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界面现象2全解
- 格式:pptx
- 大小:997.86 KB
- 文档页数:32
§10 界面现象在有关固体催化反应动力学一章中,我们已经简单地讨论了固体物质表面上的一些现象——吸附。
本章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液体的界面上。
举例有关界面现象: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称为界面(interface),约有几个分子的厚度。
实际上,当两个不同的物相之间表现了与两个本体中的不同性质的现象就称为界面现象。
界面的相接触有:s-s,s-l,s-g,l-l,l-g。
界面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界面层的分子所受到的分子-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相本体中的分子所受到作用力不一样,在相本体中的分子受到的作用力是对称的、均匀的,而界面层的分子受到两个不同相中不同分子的相互作用,而作用力是不对称的、不均匀的。
因此界面层的性质与相本体的性质不同。
作用力大的那一相有自动收缩其界面到最小值的趋势。
对于固体物质的界面就表现为对气体或液体物质的吸附。
对于一个体系而言,界面现象(界面性质)所表现的显著程度,取决于体系的相对界面积大小,相对界面积的大小可以用比表面来表示:A o =V A或 A o =mA 比表面小的体系,界面现象表现不显著,常常可以忽略;比表面大的体系,表现出很显著的界面现象。
表13.1为相同体积(或质量)不同尺寸时界面积的大小。
●§10.1表面Gibbs 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 §10.1.1表面Gibbs 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由于表面上的分子所受到的力与相本体中分子所受到的力不同,所以如果将一个分子从相本体中移到表面成为表面分子(或者说扩大表面积),就必须克服体系内部的分子间作用力而对体系做功。
在等温、等压和组成不变时,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要对体系做的功,称为表面功:-δw ’=γdA γ=dAw 'δ- γ为比例系数。
它在数值上等于当等温、等压及组成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必须对体系做的可逆非膨胀功。
将表面功引入到热力学中,得到:dU= TdS ―pdV +γdA +∑BμB dn BdH= TdS +Vdp +γdA +∑BμB dn BdF =―S dT ―pdV +γdA +∑BμB dn Bd G=―S dT +Vdp +γdA +∑BμB dn Bγ=(A U ∂∂)S ,V ,n B =(A H ∂∂)S ,p ,n B =(A F ∂∂)T ,V ,n B =(AG ∂∂)T ,p ,n B 从能量的角度上看:γ就是等温、等压及组成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引起的Gibbs 自由能变化,所以可以称为表面Gibbs 自由能。
第10章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亚稳定状态?如何防止亚稳定状态的产生?解:常见的亚稳定状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或过冷液体和过饱和溶液等。
产生亚稳定状态的原因是新相种子难生成。
如在蒸气冷凝、液体凝固和沸腾以及溶液结晶等过程中,由于要从无到有生产新相,故而最初生成的新相,故而最初生成的新相的颗粒是极其微小的,其表面积和吉布斯函数都很大,因此在系统中产生新相极其困难,进而会产生过饱和蒸气、过热或过冷液体和过饱和溶液等这些亚稳定状态。
为防止亚稳定态的产生,可预先在系统中加入少量将要产生的新相种子。
(2)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恒温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解:若钟罩内还有该液体的蒸气存在,则长时间恒温放置后,出现大液滴越来越大,小液滴越来越小,并不在变化为止。
其原因在于一定温度下,液滴的半径不同,其对应的饱和蒸汽压不同,液滴越小,其对应的饱和蒸汽压越大。
当钟罩内液体的蒸汽压达到大液滴的饱和蒸汽压时。
该蒸汽压对小液滴尚未达到饱和,小液滴会继续蒸发,则蒸气就会在大液滴上凝结,因此出现了上述现象。
(3)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固体与气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力不同。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化学键力。
(4)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解: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理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由热力学原理可知,此过程系统的ΔG<0。
同时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有三维运动表为二维运动,系统的混乱度减小,故此过程的ΔS<0。
根据ΔG=ΔH-TΔS可得,物理吸附过程的ΔH<0。
在一定的压力下,吸附焓就是吸附热,故物理吸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
10.2 在293.15K及101.325kPa下,把半径为1×10-3m的汞滴分散成半径为1×10-9m小汞滴,试求此过程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变为多少?已知汞的表面张力为0.4865N·m-1。
第十章 界面现象10.1(1) 解:常见的亚稳状态有:过饱和蒸汽、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溶液。
在蒸汽冷凝、液体凝固、沸腾及溶液结晶等过程中,由于要从无到有生成新相,故而最初生成的 新相极为困难。
由于新相难以生成,进而会产生过饱和蒸汽、过冷或过热液体,以及过饱和溶液等。
对于过饱和溶液来说,当蒸汽当中含有灰尘存在或容器内表面粗糙时,这些物质可以成为蒸汽的凝结中心,使液滴核心易于生成及长大,在蒸汽的过饱和程度较小的情况下,蒸汽就可以凝结。
对过热液体来说,为了防止过热现象,常在液体中加一些素烧瓷片或毛细管物质,因为这些多孔性物质的孔中储存有气体,因而绕过了产生极微少气泡的困难阶段,使液体的过热程度大大降低。
对于过冷液体来说,在过冷液体中加入小晶体作为新相种子,则使液体迅速凝固成晶体。
对于过饱和溶液来说,投入小晶体作为新相种子的方法,防止溶液过饱和程度过高,从而获得较大颗粒的晶体。
(2) 解:小球消失,大球增大。
在温度一定下,液滴越小,饱和蒸汽压越大。
所以小球不断挥发。
冷凝凝结在大球上,形成一个体积比原小球与大球体积之和稍大的球。
(3) 解:气泡形状为半球形,由于重力作用,与水面相碰撞,气体钻到雨滴内,内部气体形成的压力p =r p σ4+Ο,中间液膜p =rp σ2+Ο,所以形成半球形,且液体不断挥发,气泡爆裂。
(4) 解:本质区别:吸附剂与吸附质作用不同。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以范德华引力相互作用。
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以化学键相结合。
(4) 解:吸附是一个自发过程,在吸附过程中,气体分子由三维空间被吸附到二维表面,自由度减少了,分子的平动受到了限制,所以吸附过程是熵减少的过程。
G Δ=H Δ–S T Δ,吸附过程的H Δ应为负值,所以物理吸附是吸热过程。
10.2 解:N = 3133434R R ππ=313R R=()()3933101101--⨯⨯=1810 sA =214R π=()234-10⨯⨯π=510256.1-⨯2m1s ,A =N ⨯214R π=()29181014.3410-⨯⨯⨯=12.562m ()表面G p T ,Δ = r ⨯(1s ,A –s A )=0.47⨯(12.56–510256.1-⨯) = 5.903J10.3 解:θcos =lls s r r r -=0107.0375.0379.0- θ=05.6810.4 解:p p RT r ln =r M ργ2 p p r ln =15.293314.8103.99810181075.722933⨯⨯⨯⨯⨯⨯⨯--= 1.076pp r= 2.93 r p = 2.93⨯2.337 = 6.847kPa 10.5 解:p p RT r ln =r M ργ2 325.101ln 15.773314.81030390010100010121022ln 933r r p rRT M p p =⨯⨯⨯⨯⨯⨯⨯⨯==---ργ r p = 2530.339Pa10.6解:r γ2P =∆=a 3613kP 1010177m101.0m N 1085.582⨯=⨯⋅⨯⨯---10.7解:ghp p gh p 油大气ρρ+=∆=∆gh g p h ρρ''+=⇒油大气θγγγcos -ow +=玻璃谁玻璃10.8解;θγγγβαβαcos +=10.9解:rp ghp γρ2=∆=∆623101056.28.910235.0212⨯⨯⨯⨯⨯⨯=⨯=⇒--gh r ργ=23.3mN·m -1 10.10解: ()1m mN 3758.7248322--⋅--=--=O H O H H g H g S γγγ()1m mN 3754838.7222--⋅--=--=H g H g O H O H S γγγ10.11 解:对n a kp V = 取对数,可得 p n k V lg lg lg +=a以a对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可求出n 和kl g Valg p10.11题(舍掉第二、三点)斜率即n=0.6029 截距即lgk=1.09477 k=12.4310.12解:对na kc n =取对数得 a=+n 以a 对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