔法是用小号狼毫笔逐笔仔细勾画成形,写意法可将笔毛刮成扁锋勾画。
松叶的排列通常按品字型重叠交错排列:。
干货中国山水画树梢的画法,步骤细致一学就会
小二画唠
2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树木画法在中国山水画技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实际生活中,树木是山水生命气象之表征。
所谓'山藉树而为衣,山得草木而华'。
一幅山水画中,树木画得好坏,关系到整幅山水画的成败。
没有树木出现的山水画极为罕见,有的画家终生以画树木见长。
树木画法是山水画的主课,学画山水也往往从画树入手,前人早就说过'学画先从画树起','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
今天我们跟着胡老师一起学习树梢的画法
画树难画的就是树梢,要在树梢的结构和墨色变化上仔细处理
在两颗树的对比上,一个工整一些,一个写意一点,形成笔法处理上的对比关系
调入赭石
用笔刷给纸张做底,刷匀称即可,上方可以稍微再加重一点形成上下的变化。
最全的山水画中小树、丛树、树叶的画法,建议收藏(含视频和图文教程)小树、丛树和树的整体画法:小树的画法:一、概括地以两笔画出树干,不要去画具体树枝。
二、用某一种点叶法点出两侧叶子。
远树的画法:远树不能像近树画得那样具体,基本要点如下。
一、树越远越概括,树的种类也越趋单一。
树干要简为一笔,甚至可以简约为仅以点来表现。
二、树种宜取单一,即使有杂树相间,也尽可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过多,会显得琐碎。
三、用水墨圆点、横点等画出树叶。
丛树的画法:画法要从简到繁:一、先用重墨中锋向侧上方画出主枝。
二、再以破墨法,趁湿用稍淡墨画出小枝。
三、再以更淡墨画出后边小树。
这种先浓后淡的画法能画出浓淡相间的效果。
画熟了,也可以用随浓随淡的画法一气呵成。
四、根据小树间大体关系加画另外小树。
五、加画其它小枝。
六、蘸赭红(红褐色)点叶法画出树叶。
1、何加林——山水画中的树石画法(上):树的完整画法:一、先画树干,留出空位勾次干,并大致定出树的倾势,注意树干下粗上细,但两者不能差得太远。
二、画出小枝,并皴擦树干。
一般皴擦用墨要比勾画线虚淡一些,这样可使树干有厚度,轮廓也不显单调。
以上步骤完成以后,树木主体已具大形。
而后可根据画面需要发展成以下几种树形。
三、(1)添夹叶成夹叶树。
(2)稍加点叶成秋木。
树木组合:一、二木成双。
两棵树组合在一起,要有高有低、有分有合、有争有让。
二、三树成丛。
三树组合要根聚而冠分,叶形丰富多样,三、五树成景五棵树要穿插组合,有前有后,有正有攲,实中有虚,虚中见实,虚实相生,韵味十足。
树根的画法:树根是树的基础,根盘得稳扎得牢,树才能长得旺长得好。
自然界树根有露根和藏根两大类,露根突出地表,藏根埋在土里。
露根又分为悬崖式和平地式。
决定树根藏露的原因主要有几种:一是土质好坏。
在土地肥沃,土多石少的情况下,树很少露根。
而在土地贫瘠,石多土少的情况下,树根外露较多;二是树的种类差异。
北方的松树、柏树、银杏树、胡杨树,南方的榕树、梅树、水杉露根的多。
中国传统山水画画树技法
树有无数种类,每种树都有各自的生长规律然后逐步向下,权与权之间墨色越向下越淡,树和不同的形态,所以画树一般从树梢开始起笔,皮积累效果从上到下变化着,干中带湿。
树枝向下卷曲,形如雀爪,树枝呈蟹爪状的树也很多,如枣树、盘槐树等,画法就是用笔要以中锋为主,少用散笔,要圆劲有力,以表现树枝的卷曲生动之意。
树枝需向四方伸出,参差不齐。
用笔遒劲有力,以表现树枝的卷曲生动之意。
松树,骨坚神高,神姿超然,是国画山水中必画的常见树木。
松针是指以松针密集的一单元表现,常用扇状和车轮状、马尾状等来概括其形态,常用品字形结构组合成一组松针。
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要有疏密,要似乱不乱,才能有层次有生气。
同时注意整体外形变化。
松干勾线时要强调用笔必须用中锋,笔要有提按、顿挫、转折,不可一笔画到底,中间要有起笔、收笔。
枝干勾好,画松鳞圈不可太圆,要圆中带方。
画柳先画枝干,如平常画树一样,小枝注意转侧。
然后画柳条,注意疏密,注意相互交错处,交接有致。
顶端主要枝条相接,余不必每笔都接。
仰柳枝条上仰要柔韧、劲挺,最后以破笔淡墨点顶端。
柳干是直皴,枝条上出时即有下垂之势,可直接画下,然后以破笔沿柳条点下,要有疏密浓淡,某些不到之处可在染色后补以色点。
国画山水画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是山和石头。
另一个是树。
那么树有很多种形式,根本的其实只有三种
一独体树,这种树也有很多种形式和变化。
但主体共同特点就是只有一个主干,别部分都不作为。
二两枝树。
这也是一种统称,包含着许多种。
但主要有松树和柏树。
其特点就是分左右两部分。
没有中间的主枝。
左右的画法往往向一侧,而不是对立分别。
三三枝树这种包含的内容最为丰富。
这种树几乎就是树的根本造型,所有的树都从这种脱胎而成。
特点就是中间主枝,左右各分枝,左右特点是一侧以向斜上为主,另一侧为稍微平向伸展。
虽然国画山水画的树有千万种,但只有领会了这三种的要领。
别的树都不是问题了。
中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中国画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下面来看看中国画技法:山水画中树木的画法解析。
中国画技法:山水画中树木的画法解析
一、先以枯树为对象,因为他得结果清晰,形态分明,对初学者,容易掌握他的结构和树木的特征。
二、树木有主干、大枝、小枝、树叶组成。
一般是画得顺序是先画主干,然后画大枝和小树枝,最后画叶子。
三、古人说的,树分四枝,就是要我们注意画树木时注意前后、左右的变化。
这样画是要求画出的树木符合生长规律,充分体现树木的空
间层次和立体感。
千万不要认为,树分四枝,就是每一个棵树上都画四枝。
一定避免重复,单调。
中国画技法:山水画中树木的画法解析
四、画主干时,一般认为习惯是从上往下画,从左向右的顺序。
向右的树枝自下而上画,向左的树枝自相而下画。
这样画的目的是不为了方便,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改变画法。
“法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五、画树木时一定注意树的形态,其实在绘画中一般就是分为两种,一个是向上,一个是向下。
所谓的“鹿角”和“蟹爪”就是说的这两种。
六、画主干时,一定不能太直,要有弯曲形态,用笔有顿挫、转折的表现。
古人说的“树无一寸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我们要是画好几棵树木时候,还要注意树木之间的穿插,错落关系。
前后大小的呼应。
不能画得所有的树木都是一个姿态。
教你画山水画中树的画法[国画教程详解]1.松树的画法松树的特点是:皮如鳞,叶似针。
画时用笔要苍劲有力,毛而不光。
用墨比较重,但要有变化,如受光部分就要淡些,反之就要重些。
(1)松树皮的画法画松树皮时不要钩圆圈,要用长短不同、大小有质的不同的方形和圆形来组成。
(2 )松针的画法市松针有圆和半圆之分,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参差有别、错落有致、疏密有节。
松针是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画出来的,只要多加练习就会画好。
(3)松树设色方法①松树的枝干一般着赭墨色(赭石加墨),也可用赭石色按松皮的笔道勾画一次。
②画白皮松的树千要用淡绿色按松皮的笔道勾画。
③松针多着绿色、花青色。
2.柳树的画法人们大多都喜爱柳树。
柳树枝儿柔嫩,在风中摇来摇去。
在水边,在村旁,不同季节柳树有不同的美。
画早春的柳树时,是在画完枝干后,再以汁绿在柳枝上勾勒一次,自有一种春意。
当柳树垂下枝条,并且枝条上已长出嫩绿小芽时,此时的画法则是染以汁绿再加小绿点。
画夏柳是在柳条上用个字点或介字点加以表现,以点出夏柳的茂盛之感。
要先以淡墨染出厚度,再染以汁绿。
柳干多染以螺青色。
3.柏树的画法古柏树树皮纹理清晰,枝干盘曲,变化多端,用细笔刻画或以粗笔概括都能表现它的沧桑感。
4.杂树的画法街画顿谷山在一幅山水画中,近景树木可以画一两棵夹叶树,后面再画以点叶的树木衬托。
这样,画面就会层次更丰富。
远山就不要画夹叶,以点叶为主。
杂树设色勾夹叶一般要用重- 点的墨。
中锋用笔,墨色变化不宜过多。
待干后,铺一层透明色。
如草绿、花青、胭脂等色。
然后,在着花青的底色内填石绿色,在着绿色底色内填石绿色,再在着胭脂底色的夹叶内填朱砂色。
素材画源网络收集整与书画爱好者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山水画中树木的构图与染法:枯树、点叶树、夹叶树、松树、
柏树
树木在青绿山水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青绿山水画中要重点常握枯树、点叶树、夹叶树、松树、柏树等常见树木的画法。
一、枯树、点叶树、夹叶树
画枯树首先要从支干画起,从上至下,然后再画大枝和小枝。
画树耍掌握“树分四枝”“阴阳向背”和“树无寸直”的道理。
画树木要先画主树,后画宾树。
画近景树多用双勾法,在画两棵以上的树木时,要注意树的穿插组合和老幼、高矮、曲直、远近、疏密的变化。
画树叶时点叶的方法有“介”字法、“个”字法、垂叶、浑点、胡椒点等,夹叶有圆形、三角形、“个”字形、菊花形等。
要先画树的枝干,再画叶子。
夹叶是用双勾的方法画不同的树叶,先勾出树叶,再染色。
染色时不能一次染完,要按浓淡关系来染,要注意色相的冷暖变化和色差。
树F—般染赭墨色。
枯树、点叶树、夹叶树构图与染法01
枯树、点叶树、夹叶树构图与染法02
二、松树
对于松树,要先画树干、支干和大枝,再画松鱗和松针。
传统山水画中的松针多为扇形和圆形,现代山水画中的松针则为竖形。
松树干染以赭墨,松针染以墨青,一般要染两遍。
三、柏树
画柏树要先掌握树干的画法。
柏树树干纹理清晰,一般围树身盘旋而上,并多树洞、疤节、瘤块,树干弯曲、翻转明显。
画时要抓住这些特点,用干笔中锋自上而下画起,先支干,再主干,支干出大枝。
柏树叶子可采用胡椒点或破笔点两种画法。
树干染赭墨,树叶染墨青。
画山水:树的画法,总结的太详细了,点赞收藏树在山水画中位置:山水画中的树木在一幅画中起着重要作用,秃山秃岭岂能入画。
树木种类繁多,北方、南方树种大不相同。
古人画家,多在中原,树种接近北方,为画好山水画,要很好学习画树,从枯树开始。
柳树、松树,夹叶树,点叶树,都要画好。
古人说:“凡画山水,林木当先,锋峦居后。
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
譬如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
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树是山水画的眉目,林木须要精彩,未练石先练树,这个道理极对。
人不愿意下画树的功夫,不画树;少画树,又不能画树,故变形为之,谓之创新,岂不自欺欺人?我认为,画好树必须下一番苦功。
临名家的树,最后到生活中写生,画自己的树。
这是学画必经之路。
能够把古人的画树法弄懂了,古今画树法大同小异。
写生的树是在古人方法中蜕变出来的,画山石也是如此。
故此为了要学好树,画树的篇幅就多了些,以便读者学习之学画树,如同学写字一样,要讲笔顺,否则不能下笔画树。
画树方法:有从树干开始画的,有从主枝开始画的,然后生发小枝。
无论怎样画,树身,树冠都要成为整体。
双勾树,其笔顺先从左边线开始,下笔从上往下画,次画右边线,边勾线随之边勾皴树皮,且不可单画线,而最后勾皴树皮,如是则不能贯气。
树干要画出体感来:按着树阴阳明暗关系来勾皴之。
画树木、枝干、画竹……两株一个方向,形式平行,曰'成”这样易呆板,就要用斜树破坏它的平行,曰“破”。
在树中常碰到这种情况这就是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太统一易呆板,太变化了易乱。
学画应特别注意此理。
山水画中的树木画法,种类繁多,甚为丰富,有点叶、夹叶、各有数十种形象,这是古人根据对树木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选枫叶、柞叶、槐叶、个字点、介字点、大混点几幅作品来说明。
枫叶:为五角,远处枫叶为三角形,多在秋天画枫树,填朱砂、朱膘或胭脂色。
柞树:也多半画在秋季,填赭石色。
国画山水画树木的绘画技法图文详解树木画法:树木是山水画的主要景物之一,尤其是南派山水,树往往是主景,山反倒是附景,需要设计千姿百态形象优美的树木。
树木通常分为枝干、根系和树叶三个部份,根系有时可不画,但枝干和树叶是必画的,且要注意树有伸枝,要敢于将树枝伸出去,不要缩成一团。
松树画法:松树是北派山水不可或缺的景物,南派山水有时也画,但南派山水松树宜画得简略写意一些,而北派山水松树宜画得大气繁密一些。
北派松树法南派松树法松针的画法有六种,车轮针、穗形针、扇形针、碗形针、写意针、乱丢针等。
笔法上也有工笔法和写意法之別。
工笔法是用小号狼毫笔逐笔仔细勾画成形,写意法可将笔毛刮成扁锋勾画。
松叶的排列通常按品字型重叠交错排列。
枝干的画法通常顺着树干的两条双勾线画些鱼麟片状,中间留出空白,注意大小高低交错排列,不要排得太整齐,在主树干的一些地方画些节疤更显得生动。
中远景的枝干可以随意些,点皴一些纹理即可。
根系的画法主要画些不规则的根枝。
枯树画法:枯树画法主要有两种,近景工细类画面多用双勾法加皴,勾画出枝干的两条线,顺着两条线点刷结合皴出纹理,以掩盖双勾线为佳。
中远景写意类画面可一笔法,即用一条粗黑线勾画。
枝条的画法多种多样,比较典型的如李成、郭熙的蟹爪枝,范宽的鹿角枝、马远的直条枝,元人的细条枝等。
柳树画法:柳树树干的画法同上,柳叶的画法可用尖锋笔勾画出一丝丝的柳条状,线条应均匀流畅,线条上可点一些柳叶点。
写意画法也可用扁锋笔刷画出柳条状。
杂树画法:杂树画法很多,主要区別在树叶上,古人将杂树归纳为阔叶树,夹叶树和针叶树三大类。
阔叶树可画出叶形,如梧桐、巴蕉、棕榈等。
夹叶树通常用圆圈形、椭圆形等图案表示。
针叶树除松树外,如柏树一类细针树可用秃笔点画。
阔叶画法夹叶画法写意树通常用点簇法,用正锋、钝锋、侧锋或刀笔点簇出树叶形态即可。
点叶叶型完全用点簇法点画的叶型勾画与点簇混合画法丛树画法:丛树通常是远景画法,近景山石中也有运用,多用钝笔、刀笔点簇,或勾画出丛树大体形态,间以勾画一些小枯树。
山水画树木的画法一、前言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以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作。
而在山水画中,树木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所以,学习如何画树木对于能够画好一幅山水画非常重要。
本文将会介绍如何在山水画中画树的具体方法以及技巧。
二、线条关于一个小树的线条,首先考虑的是枝干的主干。
主干应当在树干的任何地方下垂,而不是画学科的立式主干。
自然的线条应该是挺直的,略微弯曲,有时会有一个上升的感觉,这是因为从一些地方向植物构成的力线与曲线是交替出现的。
同时,在画一棵小树的时候,没有必要画出所有的枝干和叶子,重要的是要表现出树木的轮廓,以及树木的整体感。
三、色彩关于树木的颜色,中国山水画往往选择淡墨质地,在山石之间绘制松柏、松桧、杉树、枫树之类的树种。
对于树木的枝叶,可以选择在上面细细雕琢,让枝叶的形态自然地呈现出来。
另外,在对树木进行染色的时候,应该注意代入的情况,使树木能够和整幅画的整体情调融为一体。
四、重点突出在画整幅山水画时,可以将某些树木置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使整幅画的整体感更加强烈。
这样,树木的形态和色彩会更加突出,画面的主题也会更加明确。
另外,考虑到山水画需要有空气感、远近感,可以在树木周围适当地留出一些空白区域,来表现出山林遥远的感觉。
五、局部画法上面提到了在山水画中树木颜色选择淡墨色的方法,在局部表现上也是如此。
比如,针叶树应该用灰绿色染色,而落叶树应该采用红褐色和黄橙色。
在细节的表现上,也应该关注到树干的纹理、枝干的方向、叶子的形态、光影的表现等等。
六、总结无论是画竹子还是画树木,在山水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
掌握画树木的技巧,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整幅画的特色。
在将文化景观转化为图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能,进一步挖掘社会文化,并将其呈现在各种绘画形式中。
山水画中常见的松树、柏树、柳树、杂树的画法,必须珍藏!!树木种类繁多,形态也千差万别,点缀于山水画之中,能够提高山水画的美感与层次感。
同时,树在国画中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往往有着借树喻人的含义,因此画树要将形态与内涵相结合。
一、松树松树是长青的代表,有挺拔苍劲的气质,不论在多恶劣的环境下,都依然昂首挺立。
松树通常分为平顶、直顶,松皮呈鳞状,松针叫外发散,多呈扇形。
在绘制时着重体现其坚韧不拔的状态。
以枯笔蘸取重墨,中侧锋兼用勾勒出松树的轮廓走向。
绘小枝时,墨线要短促而不拖沓,以体现出松树的坚韧之感。
注意呈现出松枝上密下疏的分布状态。
将墨色稍稍调淡,逆锋行笔用发散状的墨线绘制松针,枝梢要密,未端的松针要相对稀疏一些。
蘸取淡墨,在树干上进行皴擦,以表现出松树树干粗糙的质感。
二、柏树柏树形象虬龙岛古,因其林霜傲雪,常用来象征历经苍桑的老者。
柏树的树干较直,小枝变化较多。
树纹分直纹和缠身纹,纹理直上直下,顺着树生长;而缠身纹则环绕树身旋转向上排列生长。
以渴笔蘸取重墨,中侧锋运笔绘制有弧度的墨线作柏树的枝条。
在主干上绘制粗糙多曲折的墨线来表现树干纹理。
注意整体的生长趋势是向下的。
以散笔点画出柏树的树叶,要根据枝条的生长趋势进行点画。
蘸重墨点画树根,以增强树的重试感。
三、柳树柳树多长于水边,掩映于河畔,这样的安排使画面意境更显飘摇之美,通常用来表离别之愁。
画柳条时要有粗细,笔缓势连,柔中带刚,蓬松富有变化。
保持笔头较为干燥,蘸取重墨,绘制柳树的树干。
注意墨线要虚中带实。
中锋向下运笔,绘制细长下垂的墨线作柳枝,注意收笔略急且出锋。
完成全部柳枝的绘制,要使其在长短、朝向上有所变化。
最后,深化树干纹理,突出其老辣、沧桑的气韵。
四、杂树杂树泛指灌乔木,是画面布局中常用到的部分。
杂树不单独指哪一种树,一般指杂树形成的树丛。
其着叶也不外乎两种,一是用线,另一个是用点。
绘制杂树时,一定要注意画面松动灵活,切忌画得古扳呆滞。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下面来介绍中国山水画之树木的基本画法。
中国山水画之树木的基本画法
一、树枝的画法
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
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
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
亦有介於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
写生树枝前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
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
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
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应从艺术的角度选择合於美的原理原则者进行写生。
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
二、树皮,树根树的面貌
个性和特徵有时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 每一种树皮都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裂人字纹,樱急杏的树皮成横纹,博树皮呈扭曲纹,尚有许多难以用文字形容的纹理,在写生之前需仔细观察。
画树干时,除了注意树皮的纹理之外,尚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 或墨较浓 ),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 ( 或墨较淡 ),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 画完枝干以後即画根部,至於画不画树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树的种赖类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 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树多露根。
然而画的时候也可以不计土石的分野,依画面的需要而决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画出从土中崛起,坚韧稳固的特性,不可画成如插在土面, 一推即倒的感觉。
三、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树,先要近看了解叶的形状与排列原则,再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觉。
大自然的数木
是最佳的画谱,变化多端,让我们画之不尽,平时应多做观察,勤加写生。
古人画树以夹叶 ( 勾叶法 ) 首先被广泛的使用,将每一片叶子用两笔以上的线勾出後再填上色彩。
水墨兴盛後,夹叶渐少,单叶 ( 点叶法 ) 逐渐增多,简化以一笔象徵一片或一组叶子,并依其形状有胡椒点、字点、介字点、梅花点、鼠足点、垂藤点、松叶点、竹叶点、…。
等许多不同的符号,然而这些符号都是前人从自然的观察里提炼而成,既概括又写实,并非凭空捏造。
除了松、竹、柳、梧、等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叶子外,其他特徵不甚明显者,通称为杂树。
点叶时需注意树顶受阳光叶子较多,靠树干处叶子通常较稀疏。
四、松树画法
松树象徵人类之君子风度与长寿。
古人多喜爱画松,表现出松之挺拔苍劲,顶天立地的气概。
松皮呈鳞状,画松皮要苍劲,毛而不光,忌讳太规则的排列。
松叶如针状,有半圆、圆形、马尾形、锯齿形等多种不同的画法,松干本直,生於石隙崖丛则曲。
五、柳树画法
古人常说: 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一画便出丑。
柳树体态妩媚,有向水边倾斜的特徵,柳干苍老而柳条柔嫩。
画柳条要微带粗细,不露锋芒,笔缓势连,柔中带刚,如点柳叶,要蓬松富有变化。
六、竹林画法
山水中的竹,多以竹林 ( 丛林 ) 之形态出现,叶可分下垂竹叶与上仰竹叶( 晴林新篁 ) 等两大形态。
画时可先画竹干,枝干皆略成弧状,注意疏密穿插,竹叶的排列不宜态工整,须考虑整体之意趣、虚实与远近的关系。
七、丛树画法
丛树在山水画中经常出现,较难处理,宋元的画家描写丛树,来自写生,较有真实感,如马麟的芳春雨图,其枝干的交错、浓淡、宾主、远近、气氛都处理的很成功。
王秋林图是以夹叶树为主的丛树林,树与枝叶之间的关系即稍嫌凌乱。
画丛树忌讳单调呆板的并排,树有宾主,画时从主树著手,相互掩映,叶分浓淡。
成排的树要上下错落,高低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