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学三年级语文第5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3
主备人: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3-10第五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习作2》、《练习2》、《菩萨兵》一、教材简析《习作2》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
要求学生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介绍画中的人物,用文字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爱好。
第二部分是例画与例文。
例画用寥寥几笔,勾画出人物特点;例文语言精练,从多方面刻画人物特点,详略得当,为学生初学写人文章提供了一个范例。
图文一致,突出了人物特点。
《练习2》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
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菩萨兵》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
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
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
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二、教学目标《习作2》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图和例文是怎样抓住任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协作的。
2.彷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和想象中的人的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方法。
《练习2》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
2.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熟背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
4.分组讨论“关于春游的建议“,并推荐代表发言。
5.学写毛笔字:笔画“撇折”。
《菩萨兵》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搭船的鸟》(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课文讲述了“我”坐船回乡下外祖父家,在船上认识了一种鸟——翠鸟。
课文以儿童的身份讲述,贴近学生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学习。
课文描述了雨、翠鸟的样子和捕鱼情景,表现了“我”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得以增长见识,让学生了解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方法、角度和意义。
2.课后练习“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体现的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既体现了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有新鲜感的语句,也说明了观察方法、角度和意义的学习了解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并进行说话的训练。
3.课后练习题“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同样是说明了观察方法、角度和意义的学习了解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阅读理解与学习了解观察,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的评价,须通过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因此,最后应进行说话的训练。
4.课文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了解课题和翠鸟样子的美丽,要适时利用,以利于学生顺利过渡。
学情分析:1.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语句的关注学习,已经相隔了两个单元,因此这一课的学习有必要温故知新。
2.课后练习“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和“想象翠鸟捕鸟的情景”都是“学表达”的学习训练,体现了统编教科书力图使阅读学习与表达学习的平衡。
故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从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学表达”为重点了,重点的转移,会给三上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和困难,为此,这两个教学目标要做好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顺利达标,以更好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父”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搭”等13个字和“母亲”等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啦”在本课的读音,能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和各部分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学习留心观看周围的事物,把握观看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观看事物。
2.调动多感官,捕捉事物的特点,丰富表达的内容。
3.多角度地细心观看生活,发觉生活的丰富多彩,养成观看的适应。
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观看事物;捕捉事物的特点,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日常生活中养成观看的良好适应课前预备:教师预备:1.多媒体课件。
2.写话范例。
学生预备:观看周围的事物,或者拍照,或者画下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1.课前,我们先做个游戏,名字叫“找不同”。
2.过渡: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用眼睛来观看周围的世界,查找有味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观看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吧。
板书课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引用名人名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用自己的眼睛观看周围事物,就会有专门多有味的发觉。
二、回忆课文,受到启发1.回忆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都观看了周围的哪些事物?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出示《搭船的鸟》课文插图,教师小结: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看,作者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
4.出示《金色的草地》课文插图,教师小结: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只是了,但作者稍加留意,就发觉了奇异的变化。
5.小结: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觉。
6.师:在观看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作者又有哪些发觉呢?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鲜艳的羽毛和灵敏的身手。
(2)出示带有蒲公英的草地的图片,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异的变化,原先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三年级第五周语文教案(时间9月27日-10月9日)整理人:茹改梅一、周学习内容:本单元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儿童和平条约》《说声“对不起”》,“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还编排了《画里少了什么》《一朵小花》。
二、周学习重难点:1.生字:会认会写16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学习多音字“给”、“矮”,继续学习独立识字。
2.积累:a、朗读课文《儿童和平条约》《说声“对不起”》,自读《画里少了什么》《一朵小花》,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
b、理解“宣告”“仇恨”“给予”“道歉”“犹豫”“原谅”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作文:(学写自我介绍,,讨论制定公约)三、周学科融合:这几篇记叙文反映的问题集中在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议题上,对学生有切实的教育意义。
从表达上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写身边发生的事,把事情写完整,写清楚。
四、周学情分析::在识字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正确运用音序和部首等查字法,查字典认字。
能根据汉字的特点集中成批地识字,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并且三年级的学生有笔画笔顺等方面的基础、间架结构的意识、初步能自己去探究,体会、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课生字较多,预习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来读准字音,识字教学可以分类进行教学。
在阅读方面,基本能做到独立阅读,初步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
知道朗读时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能做到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
听话说话时能努力做到耐心倾听,听懂别人的讲话内容;说话时态度比较大方,能用普通话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基于这一阅读基础,分析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小作者的神态、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语言到情感,体会人物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感受表达出来。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基础,故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践感知。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学过《讲信用》单元,通过两篇主体课文的学习,学生懂得在与人交往时要讲信用并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教育学生对别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
三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三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1学习目标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
(板书课题)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际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
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
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
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
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
度表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 课文:《大山的颜色》、《可爱的字》、《绿叶子》、《太阳呀太阳》
- 目标:通过研究课文,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了解自己的名字和字的书写方式。
- 教学重点:研究识字、阅读理解。
- 教学时长:4周
第二单元:认识世界
- 课文:《阳光雨露》、《国旗升起来》、《乘龙船》、《金秋的果园》
- 目标:通过研究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阳光、雨露,感受国旗升起来的庄严,认识乘龙船的文化,体验果园的丰收。
- 教学重点:研究识字、理解课文意思、表达自己的看法。
- 教学时长:4周
第三单元:人是人的呀
- 课文:《祖国的花朵》、《蜜蜂和小鸟》、《开学了》、《我们的花园》
- 目标:通过研究课文,使学生热爱祖国花朵,关注小动物,了解开学和花园的用途。
- 教学重点:研究识字、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 教学时长:4周
教学进度表
请注意,教学进度表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供参考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语文备课三年级上册东莞中心小学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
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2、教材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
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课文分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两类。
精读课文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这两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
习作例文由《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组成,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例,方便学生借鉴和仿写。
通过“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
“初试身手”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试写练习和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写简单的片段。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本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良好习惯,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单元课文旨在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本单元的篇章页引用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目的是为了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单元重点:(1)阅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
四篇课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描写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内容浅显易懂,非常贴近儿童生活。
《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作者在去乡下的路上的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记录了作者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
要求我们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关键词等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和表达思想。
(3)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拼音复习与汉字学习第1课:拼音复习第2课:汉字学习第二单元:快乐的校园生活第3课:我们的校园第4课:课间活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5课:天空的奥秘第6课:季节的变化第四单元:传统文化与节日第7课:传统节日第8课:春节的习俗第五单元:动手动脑,创新思维第9课:动手动脑第10课:创新思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