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三)
- 格式:pdf
- 大小:528.11 KB
- 文档页数:15
综合检测(一)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开始使用并推广。
B 项朝代符合题意,正确;A、C、D三项朝代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B2.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至于有的学者把其称为“前近代时期”。
下列能够证明这一称谓的是()A.大量瓷器投放到市场B.生产工艺水平大大提高C.制瓷业内部分工精细D.出现大规模的制瓷工场解析:题干中“前近代时期”中“近代”主要是指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存在雇佣关系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分析四个选项,A、B、C三项主要讲了我国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并没有反映出其“近代”的本质;D项出现了“工场”,即指大型手工作坊采用机器生产并存在雇佣关系,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故选D项。
答案:D3.(2019·全国卷Ⅰ)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解析:黄彬、朱纯祖、姚光第分别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
这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
答案:B4.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①甲午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业,发展较快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③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陷入绝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对华倾销商品,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日本侵华时期,南京陷落,重庆成为战时陪都,企业也纷纷内迁;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倒闭现象频繁出现;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选A项。
单元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两大核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五种经济: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近代中国存在的经济形态经济形 态产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自然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封建社会时期发 展繁荣;鸦片战争 后开始解体在封建经济中一 直占据主导地位, 是封建制度存在 的根基,近代以来 阻碍了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外国资 鸦片战争后签订以商品输出、资本 破坏了中国的经19tE 铤末11炮皙的11927- 曲折1㈣二春氏仙」年甲午中H 战 蹩LJ 居功阖民岐府舸期采耽KW.苛1欣洲刊间时LggJ、重大历史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中外关联: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三、题型应用体验表格数据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格主题、表格行列中的对比项目与数字内容。
这类题比较突出地考查理解观察问题的能力。
2. (1)析表头,知主题:通过分析表头,知道其主题是什么,为进一步分析表格具体内容做好铺垫。
(2) 析概念,知内容:通过对表格中的生僻概念、关键词语的解读,提纲挈领的了解知道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为分析数据及其走向做好铺垫。
(3) 析数据,知规律:通过对横向和纵向数据变化的分析和对比,分析出表格说明的问题和事态的走向。
(4) 析选项,得答案:带着对表格分析的结论审核分析选项,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调动,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最终选出答案。
【典型例题】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A .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 .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C.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D .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技法攻略】析表头-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总销售量;出口量、内销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析数据-1840年前至1894出口量上升,而内销量逐渐下降。
单元质量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英法是一战前和战争中的盟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却出现了争吵,它们矛盾的焦点是()A. 对德国的处置B. 中国山东问题C. 建立国际联盟问题D. 对待苏俄的问题解析:选A召开巴黎和会是为了处理战争的遗留问题,但是参加和会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却有自己的打算,在暗中为本国利益展开激烈争夺,如何处理德国成为争论的焦点,A项正确;B、C D三项都不是巴黎和会上矛盾的焦点,排除。
2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 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B. 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C. 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D. 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解析:选D苏俄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因此看不到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
3.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
这一民主化表现在()A. 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 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 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D. 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解析:选C A、B两项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
C 项召开国际会议,集体协商,体现了民主,是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
D项表述不正确。
4. 在凡尔赛体系下,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A. 巴尔干地区成立民族国家B. 奥斯曼帝国瓦解C. 德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D. 奥匈帝国瓦解解析:选B奥斯曼帝国属于中东地区。
凡尔赛体系下,奥斯曼帝国瓦解,产生新的民族国家,中东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A、C、D三项与中东地区关系不大。
5. 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苏德世代友好,二战时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例子,故选D 项。
第三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面是四川地区出土的三件东汉市井画像砖,描绘了东汉市肆情况、市楼(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分布和贸易情景。
这些画像砖()A.折射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B.印证了当时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C.能够完整地还原东汉市井真实面貌D.反映出东汉时期开始出现集中贸易的市2.唐代造船,多用楠木等硬木,坚硬耐用,内河江船已可载万石,贞观年间,阎立德造浮海大船数百艘,自东海、黄海可直达高丽,向西亦远至红海。
据此可知唐代()A.大运河已成为经济命脉B.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C.唐代政府重视对外交流D.技术进步推动对外交往3.明代人王圻曾言:“贡舶与市舶,一事也。
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
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
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
”这表明,在明代朝贡贸易中()A.中外互市依托朝贡而存在B.民间海商是其贸易主体C.市舶司是官民贸易的桥梁D.政府积极招徕各国入贡4.公元前46年,凯撒将丝绸幕帘置于罗马剧场座席上使观众免遭阳光暴晒。
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
贵族穿着轻薄柔软的丝绸以显示华贵的身份。
2世纪后,丝绸也受到罗马平民的喜爱,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反映了()A.罗马帝国重视对外商品贸易B.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C.对外交往促使民主制度完善D.罗马与中国经济交流加强5.在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萨卡拉墓彩色浮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物物交换的场面。
到了新王国时期,用铜、青铜、白银和黄金等金属作为流通手段的情况明显增多,其中用银(重量)作为价值尺度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这反映了古埃及()A.商业水平的提高B.金属货币的出现C.国内市场的形成D.商业规模的扩大6.西汉元始五年,高都里人朱凌在制定家庭土地变动契约文书时,请县、乡三老等,“为先令券书”,同时还邀请了乡间名望人士及亲属共同见证。
这说明当时()A.政府禁止民间的土地交易B.契约文书受制于政府抑商政策C.民间私有财产权观念强化D.基层组织开创集体议事的模式7.下表为唐朝雇佣契约样文的分类。
单元测试卷三(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
材料中“牛排”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最早始于( ) 姚文通后来吃到一样拿刀子割开来红利利的,姚文通不认得。
胡中立便告诉他说:“这是牛排,我们读书人吃了补心的。
”姚文通不肯吃。
康伯图道:“上海的牛肉,不比内地……专门把它养肥了,宰了吃,所以又叫做菜牛,吃了是不作孽的。
”A.鸦片战争时期的被迫开放B.同光新政时期的仿洋改制C.清末新政时期的以洋为尚D.民国初政府提倡文明开化解析: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到中国同时也将外国的饮食带入了中国,故选A。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此时早已有外国人将西餐传入中国,B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早已出现了西餐,C项错误;民国初年早已出现了西餐,D项错误。
答案:A2.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
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表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与上述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 ( ) A.男女平等的实现B.称呼上“先生”取代“老爷”C.婚姻自由的普及D.绿军装的盛行解析:“先生”取代“老爷”的变化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封建等级制度遭到冲击,故选B。
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成立以后的现象,“男女平等的实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A项错误;婚姻自由的普及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以阶级斗争为纲”,全民皆兵,绿军装成为服饰的主流时尚,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答案:B3.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喜欢穿带有苏联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这里的“布拉基”指( )A.旗袍 B.绿军装 C.连衣裙 D.牛仔裤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前期,中苏关系密切,苏联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对中国影响较大,“布拉基”是俄语中连衣裙的发音,故选C。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政府重视农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只是提及月令知识的规范,未提及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排除A项;争霸战争出现在春秋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D项。
2.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
这反映出( ) A.井田制已完全瓦解B.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小农经济逐渐发展D.个体生产成为主体解析:选C 从材料中“个体性质”“自垦田”,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发展,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自垦田”有所发展,不能得出井田制已完全瓦解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提及牛耕的推广,但无法体现牛耕“已经普遍使用”,排除B项;材料仅有农业个体一种经营形式,不能体现个体生产成为主体,排除D项。
3.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
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解析:选C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体现,故选C项;人地矛盾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排除B项;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雇佣关系,排除D项。
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这一描写()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解析:选D《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虽然影响较大,但脱离现实,并不真实可信,排除A、B两项;《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不能说是毫无根据,就是有些夸大,对欧洲人到东方探险是有诱惑的,排除C项;欧洲人相信《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他们渴望到东方寻求黄金,《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故选D项。
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
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解析:选B B项表述与题目中“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
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相符,故选B 项;A项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题目中并未体现推动新旧大陆的发展问题,排除C项;“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3.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
这反映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解析:选C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选C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印度,占领印度市场,最终目的还是获得商业利润,排除B项;殖民的目的不是控制当地的政治,排除D项。
阶段检测二(三、四单元)(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外国商品逐渐输入中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国的棉纺织业,家庭手工业逐渐破产,妇女从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
故选B项。
2.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说明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说法错误。
故选C项。
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属于近代洋务官办企业,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D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排除A项;江南制造总局属于近代洋务企业,大生纱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C两项。
4.据记载:1900~1911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
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1900~1911年”,该段时间处于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因此“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政治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在“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下,更多人投资实业,故选A项。
专题三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
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A.《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B.《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解析: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这之后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A项中文章是对该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探索过程的体现;B项中“标准”说明这两篇文章是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应该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C项中“多快好省”和“高速度”反映出该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D项中“‘左’比右好”和“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可以看出这两篇文章是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对50年代的“左”倾错误进行了评价,对家庭副业进行了调整。
故答案选A项。
答案:A2.(2018·甘肃武威十八中期末)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
上述法律()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这一时期通过的法律主要是“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经济方面的法律,从用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主体的经营、销售行为来看,这些法律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故答案为D项;1954年宪法的颁布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排除B项;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
阶段检测(二)一、选择题1.孙中山认为,中国“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其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 )A.西方文化制度均优于中国B.君主观念在中国已失去土壤C.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可以得出清政府拒绝变法并镇压革命,故C项正确。
2.19世纪末美国国民运动(PopulistMovement,或译为人民运动)倡导者亨利·乔治著有《进步与贫穷》一书,提出土地法、“单税法”等近乎社会主义的构想,一时在美国影响巨大,底层民众随之组建了人民党,并一度成为美国第三大党。
据历史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思想曾深受其影响,具体表现为( )A.驱除鞑虏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耕者有其田答案 B3.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的文件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其共同目的是(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行全民族抗战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宣传新三民主义答案 C解析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言论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故C项正确。
4.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D.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答案 A解析1925年,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撰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提出要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A正确。
5.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十大关系》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 C解析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建设”可知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论十大关系》,故C项正确。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质量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生丝市场中一种新的交易方式通行起来。
商人们在上海买到生丝的同时即在伦敦市场将其出售。
这种交易方式的通行得益于( ) A.中国生丝质量的提高B.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选B 通过题干中所述现象“商人们在上海买到生丝的同时即在伦敦市场将其出售”,可知这种交易方式主要得益于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如轮船等,故选B项;中国生丝质量的提高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期,排除C项;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2.表:1868年中国进口洋布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价格对比(计价单位:匹)通商口岸价格内地城市价格镇江 2.19~2.24元淮安 2.30~2.35元上海 2.17~2.20元苏州 2.23~2.30元汕头 2.95~3.10元潮州 3.10~3.20元表中的地区差价( )A.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B.导致民族工业日益萎缩C.反映了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D.密切了国内外经济联系解析:选A 由图表信息可知,内地和沿海地区洋布价格差价很小,说明此时中国内地对外来商品所收内地税较低,有利于洋布与土布在价格上的竞争,这便利了洋布抢占内地市场份额,故选A项;此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刚刚兴起,排除B项;中国关税主权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订后已经遭到破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内地和沿海地区洋布价格差价,没有展示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排除D项。
3.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
”这一主张(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解析:选A 依据材料可知,郭嵩焘认为应该打破官府在矿业开采上的垄断,允许民众办理,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矿业由官办还是商办与是否健康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郭嵩焘的认识,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发展民族工业并未突破这一思想,排除D项。
4.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洋务企业(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析:选C 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给工人工资,并未涉及保障工人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虽然说明了实行雇佣劳动,按照技术高低定工资,这并不能说明已经脱离了落后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是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
5.右图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
此举标志着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近代造船工业诞生C.近代海军初具规模D.航运业进入新阶段解析:选D 根据材料“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可知,它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从英国购置”可知,当时中国没有造船工业,排除B项;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工业,属于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
6.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
对上述史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发昌机器厂设厂之初的性质仍属于传统手工业B.美国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为加工业提供了可能C.集中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实业救国思潮D.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解析:选A 由材料“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可知,建厂之初仍属于传统手工业,故选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是19世纪末出现的,排除C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排除D项。
7.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
”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 )A.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B.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C.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D.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解析:选D 据材料“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可知,新式企业起到引领作用,故选D项;广州在清朝闭关政策实行时期就是对外贸易窗口,排除A项;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是间接作用,排除B项;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C项。
8.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该材料折射出( ) A.洋务运动已走向失败B.政府限制发展近代企业C.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制约解析:选C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粤人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可知,近代工业的发展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列强的干涉,故D项错误。
9.甲午战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清末状元张謇等投身于近代民族工业,从而使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清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国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析:选B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其政策带有被迫性,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实业的目的是“救国”,故B项正确;积极投身实业、身为状元的张謇毅然冲破传统观念,可知当时国人价值观念仍保守,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的背景是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故D项错误。
10.甲午中日战争后,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有很大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
由此可得知( )A.洋务企业纷纷破产B.洋务企业获得新生C.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政府影响解析:选B 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合并……生产有很大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可知,洋务企业通过变革,都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故C、D两项错误。
11.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
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C.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解析:选C 甲午战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这说明清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清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没有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看出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是获得初步发展而不是制约,排除D项。
12.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股票。
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
”这可以反映当时( )A.官方限制民间办厂B.股本结构较为单一C.社会资金的资本化D.列强放松对华侵略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大生纱厂发行股票,有官方给予张謇官股,有张謇自己招集商股,这反映了社会资金的资本化,故选C项;大生纱厂是民族企业,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大生纱厂是官方支持的民族企业,而不是限制民间办厂,排除A项;从材料看出大生纱厂有“官股”“商股”,排除B项;“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时间不符,排除D项。
13.下表是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时间1860年1880年1905年占比90%70%29%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茶叶生产萎缩B.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C.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D.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扩大解析:选B 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减少,主要原因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华茶出口遭遇印度等地茶叶竞争,故选B项,排除A项;1929年到1933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 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主要是工业品,与茶叶这种原料无关,排除D项。
14.1894~1912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这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办厂诱导 B.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C.辛亥革命扫清障碍D.欧洲列强放松侵略解析:选B 洋务运动的诱导应为19世纪60~70年代,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应为1912年后,故C项错误;D项是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15.下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
下列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了商人投资工商业的热潮C.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为民营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D.清政府政策的调整为民营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解析:选D 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处于高涨时期,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主导者是清政府,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与示意图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16.从1912年到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多达86项,主要包括简化民间企业的注册手续、对新办企业实行保息政策等六大方面的内容。
北洋政府的这些举措( )A.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潮流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发展实业”“简化民间企业的注册手续”“对新办企业实行保息政策”等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潮流,故选B项;实业救国思想在19世纪末期已经产生,A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C项错误;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非北洋政府的这些举措,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