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的革命活动)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一)辛亥革命前,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后,列强对清政加强控制,加强扩大在华的经济实力——投资规模急速扩,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掠夺目标。
2、各国列强瓜分掠夺中国土地加重,国家独立、主权、土地都被严重破坏,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1904~1905,日、俄争华利益,在东北,开战。
清政“局外中立”。
日本战胜,俄国转让东北南部所取的一切权益。
同时,英国侵入,德国争夺英国在华势力围的长江流域。
(二)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清政对外赔款,对“新政”,财政开销巨大,社会矛盾激化,全国民变、爱国运动四起。
(1901~1911,财政开销增4倍,人民负担沉重,开始反抗——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和抢米斗争,工人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
1902~1911,各地民变1300多起。
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等。
在这些运动中,资产阶级为主角。
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人民开始清醒,社会动荡,暴风雨将来临。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列强,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为得到外强信任,平息乱,拉拢改良派,在1901.4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2、清末“新政”的主要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7,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各省建武备学堂,裁去绿营、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1906,废除科举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事业。
颁布《商律》,奖励兴办实业有贡献的人(5)A. 迫于外压力,1906,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颁布《钦定先发大纲》,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A6.C7.C8.D9.D 10.C11.B 12.B 13.C 14.A 15.B16.B 17.B 18.B 19.D 20.C21.D 22. A 23. C 24. A 25.C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4. ABD5.BCD6. ABCD7. ABD8.ABC9.CD 10. ABD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16.ABCD 17.ABC 18.AC三、简答题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
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要知识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三民主义的提出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兴中会B光复会C中国同盟会D国民党3.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光复会B 同盟会C 兴中会D 华兴会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5.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7.同盟会成立后,将()作为自己的机关报A《民报》B《新民丛报》C《万国公报》D《顺天时报》8.1904年,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A《革命军》B《警世钟》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9.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 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0.辛亥革命的高潮是()A保路运动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1.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12.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他竟然基本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 “西原借款”B“二十一条”C “善后大借款”D《天津条约》13.1913年3月被袁世凯杀害的是()A 蔡元培B 邹容C 宋教仁D 黄兴14. 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是( )A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15.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A 1915 年B 1916年C 1917 年D 1918年16.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拥戴()为军政府大都督A 袁世凯B 孙中山C 黎元洪D 黄兴17.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8.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明定国是》D《商律》19.标志着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A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B镇压义和团运动C 戊戌政变D《辛丑条约》的签订20.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A 李烈钧B 蔡锷C 唐继尧D 黄兴参考答案1.B2.C3.C4.A5.A6.B7.A8.D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D 20.B (二)多选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工农阶级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包括()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3.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涌现出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主要是()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鲁迅4.革命派和维新派论战的问题有()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5.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A.以南京为首都B.总统在南京就职C.遵守约法D.清帝退位6.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向日本借款的“西原借款”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C.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与列强签订的出卖铁路利权合同7.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奋斗有()A.护国运动B.第一次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D.第二次护法运动8.1911年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是( )A.兴中会B.文学社C.华兴会D.共进会9.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有()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10.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参考答案1.BC2.ABC3.ABC4.ABC5.ABC6.BC7.ABCD8.BD9.ABCD 10.ABC二、简答题1、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笔记一、开篇印象哇塞,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第三章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盒子。
这一章里可藏着好多重大的事儿呢!你就想啊,这就好比我们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迷宫,每一个转角都有惊喜或者惊吓在等着我们。
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就像一场巨大的风暴,一下子席卷了当时的社会。
那洪秀全就像是一个带着特殊使命的人,站出来振臂高呼,带着一群对生活不满的老百姓,想要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闯出一片新天地。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太平天国运动为啥会兴起呢?这就跟当时的老百姓生活苦得像黄连似的有关啊。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得不像话,苛捐杂税就像吸血虫一样,把老百姓的血汗都吸干了。
老百姓能咋办呢?就像被逼到墙角的小老鼠,只能奋起反抗啊。
洪秀全就瞅准了这个时机,他说他做了个梦,梦见上帝让他拯救苍生。
这事儿听着有点玄乎,可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他们觉得,终于有个希望了。
于是,大家纷纷响应,太平天国运动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
我就想啊,要是我当时也是个苦哈哈的老百姓,说不定也跟着洪秀全干了呢。
三、太平天国的理想蓝图太平天国提出了好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他们弄出了个,这制度可不得了,就像是给老百姓画了一张超级美好的大饼。
在这个蓝图里,人人都能分到土地,就像把一块大蛋糕平均分给每一个人一样。
大家都不用再为了一点土地争得头破血流了。
而且啊,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冒头了。
这在当时的社会,就像在一潭死水里扔进了一颗大石头,惊起了千层浪。
女人们心里肯定想:“哎呀妈呀,终于有出头之日了。
”这可和以前的社会大不一样,以前女的就像附属品一样,啥都得听男的。
太平天国这么一搞,可把那些保守的人吓得够呛。
四、运动中的问题可是呢,这太平天国运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一艘刚开始航行得还不错的船,慢慢地也出现了漏洞。
他们内部开始争权夺利,那些个领导人就像一群饿狼,都盯着最高的权力。
杨秀清还老是装神弄鬼的,想把洪秀全的权力给架空。
这洪秀全能乐意吗?就像两个小孩子抢玩具一样,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好的段落摘要:一、引言:概述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的主题和背景二、自强运动的兴起:介绍自强运动的起因、目标及其意义三、自强运动的具体实践:阐述洋务运动、军事自强、教育自强等举措四、自强运动的成功案例:分析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实例五、自强运动的失败原因:探讨政治体制、官僚腐败、西方列强侵略等多方面原因六、失败的影响:阐述自强运动失败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七、结论:总结自强运动及其失败的历史教训正文:【引言】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的主题是自强及其失败。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何寻求自强,以及为何最终未能成功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
【自强运动的兴起】自强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自那时起,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和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唯有自强才能挽救民族危机。
自强运动的目标是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强化国防实力,从而摆脱列强的控制。
这场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强运动的具体实践】在自强运动中,洋务派官员们推行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洋务运动、军事自强、教育自强等。
洋务运动致力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国内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军事自强则着重于加强国防实力,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和海军。
教育自强则是改革教育体制,培养新一代具备西方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自强运动的成功案例】在自强运动中,有一些成功案例值得关注。
例如,江南制造局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兵工厂,为国防事业作出了贡献。
福州船政局则在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实例充分展示了自强运动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自强运动的失败原因】然而,自强运动最终未能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
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政治体制的束缚,使得改革举措难以深入推进。
其次,官僚腐败现象严重,导致资源浪费和政策执行不力。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主要内容1. 哎呀,你们知道吗?林则徐虎门销烟那可真是太厉害啦!就好像我们班上有个同学特别勇敢地站出来反对不公平的事一样。
当时林则徐坚决地说:“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这就好比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个好成绩一样坚定。
他带领大家销毁了那么多鸦片,保护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真了不起!例子: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公园里玩,看到有人在乱丢垃圾,我们当中的小明就像林则徐一样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能乱丢垃圾!”然后大家一起把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那时候觉得自己也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
2. 哇塞,太平天国运动可热闹了呢!洪秀全他们不就像我们一起组队去挑战困难一样嘛。
洪秀全大声喊着:“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这多有气势呀,就跟我们喊着要一起赢得比赛一样。
他们努力去改变不好的状况,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很值得敬佩呀!例子:有一次我们参加拔河比赛,大家一起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地想把对方拉过来,虽然最后没赢,但那种一起努力的感觉真的很棒。
3. 嘿呀,洋务运动那也是很重要的呀!那些大臣们就好像我们努力学习新本领一样。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这就好像我们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样。
他们开办工厂、学校,想让国家变得更强大呢。
例子: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科技活动,我们都积极去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就像洋务运动时的人们努力去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一样。
4. 你们晓得不,甲午中日战争可太惨啦!邓世昌喊着:“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这多有英雄气概呀!就像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绝不退缩一样。
那些战士们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真的让人好难过呀。
例子:有一次我们去爬山,遇到了很难走的路,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互相帮助着往上爬,就像战士们在战场上互相支持一样。
5. 哎呀呀,戊戌变法那可是一群勇敢的人在努力呀!康有为他们就像我们想要改变不好的规则一样。
康有为大声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我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近代我国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该运动伴随着我国社会在思想、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与挑战。
自强运动的失败,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我国社会,也对我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一、自强运动的兴起自强运动兴起于19世纪中叶,当时我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武装入侵。
我国社会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落后与,开始反思与探索新的出路。
在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改革者和先驱者,如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奕䜣,的倡导者康有为和等,他们试图通过吸收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及改革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来振兴我国。
二、自强运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然而,自强运动面临着诸多内外因素的困难与挑战。
我国当时的政治体制极度,官员贪污腐化严重,官员们不愿改革,改革者也面临着强大的保守势力的抵制。
列强的侵略和侵略者的强势军事技术和武器,给我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打击。
我国老百姓的素质普遍较低,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低,社会福利差,这些都给自强运动的推进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三、自强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启示综合以上种种,自强运动的失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也有着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自强运动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我国当时政治制度,官员们不愿改革,改革者也面临着强大的保守势力的抵制。
我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侵略者的强势军事技术和武器,给我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打击。
我国老百姓的素质普遍较低,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低,这些都给自强运动的推进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然而,自强运动的失败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作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积极吸收外来的文明和科学知识,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实力,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改进。
政府应该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反斗争,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社会福利水平,从而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土地改革运动第三章介绍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土地改革运动。
该运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本章将对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目的和影响进行简要概述。
背景: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领导的一项农村改革运动,旨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并反对封建地主阶级。
该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土地改革。
目的: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的公有化和农民的分田到户。
通过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农村实现了农民所有制的建立,打破了封建地主的统治,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革命。
主要内容:土地改革运动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配和土地确权三个阶段。
土地调查阶段是调查农村土地的经营情况和土地所有权状况,为土地分配提供依据。
土地分配阶段是按照农户的劳动能力和土地需求进行公平合理的土地分配。
而土地确权阶段是对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确权,确保土地上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得到法律保护。
影响: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对中国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业产量。
另一方面,它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
土地改革运动也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结论: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对中国农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1. XXX, XXX. 中国近代史纲要. XXX出版社,2010.2. XXX, XXX. 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研究. XXX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好的段落在中国近代史的第三章中,自强及其失败是一个关键的主题。
自强是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旨在恢复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然而,尽管自强运动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例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综合评估自强及其失败的原因,并对其意义和教训进行回顾性总结。
深入探讨自强及其失败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自强运动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外部条件的限制。
自19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和强迫性贸易使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国家开放港口,并剥夺中国自主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自强运动受到了各种外部压力的制约,无法真正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自强运动的失败也与内部因素有关。
中国社会的封建传统和保守观念对改革和创新形成了阻碍。
尽管自强运动在一开始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回应,但由于改革力度不够,以及旧有势力对改革的阻挠,推动自强的努力很快受到了挫折。
腐败和官僚主义也成为自强运动失败的重要因素。
许多改革措施被腐败的官员利用来谋取私利,而不是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在对自强及其失败进行全面评估之后,我们可以回顾和总结这一时期的意义和教训。
自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努力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脆弱性和不平等的现实,为后来的改革和现代化提供了启示。
自强运动也提醒我们,社会变革需要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而不是局部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中国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强大。
在我个人看来,自强及其失败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它教给我们不能停滞不前,不能沉溺于旧有的观念和体制。
只有不断自我奋斗,勇于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自强和崛起。
中国近代史的第三章是一个演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章节,但它也启示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不断尝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自强及其失败是中国近代史第三章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
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
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2.1903年6月,(C )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C.章炳麟D.梁启超3.1903年邹容写的( 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5.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C )A.同盟会会员B.留学生C.新军D.人民大众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D )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C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D )A.南昌起义B.萍浏醴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D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A.①⑤B.④⑥C.③④D.③⑤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c )A.黄花岗起义B.萍浏醴起义C.保路运动D.广州起义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B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A.北京B.南京C.广州D.上海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13.中华民国元年是(c )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 )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 A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B )A.中华革命党B.国民党C.统一共和党D.国民共进会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B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 D ),组织武装反袁A.中国同盟会B.国民党C.兴中会D.中华革命党20.1915年,( C )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D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D.袁世凯复辟帝制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 )A.辛亥革命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革命D.义和团运动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C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B.承认外蒙自治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军阀拥有武装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25.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 d )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B.华侨C.会党D.以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26.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C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C.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27.1917年孙中山针对( D )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A.黎元洪B.张勋C.张作霖D.段祺瑞28.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D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保皇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2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英国乘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我国的( A )A.西藏B.新疆C.蒙古D.外蒙古30.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A.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B.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C.帝国主义的破坏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二、多项选择题:1.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 BCD )A.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D.颁布新的学制2.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 ABCD )A.章炳麟B.邹容C.孙中山D.陈天华3.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陆续成立的革命团体有( ABCD )A.华兴会B.科学补习所C.光复会D.岳王会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ABCD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5.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 ABD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D.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6.《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 ABC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弹劾权 D.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7.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D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8.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 ACD )A.帝国主义的支持B.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C.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9.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为(ABCD )A.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使列强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C.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10.革命党人为推翻北洋军阀而进行的斗争有( BCD )A.黄花岗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11.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 BCD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护国运动12.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 ABC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13.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 BCD )A.袁世凯承认共和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C.新总统到南京就职D.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下列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人物有( BD )A.康有为B.黄兴C.秋瑾D.宋教仁1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 ABC )等。
A.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过于强大三、判断题1、科举制废除于洋务运动时期。
F2、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T3、谭嗣同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者。
F4、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是孙中山。
T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的妥协退让和袁世凯的势力强大。
F6、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
T7、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辛亥革命。
T8、《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F9、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F10、在进行革命前,孙中山曾北上向李鸿章上书,寄希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T1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新民丛报》 F12、1911年4月27日发生的“黄花岗起义”的地点在黄花岗。
F13、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黄兴。
F14、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T15、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二次革命”。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