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实验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39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建筑行业,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真实施工环境,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施工流程,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本次实训通过睿格致建筑岗位仿真演练系统,让我深刻体验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背景本次实训以睿格致建筑岗位仿真演练系统为平台,以“xx建设单位”为案例背景,模拟了一个实际工程项目。
该工程于2019年规划,计划于2023年1月初至10月底完成,并对业主方进行交付。
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需要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并在工程项目成本上留有较大浮动空间。
此外,施工单位还需预留至少1个月的时间开展项目周边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及园林绿化。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1.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项目背景及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信息,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施工图纸: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项目的结构、布局、尺寸等信息。
(3)掌握施工技术规范: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4)熟悉施工设备:了解各类施工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5)学习施工工艺:掌握各类施工工艺的流程、方法和要求。
2.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现场施工管理:熟悉施工现场管理流程,掌握现场施工协调、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施工过程监控: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3)施工资源调配:合理调配施工资源,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控制:根据施工计划,合理调整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 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资料整理: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资料,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2)工程验收:对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验收。
虚拟仿真分析报告模板虚拟仿真分析报告模板是一个用于记录和总结虚拟仿真分析结果的工具。
虚拟仿真分析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仿真软件模拟实际场景,以便评估和优化设计、决策或系统的性能。
一份完整的虚拟仿真分析报告模板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引言:在引言部分,需要简要介绍为什么要进行该项虚拟仿真分析,描述分析的目的和背景。
同时,需要概述所使用的仿真软件和基本假设。
2. 模型描述: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所建立的仿真模型。
说明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设置,并解释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还需要描述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3.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部分,需要明确定义实验条件和参数。
选择有代表性的输入值,并解释为什么选取这些值。
同时,还需要说明仿真的时间段和步长。
4. 结果分析:在结果分析部分,需要展示和解释仿真结果。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可视化工具来展示结果。
同时,需要对结果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比较,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5. 结论和建议:在结论部分,需要总结仿真分析的结果,并提供对系统或设计的建议。
根据仿真结果,评估系统的短处和潜在风险,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6. 讨论和展望:在讨论和展望部分,可以对仿真分析中的局限性和假设进行讨论。
同时,可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可能性。
虚拟仿真分析报告模板可以帮助用户系统地整理和记录分析过程和结果,使得分析过程更加规范和可追溯。
同时,报告模板也可以作为沟通和交流工具,方便与其他人分享和讨论分析的成果和发现。
总之,虚拟仿真分析报告模板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记录、总结和分享虚拟仿真分析的结果。
通过按照模板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报告,可以提高分析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决策和优化设计。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仿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数据,评估实验效果。
三、实验内容本次虚拟仿真实验以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酸碱滴定实验为例,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软件:采用国内某知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a. 创建实验环境:设置实验仪器、试剂等。
b.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包括滴定液的准备、滴定操作、数据记录等。
c.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误差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表1:酸碱滴定实验数据| 序号 | 样品浓度(mol/L) | 标准液体积(mL) | 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 ---- | ----------------- | ----------------- | ---------------------- || 1 | 0.1000 | 22.40 | 红色变蓝色|| 2 | 0.1000 | 22.30 | 红色变蓝色|| 3 | 0.1000 | 22.20 | 红色变蓝色|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滴定终点体积的平均值为22.23 mL,标准偏差为0.07 mL。
通过计算,得到滴定终点误差为±0.2%,表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六、实验讨论1. 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a. 安全性: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中的危险操作,降低了实验风险。
b. 成本低:虚拟仿真实验无需购买大量实验器材,降低了实验成本。
农业虚拟仿真实验报告总结如何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的总结报告不同时间空间作物水肥需求模型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评价农业信息化指标应包括:(1)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宽带、分布情况、电话用户等;(2)农业f膏息技术装备。
包括计算机的拥有量、网站数萎故其它通讯设备能否保证信息传播畅通;(3)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包括农业数据库的种类和数量、农业信息资源获取量和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4)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包括各种农业信息技术的用户数,按主要农业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如农业专家系统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的普及率;(5)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包括农业信息技术的采用在农业生产总值中所起的增值作用,即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
国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国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数据库与网络。
农业信息量大、面广而分散,目前国际上最普遍、最实用的方法是将各种农业信息加工成数据库并建立农业数据库系统。
第二,精确农业。
精确农业发源于美国,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是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
主要由10个系统组成。
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
其中,遥感技术已被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广泛应用于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和农林牧灾害监测等各个方面。
农作技术已精确定位到lOm2为单位的小块土地上,大大降低了作物生产成本。
及至1999年,美国使用精确农业技术约达90%,英国、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发展精确农业,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酝酿实施这一项目。
近年来,以航空为主的遥感技术开始应用于农田信息采集,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
第三,专家系统。
国外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最早是美国IL Linois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共同开发的大豆病害诊断专家系统PLANT/ds。
第1篇实验名称:虚拟仿真实验——制造业设施设备规划仿真实验目的:1.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习制造业设施设备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对生产流程、物料流动、设备布局等关键因素的分析和优化能力。
3. 提高解决实际生产中设施布局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器材:虚拟仿真软件(如FlexSim、AnyLogic等)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对生产流程、物料流动、设备布局等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从而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实验中,我们主要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以下操作:1. 创建生产模型: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创建生产模型,包括设备、物料、人员等。
2. 设置仿真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仿真参数,如设备运行速度、物料需求量、人员数量等。
3. 运行仿真:运行仿真,观察生产流程、物料流动、设备布局等,分析存在的问题。
4. 优化方案:根据仿真结果,对生产布局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实验步骤1. 创建生产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创建生产模型,包括设备、物料、人员等。
我们将生产分为两个阶段:原材料加工和成品组装。
2. 设置仿真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仿真参数,如设备运行速度、物料需求量、人员数量等。
例如,设备运行速度设为每分钟10个单位,物料需求量为每小时100个单位,人员数量为10人。
3. 运行仿真:运行仿真,观察生产流程、物料流动、设备布局等。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设备利用率较低,部分设备闲置。
- 物料流动不畅,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 人员配置不合理,部分人员工作负荷较大。
4. 优化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生产布局进行优化:- 调整设备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
- 优化物料流动路径,减少物料流动时间。
- 调整人员配置,平衡工作负荷。
5. 再次运行仿真:根据优化方案,再次运行仿真,观察生产流程、物料流动、设备布局等。
虚拟仿真临床应用实践报告总结范文虚拟仿真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模拟真实临床场景,让医务人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训练,以提高其技术能力和临床水平。
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临床模拟的方法。
它通过构建虚拟的临床环境,使医务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操作和训练。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医疗操作,如手术、注射、急救等,让医务人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以提高其技术能力和临床水平。
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它可以用于医学教育和培训。
传统的医学教育主要依靠教科书和实践经验,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其学习效果。
其次,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用于医疗团队的协同工作。
医疗团队中不同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各不相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团队协同工作的场景,让不同成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协同操作和训练,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此外,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研发和测试。
传统的医疗设备研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试验,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测试手段,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安全的训练环境。
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训练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训练,降低了风险。
其次,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材料。
传统的医学教育主要依靠教科书和实践经验,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其学习效果。
此外,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快捷、方便的训练手段。
传统的医学训练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训练,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快捷、方便的训练手段,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
本文将以《生产运作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为例,分析虚拟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报告案例分析1. 实验内容《生产运作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制造业设施设备规划仿真和综合生产计划。
(1)制造业设施设备规划仿真实验步骤如下:①根据生产要求进行物品采购。
②根据产品的生产步骤,采购完成后对采购的物品进行合理布局,尽量提高生产效率。
③对图中布局完成的物品进行关联,依据产品生产要求进行连接,并填写适当的库存安全量以及搬运工的搬运量。
④对完成后的过程进行虚拟仿真看能否达到生产要求。
⑤如果实验失败说明未达到生产要求,要对自己的仿真布局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最后再进行虚拟仿真,直至实验通过。
(2)综合生产计划实验步骤如下:①先了解实验研究内容和目的。
②查看产品每期的需求走势。
③点击决策制定每个产品的生产计划,同时为计划调整人员和产线设置。
④点击报表查看历史数据和决策分析不足为下期编制计划积累经验。
⑤重复上面步骤,并合理计划库存量,使库存一直处于安全库存中。
2. 实验结果分析(1)制造业设施设备规划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设施布局、工艺流程、物品之间的连接、搬运工的设置以及搬运工的每一步的搬运量、库存安全量的设置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综合生产计划实验结果表明,前后两个月加班情况和工作负荷的改变会增加人员管理费用。
此外,生产计划的合理制定、库存量的控制等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 实验讨论(1)虚拟实验的优势①提高教学质量:虚拟实验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虚拟实验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的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仿真作为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现象,从而降低实际操作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对仿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仿真的认识。
二、仿真技术概述1. 仿真技术的定义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仿真技术具有高度的可视化、交互性和实时性,能够帮助我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分析和决策。
2. 仿真技术的分类(1)物理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物理现象,如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实现对物理过程的再现。
(2)化学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过程,如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等。
(3)生物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生物过程,如细胞、器官、生态系统等。
(4)社会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社会现象,如人口、经济、环境等。
三、仿真技术在实习中的应用1. 生产过程仿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东方仿真软件中的合成氨仿真操作。
通过仿真软件,我们能够模拟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原料处理、反应、分离等。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知。
2. 设备运行仿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工厂中控室,了解了计算机系统在实际生产操作中的作用。
通过仿真技术,我们可以模拟设备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3. 安全培训仿真仿真技术在安全培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我们可以让培训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仿真模拟,为今后的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仿真技术的优势1. 降低成本: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避免了实际操作中的高昂成本。
2. 提高效率:仿真技术能够快速模拟复杂系统,缩短实验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3. 增强安全性:仿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潜在风险,避免实际操作中的事故发生。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并分析某一具体场景或过程,探究其运行规律和优化策略。
本次实验选取了某企业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对生产线进行模拟,分析其生产效率、成本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生产线布局优化:分析现有生产线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优化方案。
(2)生产流程优化: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3)资源利用优化:分析生产线资源利用情况,提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4)生产计划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 实验方法(1)虚拟仿真软件:采用某虚拟仿真软件对生产线进行模拟,分析其运行状况。
(2)数据分析:收集生产数据,对生产效率、成本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优化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
三、实验步骤1. 建立生产线模型根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线图纸和相关资料,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建立生产线模型,包括设备、物料、人员等要素。
2. 设置仿真参数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设置仿真参数,如生产节拍、设备故障率、人员工作效率等。
3. 进行仿真实验启动仿真软件,进行生产线模拟,观察生产线运行状况,记录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与优化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5. 方案验证与调整根据优化方案,调整生产线布局、生产流程、资源利用和生产计划,重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优化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产线布局优化通过仿真实验发现,现有生产线布局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间距过大,导致生产线长度过长,影响生产效率。
(2)部分设备位置不合理,造成物料运输距离过长。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调整设备位置,缩短生产线长度。
(2)优化物料运输路径,减少物料运输距离。
虚拟现实实验报告篇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报告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Sketch Up软件熟悉与利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Sketch Up软件的大体架构,理解利用Sketch Up进行场景制作的大体步骤,能够熟练运用Sketch Up软件的主要功能及相关工具。
2. 要求每位学生进行Sketch Up软件的安装和配置,操作练习Sketch Up的主要功能及相关工具,理解体会各类操作的执行结果,并独立总结撰写完成实验报告。
二、Sketch Up的主要功能:边缘和平面:这是画图最大体的元素每一个 Sketch Up 模型皆由两种元素组成:边缘和平面。
边缘是直线,而平面是由几条边缘组成一个平面循环时所形成的平面形状。
例如,矩形平面是由四条边缘以直角角度彼此连接 在一路所组成的。
自己可在短时间内学会利用 Sketch Up 的简单工具,从而绘制边缘和平面来成立模型。
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容易!推/拉:从 2D 迅速转为 3D利用 Sketch Up 专利设计的 [推/拉] 工具,可以将任何平面延伸成立体形状。
单击鼠标就可开始延伸,移动鼠标,然后再单击即可停止延伸。
自己可以将一个矩形推/拉成一个盒子。
或绘制一个楼梯 的轮廓并将其推/拉成立体的 3D 形状。
想绘制一个窗户吗?只需在墙上推/拉出一个孔即可。
Sketch Up 易于利用而广受欢迎,原因就在于其推/拉的功能。
精准测量:以精准度来进行作业处置Sketch Up 特别适合在 3D 环境中进行迅速的画图处置,可是它的功能不单单只是一只神奇的电子画笔算了。
因为当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画图处置时,自己在 Sketch Up 中所成立的一切对象都具有精准的尺寸。
当自己准备好要成立模型时,自己可以随意按照自己想要的精准度来进行模型的成立。
若是自己愿意,自己可以将模型的比例视图打印出来。
若是自己有 Sketch Up Pro,自己乃至还可将自己的几何图形导出到 AutoCAD 和 3ds MAX 等其他程序内。
实验一一.实验名称Ogre部分仿真实验二.实验过程或实验程序(增加的代码及代码注解)1.从3Dmax8中导出mesh并添加mesh到场景1.1启动3Dmax1.在安装有3Dmax8的计算机上,能够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启动3Dmax8:(1)在桌面上双击“3Dmax8”图标(2)点击“开始”菜单,在“程序”中的选择“3Dmax8”2.观看3Dmax8主窗口的布局。
3Dmax8要紧由若干元素组成:菜单栏、工具栏、以及停靠在右边的命令面板和底部的各种工具窗口。
1.2使用3Dmax8建模并导出mesh1.2.1导出mesh的步骤如下:1.启动3Dmax82.在停靠在右边的命令面板中,点击几何体按钮3.选择标准几何体4.在对象类型中选择对象(如:长方体),在“前”视口中,通过单击鼠标左键,创建出模型5.在工具栏中单击“材质编辑器”按钮,通过上步操作,可开启“材质编辑器”对话框6.在“材质编辑器”对话框中,点击漫反射旁方形按钮,进入到“材质/贴图扫瞄器”7.在“材质/贴图扫瞄器”中选择位图,鼠标左键双击位图8.弹出选择位图图像文件对话框,从本地电脑中选择一张图片9.选择好图片,在材质编辑器对话框中,点击将材质指令给选定对象10.点击菜单栏上的oFusion按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Export Scene11.选择文件夹并输入文件名qiu,点击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Copy Textures,点击Export按钮,现在mesh文件已成功导出1.3导出的mesh文件放入到指定位置1.找到mesh文件,把mesh文件放到当前电脑的OgreSDK的models中,以我的电脑为例,OgerSDK放在C盘中;2.打开C盘,找到OgreSDK,打开OgreSDK,找到media,打开media文件夹,找到models,打开models文件夹,将mesh 文件复制到此文件夹中;3.将导出mesh文件附带的材质文件qiu.material放到OgreSDK的scripts(C:\OgreSDK\media\materials\scripts)中;4.将导出mesn文件时同时导出的图片放到OgreSDK的textures(C:\OgreSDK\media\materials\textures)中。
1.4 mesh文件导入到场景中1.4.1 mesh文件导入到场景中步骤:1.启动vs20082.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开”,然后单击“项目/解决方案”3.找到项目MFCOgre1,选择MFCOgre1.sln,点击打开按钮4.打开MFCOgre1View.h,创建节点变量,SceneNode *node1(MFCOgre1View.h 中的第55行),创建实体变量 Entity* ent1(MFCOgre1View.h 中的第57行);5.打开MFCOgre1View.cpp, 在MFCOgre1View.cpp的构造函数中对创建的节点和实体对象初始化node1(NULL)、 ent1(NULL)(在MFCOgre1View.cpp 的第37行和第39行)6.猎取根节点的子节点,并将其赋值给节点node1( MFCOgre1View.cpp 的第225行)7.给创建的实体对象ent1赋值( MFCOgre1View.cpp 的第224行)8.设置节点的位置( MFCOgre1View.cpp 的第226行)9.将实体附在节点上( MFCOgre1View.cpp 的第227行)1.5生成项目使用“生成项目”功能能够将程序的源代码文件编译为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方法十分简单:在“生成”菜单中选择“生成解决方案”。
在项目生成过程中,“输出”窗口会实时显示生成的进度和结果。
假如源代码中不包含语法错误,会在最后提示生成成功,如下图所示:1.6执行项目在MFCOgre1中选择“调试”菜单中的“开始执行(不调试)”,能够执行刚刚生成的程序,运行出实验要求的结果。
2.键盘输入操纵摄像机的移动2.1添加按键消息响应1.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2.点击视图,在弹出的菜单窗口中,选择类视图3.在类视图中,选择类MFCOgre1View4.再次选择菜单栏中的视图,在菜单的菜单窗口中,选择其他窗口5.在其他窗口中,选择属性窗口6.在属性窗口中,点击消息按钮7.找到WM_KEYDOWN,添加OnKeyDown()消息响应函数2.2在OnKeyDown()消息响应函数中,添加按键操纵1.找到MFCOgre1View.cpp的onKeyDown()( MFCOgre1View.cpp 的第296行)2.创建一个3维变量Vector3 trans = Vector3::ZERO;2.使用switch语句,推断用户按下的按键3.假如用户按下的是A键,将变量trans的x坐标减10,然后将摄像机移动到当前的trans坐标处(注:按键消息猎取的差不多上大写字母),则摄像机向左移动,代码如下:case'A':trans.x -=10;m_pCamera->moveRelative(trans);break;4. 假如用户按下的是D键,将变量trans的x坐标加10,然后将摄像机移动到当前的trans坐标处(注:按键消息猎取的差不多上大写字母),则摄像机向左移动case‘D':trans.x +=10;m_pCamera->moveRelative(trans);break;2.3生成项目使用“生成项目”功能能够将程序的源代码文件编译为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方法十分简单:在“生成”菜单中选择“生成解决方案”。
在项目生成过程中,“输出”窗口会实时显示生成的进度和结果。
假如源代码中不包含语法错误,会在最后提示生成成功,如下图所示:2.4执行项目在MFCOgre1中选择“调试”菜单中的“开始执行(不调试)”,能够执行刚刚生成的程序,运行出实验要求的结果。
3.添加动画3.1添加动画1.在MFCOgreView1.h中创建void CreateAnimation(Ogre::String MyAnimation);(MFCOgreView1中第77行)2.创建一个全局变量AnimationState *as ( MFCOgreView1.cpp 中第17行)3.实现void CreateAnimation(Ogre::String MyAnimation);(MFCOgre1View.cpp中第319行)4.推断动画是否存在,假如动画存在,删除已有的动画5.使用sceneManager来创建一个animation,同时指定动画的名字和帧的长度6. 设置该段动画的关键帧间帧的插值方式,那个地点使用线性7. 使用animation创建为每个要驱动的node创建一个track,比如那个地点我们只想让一个结点(node,比如它上面挂着摄像机)运动,就只为他创建一个track就行了,第一个参数是那个track的编号8. 关于每个track创建它的每个关键帧9. 设置该帧的时刻点10. 设置该帧处那个结点的位置和其他几何状态11.设置动画运动状态12.在项目解决方案资源治理器中,找到MFCOgre113.右击MFCOgre1,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添加类14.选择MFC类,点击添加,在类名中输入MyFrameListener15.在MyFrameListener.h中类MyFrameListener继承FrameListener16.在MyFrameListener.h中添加virtual bool frameStarted(const FrameEvent &evt);(在MyFrameListener.h的第12行)17.在MyFrameListener.cpp中重写frameStart()函数(在MyFrameListener.cpp第14行),代码如下:bool MyFrameListener::frameStarted(const FrameEvent &evt){if(NULL != as){as->addTime(evt.timeSinceLastFrame);}return true;}18.在MFCOgre1View.cpp的构造函数中创建关联监听类对象(m_pRoot->addFrameListener(new MyFrameListener());)(在MFCOgre1View.cpp第50行)19. 找到MFCOgre1View.cpp的onKeyDown()( MFCOgre1View.cpp 的第296行)使用switch语句,推断用户按下的按键,代码如下:case'M':CreateAnimation("MyAnimation");break;三.实验结果(包括必要的截图)依照前面的实验步骤,最终得到下面的截图:1.将桌子那个实体模型导入到Ogre中,如下图所示:该截图讲明mesh文件添加到场景中成功。
2.将场景分不绕X轴、Y轴和Z轴旋转,如下图所示(1)绕X轴旋转:(2)绕Y轴旋转:(2)绕Z轴旋转:同样能够通过添加如下代码操纵摄像机的移动:case'A':trans.x -=10;m_pCamera->moveRelative(trans);break;因此,在执行程序的时候,按键“A”能够实现场景的向左移动;case‘D':trans.x +=10;m_pCamera->moveRelative(trans);break;因此执行程序的时候,按键“D”能够实现场景的向右移动。
四.实验体会1、考虑题解答:(1)如何操纵摄像机的上下移动、前后移动?解:操纵摄像机的上下移动能够通过操纵摄像机的Z坐标,例如要是想要向上移动,则能够使tran.z+=10,向下移动的话则能够使tran.z-=10;操纵摄像机的前后移动则需要改变摄像机的Y 坐标,例如要是想要向前移动,则能够使tran.y+=10,向后移动的话则能够使tran.y-=10。
(2)如何操纵摄像机的旋转?(函数 void pitch(const Radian& angle); //绕X轴旋转函数 void yaw(const Radian& angle); //绕Y轴旋转函数 void roll(const Radian& angle); //绕Z轴旋转)解:操纵摄像机的旋转差不多在程序中实现,如上面的截图所示,通过函数 void pitch(const Radian& angle),使得摄像机绕轴X旋转,具体每次旋转的角度能够在函数的参数中进行设置;通过函数 void yaw(const Radian& angle),使得摄像机绕轴Y旋转;通过函数 void roll(const Radian& angle),使得摄像机绕轴Z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