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湖北省黄冈市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湖北省2020年各设区市常住人口及所占比重情况根据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湖北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和林区(以下简称市州)的常住人口有关数据如下:
一、地区人口
17个市州中,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市州有1个,在500万人至10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3个,在1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11个,少于100万人的市州有2个。
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市州合计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为57.09%。
表-各地区人口单位:人、%
二、地区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7个市州中,有5个市州常住人口增加。
常住人口增长较多的3个市州依次为:武汉市、咸宁市、恩施州,分别增加2541130人、195733人、165842人。
黄冈市(全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趋势。
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核心指标从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 (1)第二节黄冈市出生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黄冈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二、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 (3)三、黄冈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 (3)四、黄冈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黄冈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黄冈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黄冈市死亡人口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黄冈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 (7)二、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三、黄冈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四、黄冈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黄冈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黄冈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黄冈市自然增长率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一、黄冈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 (11)二、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黄冈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黄冈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黄冈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黄冈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黄冈市出生和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表2:黄冈市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出生人口现状统计表 (3)表4:黄冈市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统计表 (3)表5:黄冈市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4)表6:黄冈市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出生人口(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黄冈市出生人口同全国出生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黄冈市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死亡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2:黄冈市死亡人口占全国死亡人口比重统计表 (7)表13:黄冈市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8)表14:黄冈市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死亡人口(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黄冈市死亡人口同全国死亡人口(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黄冈市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自然增长率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黄冈市自然增长率占全国自然增长率比重统计表 (11)表21:黄冈市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黄冈市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自然增长率(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黄冈市自然增长率同全国自然增长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
湖北省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人均粮食生产水平,人均棉花生产水平,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第一节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现状概况 (1)第二节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指标分析 (3)一、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 (3)二、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 (3)三、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比重统计 (3)四、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指标分析 (7)一、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 (7)二、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分析 (7)三、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比重统计分析 (7)四、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指标分析 (11)一、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 (11)二、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 (1)表2: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 (3)表4: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比重统计表 (3)表5: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 (4)表6: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 (7)表12: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比重统计表 (7)表13: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 (8)表14: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比重统计表 (11)表21: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现状概况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黄冈市常住人口人均粮、棉、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第二节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指标分析一、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2: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二、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3: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三、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比重统计分析表4: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比重统计表四、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表5: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五、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6: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黄冈市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粮食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指标分析一、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10: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二、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三、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比重统计分析表12: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比重统计表四、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五、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黄冈市人均棉花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棉花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指标分析一、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18: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二、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现状统计表三、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比重统计分析表20: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占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比重统计表四、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表21: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五、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22: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分析表23: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分析表24: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25:黄冈市人均油料生产水平同全省人均油料生产水平(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湖北17地人口变迁,12城人口流失达320万,武汉净增360万湖北,作为全国第十大人口,却是前十中,唯一一个低于6000万人口的省份。
虽然在过去十年里,全省17地市中(含副地级省直管县级行政单位),仅有5地人口为正增长,另外12地全部为负增长。
但整个湖北依旧凭借省会武汉的力挽狂澜,增长了72万人口,成为内陆为数不多的人口正增长的身份。
本文,我们便来详细看看湖北17地在过去十年里的人口变迁史,看看人口吸引力最强的都有哪些城市,人口流失的又有哪些城市。
第一部分:2011年常住人口1、武汉1002万,全省占比17.4%作为全省唯一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武汉早在十年前便成功跻身千万级人口超大城市,全省人口占比也是高达17.4%,即便是第二大人口城市黄冈,也只有武汉的62%。
因此,说武汉是湖北绝对的人口中心城市也不为过。
2、黄冈621万,全省占比10.8%3、荆州570万,全省占比9.9%4、襄阳553万,全省占比9.6%虽然全省只有武汉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但是武汉之外,超过500万的城市却有三个,分别是大别山南麓的黄冈,湖北第一大历史名城荆州,以及湖北第二大城市襄阳。
其中,黄冈不仅是唯一全省占比超10%的非省会城市,而且还是地级市中唯一超600万的。
反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反而以50万之差屈居山丘地形的黄冈之后。
而和荆州一样同为全国历史名城的襄阳,则是以十多万的微小差距不及荆州无缘前三。
5、孝感482万,全省占比8.4%6、宜昌407万,全省占比7.1%7、十堰335万,全省占比5.8%8、恩施330万,全省占比5.7%9、荆门288万,全省占比5.0%10、咸宁247万,全省占比4.3%11、黄石243万,全省占比4.2%12、随州217万,全省占比3.8%在200-500万区间,地市数量陡增到8个,其中孝感成为唯一一个有可能突破500万大关的城市,而湖北第三大城市宜昌,则是以20%的悬殊位列孝感之后,无缘前五。
2017年湖北省各州市人口数据统计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6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885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数量为万人,占总人口的%,乡村人口万人,占2016年常住人口总数的%。
乡村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差距为%,同2015年差距%有所扩大。
相对2015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016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2010-2016年湖北省常住人口变动情况来看,整体上湖北省人口处于平缓增长状态.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分地区来看,湖北省各省市常住人口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地区是武汉市、黄冈市以及荆州市,2016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万人、万人、万人。
襄阳市和孝感市人口紧随其后,2016年底襄阳市常住人口数量为万人,户籍人口为万人。
孝感市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数量万人。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受国家二胎政策的大力支持,2016年湖北省人口出生人数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2016年出生人数达万人,为近六年间首次超过7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死亡人数万人,比上一年提高%。
整体看来,2010-2016年湖北省自然增长数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湖北省黄冈市区划、人口、面积情况
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遗漏的请留言区补充,数据源参考民政部官网,人口为户籍数,详细数据参数请参阅各地区官方统计公报。
黄冈,湖北省地级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辖七县、二市、两区(含龙感湖县级管理区)截至2018年,黄冈市下辖黄州区、麻城市、武穴市、团风县、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红安县、龙感湖管理区。
黄冈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位于罗田、英山两县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为全市高点。
中部为丘陵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塝、畈交错。
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间,河港、湖泊交织,30公顷以上湖泊38个。
发源于大别山山脉的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和华阳河等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经该市汇入长江。
长江流经该市215.5千米,故黄冈有“黄金水道”之称。
湖北黄冈概况湖北省黄冈市概况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
现辖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二市(武穴、麻城),黄州区、龙感湖管理区和黄冈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截至到2018年年末,黄冈市户籍总人口740.64万人。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
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区位交通得天独厚。
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六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麻铁路、新港江北铁路、武汉城际铁路),飞架六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黄冈长江大桥、九江二桥),纵横八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麻竹高速、黄鄂高速、麻阳高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志一般信息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百分比变化▲5.84%人口最多广东(1,0430,3132人)人口最少西藏(300,216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中国政府在2010年举行的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距上次普查相隔10年时间,与前五次人口普查只调查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境内常住的人口相比,此次普查首次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
此次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进行登记调查,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
根据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全国总人口共计13.7053亿人,普查还涉及人口增长、家庭户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人口的流动性等八方面。
概述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决定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文件,此次普查的内容为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部分地区的资料准备工作在2010年中5月到6月份左右已经展开,工作人员构成确定则在9月完成。
由于所需人手数量庞大,单靠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完成。
所以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员构成以政府工作人员及临时聘用人员组成,其中政府工作人员多为参与指挥工作。
由于人口普查需占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又不属于长期工作。
所以在临时工作人员构成上,不少是一些离退休的在家老人。
有政府官员称,居民不得拒绝普查员入户登记。
对于“顽固”拒绝开门的人家,普查员可能请民警帮忙入户。
黄冈市地理(扩大到湖北省一些相关内容)黄冈市版图面积17446平方千米,人口约710.41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密度为407人/平方千米。
黄冈市现辖七县(红安县、团风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二市(麻城市、武穴市)、一区(黄州区)、一农场(龙感湖农场)。
[龙感湖主体在安徽省,有一部分位于黄冈市,位于黄冈市的部分,东邻于黄梅县,称为龙感湖农场。
]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三省接壤。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湖北省中的湖是指洞庭湖,它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第一大淡水湖是鄱阳湖),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素有“吴头楚尾”和“湖北东大门”之称。
地处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之间。
本市主体位于中纬度,属北半球、东半球、陆半球。
其东北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南为平原。
地形地势特征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黄冈市地形主要为丘陵和岗地,气候特点:雨热同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类型:夏季多雨型。
有梅雨季节、有伏旱,与河南省、安徽省交界处是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
本市位于第三级阶梯、亚热带、湿润区、季风区、南方地区,水田旱地均有(还有林地)。
有水稻、棉花、小麦、油菜(另:淡水鱼)。
本市无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
市境内河流流向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长江流经我市约189km,常带来洪涝灾害。
[地貌轮廓“三面高、中间低”。
]黄冈市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湖北省比邻有河南省、陕西省、重庆市、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按逆时针)是中部六省(中部六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之一。
钢铁工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工业集中分布于鄂东地区,以形成以武汉、黄石、鄂州等城市为基地的产业带(武钢、鄂钢都很出名)。
大冶赤马山的铜闻名全国。
湖北省最主要的两种运输方式是水运(长江黄金水道沿6个县市区顺流而下、九江大桥、黄石大桥和鄂黄大桥飞架南北,使黄冈与九江、黄石、鄂州三市紧密相连融为一体)、铁路运输(京九铁路贯穿全市7个县市区,并在境内与合九、京广线连接。
黄冈地区介绍区号:0713邮编:438000总人口:723.95万人民族:汉族为主,散居有回、壮、满、土家、蒙古、苗、藏等25个少数民族。
辖区: 黄冈市现辖红安、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县,麻城、武穴2市,黄州、龙感湖管理区。
位置:黄冈位于湖北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京九中段,大别山南麓,北接河南,东邻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是鄂东北的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概况: 黄冈有着辉煌的革命斗争史。
早在二十年代初,这里就是中国******创建活动的重要驻点;土地革命时期,红安、麻城率先点燃鄂豫皖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火种,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新的历史篇章。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黄冈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冈共有44万优秀儿女血沃中原,有5.5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将领。
在1955年和1964年两次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103人是黄冈人。
黄冈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地质学泰斗李四光,****“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共和国前任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李先念,军事家王树声、秦基伟等230多位将军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黄冈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点众多。
黄州赤壁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流连之所。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这里留下了一词、二赋、八诗等千古名篇;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薄刀峰景区已成为渡假,旅游观光的热点,黄梅佛教禅宗四祖寺、五祖寺是著名的佛教祖庭,名声远播海内外;境内还有一大批革命领袖和历史名人的陵园、堂馆以及革命遗址、遗迹。
黄冈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全市7个县市区,并在境内与合九、京广线连结,105、106、318三条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长江水道沿6个县市区顺流而下,九江大桥、黄石大桥和鄂黄长江大桥飞架南北,使黄冈与九江、黄石、鄂州三市紧密相连,融为一体.《蕲州志》中记载,“蕲州”这个名字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湖北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1-07 09:32(湖北省统计局 2001年4月2日发布)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这次人口普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遇到了人口流动数量大、范围广、变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十分突出;受各种利益机制的驱动影响普查工作开展等问题。
这些都为普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省广大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四十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进行了多次认真细致的入户调查登记,圆满完成了普查登记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手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省总人口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全省人口为6027.82万人(包括外来常住人口,不包括常年外出人口;包括按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事后质量抽样调查间接估算的人数),其中,直接调查登记5949.82万人。
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5397.05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552.77万人,增长10.24%;平均每年增加53.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5%(按直接调查登记人口计算,下同)。
二、全省人口的分布与密度全省17个市州和林区的人口分布与密度如下:地区人口密度武汉市 831.26万人 972人/平方公里黄石市 247.64万人 540人/平方公里十堰市 341.70万人 144人/平方公里宜昌市 414.93万人 195人/平方公里襄樊市 565.67万人 287人/平方公里鄂州市 102.33万人 642人/平方公里荆门市 296.92万人 238人/平方公里孝感市 499.25万人 560人/平方公里荆州市 627.97万人 446人/平方公里黄冈市 710.41万人 407人/平方公里咸宁市 270.06万人 277人/平方公里随州市 248.43万人 258人/平方公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77.53万人 157人/平方公里仙桃市 147.41万人 585人/平方公里潜江市 99.15万人 514人/平方公里天门市 161.34万人 638人/平方公里神农架林区 7.82万人 24人/平方公里三、家庭户人口全省共有家庭户1572.38万户,人口为5514.96万人,占总人口的92.69%,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51人,比1990年的4.01人下降了0.5人。
黄石港区(196569人)下陆区(人口15.1万)铁山区(总人口6.97万人)阳新县(总人口984550人)大冶市(88.88万)十堰市茅箭区(总人口30万)张湾区(总人口320000人)郧县(人口62万人)郧西县(人口51万人)竹山县(人口46万人)竹溪县(人口36万人)房县(人口78982人)丹江口市(人口49万人)宜昌市远安县(人口206801人)兴山县(人口18.26万人)秭归县(人口391574)长阳土家族自治县(417,681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口约20.77万)宜都市(总人口39.2万人)当阳市(人口数48.6万人)枝江市(总人口51万人)襄樊市南漳县(人口59万人)谷城县(总人口54万人)保康县(53万人)老河口市(51.2万人)枣阳市(110万)宜城市(56.45万人)鄂州市梁子湖区(18万人)华容区(271820人)鄂城区(人口60万)荆门市京山县(635780人)沙洋县(60.5万人)钟祥市(102.19万人)孝感市孝昌县(人口623071)大悟县(人口620494)云梦县(人口571591)应城市(人口698676)安陆市(人口62万)汉川市(1077361人)荆州市公安县(28万户)监利县(138.09万人)江陵县(373027人)石首市(614106人)洪湖市(907336人)松滋市(23.5万户)黄冈市黄州区(37.62万人)团风县(37万人)红安县(66万人)罗田县(62万人)英山县(407500人)浠水县(1030412人)蕲春县(97.12万人)黄梅县(1257000人)麻城市(1162336人)武穴市(73.36万人)咸宁市咸安区(547408人)嘉鱼县(363581人)通城县(人口46万)崇阳县(45.7万人)通山县(9.65万户)赤壁市(512655人)随州市曾都区(64.43万)广水市(93万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口78万)恩施市利川市(88.26万人)建始县(507672人)巴东县(483408人)宣恩县(342400人)咸丰县(363710人)来凤县(30余万人)鹤峰县(22.02万)省直辖行政单位仙桃市(人口150万)潜江市(101.46万人)天门市(1731482人)神农架林区(人口7.9万)。
黄冈市公布"人口家底"全市常住人口6162072人
浠水为常住人口分布最多的县
发布时间:2011年6月16日来源:鄂东晚报
本报讯记者刘明振通讯员夏建军报道:6月13日上午,记者从黄冈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户籍人口为7442450人(含户口待定的人),常住人口为6162072人。
其中黄州区常住人口为366769人,浠水县常住人口分布最多,为872650人。
当日上午,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袁新安向与会媒体公布了《黄冈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简称公报)》和《黄冈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关情况的说明》。
记者在“公报”上看到,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市户籍人口为7442450人(含户口待定的人)。
全市常住人口为6162072人,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全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770427户,家庭户人口为5765901人。
性别构成上,男性为3178877人,占总人口的51.59%;女性为2983195人,占总人口的48.41%。
受教育程度上,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 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812人上升为524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0902下降为27650人。
全市11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地区分布比较,浠水县人口数最多;其次为黄梅县858806人;最少的为龙感湖管理区32432人。
据袁新安介绍,这次人口普查查清了2000年以来我市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人口统计信息支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黄冈户籍人口7442450人
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消息记者冯珍
日前,市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我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据介绍,我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通过了国务院、省政府人口普查办公室质量检查组的检查。
通过与公安、计生、教育、民政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比对,误差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了预定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户籍人口为7442450人(含户口待定的人),常住人口为616207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了0.48人。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57下降为106.5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9.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93个百分点。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812人上升为524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526人上升为1355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707人上升为3792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0902下降为27650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95280人,文盲率为8.04%,下降了2.28个百分点。
6月13日上午,记者从黄冈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户籍人口为7442450人(含户口待定的人),常住人口为6162072人。
其中黄州区常住人口为366769人,浠水县常住人口分布最多,为872650人。
全市11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地区分布比较,浠水县人口数最多;其次为黄梅县858806人;最少的为龙感湖管理区324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