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白居易《王昭君》刘献廷诗词两首比较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 KB
- 文档页数:2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
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
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其二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2017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涂好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试题卷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原创)湘湖与西湖素来有“姊.妹湖”的美称。
的确,春天的湘湖游人如织,是游客们的天堂。
在这里可以一饱美景的眼福,看那绮.丽的风光:群山环绕整个湖,湖水上游船来往,岸头柳枝在风中摇曳.。
黄发垂髫.感受到此地真让人心旷神怡。
A.zǐ qǐyè tiáoB.jiěqǐyì tiáoC.zǐqíyètiǎoD.jiěqíyì tiǎ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原创)A.斯蒂芬·库里作为NBA最火热的球星之一,他在场上能够时刻保持专注,心无旁鹜,与队友齐心谐力,带领球队一路高歌猛进。
B.云南风景真是美不盛收!不论是昆明滇池的红嘴鸥,还是大理的洱海,或者是丽江的泸沽湖,都能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观赏。
C.品读名著能够帮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缔,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心灵和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
D.班主任沈老师总是通宵达旦批改作业,寻找学生作业所存在的病根,用恪尽职守来形容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原创)A.边境贩毒人员在暴利的诱惑之下,铤而走险,贩卖毒品,从中谋取..巨大的利润。
B.截止..今天下午三点,今年校园歌手大赛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78人,创造了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并且尚有部分班级名单未上报。
C.考场上,张杰如坐针毡....,沉着冷静,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严谨答题,考出了区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D.法国雕塑家罗丹技艺高超,雕刻出了《思想者》、《手》、《吻》等优秀作品,姿态万千,惟妙惟肖....。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一)人物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要点三)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1【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
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
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
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
(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2(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检测(二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题材针对练(时间:60分钟满分:88分)1.[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1分)王昭君[唐]李商隐①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
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明]李攀龙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答:(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分)答:参考答案:(1)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
(3分)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
(3分)(2)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
(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
(3分)2.[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王昭君刘献廷诗歌鉴赏
王昭君和刘献廷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珍品之一。
以下是他们的诗歌鉴赏:
王昭君的诗歌: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登高远望的情景,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追求。
诗中“更上一层楼”四个字,表达了王昭君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超越自我,是一首鼓舞人心的诗篇。
2.《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长恨歌》是王昭君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歌以杨贵妃的视角,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执着。
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优美,引人入胜。
刘献廷的诗歌:
1.《赠妓》
漆身铜柱万重重,未肯低头说一声。
有情偏袒云外水,无力凌虚向东风。
愁怨又知长别苦,泪流沾臆红桥路。
回头唤取花枝别,慰我西园又一丛。
这首诗歌是刘献廷的代表作之一,诗人把妓女比作一根漆身铜柱,
表达了妓女不肯屈服的精神和强烈的自尊心。
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妓女的悲苦。
第一篇: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5 杜甫诗三首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
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这决非过誉。
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这篇课文选取了杜甫的三首律诗,都是他的后期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苍凉。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
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思路方法本课教学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可回顾意象的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
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上。
要让学生在诵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教师也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造情境。
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主要的解决办法如下:1.指导朗读,强化背诵。
建议学生课前完成三首诗的背诵任务,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入对诗作的理解,将教学重点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问题,重视体悟。
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赏意境的好办法。
就这一点,教师在精读课上要做出示范。
3.补充史料,做好总结。
论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诗歌。
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背诵三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描写王昭君的古诗词1. 唐代杜甫有诗说王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众多的山峦和沟壑朝着荆门奔去,在那片土地上,诞生了昭君这样的奇女子。
那是怎样的山水才能孕育出这般美貌又有大义的人儿呢?这诗句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光,去探寻昭君的故乡,感受那片土地的神奇。
2. 王安石写“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你想啊,昭君刚刚离开汉宫的时候,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把鬓角都打湿了。
她该有多伤心啊,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往那遥远又陌生的匈奴。
就如同一只被赶出巢穴的小鸟,满心的委屈和无奈,她的命运从这一刻开始就被改写了。
3. 欧阳修说“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昭君啊,她长得那么美,可命运却如此坎坷。
这就好比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本应在温室中被人呵护,却被扔到了狂风暴雨里。
她难道就不难过吗?她只能自己默默叹息,那是一种多么无奈又无助的感觉啊。
4. 唐代储光羲写道“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傍晚的时候,风沙像乱雪一样飞舞,旁边的人劝昭君换衣服。
这场景里,昭君就像一个在困境中的小羔羊,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和不安。
她是不是在那一刻特别想念家乡的宁静和温暖呢?这几句诗把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写得淋漓尽致。
5. 白居易有句“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汉朝的使者要回去了,昭君托他带话,什么时候才能用黄金把自己赎回去呢?这就像一个被囚禁的人渴望自由一样。
她在匈奴的日子里,心中始终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对回归的期盼。
那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如同孩子想念母亲一般。
6. 李商隐写“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说那毛延寿画画简直像通了神一样,为了黄金就不顾昭君这样的美人。
这就好比一个贪婪的小偷,为了钱财去破坏美好的东西。
昭君因为他的贪心而远嫁匈奴,她得多冤啊,心里肯定满是愤恨。
7. 西晋石崇的“王明君辞”中有“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你听听,昭君说自己本是汉朝的女子,却要去往单于的地方。
鹤壁市山城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2017·普陀模拟) 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B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D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2.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景公出游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
寡人何为能效法先王之游?”“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 ,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粮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夫纵山而不反谓之流,纵水而不反谓之连,纵兽而不归谓之荒⑥ ,纵乐而不归谓之亡。
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遵:循。
②巡狩:视察。
③省:考察。
④豫:指帝王秋天出巡。
⑤度:法度,准则。
⑥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遵海而南南:南面。
B . 纵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 . 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 . 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3. (2分) (2017七上·宜兴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宜兴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竹海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检测(二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题材针对练(时间:60分钟满分:88分)1.[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1分)王昭君[唐]李商隐①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
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明]李攀龙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答:(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分)答:参考答案:(1)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
(3分)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
(3分)(2)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
(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
(3分)2.[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上海市静安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48分)1. (9分) (2017八上·兰州月考) 补写诗句。
诗词默写填空。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
________,松枝一何劲!(2)剧哉边海民,________。
妻子象禽兽,________。
(3)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馨香盈怀袖,________。
________,但感别经时。
2. (11分)(2012·盐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走进“东方湿都”,这里物产丰ráo,鹤舞鹿鸣,一派原生态秀美风光;漫步“海盐之城”,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满眼望去处处呈现出新城市的靓丽景象。
满眼望去处处呈现出新城市的靓丽景象。
科技馆、艺术中心、海盐搏物馆,犹如一颗颗晶萦剔透的珍珠镶嵌在清澈明净的串场河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ráo________丰________清澈(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3)压缩画线的句子,使之与“一派原生态秀美风光”相对称,并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
满眼新城市靓丽景象。
3. (2分)(2012·盐城)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温家宝在会见安南特使时指出:当务之急是保障叙利亚平民的生命安全,各方要立即停止暴力行动。
B . 近年来,随着华裔青年林书豪奇迹般地崛起美国篮坛,华裔“虎妈式”教育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焦点。
C . 2012年预期房价将有所回落,但总体降幅不会很大,人们希望的一触即发的情景是不会出现的。
D . 中方再次敦促菲律宾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停止一切挑衅,拿出诚意与中方进行认真的外交对话。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复习强化练阅读突破第章专题Ⅲ群诗通练怀王昭君含详解 (一)全国版高考语文轮复习强化练阅读突破第章专题Ⅲ群诗通练怀王昭君含详解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在阅读理解中,诗歌的题目数量也是相当大的。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诗歌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次全国版高考语文轮复习强化练阅读突破第章专题Ⅲ群诗通练的主题是“怀王昭君”,以下将对此题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题目解析:怀王昭君“怀王昭君”这道诗歌阅读题,考生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知识点。
1. 王昭君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位美女,是楚国人,貌美如花,因父亲被刘邦灭国而被后世誉为民族英雄。
王昭君有一首名叫《离骚》的诗,其中就有“嵩高绮岭,阴崖曲岫,蔽垢匿瑕,俨若凌波之波澜兮。
”这句著名的描写风景的句子。
这首诗来自《楚辞》。
2. 《怀王昭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白居易所写的《怀王昭君》共12首。
3. 古人常常用青衫来形容女子。
据说,古代妇女一般分为丹衣、碧衫、黄衫、白袷、青衿等几种,而其中青衿多用于小说、诗词等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美女的服饰装扮。
因此,题目中的“青衣”实际上是指王昭君的装扮风格。
4. “踏青地,游春园”是唐代士人们游览名胜的传统活动,这里意喻的是踏春游玩的场景,与王昭君的故事有关。
二、阅读策略在做这道题目时,需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阅读:1. 通读全文,了解诗歌的主题和大意。
2. 将文中所有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帮助理解并且逐一翻译。
3. 对于题目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青衣’指的是什么?”等,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寻找答案。
4. 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分析,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诗歌的解读。
三、思路展开在进行题目的思路展开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诗歌的整篇内容都是在怀念王昭君。
同时,在诗中还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和英姿。
2. 通过“青衣”、“碧眼”等描写符号,表现了王昭君的美貌。
王昭君刘献廷翻译原文王昭君[清]刘献廷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空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译文曾听说汉主杀画师,这不过汉主嫁罪于人的做法。
昭君的美丑岂是一个小小的画师所能掩盖歪曲得了的?画师这样做是徒劳的。
汉宫后廷,多少像王昭君一样的如花似玉的青春少女,不是没有嫁给单于而至今不为君王所知吗?她们禁闭后宫,虚度韶华,空自熬白头发而不为人所知。
拓展赏析王昭君,历来是诗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多以同情或赞赏的笔墨去写。
而本诗作者却一反传统,不落窠臼,反主为宾,独具匠心地以王昭君为陪衬,公然为无数普通宫女的不幸抱不平,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笔锋犀利。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空妍媸!”“汉主曾闻”是句式倒装,为韵律的需要,同时也突出矛头所指的人物“汉主”。
“曾闻”强调“听说”,这是因为汉主杀画师之事,并非出于史实,而只是后人的传说和戏剧、小说家的杜撰。
据《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汉元帝竟宁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以促进汉番的团结。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出于反抗元朝统治压迫的斗争需要,修改了史实,编创为:画师毛延寿因求贿不遂,丑化昭君画像,昭君被迫出塞和番,投江报国,汉元帝杀了画师以泄愤。
本诗作者舍实而取虚,借题发挥,乃“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作者抓住这个传说发表感慨说:其实,昭君的美丑岂是一个小小的画师所能掩盖歪曲得了的?!“空妍媸”的“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
言下之意,昭君之被迫出塞,责在汉主。
杀画师,这不过汉主嫁罪于人的做法。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作者调转笔锋,直逼汉主,责问道:汉宫后廷,多少像王昭君一样的如花似玉的青春少女,不是没有嫁给单于而至今不为君王所知吗?她们禁闭后宫,虚度韶华,空自熬白头发而不为人所知,命运实在比昭君还要悲惨,汉主又何曾顾惜过她们呢?昭君流落异邦终身不返,但她毕竟还曾得到过汉主的恩宠,毕竟还得到世人的同情、了解和赞赏,而这些可怜的普通宫妃,她们是至死也未见汉主一面,更不为世人所知晓,白白地埋葬了一生。
王昭君歌阅读答案-刘长卿(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王昭君歌阅读答案-刘长卿王昭君歌刘长卿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王昭君
[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
[清]刘献廷
六奇已出陈平计①,五饵曾闻贾谊言②。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
注:①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
②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
B.白诗写汉皇一直思念着昭君并遣专使探问昭君容颜是否依旧。
C.刘诗前两句表明陈平、贾谊都曾向汉朝统治者献过和亲之策。
D.刘诗讽刺汉朝从汉初到昭君时期只会用和亲的策略求得苟安。
E.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并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
②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
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
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
(6分)
参考答案:
15.①(4分)[参考答案] B、E [B项一直思念和专门遣使属无中生有,汉皇问容颜是否依旧于诗意不符; E项两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于文无据]
②(6分)[答案要点]白诗融己意于叙事之中,借咏昭君(1分)表达了对流放者遭遇的感伤和盼归的心态(2分); 刘诗借昭君之口陈述了汉一直在用和亲政策求得平安这件事,用敢惜长策(1分)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不满(2分)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