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NK细胞毒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1
细胞免疫学检测临床分析1.1 细胞引起的靶细胞杀伤大致分三种情况,一是CTLs细胞毒作用,是特异抗原激发的,受MHC分子限制的细胞杀伤;二是自然杀伤细胞发挥的细胞毒作用,所谓自然杀伤即细胞不需MHC参与,亦不借助抗体,而对靶细胞(如异体细胞、瘤细胞)造成杀伤;三是抗体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在ADCC中,效应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发挥均由致敏抗体决定。
1.2 NK活性与肿瘤相关密切,一般认为,肿瘤患者的NK活性多呈降低状态,此与瘤细胞的免疫逃避有关。
通过免疫调节,增强免疫措施,体外法或体内提高NK活动,有助于肿瘤的控制。
1.3 LAK和NK的作用属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其活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现已少用。
二是51Cr释放法,该法测定放射核素51Cr标记的靶细胞在效应细胞的作用下的破坏,溶解程度,以51Cr释放为指标。
靶细胞多采用瘤细胞株[1]。
2 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测定(CD molecules)2.1 T细胞表面的CD分子T细胞表面的CD分子有十几种,应用最多的有以下几种[2]。
2.1.1 CD2分子 CD2分子即绵羊红细胞受体,是T细胞E花环试验的介导分子,在95%人外周血T细胞表达。
该CD分子参与细胞的免疫功能,对T细胞受体的抗原识别有辅助作用,同时,CD2分子还是补体C3的受体成分之一。
CD2分子并非在全部T细胞上有表达,CD2分子本身也有一个分化成熟与否的问题。
用单抗称记CD2分子阳性的细胞,有时E花环试验会呈阴性反应。
2.1.2 CD3分子 CD3分子是泛T细胞标记,在成熟胸腺细胞、所有的外周血T细胞(包括静息态和激活态)都有表达,而在粒细胞,单核细胞上不表达,是总T细胞的最重要标志。
CD3构成TCR的一部分,对T细胞活化有重要影响,抗CD3抗体可促进T细胞产生IL-2、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增强CTLs、LAK、NK细胞的瘤细胞杀伤活性。
抗CD3单克隆抗体,还可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作用类似抗淋巴细胞血清。
检验科免疫室检验项目介绍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相关免疫反应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中,免疫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检验科免疫室是一种具备先进设备和技术,可以进行免疫学检验的专门实验室。
免疫学检验是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反应、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指标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判断是否存在免疫相关的疾病。
在免疫室中,进行免疫学检验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准确的检测结果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检验项目分类1.免疫系统功能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检测T细胞、B细胞和NK 细胞等亚群的数量和比例,评估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免疫球蛋白测定: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的水平,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
2.自身免疫病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等,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的发展。
–自身抗原检测: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的自身抗原(如RF、ANCA等)的水平,用于诊断和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
3.传染病相关检测–病原体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病原体特异性抗体,如HIV抗体、乙肝病毒抗体等,用于确认感染病原体和分析感染状态。
–免疫反应性蛋白检测:通过检测病原体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蛋白(如流感病毒抗原、白喉杆菌抗原等),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传染病的发展。
具体检验技术1.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利用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检测反应后的彩色条带来判断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浓度。
–应用范围:常用于一些便携式检测仪器或试纸上,应用于快速检测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等。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原理:利用酶标抗体或酶标抗原与待测物特异性结合,通过底物的化学反应生成染色产物,利用光密度计读取并判断待测物的浓度。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抗体和抗原的检测,如HIV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