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1
- 格式:pptx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32
2020年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及新时代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提出的一个概念。
这一类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行文需要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考生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并且分析事件要贯串写作始终,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
技法点拨“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的“规定性”。
所谓“规定性”,无非就是要求考生必须写什么、怎么写,涉及作文的体式、主旨、材料,以及标题、字数等。
一、审材料临场构思时,为了审读清楚材料的内容与含意,一般可分三个步骤来操作:1.整体把握材料含意,找到思维的聚合点,明确材料的核心意旨。
2.理清材料的發散性,多方提炼作文角度。
一般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故事也有一个推进过程,可据此分解出一系列写作点,考生可据此梳理出相关的立意角度。
3.选择最佳立意构思成文。
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和“多方提炼作文角度”的基础上,还应精心选择最佳立意进行写作。
选择的标准由主客观两方面决定:主观方面,自己对哪个角度感悟深、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就选取哪一角度;客观方面,别人少有顾及的意向,自己要加以盘算。
这样综合考虑,方能胜人一筹。
二、审关系由2018年全国卷Ⅰ、卷Ⅲ不难看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新的导向与趋势:(1)关乎中国的时代发展;(2)文体以议论为主,但不直接提供论点,而是把原生的现象摆在考生面前,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重点检测考生独立思考的素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繁复的对象中找到其内在的联系,才能形成论点,让文脉有逻辑地展开。
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对象(或“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精确地理解材料含意并把握命题意图,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
三、审要求近些年高考任务驱动新材料作文题,往往是给考生创造一个情境,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方面有助于考生发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宿构与套作。
第1讲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发展到今年,经历了2015年的初探,2016年的发展,2017年的成熟,2018年的继续完善。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世纪宝宝’中国梦”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这一类作文同过去考查的作文有明显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二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
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因此2020年的考生对这一类型作文应高度重视,以便能在紧张的考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标杆范文料得明日花更红——给2035年18岁的你(2018全国卷Ⅰ优秀作文·河南考生)素未谋面的18岁青年: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时光的车轮已经转动到了2035年。
作为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我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
如若可以,我真想成为一名画师,为你描绘一幅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
回首过往,汶川地震牵动数亿国民的心,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惊叹中国的力量,“天宫一号”太空授课让我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公路“村村通”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令国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18年来,祖国母亲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从未停歇。
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战。
2018年,已成年的我们勇敢地接过了时代赋予的使命,2035年的你,准备好了吗?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处于新时代的你,更应该牢记使命,懂得奋斗的重要性。
人需要仰望星空,但更需要脚踏实地。
我相信2035年的祖国国力应该足够强盛了,可我仍希望你能牢记使命,不满足于现状,继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仍希望你心中充满家国情怀,脚踏实地,用心体会为祖国奋斗的幸福。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顽强不屈。
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希望你在任何时候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与写作从本质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向明确、有明确任务的新材料作文,是针对材料下达一个或多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切入写作,写作目的和要求都十分明确的作文题型。
一般情况下,任务驱动型作文都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指令性指令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大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包括文体指令、内容指令、思维指令、比较指令和对象指令等。
很多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不止一个,在审题的时候不能遗漏。
1.文体的指令所谓文体的指令,是指材料的要求中已经或明显或隐含地规定了写作的文体。
如201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就明确规定了只能写论述性文章。
要注意的是,有些作文文体,其指令不是那么明显,需要考生稍作分析。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II的作文题,其要求是,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任务中隐含了文体要求,“我看高考”的“看”字,表明要侧重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写成议论文;“我的高考”中的“的”字,表明要侧重叙述“我”的故事,要写成记叙、抒情类文章。
2.内容的指令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几乎所有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都有内容的指令,指令几乎都会指向材料本身。
以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II作文题的命题材料来作分析说明:“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句话是从高考的作用与评价的角度去阐释的,适合写议论性、评述性文章;“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这句话则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叙述,强调高考与个人、家庭的关联,适合写叙述、抒情性文章;“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这句话强调的是恢复高考的意义,适合展开论述,而“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则适合写当下的高考故事。
3.思维的指令所谓思维的指令,是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指向的材料会出现或矛盾,或对立,或引人深思的情境或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案。
广州一模作文讲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
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
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
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
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问题与对策@所有人发现并在作文中突显自己的亮点,给阅卷老师一个打高分的理由!不随便在作文中暴露自己的弱点,让阅卷老师没有打低分的念头!一、闯过审题关◆高考作文命题纲领:立德树人,为国选材◆高考作文常规题型:特定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提供一个或真实或虚拟的写作情境,并明确提出写作要求(任务),考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写作。
◆审题四问:弄清作文的特定情境与写作任务,简单来说表现为四大问题:(1)“我”是谁?——角色扮演,要说符合角色身份的话(2)“我”在跟谁对话?——根据对象特点得体地说话(3)“我”在什么情境下说话?——懂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4)“我”需要围绕什么问题(话题、命题)说话?——弄清论述对象,把握写作范围◆高考作文审题步骤:1.把握作文话题,明确写作范围作文话题:写作指令中明确要求考生谈论的话题、问题或命题,通常是一个或几个短语、词语,也可能是一个简短的判断。
作文话题通常会在“写作提示语”或“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来。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任务驱动型作文《关于“英雄”》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感受。
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如何界定“英雄”这一概念,如何展现个人的价值。
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借助古诗词来阐释“英雄”这一概念,第二部分是联系当下,思考当下到底有没有英雄的存在。
解答本题需要厘清在当今时代洪流中英雄的概念。
为国奉献是英雄,见义勇为是英雄,科研专家是英雄,大国工匠是英雄,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
只要怀揣一颗积极追求、不断超越的心,只要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这样,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当今的时代当然还有英雄!但要注意,英雄是一个大写的“我”,英雄必须头顶道义、肩杠民族、手托家国,英雄必须具有担当精神,这也正是英雄和偶像的一个区别之处。
另外,还需要思考英雄的情怀与价值,反思当前人们对英雄的看法和态度,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英雄,用纯洁的心灵敬仰英雄,不要被吃青春饭的偶像遮望眼,从而看不清自己奋斗的方向。
122I考试I理解任务驱动,指导高 考作文—以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为例◎王世发王世发,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教师。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值得关注的是,全国11道作文题,有10道是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中全国卷3道加上全国新高考卷2道全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自2015年应运而生,经过5年探索历程,2020年已经出现一统天下的局面。
展望未来,这种题型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方向。
下面笔者以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为例,谈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题型特点以及今年高考命题对教学与备考的启示。
请看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剑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司马迁说:“天下不称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齐桓公管仲鲍叔人,对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题型,这道题是一道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的任务是任务一,最深?题目要求中说:“齐桓、管,最深?”要求中一个。
说,要求以一为主,。
为题目要求,“你对最深?”齐桓、管中一作为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第一步是•E这是:明的一任务。
任务,为这最深这要求有一的<这是写这考作文的基础。
写作中,有这:的是目的,是有的E齐桓公、管仲、这人怎么定位?是一出的<是<是齐桓,是、•尽、E经自比管。
管仲、、历AJ的。
管有,帮助齐桓公成为“为国,竭忠尽智”。
能发现自己的足的优势,计个人利益,以国家大局为重、君爱国、唯才是举、甘居人下。
为“举贤荐能,为国”。
齐桓公是君王,是主,他志存高远、包容大度、胸怀宽阔,任用经是仇敌的管仲,唯是用。
2020高考二轮作文系列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拨开“任务”的迷雾训练(教师版)【训练目标】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拨开“任务”的迷雾训练。
【导入学习】【自主学习】兵书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熟悉“游戏规则”很重要,知其然和所以然,让作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路可走。
规则越吃透,“规定动作”才完成得越漂亮!你了解“任务驱动作文”吗?发轫于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以怒海狂浪之势,席卷华夏,莫可阻挡。
这不仅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化,更是高考作文写作风气的变化——由欣赏抒情、文采转而注重理性、思辨。
这是中国高考命题的进步,也是中国高中作文教育的进步,更是中国教育理念的进步——须知,世界教育之潮流,正在理性与思辨思维之培养;而“任务驱动”作文,最能考查学生之理性与思辨力。
【自主学习】一、关于任务驱动作文(一)任务驱动作文的实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的“时评类”作文,其本质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也能防止套作。
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任务驱动作文的试题结构一般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由“题干”“材料”“导语”“任务”“要求”和“提示”六个部分组成。
1.“题干”是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它的作用是强调“读材料”和“写文章”的关联,并对文章篇幅提出了基本要求。
“材料”二字的出现,预示着此次作文是材料作文,在作文题干中出现“阅读”这个与“写作”相反相对的字眼,意义非同小可。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
在语文生活和现实生活中,二者相互促进。
专题一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指导题型及方法归纳一、“聚合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谓“聚合思辨类”,就是命题者提供一组标志性事件、标语口号,要求综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进而根据任务指令写作。
这类作文题聚焦考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具有历史纵深感,充满想象和思维的张力,表面感性叙说,实质是理性思辨。
二、“组合延伸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名言)作为考生落笔的抓手,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或“合理引用”两三句名言),这类题搭配组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要选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或名言)组合,并由此写出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三、“权衡与选择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谓“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给出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权衡、比较,然后进行选择,最终得出观点并写出一篇文章。
该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这一类型的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项。
高考真题示例1、(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试题审题立意分析及下水满分作文(5篇)适用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2020年全国Ⅱ语文卷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对考生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该作文体现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及暗含了当下肆虐世界各国的的疫情。
引导当代青年去思考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醒考生对应用类文体的关注,体现了大纲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实用性。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即以一名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这里需要考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材料设置的特定情境。
做为世界青年中的一员,中国青年中的佼佼者,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