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我能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地理,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能和同学交流我所知道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阅读教材,我能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我能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和同学探讨这些地理问题的简单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理的认识和了解,我会热爱地理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理学科,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
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教学目标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2.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识记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识记一些常用图例。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
4.利用地图学习地图三要素,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理解地图三要素。
5.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形成主动使用地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大小。
3.图例和注记。
难点:1.比例尺的判断。
2.比例尺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板书】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创设情境】又是一年开学季,学校即将迎来一批新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找到班级,并了解整个校园吗?【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表意见。
(地图)【教师】点明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新课讲授【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最后一段,总结地图的概念和地图的三要素。
【板书】一、地图【多媒体展示】校园平面图【学生】思考并回答“如左图这样的平面图就是地图吗?为什么?地图包含着哪些要素呢?”【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指出该图是地图,因为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
【教师】地图的种类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多媒体展示】遥感图像【教师】遥感图像具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空间位置准确、快捷、直观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媒体展示】电子地图【教师】电子地图克服了传统地图携带不方便、内容更新较慢等不足,具备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优点。
【练习】不同的地图功能也不同,想要了解我国的地形应该选择哪种地图呢?【学生】2.中国地形图【教师】使用地图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地图类型也不同【多媒体展示】寻找旅游景点——旅游地图;查看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图;了解地区地形——地形图;查看铁路分布——铁路分布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主要介绍了学习地理的意义、地图的利用、天气和气候、世界地理、我国地理等内容。
本章内容是学生接触地理学科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基本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有一定了解,部分学生则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意义,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认识世界地理和我国地理的特点。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利用方法。
2.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3.世界地理和我国地理的主要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性地理知识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讲解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比例尺、经纬度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如地图绘制、位置查找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地图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们身边的地理设计说明本节课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等关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目标1.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区域认知)2.认识什么是地理,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在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能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综合思维)4.初步形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人地协调”这一理念,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卷调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①荷兰人为什么要筑坝围堤,与海争地?②荷兰人发明抽水风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③荷兰人为什么要确定“风车日”?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并完成教材第6页活动。
过渡: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这也与地理环境有关。
教师: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
如服饰类(藏袍、和服、阿拉伯人的白色长袍等)、民居类(冰屋、蒙古包、竹楼等)、文化遗产类(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中国长城、故宫等)等。
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体会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结: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各地民俗风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艺术、宗教和建筑等。
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结合教材,使学生感受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认识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等关系密切,因此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难点: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启发法、 1课时[教具准备]地图册、小黑板[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本章前言,引入(过渡)什么是地理?地理是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展示小黑板出示的若干问题)一、解开地理之谜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黑板上的若干问题,而后各派代表回答,教师略以点拨。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问题呢?2、学生提出若干地理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不难看出,地理这门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总述)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创设情境:假设从常德出发,到内蒙古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旅行,你会考虑到哪些和地理有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回答)2、设问: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小结)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学好地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确认方法,知道天气和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不但如此,在我们的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展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各派代表发言。
(小结)无论工农业生产布局也好,还是农业生产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如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新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1、引导学生看图P4图1-3,揭示荷兰风车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看图P5图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毕业复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课题:1、让我们走进地理课型:复习课课时:毕业会考考试标准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知道电子地图光盘、电视天气预报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自主复习:】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北极点周围都是正南方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能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或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大比例尺(平面图、军事图)。
④比例尺大小比较(一般统一化为数字式):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课堂练习:]1、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地图上表示沙漠、山峰等的符号叫注记。
C、地图上表示国家名称的文字、山脉的高度的数字叫图例D、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必须具备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的排列是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湖南地图④永州地图()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3、在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A.30米B、300米C、15米D、150米[巩固练习:]4、下列四种比例尺的郊区地图中,最适合郊游的是()A、百万之一B、1:2000000C、1:3000000D、6、小明要绘制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应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最合适()A、1:1000B1:4000000C、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7、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A 南方B 西方C 东方D 北方8、当你到我国一个陌生山区探险时,应选择下列哪种地图比较适合()A、中国行政地图B、本区旅游图C、本区地形图D、城市交通图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让我们走进地理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导学案主备人:曾钦贤教学目标: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5页)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6—12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方向:①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
②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方。
③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站在北极,周围的方向都朝;站在南极,周围的方向都朝。
4、比例尺:①比例尺的定义:所谓比例尺,就是与之比,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如: 1:1000000 线段式,如:,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③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比例尺越小(如:1/1000 1/2000)。
④比例尺的计算:图上1厘米=实地距离多少千米或多少米⑤应用:相同图幅,比例尺越大,所画范围就越,表示内容就越相同图幅,比例尺越小,所画的范围就越,表示的内容就越;5、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①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②注记是地图上的和。
[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对图幅相同的①中国、②湖南省、③株洲市三幅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B.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①2.下列图例表示洲界的是()3.下图字母代表的图例名称正确的是:()A.公路B.铁路C.沼泽D.河流4.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的比例尺,正确的表达是()A.1:3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30000厘米C.1:300000 D.1:300000005.绘制学校平面图,适合采用的比例尺是()A.1:800 B.1:20 C.1:250000 D.1:100006.以下哪种地图采用小比例尺()A.城市交通图B.军用地图C.工程用图D.世界地图7.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月食的图片B.日食的图片C.“神六”上天拍摄到的地球照片D.“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航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指的是东南风,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东南风六级的是()9.有关下图中各点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A A点位于B点的西北B A点位于C点的东北C C点位于A点的西南D B点位于A点的正东10.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A、B实际相距()。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教案1.1我们身边的地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密切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难点】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在宇宙中地球的夜晚、夜幕降临北美洲、来自北非的沙暴直奔大西洋、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
作为地球的儿女,你一定期待了解地球和探索她更多地奥秘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
二、新课学习(一)解开地理之“谜”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和沙漠、大海的图片师: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有的地方碧波荡漾?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不解的问题?学生提问------师总结: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属于地理方面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今后我们学习了地理知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们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多媒体展示“地理”一词的来源:“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里;东汉思想家王充解释:“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师:我们的生活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
多媒体展示图片:地理与服装、地理与饮食、地理与建筑、地理与交通、地理与体育活动。
小组探究:第一组:我国藏族人民的藏袍和阿拉伯人的长袍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我国藏族同胞穿外衣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把右臂露在外边。
这样的穿着习惯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温差大的特点;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那里气候炎热少雨,以沙漠为主。
1.初步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2.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揭开地理之“谜”线呢?一、学会使用地图(一)什么是地图1.自主学习:读图1-21和图1-22,思考:(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师精讲点拨】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探究结论】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A ·B ·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二)地图的要素讲解:打开各式各样的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具备表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要素。
强调:地图的三要素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三)方向判定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9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③在室外如何看地图不容易出错?2.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得出结论。
①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
我们怎样学地理设计说明本节课按照绘制地图、认识地图到运用地图(地图的选择、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的设计逻辑,帮助学生感受地图在地理学习、日常生活、生产建设、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同时,总结学习地理的方法,用多种方法学好地理。
学习目标1.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和主要种类,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地理实践力)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根据需求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地理实践力)4.结合生活实际,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综合思维)5.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6.结合实例,说明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和思考地理问题,并逐渐养成在户外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重点难点重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2.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难点:1.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
2.比例尺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作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教学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会使用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会开展地理考察等。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年9月7日第1节总第1 课时课题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型新授课时1知教识学能力目思标想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引起学生的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从而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3、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4、形成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重点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难点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法启发诱导、事例引用教具地理资料、图片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引设呈现目标明确目标二自主学习合作评价过渡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语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出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一、解开地理之“谜”1、设问: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绕地球东升西落?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请写出两个。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关心的地理问题)3、阅读教材P2材料“地理”一词的来源(补充)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地貌、地质、水文、天文、气象、城市、国家、人文、动植物等。
地理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如日光、大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等)和人工环境(经过人工将自然环境改造建设而成的农田、水库、城市、交通线路等)人类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那么,没有地理知识能否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二、地理与日常生活4、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例子。
(鼓励学生发言,适时表扬)倾听、思考、发言一名学生认读目标,感知重点、难点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所知所想。
提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地理问题,师生讨论。
开始上课《让我们走进地理》参考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地理的意义.2.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探究一、解开地理之“谜”亲爱的同学,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当人们的认识还不足以解释某种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时,这些现象与问题就成为谜。
地理之谜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之谜、人文地理之谜、区域地理之谜等方面。
关于地理的问题有很多,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跟踪练习】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不相关的活动( )A.外出旅游B.观看天象、星座C.修路、架桥 D.去医院看病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合作探究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三、地理与生产建设自主学习,课本第4-5页1、农业生产必须______________,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解决全球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御自然灾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维拓展1、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
2、甘蔗主要种植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四川等省区,而甜菜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东北平原、内蒙古和新疆北部。
因为甜菜喜阴凉,而甘蔗需要热量充足。
3、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解决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南北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不同?【跟踪练习】符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措施的是()A.围湖造田,增加粮食生产B.变草场为耕地,种植粮食C.林区放牧,发展畜牧业D.山区种植果树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自主学习:课本第4-5页。
【跟踪练习】1.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