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应如何证明其与走私行为无关
- 格式:pdf
- 大小:201.82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答案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第一次)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8 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
2012 年12 月19 日,王某用从李某处购买的炸药、雷管等物品制作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
12 月22 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
玩到中午12 点20 分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交给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
12 点30 分许,该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当场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他在2006 年 2 月曾经偷过同事吴某的一部手机(价值1600 余元),经查属实。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1、王某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 岁,XX 市公交公司XX 路车队司机。
2012 年10 月14 日早上7 时许,谢某驾驶XX 路XXXX 号车搭载着20 余名乘客驶近XX 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站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XXX 路车正在其右前方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XXX 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XXX 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
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 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
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中“形迹可疑”型自首的认定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康乐律师引语:我国刑法规定,对具有自首情节的犯罪分子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因此,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中,准确认定自首情节对被告人的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务中,典型自首的认定较容易把握,而“形迹可疑”型自首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分歧,也往往是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
走私普通货物案中认定自首的情形与特点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项谷通过对某市检察院2010 年至2013 年办理的该市全部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为样本进行统计结果反映,自首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中最常见的法定量刑情节之一,对被告人的量刑产生较大影响。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中认定自首的特点是:自首认定比例远高于其他法定量刑情节;自然人认定自首的比例较高;自首案件处罚较为轻缓;侦查、公诉、审判三方对自首认定分歧较多。
(项谷《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自首的认定及适用——以实证研究为切入》,载《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4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二审处副处长曹坚、研究室助理检察员樊彦敏通过对上海法院2010年至2012年的走私普通货物案数据统计结果反映,走私普通货物犯罪自首的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典型自首,占自首总人数的50%;第二类是形迹可疑型自首,占自首总人数的45%;第三类是单位犯罪中的视为自首,占自首总人数2%;第四类是特殊自首,即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或服刑期间供述本人其他罪行,占自首总人数的2%;第五类是原地等待型自首,占自首总人数的1%。
(曹坚、樊彦敏《走私普通货物犯罪自首情节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载《海关与经贸研究》2014年第1期)既然“形迹可疑”型自首在认定自首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实务中就很有必要对该类型自首的认定进行研究,下面我们以案例方式展开评述:【案例】2011年6月,某海关经数据比对,发现A公司申报进口的皮料价格偏低,即赶赴该公司办公地开展价格调查(行政调查),A公司总经理陈某当即承认存在低报价格的情况,并打开电子邮件提供了进口皮料的实际成交发票等材料。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从犯情节的认定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中往往出现多个行为,只要其中一名或几名参与者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导致危害结果的出现,根据共同犯罪部分行为整体责任的特点,在不考虑违法阻却事由的情况下,全部参与者均要对危害结果负责。
很显然,共同犯罪中的参与者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并不相同,对于全部参与者如何划分责任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1]。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活动分工较精细,参与人员较多,走私行为较复杂。
同时,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单位与单位,单位与自然人,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均能构成本罪的共同犯罪。
从分工角度划分,参与走私活动的主体主要分为通关团伙和货主两大类。
通关团伙中又分为参与揽货者、制作单据者、报关者等角色;货主中常见的有货物实际所有权人、采购人员、联络人员、财务人员等,不同人员在整个走私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大不相同。
走私罪大致分为涉税类及非涉税类,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典型的涉税类走私,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于允许进口的货物征收海关关税,负有申报责任的主体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并缴纳关税。
违反海关监管偷逃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本罪。
按照走私的方式划分,本罪主要划分为从设关地走私及绕关走私两类。
常见的设关地走私行为是以低报价格、伪报贸易方式、伪报原产地、未经申报夹藏等向海关监管部门不实申报;而绕关走私主要采用在不设关地将货物运输入境或闯关的方式走私。
前一种属于向海关不实申报的方式,少缴漏缴税款;后一种属于不申报不交税的方式。
本文从这两类走私活动的常见行为着手,分析具体角色在共同走私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设关地走私《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明确指出,“设立海关的地点”,指的是海关监管区如国际邮件交换站、国界通道、机场、车站和港口等地卡口,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地区如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等地卡口,还包括中途监管站卡口等。
业务员走私单规章制度一、总则1. 为规范业务员的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业务员,包括全职、兼职及临时工作人员。
3. 业务员在承接公司业务时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否则将受到相关处罚。
4. 公司严禁业务员从事走私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 业务员应当秉持诚信、勤勉、谨慎的工作态度,服从公司管理,为公司创造价值。
二、业务员走私行为的界定1. 业务员走私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私自携带公司货物过关、私下与客户进行违规交易、挪用公司资产等行为。
2. 业务员如发现同事或他人有涉嫌走私行为,应当及时向公司举报。
三、业务员走私行为的处罚1. 对于涉嫌走私的业务员,公司将立即暂停其业务操作,进行调查,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开除处分、追究刑事责任等。
2. 业务员在违反走私规定的同时,若导致公司遭受损失,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3. 公司保留对业务员违规走私行为的追究权利,如有必要,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业务员走私行为的预防措施1. 公司将定期对业务员进行走私宣传教育,加强业务员的法制观念,提高业务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公司将加强对业务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业务员的业务行为进行检查核实,防止走私行为的发生。
3.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对物品的管理、进出口程序、货物监管等方面的规定,从源头上杜绝走私行为。
五、业务员走私行为的举报奖励1. 公司将设立走私举报奖励机制,对成功举报走私行为并查实的业务员给予一定奖励,以鼓励业务员积极参与反走私活动。
2. 对举报走私行为并查实的业务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金、荣誉、晋升等奖励,以表彰其为公司利益着想的行为。
六、其他1.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违反,公司保留对其进行修改的权利。
2. 业务员在执行工作时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向公司上级汇报,以便及时解决。
3. 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与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1、王某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就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岁,××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问题】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与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答案1:对于谢某的行为应该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危险犯、这里有故意伤害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种罪名的想象竞合,区别这两者之间的主要点就是区别两种罪名的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的的客体就是固定的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就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指不特定的人群或者公\私财务、在此案中对于人群的数量与人员的出现就是不确定的,因此应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处理原则应该就是按一罪处罚,这个属于事实上的一罪,本案的情节与谢某的主观方面处罚,依据受伤群体的程度与国家受损害的程度,对谢某的行为进行处罚!在此案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有过失的行为,另外要说明的就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存在过失的情形、因为本罪要求作案人的主观方面必须就是直接故意!答案2:1、谢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谢某为抢道,实施了超车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以致12人被撞倒乱倒受伤,并与120路车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2、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作业二: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胡某,女,33岁,无业。
试卷代号:2108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2) 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王某为报复上司刘某,趁刘某一人值班时在其所在店铺浇上汽油点着,致使刘某被烧成重伤,店铺被烧掉大半,损失巨大。
幸扑救及时,隔壁店铺未受损失。
王某的行为构成(D)A.故意杀人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D.放火罪2.下列犯罪中,其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属于洗钱罪犯罪对象的是( )。
A.信用卡诈骗罪B.保险诈骗罪C.合同诈骗罪D.贷款诈骗罪3.信用卡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有( )。
A.使用伪造的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C.冒用他人信用卡D.恶意透支4.刘某为追讨李某所欠五万元货款,设计将李某骗至某处扣押,然后打电话给李妻,称交清十万元后放人,否则就砍掉李某一只手。
二天后,李妻交给刘某十万元,刘某遂将李某释放回家。
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以( )论处。
A.绑架罪B.非法拘禁罪C.敲诈勒索罪D.抢劫罪5.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刑讯逼供罪犯罪主体的有( )。
’A.公安机关的刑侦人员B.检察机关的检察人员C.纪检机关的纪检人员D.海关的缉私人员6.民警刘某家中被盗,怀疑是叶某所为,遂将叶某强行带回家中逼问,并对其拳打脚踢,长达二小时之久,致使叶某受轻伤。
对刘某的行为应以( )论处。
A.刑讯逼供罪B.非法拘禁罪C.故意伤害罪D.暴力逼证罪7.某甲乘某乙外出之机,潜入某乙家中,盗得人民币5000余元、信用卡及某乙身份证各一张,并用信用卡购买了约3500元的物品。
对某甲的行为应当( )。
A.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论处B.以盗窃罪论处C.依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D.依非法侵入住宅罪、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分裂国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暂行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9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暂行办法》已于2002年7月26日经署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自2002年11月10日起施行。
署长牟新生二00二年十月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计核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海关对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的计核工作,保障计核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关办理走私案件,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的计核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走私毒品、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淫秽物品,国家禁止进境的固体废物和危险性废物等不以偷逃税额作为定罪量刑及认定走私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标准的货物、物品,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负责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计核工作的法定主管机关,其授权计核税款的部门(以下简称“计核部门”)是负责计核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五条海关出具的计核结论,经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可以作为办案的依据和定罪量刑的证据。
第二章计核程序第六条因办理走私案件需要计核偷逃税款的,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关、海关调查部门(以下简称“送核单位”)应当持《涉嫌走私的货物、物品偷逃税款送核表》(以下简称《送核表》)送交其所在海关的计核部门。
刑事法律适用问题解答(二)正文:---------------------------------------------------------------------------------------------------------------------------------------------------- 刑事法律适用问题解答(二)[问题1]如何区分走私案件中的“货物”与“物品”?答: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的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属于选择性罪名,由于海关核税部门对入境“货物”和“物品”采用不同的计税方法征收税款(物品的税率一般低于货物的税率),故同一走私对象因定性不同必然导致核定的偷逃税额不一,从而直接影响定罪量刑。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区分二者应当以是否“自用”为标准。
即“物品”是指个人运输、携带进出境的行李,邮寄进出境的财物,包括货币、金银等。
对于超出自用的合理数量的财物,应当视为“货物”。
“自用”,指供旅客或者收件人本人使用或用于馈赠亲友。
合理数量,指海关依照旅客或者收件人的情况、旅行目的和居留时间所确定的正常数量。
相应地,“货物”系指上述“物品”以外的,行为人用于生产、经营或出租、出售的财物。
[问题2]如何认定走私犯罪单位的自首?答:认定走私犯罪单位的自首,关键在于把握自首行为是否出于单位的意志以及自首者能否代表单位。
司法实践中,一般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认定:1、单位走私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经授权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走私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单位自首,并依法对犯罪单位和其中的自然人给予从宽处罚;如果犯罪单位中有的自然人拒不到案或到案后不如实交代罪行的,对该自然人不能认定为自首。
2、单位走私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先行投案并如实交代罪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到案后亦能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可以单位自首论;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拒不到案或到案后不如实交代罪行的,只能认定自动投案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成立自首。
报关员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3. 判断题 5. 商品归类题 6. 填制报关单7. 报关单查错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的答案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答案对应的英文字母标号框涂黑。
(每题1分,共25分)1.下列可以在出口加工区开展的业务是( )。
A.商业零售B.一般贸易C.转口贸易D.加工贸易正确答案:D2.海关对享受特定减免税进口的家用电器的监管年限为( )年。
A.5B.6C.8D.10正确答案:B3.对进出境物品监管的基本原则是( )。
A.合法原则B.不限制原则C.充分合理原则D.自用合理数量原则正确答案:D4.报关员调动工作单位时,应持( )的证明文件向所在地海关办理重新注册手续。
A.调出单位B.调入单位C.调出调入单位D.报关协会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海关对报关员的管理规定》第十一条“报关员调往其他企业从事报关工作,应持调出、调入双方企业的证明文件,以及有效的报关员资格证书,向调入企业所在地海关申请办理重新注册手续。
海关核准的予以换发报关员证件。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属于( )。
A.司法机关B.税收机关C.监察机关D.监督管理机关正确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以下简称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
海关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以下简称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所以答案应为D。
6.下列选项中属于海关对进出境物品监管的基本原则的是( )。
A.合法进口和购买原则B.数量和价值上都不限制原则C.充分合理原则D.自用合理数量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进出境物品:包括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
对于进出境物品的行李(邮)物品,应该满足“自用合理数量原则”,此原则是海关对进出境物品监管的基本原则,也是对进出境物品报关的基本要求。
走私的定罪标准
走私是指非法运输、销售或购买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物品或货物
的活动。
它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被定罪和惩罚。
定罪标准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走私是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如果
被查处的物品违反了进出口限制,就可以认定为走私行为。
2. 有走私目的:走私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犯罪行为。
因此,刑事定罪往往需要证明被告人有意图实施走私。
如果被告人的行为可
以证明其有明确的走私目的,就可以认定为走私行为。
3. 存在财产关系:走私的本质是非法运输和销售,因此需要证
明被告人和涉案物品之间存在财产关系。
刑事定罪需要证明被告人参
与了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财物收益。
4. 属实证据确凿:刑事定罪需要依据充分的证据,证明涉案物
品属于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物品,并具有走私的犯罪特征,被告人确
实是参与了走私活动。
如果案件中的证据不足或者存在疑点,就不能
认定为走私行为。
总之,刑事定罪需要符合以上多个方面的条件,并根据证据确凿
的原则进行裁决。
走私是一种不法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惩治和制裁。
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公司中的工作人员
应如何证明其与走私行为无关
作者:梁栩境律师
走私犯罪大要案辩护律师
广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暨金牙大状走私犯罪辩护研究中心主任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案件中,存在涉案单位、人员众多的特征。
在此类案件的侦查阶段,基于取证角度考虑,侦查机关均会将涉案人员带回进行调查,对于涉案程度不深或根本不涉及走私犯罪核心行为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均会在37天内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因此,在被认定为单位犯罪的走私案件中,公司中工作的相关人员如何证明其与涉案的走私行为无关,则成为办理走私案件的辩护律师的研究热点。
笔者在本文中,将根据相关办案经验,总结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案件中,辩护律师证明涉案单位内工作人员与单位所涉及的走私行为无关的几个辩护要点。
一、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案件中,什么情况下案件会被定性为单位犯罪以及在单位犯罪之下相关人员的责任划分与个人犯罪的区别首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单位犯罪的认定。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
第三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
由上可知,在认定一起走私案件是否属于单位犯罪时,主要考虑如下三个排除条件:
1.相关人员为了进行走私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单位;
2.虽并非为犯罪而设立单位,但在单位设立后,以走私犯罪活动为主业;
3.单位有其他合法经营的业务,相关人员盗用单位名义进行走私。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涉案单位(多为国外产品的国内代理商、报关公司或货运公司等)均有多项业务同时进
行,故侦查机关在对案件进行定性时,大多均会考虑单位成立以及业务开展的进程,及案发时涉嫌犯罪的业务在单位中所占比例等情况。
其次,单位犯罪之下相关人员的责任划分与个人犯罪的区别。
个人犯罪主体的法定量刑部分:
根据刑法第15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的规定,对个人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量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五十万元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3.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罪主体的法定量刑部分:
根据刑法第15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条的规定,对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量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偷逃应缴税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偷逃应缴税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偷逃应缴税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述量刑规定有删减)
根据上述情况可知,单位犯罪之下自然人责任与个人犯罪责任在轻重上存在区别,因此在实际辩护过程中,辩护律师在选择罪轻辩护的策略下,多会将案件应予认定为单位犯罪作为辩护的要点。
然而,在此文的框架下,笔者认为更应重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之下应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人员的区别。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2:“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
”
由上可知,单位犯罪追究的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同规模的单位中,如案件被认定为单位犯罪进行处理,所追诉的人员一般均会比认定为个人犯罪进行处理的要少。
据此,在单位犯罪之下争取相关人员被列为上述两类人员之外,便是辩护律师首要确立的辩护目标。
二、分析涉案人员是否参与涉案单位的报关工作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表现为为牟取非法利益,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入境,一般的行为模式,即为通过指使相关人员制作虚假的报关单证,以低报价格的方式向海关申报进口。
故在考虑涉案人员是否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否应对涉案犯罪承担责任,则主要需要考虑相关人员是否实施了操控价格、进行报关等核心行为,同时辅以是否具体掌握相关实权进行参考。
具体可分为如下四点:
首先,涉案人员是否涉及走私行为中的操控价格核心环节。
其次,涉案人员是否对相关报关单据进行接收或处理。
再次,涉案人员有无进行具体的报关操作。
最后,涉案人员对公司的报关工作是否具有决策以及参与的权力或权利。
上述情况均是从报关方面考虑涉案人员是否涉案,如涉案人员并
未从任何角度参与到报关工作中,则可基本认定其与走私行为并无关联。
三、从单位业务角度分析涉案人员是否参与侦查机关所调查的涉及走私的工作
实践中,一个涉及走私犯罪的单位中,均存在多个不同的部门,具体如进出口业务部、销售部等。
辩护律师可根据涉案人员在单位内部工作的部门,并综合侦查机关的调查方向,分析涉案人员是否可能参与到走私工作之中。
笔者曾办理一起走私案件,犯罪嫌疑人在公司内主要从事翻译等杂务性工作,尽管其曾翻译过进出口的相关文书、单据,但由于单纯的翻译公司并不等同于了解涉案走私行为的价格问题,故笔者提出其与侦查机关所调查的相关事实并无关联的辩护意见,最终亦被采纳,该犯罪嫌疑人得以在37天被取保候审。
四、涉案人员是否担任单位内涉及走私行为的职位
如前所述,单位犯罪之下追究的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何界定上述两类人员,需要与具体案件关联进行分析,而司法实践中较多的职位,则是“进出口业务部”的相关人员。
笔者认为,即便涉案人员担任的是进出口业务部的领导或职员,
亦不能认定其参与了案件的走私犯罪行为。
一方面,在一起走私案件中,进出口业务部的负责人并不等同于进口货物价格的制定者,制定报关价格的权力多在于公司老板或幕后投资人手上;
另一方面,即便担任负责人,亦不等同于实际进行操控,走私案件中有部分进出口业务部负责人仅担任进口货物的销售工作(当然销售工作亦有可能涉嫌走私,但在此不讨论),与报关行为并无关联。
另外,在考察涉案人员是否担任具体职位时,亦应分析有无委任状、对外卡片头衔的说明以及公司内部决议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