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39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9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新闻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
(二)课程任务本课旨在解决三大问题:新闻是什么,新闻事业是怎样的,怎样在当代中国从事新闻事业。
基于新闻学理论性强的特点,采取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
讲授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新闻理论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新闻出版事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绪论重点与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学的定义、新闻理论的定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第一章新闻本源重点与难点:1、事实与新闻的关系2、新闻的定义3、文学真实与新闻真实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2、如何认识事实与新闻的关系?3、新闻的定义4、能够辨析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新闻的定义5、新闻的基本特征6、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7、区别文学真实与新闻真实第二章新闻真实重点与难点:1、新闻真实的内涵2、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3、虚假新闻的危害及治理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在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4、如何实现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两者的统一?5、联系实际,谈谈虚假新闻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第三章新闻价值重点与难点:1、新闻价值的含义和要素2、新闻敏感3、如何发现新闻价值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价值的含义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在实践中辨析和运用?3、新闻敏感的含义4、结合新闻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敏锐地发现新闻价值?5、检验新闻价值的根本标准是什么?6、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新闻事业重点与难点:1、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2、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3、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决定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如何理解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3、新闻事业有哪些基本功能?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5、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重点与难点:1、新闻工作的阶级性2、新闻工作的党性3、理解党性是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4、理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5、三贴近6、正面宣传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如何理解新闻工作具有阶级性和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2、为什么说党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3、新闻工作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4、新闻工作如何做到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5、新闻工作如何做到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6、三贴近的内涵7、新闻工作如何做到“三贴近”?8、什么是正面宣传?9、为什么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第六章新闻宣传重点与难点:1、宣传2、新闻宣传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3、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4、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宣传的定义2、宣传包括哪些要素?3、新闻宣传与宣传存在哪些联系与区别?4、阐述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5、论述新闻宣传如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6、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7、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重点与难点:1、新闻舆论2、舆论导向3、舆论引导的新机制、新特点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什么是舆论?2、什么是新闻舆论?3、什么是舆论导向?4、新闻舆论产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5、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何重要意义?7、如何做好典型宣传?8、如何做好重大主题宣传?9、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0、社会舆论工作需要把握的两个重点11、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12、如何建立和健全舆论引导的新机制?13、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重点与难点:1、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功能、意义、任务、主体、客体、原则2、在当代中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2、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3、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4、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有哪些?5、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6、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7、在当代中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主要采用哪几种方法?8、什么是媒体审判?9、如何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做到理性分析和正确引导?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重点与难点:1、新闻出版自由的含义2、理解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针对性3、理性看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4、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出版自由的含义2、怎样理解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针对性?3、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有哪些?第十章新闻法治重点与难点:1、新闻法治2、新闻传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3、协调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法治的含义2、新闻传播主体的权利有哪些?3、新闻传播主体的义务有哪些?4、依法行政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如何协调公民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关系?6、如何增强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不同环节的守法意识?第十一章新闻事业管理重点与难点:1、加强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重要意义2、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3、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体制4、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机制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2、论述加强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重要意义3、我国新闻事业管理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体制5、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具体机制6、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特点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重点与难点:1、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2、新闻队伍建设的原则3、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4、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5、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1、论述为什么要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2、新闻队伍建设应当遵循什么原则?3、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为什么要提高理论素养?4、结合新闻工作的性质,论述对提高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的认识5、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6、结合个人情况,谈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提高业务素质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新闻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新闻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学的研究对象、重点及内容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journalism) 研究的重点及中心议题:研究重点: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具体为,探讨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因此被确定为:客观社会的诸多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content):历史、理论、应用(参见李良荣《新闻学导论》绪论部分)新闻史(history of journalism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理论(theory of j.):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形成理论体系,反过来指导实践。
新闻业务(applied j.):研究各种业务知识,探讨各种工作技能。
含采、写、编、评、摄影、发行、经营等。
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学给了我们一种从事新闻工作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善于去发现新闻、发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巧。
但是,在新闻学里并没有一个观察、理解现实和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荣辱好恶的价值体系或参照系。
这种价值体系必须从其他学科,例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文学等等以及社会实践中去吸取。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正误,区分善恶,反对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主张任何人都可以拥有通讯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而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种权力。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论”真理只有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得。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新闻活动绪论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中心议题新闻学的内容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新闻事业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学习新闻学的意义这门课的主要框架新闻(新闻基本特点、定义、要素、类别)新闻传播者(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新闻传播内容(信息、宣传、舆论)新闻传播对象(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传播媒介(新闻媒介的产生、性质、功能)新闻传播效果(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功能定位、传播效果)新闻学研究的对象1、新闻活动:新闻活动就是人们有意识地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活动。
2、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的出现的要求更高,它是伴随文字的诞生,社会分工的出现,专门新闻工作者的产生而产生。
它已摆脱了早期新闻活动那种小规模的、非自觉的状态,而成为更大规模、更专业的新闻活动。
新闻事业,是人类的新闻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事业,就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这些新闻机构的总称。
更准确地说,新闻事业是新闻传播机构、工作人员及其传播活动的总和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1903年,商务印务馆译印的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1919年史青译的美国记者休曼的《实用新闻学》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两本新闻学译本1918年创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最早研究新闻学的团体,也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的学堂。
研究会的导师徐宝璜著的《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著作邵飘萍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最早的新闻采访著述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最早系统记述中国报刊史的著作。
这三本开山之作,是创建中国新闻学的史、论、实务的三大块奠基石世界各国新闻学主要性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起源于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并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它的主要内涵就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新闻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新闻媒介的演变第一节远古新闻传播时代一新闻媒介的起源原始新闻媒介:指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介质记录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
人身载体包括“手势语”和口语媒介,身外载体包括实物媒介,声光媒介和图示媒介。
原始新闻: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笨拙的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
语言为原始新闻传播提供了软媒介(非物质媒介),构成有声信息符号,这是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
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二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1.人体传播:游群相互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身体成为天然的载体,传播范围仅限于“游群”内。
用手势和口语传播信息,游群成员都能看到或听到。
三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1.手势新闻媒介:手势语是一套有意义的手势符号,构成无声的意媒系统,和手臂、手掌融合为最早的新闻媒介。
早期智人建立了一套手势语的符号系统。
手势语的手与臂是介质,与手势意媒构成人身媒介,只是原始社会信息传播古老媒介之一。
2.口语新闻媒介:有声语言完善到能够达到交流的程度时,出现了原始新闻的口头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
Eg。
奴隶时代的罗马帝国曾设立口语新闻机构。
3.实物新闻媒介:硬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意媒)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实物本身不是意符,但利用实物的特征代表一种意义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媒,具有初级符号的功能。
它本身也是介质。
实物媒介依赖具体语境才能辨别其意,传播者语境相同,赋予实物特定的含义,实物也就成为能传播信息的媒介。
实物新闻的使用常具备如下条件:(1)部落内部对实物含义事先做过约定,以便借助实物把信息告诉给暂时无法见面的接收者。
(2)当事人双方面临共同的处境、冲突,用实物通知对方或向对方发出警告,使对方做出某种反应。
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1)生理和心理需求(原始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人类获取信息趋利避害适应环境的本能)2)新闻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社会协作离不开信息传递)◇传播形式:a)口头传播b)信号传播(烽烟、信号架、打鼓)c)符号传播(图画或某种事物的暗示)d)文字传播(布、书籍等,拓展信息传递的时空)e)近现代:报纸、广播、网络、VR等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我们认为,是事实决定新闻和新闻的性质,而不是性质决定事实和新闻。
新闻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新闻的本源问题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新闻本源的事实分为两大类1)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实,诸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2)纯粹的自然现象,如日月运行、四季更替、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江海消涨等●事实的特点:1)事实是客观的2)事实是可认知的3)事实是可反映的→事实的可反映性,是新闻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原生材料,新闻是对事物的反映➢新闻是人们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新闻需要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报道者在采集、制作、报道新闻时,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报道者对新闻的选择1)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新闻的价值2)一般而言,能够成为新闻的事实,大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的受人关注的事实(人们的关注程度)3)媒体自身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报道意图)4)通过对一般事实的不断筛选、比较和取舍而选用的事实,常常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认识和评价5)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