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粉尘防治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81.00 KB
- 文档页数:50
矿山粉尘防治
矿山粉尘防治是指采矿和矿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灰尘和硬质颗粒物的控制和减少。
由于矿山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粉尘,会引发许多职业病,如尘肺病、肺结核、鼻炎、哮喘等。
因此,粉尘防治是矿山工作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方面。
在进行矿山粉尘防治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采用防尘材料:在矿山生产中防止颗粒物的聚集和扬尘,可以采用半硬质材料,包括混凝土、水泥、木质材料等,来铺设矿井和道路。
2. 装设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目的是保持矿山内的空气良好,减少粉尘的扬尘和集中。
通风系统还可以用于控制地下爆炸和其他安全问题。
3. 流水作业:流水生产是在矿山生产中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普遍。
通过流水生产,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矿山工人的危害,同时可以降低整个矿山的生产成本。
4. 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大量使用机械化设备是矿山粉尘减少的有效方法。
如在破碎或切割矿石时,使用新型设备,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的产生。
5. 粉尘监测:通过粉尘监测,可对矿山的粉尘产生量和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粉尘问题,负责人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矿山粉尘防治是矿山工作安全和健康的保障。
通过采用科技手段,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加强员工职业病防护,实现了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矿山粉尘防治将会成为更加高效和完备的系统,从而确保矿山的安全、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
矿井粉尘危害及防治对策1. 引言1.1 矿井粉尘危害概述矿井粉尘是指在矿井开采、运输、装卸等过程中产生的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质。
矿井粉尘是矿山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其主要成分包括岩石碎屑、煤尘、金属粉尘等。
矿井粉尘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井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矿井粉尘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如尘肺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矿井粉尘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矿井粉尘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对周围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矿井粉尘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矿井粉尘危害无处不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只有加强矿井粉尘防治,才能保障工人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结束】1.2 矿井粉尘防治的重要性矿井粉尘防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矿井粉尘是煤矿、金属矿等矿山作业中普遍存在的危害因素,产生的粉尘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长期暴露于粉尘中会导致职业性肺病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
矿井粉尘的存在也容易引发矿难事故,加剧矿山作业中的安全风险。
加强矿井粉尘防治,不仅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需要,也是确保矿山作业安全的重要措施。
矿井粉尘的防治关乎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粉尘污染不仅会影响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和声誉,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矿井粉尘防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改善企业形象,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与支持。
矿井粉尘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粉尘造成的危害,保障工人健康,确保矿山作业安全,促进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矿井粉尘的组成与来源矿井粉尘的组成与来源主要包括煤尘、岩尘、矿石粉尘等。
煤尘是矿井粉尘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
矿井粉尘防治基础知识矿井粉尘防治是指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矿井产生的粉尘,并保障矿工的安全与健康。
粉尘是矿井中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危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因此,矿井粉尘防治至关重要。
一、矿井粉尘的组成和来源1. 矿井粉尘的组成矿井粉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可燃粉尘和非可燃粉尘。
其中,可燃粉尘主要包括煤粉、煤灰和油气粉尘,非可燃粉尘主要包括岩石、土壤和金属粉尘等。
2. 矿井粉尘的来源(1)采掘作业:包括爆破、钻孔、挖掘、破碎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2)煤炭处理:包括煤炭的破碎、筛分、洗选、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3)矿石破碎:包括矿石的破碎、粉磨、筛分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4)运输装载:包括输送带、卡车、装载机等设备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5)尾矿处理:包括尾矿的浸取、干燥、浓缩、过滤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二、矿井粉尘的危害1. 健康危害(1)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矿井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矽肺、尘肺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矿井粉尘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3)消化系统疾病:矿井粉尘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引发胃肠道疾病。
(4)神经系统疾病:矿井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长期暴露会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2. 火灾和爆炸危害矿井粉尘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一旦遇到火源,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三、矿井粉尘防治的技术手段1.湿法防尘技术湿法防尘是指在产生粉尘的作业现场进行湿化处理,通过增加空气湿度或添加水剂,使粉尘颗粒吸湿沉降,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的一种技术手段。
湿法防尘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对粉尘的减排效果显著。
2.局部通风技术局部通风是指通过设置抽风设备或送风设备,将粉尘产生的地点或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空气进行抽排或送风,减少粉尘的扩散和浓度。
局部通风技术主要应用于孤立的粉尘源,如采掘机械、破碎设备、煤炭处理设备等,可以有效控制粉尘的扩散。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
是指煤矿井下工作环境中粉尘的控制标准和防治措施。
以下是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粉尘限值:规定了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的限制。
根据不同的工作区域和岗位,制定了相应的粉尘限值,并对不同类型的粉尘进行分类管理。
2. 吸尘装置:规定了煤矿井下必须安装的吸尘装置的要求。
吸尘装置应具备足够的吸风力和过滤效果,能够有效清除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3. 风流控制:规定了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要求。
通风系统应保证井下空气流通畅通,将产生的粉尘及时排出井下,并确保工作面附近空气清新。
4. 个人防护设备:规定了煤矿井下工人必须佩戴的个人防护设备。
包括防尘口罩、防尘服、防护眼镜等,以保护工人免受粉尘的侵害。
5. 部位清扫措施: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结束后,清扫工作场所的要求。
清扫应使用湿拖把,防止粉尘再次扬起。
6. 定期检测:规定了煤矿井下粉尘浓度的定期检测要求。
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井下粉尘超标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的目的是保护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粉尘对工作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助于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矿井粉尘危害及防治对策
矿井是开采矿物质的地方,往往伴随着矿井粉尘产生。
矿井粉尘对矿工的健康和生产
环境都会带来威胁。
因此,对矿井粉尘进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矿井粉尘的危害
性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治。
1.矿井粉尘危害性:
(1)对矿工的健康危害:由于矿井粉尘通常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等物质,
吸入后可能导致职业病,如矽肺病,尘肺病等。
这些疾病可导致矿工体力下降、职业寿命
缩短、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2)对生产环境的危害:矿井粉尘不仅会危害矿工的健康,还会污染矿井空气、工作
面和周边环境,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矿井通风系统是防治矿井粉尘的重要手段。
通风系统
的设计应考虑到有效地控制粉尘的扩散。
矿井通风系统应包含风井、讨水井、风障等系统,且操作应符合规范要求。
(2)加强作业现场管控:在矿井作业现场,应定期开展扬尘源监测,并在必要时增加
湿法降尘、覆盖作业、减少装卸物料堆场等防尘措施,减少粉尘的飞扬量。
(3)加强个体防护:除了进行集体防护措施外,还应提高矿工的防护意识,配备高效
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尘服等,以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4)技术措施:应引入新技术,如矿井湿法喷淋、静电除尘技术、固定式湿式除尘系
统等,对矿井粉尘进行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对矿井粉尘的防治措施是多样且必要的。
只有矿方和当地政府加强防治工作,矿工个体防护、技术措施配合,才能有效保障矿工的健康与生产质量、环境,实现可
持续发展。
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矿山防尘技术包括风、水、密、净和护等5个方面,并以风、水为主。
风就是通风除尘;水是指湿式作业;密是指密闭抽尘;净是净化风流;护是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1.防尘技术采煤工作面防尘。
包括煤层注水、合理选择采煤机截割机构和喷雾降尘。
掘进工作面防尘。
包括掘进工作面防尘、机掘工作面通风除尘和锚喷支护防尘。
运输、转载防尘。
包括机械控制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和电器控制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综合防尘措施。
包括湿式钻眼、冲刷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放炮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措施。
2.煤尘防、隔爆措施煤尘爆炸必须在3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可能发生,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有足以点燃粉尘的热源。
如果不让这些条件同时存在,或者破坏已经形成的这些条件,就可以防止煤尘爆炸的发生和发展。
这是制定各种防止煤尘爆炸措施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第一,采取防尘措施。
一般情况下,生产场所的浮游煤尘浓度是远低于爆炸下限浓度的。
但是,因空气震荡(放炮的冲击波)等原因使沉积煤尘重新飞扬起来,这时的煤尘浓度大大超过爆炸下限浓度。
据估算4㎡断面小巷道的周边上,只要沉积0.04mm厚的一层煤尘,当它全部飞扬起来,就达到了爆炸下限。
实际上,井下的沉积煤尘都超过了这个厚度,所以,减少巷道内的沉积煤尘量并清除出井,是最简单有效的防爆措施。
各生产环节采用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减少煤尘的产生,降低空气中的煤尘浓度,也就降低了沉积煤尘量。
因此,综合防尘措施既是减少粉尘危害工人健康的措施,也是防止煤尘爆炸的治本措施。
第二,杜绝着火源。
井下能引起煤尘爆炸的着火源有电气火花、摩擦火花、摩擦热、煤自燃而形成的高温点、爆破作业出现的爆燃以及瓦斯爆炸所产生的高温产物等。
消除这类着火源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保持矿用电气设备完好的防爆性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电器设备失爆现象;选用非着火性轻合金材料避免产生危险的摩擦火花;胶带、风筒、电缆等常用的非金属材料必须具有阻燃,抗静电性能;采用阻化剂、凝胶或氮气防止煤柱、采空区残留煤发生自燃,同时,加强瓦斯管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生产矿井粉尘防治措施矿井粉尘是在采掘和运输煤矿等矿物的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含有有害物质,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矿井粉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一、局部通风局部通风是指通过设置通风装置,将污染源附近的空气排出,以减少粉尘的扩散。
这可以通过安装局部排风系统来实现,例如可将一些大型通风设备安装在采掘机等装置的周围,以吸走产生的粉尘。
二、雾炮喷雾装置雾炮喷雾装置是将水以高压形式喷洒到产生粉尘的地方,从而将粉尘瞬间湿润,使其沉降下来。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粉尘扩散,改善工作环境。
三、湿式喷雾设备湿式喷雾设备是针对粉尘产生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设备。
这种设备通过喷雾水将矿井内的空气湿润,从而减少粉尘的悬浮浓度。
湿式喷雾设备一般设置在通风系统中,能够在送风口直接向空气中喷雾。
四、粉尘抑制剂粉尘抑制剂是一种能够附着在粉尘颗粒上并使其沉降的物质。
常用的粉尘抑制剂有聚合物颗粒、沥青颗粒等。
在矿井作业中,将粉尘抑制剂喷洒到需要控制粉尘的区域,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的扩散。
五、机械除尘设备机械除尘设备是一种通过过滤、离心等机械方式将粉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
常见的机械除尘设备有布袋除尘器、离心式除尘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将矿井产生的粉尘分离出来,降低悬浮粉尘的浓度。
六、人员防护器材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矿井中必须配备相应的人员防护器材。
例如,工人应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以减少粉尘的吸入和对身体的伤害。
七、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为了确保粉尘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如风机、喷雾装置等是否正常运行,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总之,采取上述措施能够有效防治矿井粉尘,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但需要注意的是,矿井粉尘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
只有在安全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健康。
矿井粉尘危害及防治对策矿井粉尘是在采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颗粒物,主要由岩石破碎、掘进、爆破、装载、运输等环节产生。
矿井粉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矿井粉尘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矿井粉尘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危害:矿井粉尘中含有大量的细小颗粒物,会被人吸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癌的发生。
2. 皮肤危害:矿井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和毒性物质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损害,引起皮炎、湿疹等疾病。
3. 眼睛刺激:矿井粉尘中的颗粒物会落入眼睛,引起眼睛病变,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1. 粉尘防护设施:在矿井中设置粉尘防护设施,如除尘设备、湿式除尘装置等,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 个体防护措施:工人在工作时应佩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个体防护用品,避免粉尘直接接触到呼吸道、眼睛和皮肤。
3. 定期清扫和清洗:定期对矿井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清扫和清洗,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粉尘的积累和扩散。
4. 通风换气措施:加强矿井的通风换气工作,使矿井内部的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积累的机会,降低粉尘浓度。
5. 健康监测和职业卫生防护:对从事矿井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职业病症状。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工作,指导工人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增强矿井作业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矿井粉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通过加强粉尘防治技术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工人应重视个体防护,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降低粉尘对自身的危害。
对于矿井作业单位来说,也应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工作,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提高作业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卫生性。
煤矿井下粉尘的防治措施有哪些1、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是利用风流将井下作业地点的悬浮矿尘带出,稀释和排出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积聚的有效措施。
因此控制好风速对防尘具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掘进工作面最优风速0.4~0.7m/s,回采工作面为1.5~2.5m/s,不允许超过4m/s。
2、巷道降尘:(1)离掘进工作面30m左右地方设置水幕净化风流,掘进作业时开启供水阀门。
水幕随着掘进工作面推进而挪动位置,一般每推进20m挪动一次。
(2)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离工作面20米左右地方设置水幕净化风流,在辅运大巷和运输顺槽交叉处设置水幕。
(3)在转载点设喷雾洒水降尘,根据风流中粉尘浓度而开启供水阀门。
3、巷道风速检测及要求:定期检查各个巷道的风速,及时调整和控制不合理的风速,防止因风速过大扬起落尘或风速过小不能及时带走空气中的粉尘。
4、粉尘检测及要求:矿上配备粉尘采样器(矿用本质安全型)用于检测采、掘工作面以及其他产生粉尘较大地点的空气,可及时发现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是否超限,若超限立即分析并采取对应措施,并由专人进行矿井粉尘的检测。
5、及时清尘:每个区队要求定时清扫和刷洗巷道周壁沉积的煤尘,以防止煤尘在井下堆积超标。
6、个体防护:为了防止尘害,保护职工健康,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切实抓好控制和消灭尘肺的发生的工作。
加强防尘工作的领导,贯彻防尘措施,提高防尘、降尘效果。
有计划的对工人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了解尘肺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作好防尘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个体防护是综合防尘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防护的防尘用具主要包括:防尘口罩、防尘帽、防尘呼吸器等,其目的是使佩戴者能呼吸净化后的清洁空气、又不影响正常工作。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文在煤矿井下作业中,粉尘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煤矿井下粉尘的防治工作是保障煤矿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井下粉尘,确保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了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
本文旨在介绍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煤矿井下粉尘的来源煤矿井下粉尘主要由三种来源产生:煤炭破碎、装煤和运输车辆。
1.煤炭破碎:井下的煤炭破碎是粉尘产生的主要来源。
煤炭经过破碎和粉碎后会产生大量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在空气中飘散,形成粉尘。
2.装煤:煤炭装载过程中,由于装煤机的振动和煤炭的倾泻,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其中部分会形成粉尘。
3.运输车辆:运输车辆在井下运输煤炭的过程中,轮胎和地面的摩擦会将地面上的颗粒物提起,并形成粉尘。
二、煤矿井下粉尘的危害煤矿井下粉尘主要通过吸入、经皮吸收和飞溅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吸入:粉尘中的细小颗粒物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容易随着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2.经皮吸收: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对肌肤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飞溅:井下作业中,由于煤炭的破碎和装载过程中的震动,会使粉尘飞溅,直接破坏矿工的视觉,增加工作的危险性。
三、煤矿井下粉尘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煤矿井下粉尘,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了以下的防治措施:1.采取湿法作业:在煤炭破碎和装载过程中,采用湿法作业可以有效降低粉尘的产生。
湿法作业可以通过喷水、喷雾等方式将粉尘湿润,减少粉尘的飞散。
2.使用粉尘剂:在煤炭破碎和装载的工作场所,可以使用粉尘剂进行喷洒。
粉尘剂可以降低粉尘的飞散,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煤炭表面,减少粉尘的产生。
3.改进设备和技术:通过改进设备和技术,降低煤炭破碎和装载的震动和振动,减少粉尘的产生。
可以采用减振设备、改进装载机结构等方式来改进设备和技术。
4.加强通风系统: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清除粉尘。
矿井粉尘防治基础知识矿井粉尘是指在矿井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小颗粒物质,主要由岩石破碎、矿石开采、装载、输送、破碎、煤化学加工和交通运输等工序中产生。
粉尘含有大量的高风险物质,如二氧化硅、二氧化硫、石棉、放射性物质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矿井粉尘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一、矿井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 呼吸系统危害:矿井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后,会沉积在呼吸道粘膜上,引起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疾病。
2. 循环系统危害:矿井粉尘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3. 消化系统危害:矿井粉尘中的有毒物质摄入人体后,可能引起胃炎、肠炎、消化系统癌变等疾病。
4. 神经系统危害:矿井粉尘中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可能引起神经衰弱、头晕、失眠等症状。
5. 皮肤危害: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皮肤过敏、瘙痒、湿疹等症状。
二、矿井粉尘防治的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系统的技术措施和工程控制措施,防止粉尘产生和扩散,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矿井粉尘,组织进行粉尘防治工作。
3. 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粉尘防治标准和措施。
4. 按期检测:定期对矿井工作环境进行粉尘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不断创新:注重科技创新,引进和研发新的粉尘防治设备和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三、矿井粉尘防治的技术措施1. 排风系统:安装有效的排风系统,将室内污染物排出,并通过净化设备净化后排放到室外。
2. 禁煤喷雾:对煤矿中的裸露煤体进行喷雾,减少煤尘的产生和扩散。
3. 水雾降尘:在需要控制粉尘的场所,进行水雾喷洒,通过水雾吸附和湿化作用,减少粉尘的扩散。
4. 多级过滤:通过安装多级过滤器,将空气中的粉尘物质进行过滤,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
5. 密闭运输:对矿井中的物料进行密闭运输,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矿井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
长期累积下来,会对矿工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矿井综合防尘是指对矿井产生的粉尘进行全面防控。
本文将介绍一些矿井综合防尘的技术措施。
机加工作业防尘1.控制加工干燥度生产中加工物料干燥度越高,粉尘排放就越严重。
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加工物料的干燥度,采用给水作用等方法尽量压制产生粉尘的过程。
2.利用集扫技术集扫技术是利用高速集流风的力量,将破碎物料在集流器内形成飞沫,减小粉尘排放,利用静电除尘器对少量粉尘进行处理。
3.对过高温的物料加工进行防尘控制物料加工温度过高往往会使物料燃烧,产生大量污染物质。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毛刷覆盖的方式或者利用液压喷淋进行控制,维持加工温度达到合适的程度。
采煤作业防尘采煤作业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的最主要环节之一,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防尘。
1.使用高效除尘器对采煤工作面需要落地的粉尘,设置高效除尘器进行一次性处理,有效地减少了对工作面进行清理的次数和工作强度。
2.安装采空区风道采空区风道是采煤工作面与回风巷之间的风道,它有利于采煤工作面的通风、降低工作面的温度并减少作业产生的粉尘。
3.采煤机加装地压与水幕地压是采煤机底部开窗内受地压力作用的装置。
地压能够有效抑制采煤机的振动,以及减少因采掘产生的煤尘。
此外,水幕是一种喷洒水雾的方式,也可有效地减少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大气治理防尘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等有害气体,与粉尘成含有关系。
因此,大气治理防尘也是非常重要的。
1.配备催化剂矿井生产过程中需要往大气中排放杂质和有害气体,配备催化剂能够有效地降低这些气体的污染程度。
2.整合污染物质矿井中产生的污染物质除了粉尘外,还有一些有害气体的产生。
根据情况,需要开展合适的整合措施。
3.加强大气监测通过对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引言:在煤矿井下作业,由于采煤、装煤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对矿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粉尘防治规则。
本文旨在总结煤矿井下粉尘防治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具体的规定,以便矿方、工人和监管部门参考。
本文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内容全面且准确。
一、煤矿粉尘防治的原则1.预防为主。
在煤矿井下工作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预防粉尘产生,避免产生大量粉尘。
2.控制源头。
对于已经产生的粉尘,应采取控制措施,降低粉尘产生量。
3.组织施救。
煤矿井下施救活动可能会产生粉尘,应有完善的组织计划,减少粉尘的产生。
4.技术先进。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技术应与时俱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粉尘防治效果。
二、煤矿粉尘防治的措施1.采煤过程中的粉尘防治(1)水雾喷淋:在采煤过程中,应将煤矿工作面进行水雾喷淋,以降低粉尘产生量。
(2)湿法输送:在煤矿工作面和煤矿车辆的传送过程中,应采用湿法输送,减少粉尘的产生。
(3)降尘剂:可在采煤过程中使用降尘剂,降低粉尘的扬尘量。
(4)通风系统: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提高采煤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减少粉尘的含量。
2.运输过程中的粉尘防治(1)湿法运输:煤矿井下的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湿法运输方式,减少粉尘的产生。
(2)封闭运输:对于需要采用干法运输的场所,应采用封闭运输方法,防止粉尘的外溢。
(3)同步净化: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在运输过程中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同步净化处理,减少粉尘的外溢。
(4)个人防护:承担运输工作的工人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防止粉尘对人体的伤害。
3.施工作业过程中的粉尘防治(1)湿化处理:对于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区域,应采用湿化处理方式,减少粉尘的产生。
(2)排风系统:对于煤矿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密闭区域,应建立排风系统,及时排除室内粉尘。
(3)降尘剂: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降尘剂,降低粉尘的含量。
(4)个人防护:参与施工作业的工人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防止粉尘对人体的伤害。
2024年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
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如采矿、掘进、运输、提升的几乎所有作业工序都不同程度地产生粉尘。
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作业地点的通风状况、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都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
(一)矿山粉尘的性质及危害1.粉尘的概念(1)全尘。
全尘是指用一般敞口采样器采集到一定时间内悬浮在空气中的全部固体微粒。
(2)呼吸性粉尘。
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滞留于肺泡区的浮游粉尘。
空气动力直径小于7.07m的极细微粉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
(3)浮尘和落尘,悬浮于空气的粉尘称浮尘,沉积在巷道顶、帮、底板和物体上的粉尘称为落尘。
2.粉尘性质(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
(2)粉尘的粒度。
粉尘粒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尺度。
一般来说,尘粒越小,对人的危害越大。
(3)粉尘的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粉尘组成中,小于5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
(4)粉尘的浓度。
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
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5)粉尘的吸附性。
粉尘的吸附能力与粉尘颗粒的表面积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大,表面积也越大,其吸附能力也增强。
主要指标有吸湿性、吸毒性。
(6)粉尘的荷电性。
粉尘粒子可以带有电荷,其来源是煤岩在粉碎中因摩擦而带电,或与空气中的离子碰撞而带电,尘粒的电荷量取决于尘粒的大小并与温湿度有关,温度升高时荷电量增多,湿度增高时荷电量降低。
(7)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
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在外界明火的引燃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3.尘的危害性矿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矿井防治粉尘管理粉尘是矿井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粉尘,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矿井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粉尘的管理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矿井防治粉尘的管理措施。
1. 定期进行粉尘检测粉尘检测是矿井防治粉尘的基础工作,只有了解粉尘的浓度和成分,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矿井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矿井内的粉尘进行检测,包括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和颗粒物尺寸分布等参数。
通过检测结果,及时发现粉尘超标的区域,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 控制粉尘产生源矿井内主要的粉尘产生源包括矿石破碎、运输、装料和提升等过程。
矿井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减少粉尘的产生。
比如,在矿石破碎过程中,可以使用封闭式破碎设备,减少粉尘的扩散。
在运输和装料过程中,可以使用湿法和负压吸尘等技术手段,减少粉尘的飞扬。
3. 加强通风管理通风是矿井防治粉尘的重要手段。
矿井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在通风系统设计中,应当合理布置通风孔和通风设备,保障矿井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的积聚。
此外,矿井管理部门还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排风机和风速计,保证矿井内的风速符合要求。
4. 使用防尘设备矿井管理部门应当提供适当的防尘设备,确保矿工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比如,在进行破碎作业时,矿工应当佩戴口罩和防尘眼镜,有效阻挡粉尘进入呼吸道和眼睛。
在装料作业时,可以使用防尘卸料器,减少粉尘的飞扬。
对于一些高风险区域,如煤矿井下应急避灾通道,应当安装防尘门,阻隔矿井外的粉尘进入。
5. 健全管理制度矿井管理部门应当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防治粉尘的责任和要求,并对矿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在矿井内,应当设置明确的标识和警示,告知矿工关于粉尘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此外,矿井管理部门还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对矿井粉尘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