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中医治疗ppt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1
中医偏方:治疗老年痴呆四方
*导读:老年性痴呆系指老年期发生的慢性进行性智能缺损,并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老年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湿从内生有关,……
老年性痴呆系指老年期发生的慢性进行性智能缺损,并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老年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湿从内生有关,治宜温肾健脾。
瘀血既可留着一处,亦可随血脉循行,一旦蒙蔽神明,则脑力心思为之扰乱,逐致老年性痴呆。
治宜搜风逐瘀,开窍醒脑。
第1 页。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又称为老年性精神病。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一般认为,由于机体日趋衰老,老年人新陈代谢机能逐渐降低,引起体内蛋白质与类脂质代谢障碍,脑细胞营养缺乏,致使发生进行性脑功能衰退,出现脑萎缩,而发生本病。
但也有认为与脑遗传因素等有关。
本病的特点是以痴呆症状为主。
属中医的“癫证”、“郁证”、“痰湿”等范畴。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对本证就有所认识,历代医家论述也颇多,如《景岳全书·杂证谟》说:“……而渐至痴呆,言语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千奇百怪,无所不至。
”主症本病以痴、傻、呆、愚为主要临床表现。
轻者神情淡漠,默默不语,反应迟钝,少思善忘。
重者言辞颠倒,举动失常,神志不清,或哭或笑,或数日不眠,或厌食不吞,或昏睡不醒,甚者二便失禁,不识亲友,数日不食不饥。
也有按疾病的发展,把老年性痴呆分成三期:第一期主要表现记忆力和认知力的障碍;此后患者有空间定向力差和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无需旁人帮助。
第二期是痴呆继续加重,认识功能进一步减退,伴有失认、失语和失用;有的病例中可见偏瘫或癫痫发作,部分日常生活需有旁人帮助。
第三期是患者严重痴呆呈完全性缄默,完全卧床,生活需旁人照顾。
病因病机老年性痴呆随着老年人的增龄而增多,因老年以后,精气日损;更加之情志影响,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因素都可使髓海损伤,发展为痴呆之症。
也可继发于其他精神或神经疾患如癫痫,脑血管病变以及外伤、中毒引起者。
其病机不外是由于精气虚损、痰湿壅滞、气滞血瘀发展而成;因年老体弱,五脏皆虚,损于心脾者,痰浊积于胸中,蒙蔽清阳,使神志迷蒙,故痴呆诸症丛生。
肝肾虚损者精血不足,致使脑髓空虚,心神失养,亦可现痴呆之症。
如因外伤或中毒所致者是由于血瘀气滞,阻滞脉络,使气血不能充养于脑,亦可发为本病。
辨证施治老年性痴呆多由脾肾两虚、髓海空虚,或精神长期抑郁,或变生于其他疾病之后所致。
老人痴呆中医说法
在中医理论中,老年痴呆通常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或“老年性痴呆”,属于中风病的范畴。
根据中医的理论,老年痴呆可以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以下是中医对老年痴呆的一些解释和治疗方法:
1.气血不足: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细胞功能减退。
因此,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对改善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2.肾虚衰退: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脑髓受肾精滋养。
随着年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可能导致脑髓不足,进而影响脑功能。
因此,调理肾气、滋养脑髓对改善老年痴呆也很重要。
3.心火上炎:中医认为,心火上炎可能导致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与老年痴呆有一定关系。
因此,清热降火、安神益智可以帮助缓解相关症状。
4.经络阻塞: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可能与脑部经络阻塞有关,影响了神经信号的传导。
因此,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
针对老年痴呆,中医治疗通常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老年痴呆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治疗过程需要持续而长期,患者及其家人需要耐心和配合。
另外,中医治疗老年痴呆通常是辅助性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中医老年痴呆症的解释
中医对于老年痴呆症(通常称为老年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脑部疾病,通常在老年人中发生,其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情感变化和行为障碍。
中医将老年痴呆症视为是气血不足、肾虚、痰浊等因素导致的脑部功能失衡的结果。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的理解包括以下方面:
1.肾虚和脑神经营养不足: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生命之本,肾虚可
能会导致脑部神经的养分不足,从而引发认知功能下降。
中医
治疗可能涉及到调养肾气,以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2.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中医通过调整气
血的平衡来改善脑部的氧供,以减缓痴呆症症状的发展。
3.痰浊和瘀血:中医认为,痰浊和瘀血可能在老年痴呆症中扮演
一定的作用。
通过排除体内的湿痰和瘀血,中医希望改善脑部
的清晰度和功能。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通常包括草药疗法、针灸、按摩、膏药和调整饮食等方法,旨在平衡体内的气血、肾气和神经系统功能。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综合的,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的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方法在科学验证方面的证据相对较少,且通常用作辅助治疗方法,而不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通常需要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中医的辅助治疗,以提供最佳的病情管理和症状缓
解。
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个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并与医疗专家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痴呆怎么办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症
导语:老年痴呆症在中医中,归属为“痴呆”、“善忘”、“癫狂”等范畴。
那么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一般采用哪些方法,如何治疗。
下面具体介绍中医如
老年痴呆症在中医中,归属为“痴呆”、“善忘”、“癫狂”等范畴。
那么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一般采用哪些方法,如何治疗。
下面具体介绍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常见成因包括脑神经退化、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头部外伤后引发、中枢神经感染发炎或是肿瘤、营养差等因素。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症由于年老体衰、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役损伤等原因,导致心、肝、脾、肾多个脏腑功能失调。
中医治疗可从解肝郁、化痰浊、补肝肾方向着手。
老年痴呆症中医辨证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虚血瘀、心脾两虚以及肝肾亏虚型。
可配合不同症候用药,以及针灸穴道、头皮针辅助调养。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症
“肝气郁结”者,常见于长期精神紧张、忧郁哀愁者,症见精神恍惚、情绪低落、神情呆滞、记忆减退、悲伤欲哭、胸闷烦躁、舌暗脉弦;药方可用加味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
“脾失健运,痰浊上蒙”者,常见于食欲不佳的老人,症见口吐涎沫、肠胃胀闷、不思饮食、喜卧少动、喃喃自语加上神呆目滞、智力减退、精神抑郁;治疗可用涤痰汤加黄芪、党参、白术、郁金、石菖蒲等加减。
“气虚血瘀,痰瘀交结”者,常见于有中风史或慢性病人身上,症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表情淡漠呆滞,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可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痴呆的医案1中医治疗痴呆的重要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常常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治疗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因此,中医治疗痴呆显得尤为重要。
2中医诊断痴呆的方法在中医看来,痴呆病是由肾亏虚或阴虚火旺、气机壅滞等原因导致的。
治疗痴呆首先需要确立病因。
中医诊断痴呆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其中,舌苔、面色黯淡、精神恍惚等都是中医诊断痴呆的重要依据。
3中医治疗痴呆的常用方法3.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痴呆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中药包括首乌、淫羊藿、石斛等,这些中药可以补肾益精、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同时,中药有健脾开胃、调理神经等作用,对于改善痴呆患者的食欲和睡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3.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也是中医治疗痴呆的有效手段。
针刺可以刺激穴位,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头针、耳针、足三里等。
针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改善痴呆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3.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痴呆的重要手段。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神经,对于改善痴呆患者的睡眠和食欲也有帮助。
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
4中医治疗痴呆的案例曾有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在中医的治疗下逐渐康复。
他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语言不流畅、形体衰老等。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苔、脉象等诊断结果,采用了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按摩等方法。
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他逐渐恢复了自我照顾的能力,精神状态也逐渐变得稳定。
最终,病情得到了控制,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5总结中医治疗痴呆不仅能够缓解症状,也能够改善病人的身心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未来,中医治疗痴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和家庭的负担。
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几种药方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迅速恶化。
因此,许多老年痴呆患者希望通过中医治疗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方。
传统中医学将治疗老年痴呆症分为五类。
其中,痰浊阻窍类的症状包括神情呆滞、缄默少言、倦怠嗜卧、胸闷不饥、头重如裹、脘腹痞满、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厚腻、脉弦。
治疗方案为洗心汤加减,包括人参、甘草、半夏、陈皮、石菖蒲、茯神、枣仁、、胆星、竹茹等草药。
同时,根据病情可加入黄连、全瓜蒌、天竺黄、竹沥水、白芥子、枳壳、厚朴等草药,以帮助化痰开窍,健脾益气。
气滞血淤类的症状包括神情呆滞、智力减退、语言颠倒、善忘、口干不欲饮、肢体麻木不遂、舌质暗紫或有淤斑淤点、舌苔薄白、脉细弦或涩。
治疗方案为血府逐淤汤加减,包括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川牛膝、柴胡、枳壳、甘草、人工麝香、水蛭等草药。
若兼气虚乏力,或防止活血药耗气之弊,可加入黄芪。
对于血淤化热、苔黄脉数者,可加入夏枯草、钩藤、丹皮等草药。
如果出现项背强急不适,可加入葛根。
此方可行气活血,宣窍醒神。
心脾两虚类的症状包括神情呆滞、抑郁寡欢、倦怠思卧、心悸怔忡、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案为归脾汤加味,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木香、桂圆肉、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石菖蒲、五味子、槐米等草药。
如果出现倦怠思卧但卧而不安,睡眠不实的情况,可与孔圣枕中丹合方。
如果兼阴虚,可加服龟版胶,如果兼阳虚,可加服鹿角胶。
此方可补益心脾,健脑益智。
髓海不足是一种病症,表现为脑转耳鸣、表情淡漠、思维迟钝、怠惰思卧、毛发焦枯、骨软瘘弱、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两尺无力等。
治疗方法是服用补天大造丸,成分包括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枣仁、远志、芍药、山药、茯苓、枸杞、紫河车粉、龟板和鹿角。
如果头晕较重,可以加入天麻、菊花和制首乌;如果智力减退较重,可以加入槐米、黑芝麻和桑葚。
痴呆,多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病因,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其轻者可见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神情淡漠,终日不语,哭笑无常,分辨不清昼夜,外出不知归途,不欲食,不知饥,二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
呆者,痴也,不慧也,不明事理之谓也。
本病在心脑病证中较为常见,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老年阶段最常见。
据国外资料,在65岁以上老人中,明显痴呆者约占2%-5%,80岁以上者增加到15%—20%,如以轻中度痴呆合并估计,则要超过上述数字2-3倍之多。
近年来我国人民平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在人口构成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高,今后本病的发生率必将增高。
本病属疑难病证,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尤其是近几年来,对本病开展了前瞻性多途径临床研究,疗效有较大提高。
古医籍中有关痴呆的专论较少,与本病有关的症状、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认识散在于历代医籍的其他篇章中。
如《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从年老脏腑功能减退推论本病,与现代老年痴呆相似。
明代以前,对痴呆的认识不很明确,至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首次立“癫狂痴呆”专论,澄清了过去含混不清的认识。
指出了本病由多种病因渐致而成,且临床表现具有“千奇百怪”、“变易不常”的特点,并指出本病病位在心以及肝胆二经,对预后则认为本病“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都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至今仍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亦立有“呆病门”,对呆病症状描述甚详,且分析其成因在于肝气之郁,而最终转为胃气之衰的病理转化过程,其主要病机在于肝郁乘脾。
胃衰痰生,积于胸中,弥漫心窍,使神明受累,髓减脑消而病。
陈氏并提出本病以开郁逐痰、健胃通气为主的治法。
立有洗心汤、转呆丹、还神至圣汤等,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节所讨论的内容以成年人痴呆为主,小儿先天性痴呆不在讨论之列。
中医护理在老年痴呆症中的调理策略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医作为一种千年积淀的医学体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老年痴呆症的调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在老年痴呆症中的调理策略。
一、中医理论与老年痴呆症中医理论认为老年痴呆症是由于肾虚导致脑髓不足所致。
肾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脏腑之一,主要负责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等过程,以及脑髓的滋养和功能。
当肾功能衰退,脑髓不能得到充足的滋养,就会导致记忆力和认知能力的下降,进而出现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二、调理策略1. 补肾滋脑:中医推崇“滋阴养血,健脑养心”的治疗思路。
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精、山茱萸等具有补益肾虚的草药。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养,推荐多食用鳜鱼、贝类、胡桃等滋补食物,以增强肾脏功能和脑髓的滋养。
2. 祛痰理气:中医认为,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常伴有痰湿内停的症状。
痰湿阻滞了脑脉络的通畅,影响了脑功能。
因此,除了补肾滋脑之外,还需要通过祛痰理气的方法来调理。
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等,这些草药具有化痰、理气、开窍的功效。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在老年痴呆症的调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平衡气血、调和阴阳,进而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神经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穴、太冲穴、足三里等。
4.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草药的香气和药性进入人体,起到调理作用的方法。
中药熏蒸可以直接影响脑部神经活动,促进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和记忆能力的恢复。
常用的中药包括菊花、苍术、白芷等。
5. 治疗康复:除了草药疗法,中医还强调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通过中医推拿、按摩等手法,可以刺激人体的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肌肉活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调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病情和症状因人而异,因此中医护理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达到最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