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笔译基础教程第5章 意合与形合
- 格式:pptx
- 大小:494.85 KB
- 文档页数:41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作者:陈锦强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3期摘要: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所以句子各成分间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句法结构比较严谨。
汉语句法重意合,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用意思贯穿起来,没有一定的连接词,结构形式比较松弛。
翻译时,掌握这一特点,可以摆脱英语原文结构的束缚,适当地使用意合的方法,使译文达到明白晓畅,通顺易懂的要求。
是消除“翻译腔”的一个重要手段。
英译汉时要留心意合,以免译文呆滞死板;汉译英时要留心形合,以免译文失去圆润与自如。
关键词:形合意合英汉互译Abstract:In English, clauses or phrases are coordinated with one another or subordinated to one another syntactically while in Chinese they are placed one after another without coordinating connectives. Therefore, when English sentences ar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connectives are often omitted, thus, achieving good and smooth Chinese and when Chinese sentences ar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do the other way around.Key Words:Hypotaxis Parataxis E-C Translation C-E Translation本文论述的所谓形合(hypotactic)与意合(paratactic)主要指英汉句式句与句(联合关系配列及偏正关系配列的句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的成分是保留还是省略的一个句法问题。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一)英语是一种非常讲究语法的语言,而语法关系则通过一定的外显形态标记来表现;而中文则不用形态变化,靠词序、虚词、上下文关系等来表达语法关系。
正如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欧化的语法”一章中说:中国话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须;西文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 如:他正在看这本书。
He is reading this book.他已经看了这本书。
He has read this book.这个例子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对此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在写作中却经常有同学在这些方面错误不断。
在汉语里,句子和句子之间通过内在的意义而非形式的逻辑关系来连接,因此常常省略连词、代词等成分。
如: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连接手段是非必须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全句整体来判断出词语前后隐含的关系。
而在英文中,这种隐含的关系必须被“显性”化。
如:他买了台电脑,花了六千块。
就绝对不能写成:He bought a computer, spent 6000 yuan.而必须写成:He bought a computer which cost him 6000 yuan.或He spent 6000 yuan on a computer.他今天没来,妈妈住院了。
就不能写成:He is absent today, mother is ill.而要写成:He is absent today because his mother is hospitalized.这种只求“意思”不讲“形式”的句子在汉语里比比皆是,如:我们换个地方,教室正在上课呢!现在很饿了,我们去吃食堂!十块钱一下子就花光了!如果不考虑英汉的差别,直接按照中文思维写出:We change a place,the classroom is having a class./ Now is hungry, we go to eat the dining hall./Ten yuan spends finished. 之类则要闹出大笑话来。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摘要:本文从形合意合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对比。
通过例句证明了英语重形合而轻意合,汉语重意合而轻形合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形合与意合形成的原因及区别的表现和辩证关系,最后指出了这种区别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境一、形合与意合的概念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
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形合”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二、英汉语形合、意合的成因形合指的是词与句子的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标志体现出来的,当形态标志不充分的时候,还可以用其他语法手段来显示词组、句子、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合指的是语言中词与词、句子和句子的组合主要是凭着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
词语句子的组合往往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交际双方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依据自己的语感,对语句做出正确的语义解码。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形合和意合兼而有之的,没有一种语言会是纯形合或纯意合的语言,所不同的只是它们表现趋势上的差异。
形合和意合两种手段通常都存在于一种语言中.在汉英双语对比中,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①在言语交际层面上,说汉语的人能够依靠汉语话语对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包括情景上下文(situational context)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强烈承继性来进行交际,而一旦这种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言语交际双方就可以不求话语语句的形式完备,说出一些言简意赅、"残缺不全"的句子来。
这些独特的"汉语精神"和英语对应表达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相比汉语而言,它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
句子以限定动词为中心,各种语法范畴在英语中都有全面体现。
英语话语交际中句法形式要求比较严格。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摘要】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式。
意合翻译注重表达原文的意思,而形合翻译则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结构。
本文从意合翻译和形合翻译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它们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和转换方式。
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结论部分强调了意合与形合的转换对于汉英翻译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
总结指出,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关键词】意合翻译, 形合翻译, 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实例分析, 案例讨论, 重要性, 未来发展展望, 总结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意合" and "形合" in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essential for achieving accurate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t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both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navigate the subtle nuanc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2. 正文2.1 意合翻译的特点意合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表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并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忠于原意: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原意和情感,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
译者会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合理的转换,以保证译文表达的意思符合原文的内涵。
2. 灵活性:意合翻译注重整体效果,译者可以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适当增删内容或调整语序,以使译文更通顺、自然。
3. 文化契合:意合翻译会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尽可能使译文贴近读者的文化认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其应用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连贯是句子依据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
但在重意合的汉语中,这种特征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性”。
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依靠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而英文语篇中的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即它的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注意这种“隐性”和“显性”之间的转换。
例如:原文: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译文:We crossed the Yangtze and arrived at the station, where I bought a ticket while he saw to my luggage...At the sight of his back tears started to my eyes, but I wiped them hastily so that neither he nor anyone else might see them.以上汉语原文似乎是由几个并立的流水句组成,在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连贯逻辑关系。
但细细分析,发现此段中文中隐含着逻辑连贯关系,在将其译为英文时,就应该把汉语中的这种逻辑连贯关系显现出来。
英文译文中分别用了关系副词、从属连词、并立连词等,在句法上较好地体现了汉语原文中隐含的逻辑连贯关系。
如果我们再根据英文译文,将其回译成汉语,这时我们就应该将英文中通过形合而表现出的“显性”化为汉语通过意合表现出的“隐性”。
具体来说,就是将英文中的where,while,but,so that 等略去不译。
例如:1) As the weather was getting better, we decided to go for an outing the next day.译文:天气变好了,我们决定第二天去远足。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概述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意合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形合则是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
在翻译中,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文的特点以及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翻译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图。
意合翻译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原文的情感和背景,用更加自然流畅的语言来表达。
而形合翻译则更注重于保持原文的结构和形式,使译文在语法和词汇上更贴近原文。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意合和形合的方法。
有时候需要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思,选择意合翻译;有时候需要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选择形合翻译。
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方法包括对原文意思和结构的分析、目标语言风格和习惯的考虑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综上所述,意合与形合在汉英翻译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2. 正文2.1 意合翻译的特点意合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如下:1. 文意优先: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色彩,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意合翻译中,译者需要更加注重原文的内在含义和修辞手法,以保持译文的通顺和流畅。
2. 灵活性:意合翻译注重译者的个人理解和创造力,允许译者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意译或增删调整原文的内容,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3. 保留原味:意合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味道和特色。
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
4. 融通性:意合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受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精品源自英语一、引言“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
美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A.Nida)在其着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中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而在我国,“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于1944年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
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
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故“形合”意合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注重的是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和以形显意;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主次性和表意的完整性,注重的是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和以意统形。
二、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特征及其转化(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连贯是句子依照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
在汉语的表达中,由于其重意合的特征,使得这种句子之间的联接及语篇内的连贯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形”;但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借助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
而在英语的表达中,其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及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因此其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及语言学中的“形合”。
例如:【原文】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译文】We entered the railway station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 While I wasat the booking office buying a ticket, father saw to my luggage.【原文】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英汉互译中“形合”“意合”的处理潘正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形合”与“意合”分别是英汉最突出的构架特征。
英语的“形合”体现在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上以形驭义,以义定形的构架;汉语则体现在以意驭句,形散意连的语义构架。
这两种不同的构架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英汉互译实际上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本文将探讨英汉“形合”“意合”特征以及英汉互译过程中“形合”“意合”的转换。
关键词:形合;意合;翻译王力先生是我国较早对意合(parataxis)形合(hypotaxis)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家,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中国语法理论》中就研究了汉语意合的问题, 指出: “中国的复合句往往是一种意合法, 在西文称为parataxis。
”根据郭富强(郭富强, 2005:3)的统计, 从1979年到2004年, 关于意合形合研究的主要学术论文近160余篇, 其中大部分是在1995年以后发表的,那么到现在,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已经到六、七百篇了,研究范围也扩大到了翻译,句法和专门用途英语等各个领域。
现在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那就是:英汉结构的最大差异是“形合”和“意合”问题,Nida (Nida: 1982)也强调:“就汉语与英语而言, 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形合是指在形态和结构上比较突出的语言特征,英语句子以形统句,形态表意,其结构上的严格性早被定义为语法性语言,而汉语则被定义为语义性语言(徐通锵:1997),以意驭句,句法简约,以词表意,结构松散。
本文在介绍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的主要特征基础上,重点阐述英汉互译中形合意合的转换。
1. 英语的形合特征形合(hypotaxis)是指该语言具有突出的以形统义,以义定形的形态(morphology)特征,句法特征,以及宏观层面上的篇章结构特征。
1.1 英语形合的形态特征形态是语言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英语最小的形态单位应该是词素(morpheme), 包括词根和不能独立使用的词缀,在行文应用层面上,词汇是最小的单位,词汇形态包括词性(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冠词等等),词汇形态的形合特征表现在词性决定了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由于形成和发展历程各异,英汉语言各具特点,这种差异虽然使语言本身丰富多采,但同时又给各自的学习者造成了障碍。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学英语的人来说,有时觉得自己的话措辞、语法都没有错,可是总觉得有汉语味,为什么呢?恐怕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对英汉语言的差异缺乏敏感造成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之分(Nida,1982:16)。
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语言表现法。
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hypotaxis),又称“显性”(explicitness/overtness),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意合”(parataxis),也称“隐性”(implicitness/covertness)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形合”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意合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我们可以从形合和意合看出汉英语言的不同特点:1、形态方面。
英语重形合,属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靠词形变化组句,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如英语名词有单、复数之别,非谓语动词形式有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分别用“to,-ing”及“-ed”的标志加以区分,其形合作用十分精微。
而汉语则仅凭词序来决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及句子的意思,并无任何词形变化。
如:“Winter is the best time to study the growth of trees. Although the leaves are gone and the branches are bare, the trees themselves are beautiful.”译文:冬天是研究树木生长的最好的季节,虽然树叶落了,树枝光了,但树木本身却是美的。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摘要】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e definitions of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are discussed, followed by case studies analyzing both approaches. Techniques for transforming between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are examined, along with factors influencing this transformation.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oriented and form-oriented 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emphasized in the conclusion,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关键词】汉英翻译、意合、形合、转换、技巧、案例分析、重要性、质量、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概述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concepts of semantic equivalence and formal equivalenceplay a crucial role in achieving accurate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emantic 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meaning or inten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while formal equivalence focuses on preserving the structure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2. 正文2.1 意合与形合的定义意合与形合是汉英翻译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意义和形式的处理方式。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摘要】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meaning-based translation and form-based transl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translated tex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converting between meaning-based and form-based transl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t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approaches, provides strategies for converting between them, analyzes case studies to illustrate effective conversion strategies,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employing these strategi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meaning-based and form-based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translations and achieve better communication outcomes. It is essential for practitioners 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conversion in their translation practic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ir translations.【关键词】汉英翻译、意合、形合、转换、翻译质量、跨文化交流、策略、案例分析、实践、重要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