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参考文献
[1] 于丽华,周力,谢克勤.河豚毒素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9, 37(2): 120. [2] 李中华,李春英,汪晨净.TTX局部应用对家兔齿髓刺激所引起的疼痛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
17(2): 47. [3] 潘心富,黄致强.河豚药用研究概况[J].药学通报,1984, 19(4): 40. [4] 靳艳卿,段世明,王钧,等.侧脑室注射TTX和藜芦定对大鼠异氟醚MAC的影响[J].中华麻醉, 2000, 20(5):
LOGO
适应性进化
通过克隆调控豹纹东方骨骼肌 Na v 1.4 通道表达的 cDNA,发现 Nav1.4通道区域Ⅰ401位点处存在一个不饱和氨基 酸,即天冬酰胺。通过基因工程把不饱和氨基酸移植到对河豚 毒素敏感的小鼠骨骼肌 Na v 1.4 通道处,移植的不饱和氨 基酸的折叠程度越高,小鼠抵抗河豚毒素的能力越强。当不饱 和氨基酸的折叠程度大于取代位点氨基酸折叠程度的2500倍时 IC50(50%Na+通道发生阻断时河豚毒素的浓度)提高至47µmol/L。 河豚对河豚毒素具有免疫力是基因变异的结果,更是适者生存、 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河豚对河豚毒素的适应性进化为河豚提 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为人类研制河豚毒素中毒后的解毒药 品提供了依据。
LOGO
适应性进化
在对河豚毒素没有免疫力的生物体内,钠通道的 α-亚 基上存在河豚毒素的受体,河豚毒素与 α-亚基门孔附近的氨 基酸残基结合,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河豚毒素中毒。 而河豚体内细胞的构造与其他生物不同,河豚体内还存在可以 和河豚毒素结合的蛋白质,从而使河豚对体内的河豚毒素具有 免疫力。比较红鳍东方鲀、黑青斑东方鲀 和斑马鱼的基因序 列图谱,发现红鳍东方鲀和黑青斑东方鲀骨骼肌的 Nav1.4通 道发生了变异,正是这种变异使河豚具有抵抗河豚毒素的能力。 红鳍东方鲀和豹纹东方鲀的变异类似,都是在 Na v 1.4 通 道的 401 位点上发生了取代,取代为一个折叠程度更高的不 饱和氨基酸,河豚的这些氨基酸是不与河豚毒素结合的,从而 也就不能对河豚的钠通道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