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服务体系结构(1)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1
WebGIS的基本体系架构请具体阐述WebGIS的基本体系架构,包括具体分类、结构、各部分组成,并结合实例展开讨论各体系结构的优缺点。
①常⽤的WebGIS体系架构包括集中式体系架构、C/S模式、B/S模式和C/S模式与B/S模式混合的模式;②集中式:由⼀台或者多台服务器组成中央服务器,多个节点服务器与中央服务器连接。
由中央服务器同⼀进⾏资源和任务调度。
节点服务器之间⽆需通信和协作,只需要与中央服务器通信协作即可。
优点:部署结构简单、数据容易备份、总费⽤较低;缺点:中央计算机需要执⾏所有的运算,当终端很多时,会导致响应速度变慢③C/S模式:即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包括两层C/S模式和三层C/S模式。
两层C/S模式客户机包括⽤户界⾯GUI和部分乃⾄全部GIS功能单元,服务器端则存放数据库或者部分GIS功能单元。
优点:交互性好,能充分发挥客户端的处理能⼒,安全性较好,适合处理⼤量数据;缺点是:客户端集中了GUI 和应⽤程序模块,⽐较庞⼤,开发和管理维护的成本较⾼,对客户端软硬件及⽤户的素质要求较⾼,是典型的胖客户端/瘦服务器模式。
服务器则集中了数据和部分应⽤,因⽽是⼀种庞⼤的两端式结构。
这种模式存在着系统的管理维护和应⽤扩展的⼀系列问题,程序升级需要每个客户端都安装新的客户端应⽤程序,代码重⽤率低。
三层C/S 模式是将原来的客户端⼀侧的应⽤程序模块与图形⽤户界⾯分开,放到服务器端,从⽽形成了图形⽤户界⾯(客户端)/应⽤层/数据服务器的三层体系结构。
三层模式与两层模式⽐较其特点为: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共享性强,服务器可以为处于不同平台的客户应⽤程序提供服务,在很⼤程度上节省了开发时间和资⾦投⼊;程序代码可重⽤性较好。
④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可以看做是三层C/S模式的⽹络实现,在这种结构下⽤户⼯作界⾯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客户端浏览器、⽹络服务器+应⽤服务器、GIS数据库+属性数据库。
单选题:1、1994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第一个正式接入Internet的中国内地机构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 Net,把全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和中学联接起来,推动校园建设和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
3、1996年10月又提出下一代Internet NGI4、Internet协会是Internet最高管理机构的组织。
5、动态域名的功能,就是实现固定郁闷到动态IP地址之间的解析。
4、总体设计技术方案是给设计人员使用的技术文档5、网站开发建设方案是客户和设计者共同使用的技术文档6、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设计项目具体化7、网页设计主要包括Web服务器技术和网页设计技术两部分。
7、静态网页设计制作技术一般采用静态的语言是:HTML8、用ASP构建动态网站最好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NT/2000 Server,后台支持的数据库是Microsoft SQL Server7.0/20009、Flash是美国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优秀网页动画设计软件10、Web服务的关键是Web服务体系结构,它是由平台搭建商提供的基于Internet的应用解决方案11、网站定位主要是对网站经营模式做出具体定位12、市场容量及生态圈的情况直接验证了:竞争对手实力13、政府网站主要利用网站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其主题定位在质询服务、树立政府形象上。
13、网站的结构可以分为网站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14、所谓形象既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CI)15、网站系统平台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
网站硬平台即WED信息存储载体16、部门级服务器定位在:中小型企业应用领域17、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一般选择:入门级服务器18、企业级服务器具有出众的性能和可伸缩性19、活动目录:目录被称做网络操作系统的灵魂20、Windows服务分为:网络负载平衡群集、服务器群集21、LINUX:是UNIX的克隆、UNIX风格的操作系统。
(1)web 是internet 提供的一种服务(2)web 是存储在全世界internet 计算机中数量巨大的文档的集合(3)web 上海量的信息是由彼此关联的文档组成的(4)web 的内容保存在web 站点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web 站点(1)用户打开计算机,启动浏览器程序,并在浏览器中指定一个URL ,浏览器便向该URL 所指向的Web 服务器发出请求。
(2)Web 服务器接到浏览器的请求后,把URL 转换成页面所在服务器的文件路径名。
(3)如果URL 指向的是普通的HTML 文档,Web 服务器直接将它送给浏览器。
(4)如果HTML 文档中嵌有CGI 程序,Web 服务器就运行CGI 程序,并将结果传送至浏览器。
Web 服务器运行CGI 程序时还可能需要调用数据库服务器和其它服务器客户机/服务器的通信过程: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要求执行某项任务,而服务器则执行某项任务。
从本质上讲,web 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一种体系结构。
PC 等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工作站,小型机,大型机高得多,因此人们将数据等大量信息存储在共享的服务器上,用价格低廉的个人计算机与之相连,以便享用服务器的高性能。
在这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中,典型的通信过程为:客户机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要求执行某项任务,而服务器则执行此项任务,并向客户机返回响应。
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中,通常很容易将客户机和服务器理解为两端的计算机。
但事实上,客户机和服务器概念上更多的是指软件,是指两台机器上相应的应用程序。
对于web 系统,客户机上所运行的浏览器程序基本上是标准化的,所以人们建立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主要任务就落到了服务器端。
Web 的体系结构因而可以称作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查找提交的字符串,当遇到“&”时,在该点断开串,将前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变量,变量名是等于前面的东西,值是等号后面的东西(2)用空格代替全部加号 (3)用相应的ASCII 码字符代替所有%##(##表示十六进制数)1通过使用项目名称访问集合中的具体项目2使用在集合中保存项目时关联的名称访问项目3通过使用与项目关联的索引或号码也可以访问项目4通过使用速记名称访问项目1、Application 对象给定应用程序的所有用户之间共享的信息。
体系结构第一章软件重用和构件技术软件重用(Software reuse)是一种预先构造好的,为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构件类建立或组装软件系统的过程。
构件描述模型: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
一、参考模型(代表3C模型)3c分别代表概念(Concepte)、内容(Content)、语境(Context)。
主要用于形式化的描述方法。
二、描述模型(代表REBOOT模型)ReBoot认为可以用有限维信息空间的术语组织从若干个刻面的综合角度来刻画一个构件。
三、现实模型(代表青鸟构件模型)青鸟模型由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两部分组成。
构件获取途径:1、从现有的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的或基本符合要求的构件,直接使用或适当修改,得到可重用的构件。
2、通过遗留工程,将具有潜在的重用价值的构件提取出来,得到重用构件。
3、从市场上购买现有的商业构件。
4、开发新的符合要求的构件。
构件分类:1关键字分类法;2刻面分类法;3超文本分类法、构件库检索方法:1基于关键字的检索;2刻面检索法;3超文本检索法;4其他检索方法。
构件组装的方法:1)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2)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3)面对对象的组装技术。
第二章体系结构概论体系结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系统构件(指具有一定功能、可明确辨识的软件单位,并具备特点:语义完整、语法正确、有可重用价值),连接件(用来构建构件间的交互以及支配这些交互的体系结构模块),约束(描述了体系结构配置和拓扑的要求,确定了体系结构的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关系)。
第三章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人们在开发某些类型软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组织规则和结构就形成了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最关键的四要素内容:一个词汇表,一套配置规则,一套语义解释原则,和定义对基于这种风格的系统所进行的分析。
通用体系结构的分类: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2、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对对象风格;层次结构3、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讯;事件系统;4、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5、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微服务体系结构
微服务体系结构是一种将单个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的、独立的服务的方法,每个服务都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这种体系结构有以下主要组成部分:
1. 表现层:负责和用户进行交互,包括WEB页面、APP页面、供第三方调用的接口等。
2. API网关层:它是系统的统一入口,外部通过统一的API网关接入微服务,同时处理一些非业务功能,如监控,负载均衡,流量控制,身份认证等。
3. 业务逻辑层:负责实现业务规则,是系统核心部分,这一层又划分成基础服务层和聚合服务层两个子层。
基础微服务层:负责实现本业务模块的业务规则,一般是通过操作业务数据集来实现单一的业务规则。
聚合微服务层:负责实现跨业务模块的复杂的业务规则,他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服务共同来完成一个复杂的业务规则。
本层涉及到二个及以上的基础微服务的组合,所以这一层要处理跨数据集的事务。
此外,服务组件也是分层的,一般可以分为3层,从低到高依次是工具性服务组件、基础业务层服务组件、业务层服务组件。
前端界面的请求按照从高到底向下传递和处理请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微服务相关书籍或咨询技术人员。
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概论◇软件体系结构建模◇软件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描述◇动态软件体系结构◇Web服务体系结构◇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与测试◇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成本日益增长◎开发进度难以控制◎软件质量差◎软件维护困难软件危机的原因◎用户需求不明确◎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复杂度越来越高◎构件的定义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讯接口和实现代码的复合体。
构件模型的三个主要流派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对象管理集团)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Sun的EJB(Enterprise Java Bean)Microsoft的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构件获取1.从现有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的构件,直接使用或作适应性修改,得到可重用的构件;2. 通过遗留工程,将具有潜在重用价值的构件提取出来,得到可重用的构件;3. 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商业构件,即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l)构件;4. 开发新的符合要求的构件。
构件管理◎构件描述◎构件分类与组织◎人员及权限管理构件描述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的抽象描述,主要是为构件的制作与构件的重用提供依据;构件分类与组织◇关键字分类法◇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人员及权限管理一般来讲,构件库系统可包括五类用户,即注册用户、公共用户、构件提交者、一般系统管理员和超级系统管理员。
构件重用◎检索与提取构件◎理解与评价构件◎修改构件◎构件组装构件重用理解与评价构件◇构件的功能与行为◇相关的领域知识◇可适应性约束条件与例外情形◇可以预见的修改部分及修改方法构件组装◇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1、网络管理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网络管理?【答】: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
第一、网络设备的复杂化使网络管理变得复杂。
第二、网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网络的有效管理。
第三、先进可靠的网络管理也是用户所迫切要求的。
2、网络管理要达到何种目标?【答】:第一、网络应是有效的。
网络要能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
第二、网络应是可靠的。
第三、现代网络要有开放性,即网络要能够接受多厂商生产的异种设备。
第四、现代网络要有综合性,即网络业务不能单一化。
第五、现代网络要有很高的安全性。
最后,是网络的经济性。
3、请说明名字绑定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了进行被管对象的命名,管理信息模型提出了名字绑定(name bingding)的概念。
作为被管对象的一种特性,名字绑定在被管对象定义时定义。
名字绑定的作用是说明被管对象之间的包含关系。
更严格的说,名字绑定是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指出A类的对象包含B类的对象时利用的命名属性。
4、被管对象属性的允许值和要求值的作用是什么?【答】:属性是被管对象的一个用值表示的特性,是通过被管对象界面可见的。
值的数据类型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属性定义包括设置它的取值范围。
属性值有两个集合,一个是允许值集合,一个是要求值集合。
允许值集合用来限定属性可能取的值。
要求值集合用来说明要求属性支持的特定的值。
5、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应该包括那4个子模型,各模型的作用是什么?【答】: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应该包括那4个子模型是:信息模型——描述管理的对象;组织模型——处理和支持系统的组织方面;通信模型——描述为实施管理目的的所需通信过程;功能模型——网络管理任务的组成结构。
6、选择网络管理系统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答】:选择和使用管理平台时的标准:1、足够丰富的功能;2、灵活性;3、生存能力;4、为将来做准备;5、集成的可能性;6、安全性;7、简单性。
《软件体系结构》各章思考题第1章软件体系结构概论1、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对软件危机的看法。
2、就项目管理方面而言,软件重用项目与非重用项目有哪些不同之处。
3、实际参与/组织一个软件重用项目的开发,然后总结你是如何组织该项目的开发的。
4、为什么要研究软件体系结构?5、根据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你认为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6、在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第2章软件体系结构建模1、选择一个规模合适的系统,为其建立“4+1”模型。
2、引入了软件体系结构以后,传统软件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3、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模型与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什么关系?第3章软件体系结构风格1、层次系统结构和基于消息的层次系统结构有什么区别?2、试分析和比较B/S,二层C/S和三层C/S,指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3、组织或参与一个采用B/S和C/S混合体系结构的软件项目的开发,总结开发经验。
4、组织或参与一个采用三层体系结构的软件项目的开发,总结开发经验。
5、SIS和DSSA分别用在哪些场合?6、在软件开发中,采用异构结构有什么好处,其负面影响有哪些?第4章软件体系结构描述1、体系结构描述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标准和规范?2、体系结构描述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区别?3、选择一个规模适中的系统,使用UML为其建模。
第5章动态软件体系结构1、什么是动态软件体系结构?动态软件体系结构与静态软件体系结构有什么区别?2、基于构件的动态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层次结构是什么?3、试比较Dynamic Wright和Darwin的特点。
4、试用Dynamic Wright描述B/S结构第6章Web服务体系结构1、什么是Web服务体系结构?与传统的结构相比,使用Web服务有哪些好处?2、在Web服务中,如何实现其松散耦合的特点?3、试分析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代理三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流程。
Web系统的三层结构①数据访问层 (2)②业务逻辑层 (2)③用户表示层 (3)B/C系统常常采用如图4所示的多层体系结构,这种多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层的功能。
根据所实现的逻辑功能,按照分布式结构的思想,整个应用程序结构大致分为三层: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其扩展为N层体系结构。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在逻辑上清晰三层分别实现的功能,并以此设计整个系统的实现及管理整个系统的代码文件。
不能把处于不同层次的文件混在一起。
否则会造成系统逻辑上的混乱,是庞大的系统难于管理和维护,容易导致系统的失败。
图4 Web系统的典型多层体系结构由图4我们了解到,数据访问层从数据源或其他服务中获取原始数据,业务逻辑层把数据转换为符合业务需求的有意义的信息,最后用户表示层把信息转换为用户能够理解的内容。
层次体系结构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完成多个复杂的业务功能。
当应用程序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之后,创建N层体系结构的应用程序,清晰的层次将使得系统的生成、扩展和维护变得轻松。
①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中包含一个类Database,它完成了最基本的数据访问功能。
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必须访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
该数据层中的数据访问组件负责将存储在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公开给业务逻辑层。
数据访问组件将业务逻辑层与特定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细节隔离开来。
这种隔离具有以下优点:1)尽量减少数据库提供方的更改造成的影响。
2)尽量减少数据表示的更新所造成的影响3)封装操作单个位置的特定数据项的所有代码,极大地简化了测试和维护过程。
可以直接用作简单应用程序的数据访问组件。
通过开发一组用于管理对象关系映射复杂性的类,对于更复杂的应用程序很有益处。
②业务逻辑层在 2.0中,利用SqlDataSource、AccessDataSource等控件无需编写代码就可以选择、更新、插入和删除数据库数据,为开发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简述servlet体系结构
Servlet体系结构是一个 Web 应用程序。
Servlet体系结构由以下组成部分组成:
一、Servlet容器:
Servlet容器是一个Web服务器,它负责与客户端(例如浏览器)的通信,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给Servlet,并接收来自Servlet的响应,这样可以把Servlet摆脱和客户端通信的繁重工作。
二、Servlet
Servlet是一种Java类,它提供了与客户端HTTP请求和响应进行交互的能力,Servlet运行于Servlet容器中,Servlet通过HttpServlet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端的请求,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对象向客户端发送响应。
三、JavaServer Pages(JSP)
JSP是一种动态Web页面,它允许你将HTML代码和Java代码混合到一起,当用户访问JSP页面时,JSP页面被编译成 Servlet,然后Servlet被执行,给客户端返回一个静态页面。
四、JavaBean
JavaBean是一种可以编写在某种语言(如Java)中的、用于与其他组件集成的、一组相关属性和方法的对象模型。
它可用于在JSP 页面中获取和储存数据。
总之,Servlet体系结构包括Servlet容器、Servlet、JSP和JavaBean,它们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Web应用程序。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0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方向课程。
本课程运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工具,来对软件设计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包括软件模型和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和UML、软件设计过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用户界面设计、设计模式、Web服务体系结构、基于分布构件的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软件设计的进化、云计算的体系结构等内容。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包括:1.让学生建立构建软件系统架构一般方法的感性认识,理解并掌握软件系统架构分析、体系结构建模与架构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能从内部模块规划设计、系统层次结构的构建开始,了解构建系统结构的一般技术和方法。
2.在构建软件系统的过程中,理解软件系统构建的一些关键问题,学习应对不同需求的系统对策和设计实现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系统架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同时,深入理解各种典型框架技术及原理,并初步具备运用模式设计思想开展软件详细设计的能力。
3.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概念、术语和系统化方法,建立软件架构设计的理念,了解当前流行的框架技术,并理解其原理。
另一方面,以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初步架构设计能力为目的,并在项目开发中加以实践;在实践环节中重点培养运用典型框架进行项目构建的能力和使用设计模式进行细化设计的能力。
0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第1章引言(一)基本教学内容1.1 软件1.2 软件工程1.3 软件设计1.4 软件体系结构(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理解软件的本质、软件神话、软件工程,了解软件过程和软件工程实践的相关内容,了解网络环境带来的各类问题。
教学重点:软件工程中的设计、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软件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的内容、设计阶段的软件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