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图形的认识复习课
- 格式:pptx
- 大小:726.68 KB
- 文档页数:17
《平面图形的认识:线和角》复习课教案设计作者:陈正军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10期总设计意图:本课首先通过基本练习来唤醒学生已有的线与角的知识经验,接着用多媒体呈现的问题情境,通过填表来比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使学生清楚地看出这三者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生活情境,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使学生加深对垂线概念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角的概念的学习,利用表格法掌握各种角的特征,并结合实践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丰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创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1)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3个角都是()°,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
(2)钟面上4时整时,时针与分针组成()度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度角,()时整或()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直角。
(3)过一点能画()条直线,过两点能画()条直线。
2.我们已经复习了数的有关知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线与角的知识经验,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讨研究1.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用多媒体呈现问题情境)(1)提出要求:①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②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异同点。
根据学生讨论出示表格:③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初一数学期末复习讲义复习内容: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线段、射线、直线、平行线、垂直 一、知识点复习及例题选讲 1、知识点1 :(1)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点:(2)线段的统计方法:看线上端点的个数为n 个,则有n(n-1)/2条线段。
射线的统计方法:直线上端点的个数为n 个,则有2n 条射线;其中有2条不好用图中字母表示。
射线上端点的个数为n 个,则有n 条射线;其中有1条不好用图中字母表示。
例 1、已知点A 、点B 、点C 是直线上的三个点,则下图中有_____条线段,它们是 ,有____射线,能用图中字母表示的有 ,有_________条直线,它们是 ,。
ABC例 2、判断题:射线AB 与射线BA 表示同一条直线. ( )例 3、根据图形,下列说法:①直线AC 和直线BD 是不同的直线;②直线AD=AB+BC+CD ;③射线DC 和射线DB 不是同一条射线;④射线AB 和射线BD 不是同一条射线;⑤线段AB 和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
其中正确..的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知识点2 :(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例 1、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④把弯曲的道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来解释的现象有__________.例 2、判断题: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 3、 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①、②、③三条路可以走,每条路长分别为n m l 、、(图中、表示直角),则第_________条路最短,另两条路的长短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整理和复习示范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整理和复习示范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主要内容是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整理和复习所学的图形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剪刀、彩笔等;学具:学生自带的剪刀、彩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知识回顾(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讲解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规则。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随堂练习题,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5. 小组活动(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利用剪刀和彩笔,制作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各种有趣的图形作品。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评价。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包括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年级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认识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作者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5篇一年级数学教案:平面图形的认识。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7页的“整理与反思”和98-99页“练习与实践”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系统整理,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我们先复习“线和角”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1、谈话:用两点画线:根据已知的两点,你能画怎样的线?看看你画的线有什么特点?(先独立画线,然后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发现)名称定义特点线段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
线段长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直的两个端点有限长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没有端点2、补充练习:(1)通过纸上一点,能画()条直线;通过一张纸上两点,能画()条直线。
(2)属于射线的是()A、圆的半径B、角的边C、平行线D、弧说明: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完成“练习与实践”2、3.第2题可以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加以说明。
第3题可以用“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较短”的知识加以说明。
认识平面图形篇二(一)《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第 6 单元整理和复习2.图形与几何第 1 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丈量( 1)【教课目的】1.经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稳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样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育学生剖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点。
3.经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加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课重难点】重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突出观点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教师:从今日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经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色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娴熟地用量角度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二、概括整理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差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地点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疏组议论。
(2)指名学生报告。
(3)教师指引学生总结:①用直尺把两点连结起来,就获取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穷延伸,能够获取一条射线;把线段两头无穷延伸,能够获取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差别与联系:依据学生的报告,教师予以板书: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依据学生的报告,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 页第 2 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校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现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组织学生疏组议论、沟通。
(2)指名学生报告。
(3)教师指引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4)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 86 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报告,校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 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色?①学生疏组议一议,相互沟通。
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一、知识点梳理2、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或者直线AB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如射线l ,射线AB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线段l ,线段AB3、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4、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5)线段的比较:1.目测法 2.叠合法 3.度量法5、线段的中点: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M 是线段AB 的中点AM=BM=21AB (或者AB=2AM=2BM ) 6、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7、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M A B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8、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9、角的表示: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 ,∠C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