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秋的习俗有哪些活动

立秋的习俗有哪些活动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5519160983.html,)

〔立秋的习俗有哪些活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立秋时节的习俗也积累了很多。可是你知道立秋有什么习俗吗?

▲一、立秋有什么习俗

1.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2.秋忙会: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3.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4.秋收互助: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5.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6.摸秋: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

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

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7.秋田娱乐: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

立秋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二十四节气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膳食篇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膳食篇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二十四节气养生<< 进入秋季,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燥邪为病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易伤肺,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故外界燥邪极易伤肺和肺所主之地。二是燥盛则干,燥邪耗伤津液,人体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等。故应遵循 "秋季养阴"的法则,选择滋阴润燥、滋补润肺、清热降火的膳食。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花生、鸭蛋、菠菜、萝卜、橄榄、梨、甘蔗、饴糖等。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和易生疾病,向诸君推荐几种方便、经济的药膳。 (一)粥类 l、薏苡仁粥。取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将薏苡仁与粳米同放入锅中,水煮,熬成粥即可。此方健脾止泻、利水渗湿、祛湿除痹。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泻泄、湿阻经络引起的四肢拘急、风湿痹痛,湿热壅滞之肺痈、肠痈等症。 2、核桃粥。取核桃肉1 5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与核桃肉一同放入锅内,加白糖适量、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转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具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症。 3、麦门冬粥。取麦门冬1 5~30克,粳米100~200克。冰糖适量。先将麦门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适量冰糖即可。此方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肺阴不足之干咳燥咳、劳嗽咯血、胃阴不足之口干、口渴,及心烦失眠、阴虚有热、身热夜甚等。 (二)羹类 1、鸭蛋银耳羹。取鸭蛋一个,银耳1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泡软,用水熬煮至软熟,鸭蛋打至碗内调匀,然后倒入银耳羹内,加入适量冰糖,鸭蛋煮熟即成。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热咳嗽、久咳、咽炎、咽干痛、口渴、大便干结等。

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

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 导读:今年8月8日是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立秋以后的持续高温天气,被大家称为“秋老虎”。但是在气象学上,为了统计观测数据的便利,给“秋老虎”下了定义——“立秋”后连续5天气温超过35℃。闰九月只是农历上的.安排,因此对于阳历的天气没有影响,平时阳历9月入秋,今年还在阳历9月入秋,市民不用担心遭遇两个“秋老虎”。 【节气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

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 1.二十四节气立秋习俗之养生篇 2.作文:立秋的习俗 3.立秋的习俗概况 4.立秋的习俗作文 5.宁波立秋的习俗 6.立秋有哪些习俗 7.2015年立秋节气作文:立秋的习俗 8.立秋习俗说明文

2019年公务员考试常识之“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立秋常识 节气释义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二候白露降: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天气气候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我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俗话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对立秋时节降雨降温等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 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二十四节气之 好玩的立秋(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之好玩的立秋 教学目标: 1.通过“喊秋、话秋、知秋、画秋”等活动了解“立秋”的节气特点; 2.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方面了解“立秋”节气。 教学难点:课前需大致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特点。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摸秋游戏的乒乓球、刮画纸、“立秋民俗”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课前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读二十四节气。 一、“喊秋”导入。 1.同学们,看看黑板,你猜我们今天要学二十四节气里面的什么内容?你们怎么知道?果然是“一叶知秋”啊!今天我们要学的正是——好玩的立秋。 2.那么,说到秋天,你就会想到什么?(落叶、大雁南飞、丰收、果实累累……) 3.是啊,进入秋季之后,世界一下缤纷多姿起来了。田野果园一派生机勃勃,山林草地绚烂多姿,小朋友们也迎来了振奋人心的运动会,欢呼雀跃的秋游,这么美好的秋,你们喜欢吗? 4.那我们一起把秋喊出来吧!来,跟老师一起“喊秋”(加动作):秋—天—来—啦—!(学生跟喊)出示配乐秋天图片。

二、“话秋” 如此绚烂多彩的秋景,就从这一天开始了。它就是——立秋。 1.那么立秋这个节气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来听它作个自我介绍吧!——(图片,录音) 小朋友们,你了解了立秋的什么? 屏幕出示:立秋一般是8月7日——8月9日开始;一般持续到8月22日——8月24日结束,共15天左右。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2.刚才立秋的自我介绍,让我们大致了解了立秋的气候特征。其实,立秋时的民谚,就是民间谚语也很有趣,是老百姓根据立秋时节的特点编的,通俗易懂,大家一起来看看。请组长打开信封,把资料发给同学们。(自己读民谚,勾选,讨论) 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知道了立秋的什么特点? 屏幕出示:早晚凉,白天热;下过雨,好收成;立秋昆虫活动多。 你看,谚语果然简单好懂吧,不仅如此,谚语还朗朗上口,便于传诵呢。好,请一个同学来和我对个拍手歌,谁愿意来?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前后烤焦头。 中伏萝卜末伏菜,立秋前后大白菜,立秋前后大/白/菜。 好玩不?大家一起试一试。 下面这两句,30秒准备,待会儿请小组展示。 立秋时节温度高,红蜘蛛呀少不了。

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农谚

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农谚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个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 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 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 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降温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 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 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立秋” 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 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 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水准不亚于过节。因为“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 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能够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 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 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 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 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立夏栽茄子,立秋 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 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也要

二十四节气立秋对联

二十四节气立秋对联气盛时逢酉; 风凉伏当庚。 去影催归燕; 残声送暮蝉。 律从夷则应; 神以蓐收名。 问时已流七月火; 得信先通一叶桐。 溽暑已阑蝉尚噪; 清商才到雁同来。 风动桂林,气澄兰沼; 声惊桐院,露冷莲房。 桐叶飞时,桂花香候;

蝉声疏处,雁影来初。 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

季的地区。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学习)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学 习)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以下是整理的相关知识。 立秋小故事 一叶知秋 《五灯会元里记载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于是将衣钵传给了迦叶。小桃核牵连着的是大瘟疫,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摩诃迦叶能从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罗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

万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见微知著是一种大智慧。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秋神蓐收 远古传说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立秋节气的故事 远古传说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学习)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学习) 【导语】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知识。 一叶知秋 《五灯会元里记载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祖于是将衣钵传给了迦叶。小桃核牵连着的是大瘟疫,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摩诃迦叶能从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罗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万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见微知著是一种大智慧。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秋神蓐收 远古传说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立秋节气的故事 远古传说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如果梦到蛇,会生一个漂亮女儿。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还是一位刑罚之神。古时处决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问斩。秋天有杀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蓐收到来的时候,总带有一股凉意。 对这凉意最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开始落叶。“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它每枝有十二片叶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如果闰月,就会多长出一片。

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节气释义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二候白露降: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天气气候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我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俗话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对立秋时节降雨降温等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官方活动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这种季节转换之时一直都是古代王朝十分重视的日子,也都会有官方主持的大规模祭祀活动。 立秋的祭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立秋的时候,周天子要率领手下的诸侯、大夫等人,去王都的西郊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还要祭祀少昊和蓐收,这两位在当时被认为是主管秋季的神灵。这种祭祀活动经汉代一直延续到隋唐。 宋代的时候,每年立秋,皇宫里都要在殿内移栽梧桐树。等计算的立秋时辰到了,史官还要报一声:“秋来了!”如果梧桐树能应声落下几片叶子,则会被认为是吉兆,有报秋的意思。 立秋习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