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康复对脑卒中病人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40.85 KB
- 文档页数:2
积极二元应对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高玲蕊陈璐王钰涵成杰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2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积极二元应对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维持夫妻间的稳定关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20年8月- 2021年8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100对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50对,观察组 50对。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叠加二元应对模式干预。
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二元应对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
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得分均随干预时间逐渐降低,而生活质量总分则逐渐升高,各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除了入院当天,各观察时点焦虑、抑郁得分均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总分则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并且随干预时间延长,各项指标组间差异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
表明两种干预方法均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积极二元应对干预方法效果更加显著。
结论二元应对模式干预不仅可以缓解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稳定夫妻间长期照护关系。
【关键词】二元应对模式;脑卒中;生活质量;焦虑;抑郁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1--05脑卒中具有起病急促的特点,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破裂造成的血管损伤[1-2],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国的脑卒中幸存者中约70%~80%的患者有意识、运动、语言、感觉等方面的障碍[3]。
脑卒中对患者造成的巨大影响不仅存在于生理上的病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多不便,困扰着患者及其照护者[4]。
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就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80例应用康复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在HAMD、HAMA等心理状态评分均要明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可以通过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调整,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心理干预脑卒中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还有着症状严重、致残率与死亡率高的特点。
在脑卒中发病之后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造成一定的损害,外加上起病急等因素影响,很多患者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对后续治疗造成了较大阻碍。
因此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干预,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基础上对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让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恢复,改善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
本文主要选取脑卒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就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6.95±6.08)岁,观察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6.81±6.25)岁。
对两组患者的基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辅助患者完成各项诊治活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控,在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黄沂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缺血性行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心理护理干预, 研究组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 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活状态、心理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 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6.7±0.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1.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故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9(008)001【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康复护理;心理护理;脑卒中;生活质量【作者】黄沂锋【作者单位】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郁南 527100【正文语种】中文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神经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脑供血不足等情况引发的机体脑组织坏死[1]。
据相关研究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且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长,易对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从而引发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治疗极为不利[2]。
故我们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加速患者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依据时间分为两组(2017年前我科并未实施联合护理干预措施),故2017年前予以单纯心理干预患者为对照组,共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42-75(62.1±5.7)岁;疾病种类:脑血栓29例,脑梗死17例。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于本院神经内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治疗且符合研究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中遴选96例为探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组48例。
参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相关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1)分析康复效果,研究组高达93.75%,与参照组间的79.17%具有明显差异(P<0.05);(2)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研究组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3)分析相关功能,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4)分析生活质量,研究组评分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
结论:予以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减轻机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有利于生活质量提升,应用效果理想。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动脉管腔内凝集血液后造成管腔狭窄或者阻塞,进而发生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可造成以偏瘫、局部循环障碍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严重威胁[1]。
近年来,随着生活结构、饮食习惯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且出现年轻化趋势,20-40岁均可发病,该疾病可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同时还可加重家庭、社会负担[2]。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但是致残率仍旧未能良好解决。
临床在开展治疗的期间,还应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康复干预,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效改善预后[3]。
本文重点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并以我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前进收治的96例患者为例展开对照分析,予以不同护理措施并开展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开展至结束日期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探究对象纳选于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与研究符合者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组别定为参照组、研究组,分别纳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