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阶段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A.信号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3.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A.连锁学习B.言语联结学习C.解决问题的学习D.信号学习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A.认知策略B.言语信息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A.练习律B.准备律C.效果律D.联结律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替代强化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A.认知-结构学习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完形-顿悟说D.建构主义学习论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A.苛勒B.布鲁纳C.斯金纳D.奥苏伯尔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11.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B.苛勒的完形-顿悟说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说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2.认为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理论为(或学习布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理论是)()A.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B.苛勒的完形-顿悟说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13.认为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理论是(或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的理论是,或认为在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的理论是)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尝试-错误说D.有意义学习理论14.学习“路程=速度*时间”这是一种( )。
广昌县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考试试题1、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单选题] *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正确答案)2、以()下因素引起的变化是学习? [单选题] *A、适应B、疲劳C、经验(正确答案)D、成熟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单选题]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暗适应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正确答案)4、下列选项中的描述属于学习的是()? [单选题] *A、龙龙服用了“跑得快”这一神药之后,跑的越来越快,在运动会上超过了超超获得第一名B、东东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和之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经过校医院检查,原来是到了变声期C、为了减掉大象腿,佳佳每天早起做第八套广播体操D、西西每天都准时听网络的直播课,并且积极和老师互动,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正确答案)5、20 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不包括()? [单选题] *A、程序教学B、人本主义的学习C、学科结构运动D、建构主义学习(正确答案)6、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单选题] *A、一般发展B、全面发展C、情感发展D、自我实现(正确答案)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单选题]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正确答案)8、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是()? [单选题]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正确答案)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新生儿抓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9、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单选题] *A、加涅(正确答案)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10、萌萌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萌萌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学习? [单选题] *A、言语信息B、态度(正确答案)C、智慧技能D、认知策略11、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单选题]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正确答案)D、辨别学习12、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单选题]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正确答案)C、辨别学习D、语言联结学习13、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单选题]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正确答案)D、规则或原理学习14、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单选题] *A、规则学习(正确答案)B、辨别学习C、信号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15、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单选题]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正确答案)16、根据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能将新事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能力是()? [单选题]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慧技能(正确答案)D、动作技能17、平常说话时,我们很少会犯语法错误,但我们也并不清楚自己遵循的是何种语法规则。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1.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过程实现的。
A.顺应B.同化C.反思D.观察2.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复杂多样的,是有层次性的,总是由简单的低级学习向复杂的高级学习发展,构成了一个依次递进的层次与水平。
而简单的低级学习是高级学习的基础。
按照他的这种观点,学生将“柳树”“杨树”“松树”等概括为“植物”的学习属于()。
A.连锁学习B.语言联结学习C.概念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3.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是根据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B.猴子练攀爬C.痛症导致的行为改变D.鹦鹉学舌5.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A.尝试过程B.试误过程C.联结过程D.反馈过程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故本题选B。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其中,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题干中,将“柳树”“杨树”“松树”等概括为“植物”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故本题选C。
3.【答案】A【解析】本本题考查桑代克理论关于教学的启示。
准备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得到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A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C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C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D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B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 D.1798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B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乌申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C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D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C____ 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大学教育学专业心理学期末试题与答案三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教师要善于控制学生学习的焦虑,使课堂紧张而热烈,同时也宽松冷静,使课堂气氛______。
2、教师要善于创设成功教育的情境,经常对学生做出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学习的______。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______等。
4、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______。
5、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______。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到了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等级制,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和人的个性解放,在教育上则反对压抑儿童“天性”、无视学生人格的()师生关系。
A.生理过程B.封建主义C.自然过程D.物理过程2、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要从()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
他说:这是和N.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儿童自发D.制度文化3、到了20世纪30年代,要素主义教育派(见要素主义教育)又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
A.奥尔波特B.主导作用C.吉尔福特D.艾森克4、俄国十月革命后,曾经受到资产阶级儿童学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题目、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选项、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经济条件较差
学校教育失误
【答案】
家庭环境不良
社会文化不良
学校教育失误
·题目、
研究表明,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选项、
开始部分
结尾部分
中间部分
开始和结尾部分
【答案】
结尾部分
·题目、
下列项目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答案】
复述便是死记硬背。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02.4试题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P69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P64A.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P88A.竞争目标结构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02.10试题4.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P78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10.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同时存在着两种行为趋向是( )P72A.争取成功B.回避失败C.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D.力争胜利03.4试题1.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
P66A.正确的动机B.错误的动机C.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意识到的动机17.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
P65A.较高B.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03.10试题16.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P66★A.意识到的动机B.没有意识到的动机C.近景性动机D.远景性动机17.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P65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04.4试题15.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
P66★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B.意识到的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04.10试题5.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P76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05.4试题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P76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05.10试题06.4试题8.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任务是()的学习任务。
模拟题三一、判断题1、洛克最先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
(A)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
(A)3、新教师职初的前五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A)4、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A)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不断提高期望值;要让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
(A)6、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A)7、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A)8、如果教育措施得当,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完全可以打破和超越。
(B)9、非智力因素主要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A)10、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A)11、柯尔伯格研究发现,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无关.(B)1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借助体验式活动,是因为体验式活动有助于个体理性分析的调动.(B)13、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
(A)14、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
(B)15、发展社会化是指人的现代化过程。
(B)16、认知者的年龄与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无直接联系。
(B)17、安全依恋的儿童是不会害怕母亲及其他直接抚育者离开自己的。
(B)18、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B)19、比内智力测验依照发展的顺序排列,每一发展水平备有6个测验试题。
(A)20、问题解决主要是一个认知过程,原有知识对问题解决影响不大.(B)21、非理性观念常常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在个体日常行为中起负面作用.(A)22、使用心理测验时主要是需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问题,不需要考虑主试的经验。
(B)23、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别有成人和幼年(青少年)两种版本,可以分别测试两个群。
(A)24、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中,认为集中思维因素有126种.(B)25、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即人们常说的知、情、意。
教育心理学——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习题及答案(第3章)一、选择题1.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B.鹦鹉学舌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2.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A.信号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B.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C.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D.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3.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伯尔把学习的分为()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发现学习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4.小老鼠通过尝试和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属于()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5.以下几位哪一个是联结派的代表人物()A.斯金纳B.托尔曼C.皮亚杰D.布鲁纳6.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华生7.观察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桑代克B.奥苏伯尔C.可勒D.班杜拉8.以下哪一条学习规律不是巴甫洛夫提出的?( )A.习得律B.效果律C.消退律D.泛化律9.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火车等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泛化C.条件反射的分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10.当条件反射形成后,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使类似的不同的刺激被辨别出来,这是条件作用的()A.强化B.消退C.分化D.习得11.以下哪一个不是桑代克总结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B.习得律C.练习律D.效果律12.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3.下大雨的时候,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并没有淋得很湿,以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得很快。
这是()A.条件反射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顿悟14.古时候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这种“从轻发落”是()A.消退B.惩罚C.强化D.分化15.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与心理发展)-试卷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在这个定义里,体现了四个论点: (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有学习(现代比较心理学实验证明,无脊椎动物也有学习)。
(2)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
虽然由于物种进化的不同,学习水平差异很大,但一切个体的学习活动都是后天由于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成熟或损伤、药物等暂时状态引起的。
(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
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相对持久的。
(4)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之为学习,例如,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就不属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所产生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
)解析:2.学习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2020年江南大学在线教育儿童心理学第一阶段二 名词解释题 ( 共 5 题 ,总分值 20 分 )6. 横向研究 ( 4 分)7. 婴儿期 ( 4 分)8. 相互作用论 ( 4 分)9. 基因 ( 4 分)10. 发展 ( 4 分)6. 答案:1、指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
8. 答案: 4、认为遗传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9. 答案: 3、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节段。
一 单选题 ( 共 5 题 ,总分值 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0分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1. 分) 2. A. 1岁 B. 2岁 哪个系统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得到发展( C. 3 岁2 分)D. 4 岁 3. A. 生殖系统 B. 淋巴系统 陈鹤琴最早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C. 神经系统 ( 2 分)D. 脑 4. A. 调查法 B. 日记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C. 观察法 D. 实验法 2 分)A. 施太伦B. 霍尔5. 0 -1 个月的儿童指( ) (2 分)C. 达尔文D. 普莱尔 A. 新生儿 B. 乳儿 D. 幼儿1. 答案: A2. 答案: A3. 答案: B4. 答案: D5. 答案: AC. 婴儿三 判断题 ( 共 10 题 ,总分值 10 分 正确的填涂“ A ”,错误的填涂“ B ”。
) 11.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由心理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
( 1 分)( )12.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下到上等。
( 1 分) ( ) 13.14 、15-17、18 岁属于少年期。
(1 分)( ) 14. 约在 6 个月左右,儿童掌握了抓握动作。
(1 分)() 15.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 1 分)() 16. 纵向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 以探讨儿童心理发 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B )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C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4、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 )A、1903B、1913C、1914D、1900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C )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 )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C )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13、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C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B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D)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二、填空题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式。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检查参考者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篇1一、选择题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D)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2、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______。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强化律所属内容『三、学习的基本理论』认知目标【理解】分值〖0.0〗答案〖ABC〗作答时间『3.0』试题难度『0.0000』内容地位『1』评分规则『』资料来源『』6、学生的学习除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发展________。
A、智能B、行为习惯C、品德D、人格所属内容『三、学习的基本理论』认知目标【理解】分值〖0.0〗答案〖ABCD〗作答时间『3.0』试题难度『0.0000』内容地位『1』评分规则『』资料来源『』7、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每天跑步B、会骑车了C、愿意努力学习了D、个子长高了所属内容『三、学习的基本理论』认知目标【理解】分值〖0.0〗答案〖BC〗作答时间『3.0』试题难度『0.0000』内容地位『1』评分规则『』资料来源『』20、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联系是( )。
A、试误是顿悟的前奏B、顿悟是试误的结果C、试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早期D、顿悟发生在学习过程的中、晚期所属内容『三、学习的基本理论』认知目标【理解】分值〖0.0〗答案〖ABCD〗作答时间『3.0』试题难度『0.0000』内容地位『1』评分规则『』资料来源『』13、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A、知识B、技能C、行为规范D、运动所属内容『三、学习的基本理论』认知目标【理解】分值〖0.0〗答案〖ABC〗作答时间『3.0』试题难度『0.0000』内容地位『1』评分规则『』资料来源『』16、学习的定义说明( )。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C、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D、生理心理成熟水平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所属内容『三、学习的基本理论』认知目标【理解】分值〖0.0〗答案〖ACD〗作答时间『3.0』试题难度『0.0000』内容地位『1』评分规则『』资料来源『』17、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
一、选择题1.教师实现其中心角色的主要途径是( A )。
A:教学B.参与学校管理.C.科学研究D.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
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 D )。
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3.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 D )。
A.育人的角色B.研究的角色C.代理的角色D.管理的角色4.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 )。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5.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D )。
A.教育管理B.教育创新C.教育威信D.教育机智6.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B )。
A.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B.教学监控的迁移性增强C.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D.教学监控达到自动化A.认知成分B.思维成分C.批判成分D.教师的陈述10.( B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A.教学效能感B.自我效能感C.自我控制感D.自我统一感11.( A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12.( B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13.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C )。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14.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C )。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一、单项选择题1.D 【解析】识记性知识。
2.B 【解析】识记性知识。
3.C 【解析】识记性知识。
4.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5.D 【解析】布鲁纳提出了四条教学的原则是: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和动机原则。
6.D 【解析】华生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7.D 【解析】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8.A 【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不属于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
9.D 【解析】加涅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是动机阶段。
10.C 【解析】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11.B 【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2.C 【解析】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与强化无关,只不过是对孩子的惩罚而已。
1 3.B 【解析】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
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
题中并无中性刺激,不符合条件反射,只是逃避条件作用的结果。
14.A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
人类知识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相对性。
因此选A。
15.A 【解析】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实际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影响最大的是程序教学及行为矫正。
16.B 【解析】识记性知识。
1 7.D 【解析】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包含: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分析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20XX年4月)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评析】答案为D。
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定义。
由学习定义的三点说明:(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可知答案为D项。
2.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20XX年)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沦C.认识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评析】答案为A。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由此可知,题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学习论。
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 )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A.动机B.强化C.诱因D.需要3.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4.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5.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
A.强化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成败归因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
A.刺激一反应理论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9.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集中思维
B、辐合思维
C、求同思维
D、求异思维
2、首创出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称之为:()
A、创造性
B、创造能力
C、真创造
D、类创造
3、定势对于问题解决()
A、有积极影响
B、有消极影响
C、无影响
D、有积极或消极影响
4、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指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独创性
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意向
6、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和()
A、程序教学
B、掌握教学
C、指导教学
D、合作学习
7、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方法
B、认知改变方法
C、情绪改变方法
D、理性情绪方法
8、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规律的方法是()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法
D、精神分析法
9、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A、个性目标
B、品德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心智技能目标
10、为心理评估搜集数据化资料的工具称之为:()
A、心理测量
B、心理测验
C、心理内容
D、心理形式
11、做了错事以后,产生内疚惭愧之感,这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判断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12、“领会”属于()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心智技能目标
13、皮亚杰认为,8-10岁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4、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称之为()
A、道德判断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15、“一题多解”,这是()
A、集中思维
B、分散思维
C、求同思维
D、辐合思维
16、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这是()
A、外部强化
B、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正强化
17、“触景生情”产生的道德情感属于()
A、直觉的道德感
B、道德判断
C、想象性道德感
D、伦理性道德感
18、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规律的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桑代克
19、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之为()
A、抑郁症
B、多动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20、人的行为的ABC理论中B是指()
A、外部刺激
B、行为反应
C、信念
D、情绪反应
二、选择题(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外化
2、“皮格玛利翁效应”的发现者是()
A、罗森塔尔
B、雅格布森
C、马斯洛
D、皮格玛利翁
3、问题包括的三个基本成分是()
A、起始状态
B、理想状态
C、存在的障碍
D、达到的目标
4、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的几个要素是()
A、具体目标
B、产生条件
C、行为标准
D、行为结果
5、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示范法
D、代币奖励法
6、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有()
A、多动症
B、过度焦虑反应
C、厌学症
D、强迫行为
7、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
A、家庭教养方式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同伴群体
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三种成分()
A、道德认知
B、道德判断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9、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求同性
D、独特性
10、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A、结构性
B、目的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属于道德情感发展的范畴。
()
2、10-12岁儿童,道德发展处于可逆阶段。
()
3、多动症主要发生在小学阶段的学生。
()
4、马克思发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这是类创造。
()
5、惩罚不等于负强化。
()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前提。
()
7、程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8、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品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
9、心理测验就是心理测量的工具。
()
10、教学事项即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
()
四、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创造性与智力呈线性关系。
2、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五、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高创造性者有那些个性特征?
2、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3、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六、论述题(任选1 小题,15分)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试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1分,共20分)
1 D
2 C
3 D
4 B
5 C
6 D
7 A
8 B
9 C 10 B
11 D 12 A 13 C 14 D 15 B 16 C 17A 18 A 19 A 20 C
二、选择题(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BC
2 AB
3 ACD
4 ABC
5 ABCD
6 ABCD
7 AD
8 ACD
9 ABD 10 BCD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错
2 错 3对 4错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四、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这种说法是错的。
高智商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只有高智商,且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才有可能有高创造性。
2、这种说法是对的。
心理辅导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这两个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五、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
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水平。
此外,个体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
六、论述题(任选1 小题,15分)
(要点)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另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