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应用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义县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应用效果分析摘要为探索全降解液态地膜在作物上的保温保墒及增产效果,寻求解决“白色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在省市推广站的部署下,引进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在花生上应用,以验证其产品特性与利用价值,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液态地膜;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义县地处中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平均降水530mm,平均日照2 848小时,无霜期149天,年均气温7.9℃,≥10℃有效积温3 400.0℃,平原地区沙壤土占较大比例,适合花生生长。
几年来,花生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花生面积达到22万亩,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20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增加收入,广大农民已经自发的进行覆膜栽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亩产提高100kg以上,随之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却困扰着广大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为探索全降解液态地膜在作物上的保温保墒及增产效果,寻求解决“白色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在省市推广站的部署下,引进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在花生上应用,以验证其产品特性与利用价值,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1 试验地点及作物1)试验地点: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场;2)试验作物:花生品种:花育20。
2 试验内容1)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2)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对土壤墒情、土壤温度的影响;3)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的降解性能。
3 试验设计1)试材: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用量为原粉10kg/亩)、常规地膜。
对照为全膜覆盖、常规覆膜与裸地种植;2)试验环境:义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内适合地膜覆盖的普通耕地;3)试验设计:设置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全膜覆盖、常规覆膜和裸地种植4个处理,实行大区对比试验,常规覆膜为对照,每个处理2亩。
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传统的农田地膜使用方式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传统的农田地膜使用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给土壤和环境带来污染,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因此,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工作原理全生物降解地膜是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一种覆盖在农田上的薄膜,其主要成分为淀粉、纤维素等可生物降解的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薄膜会逐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全生物降解地膜还具有保温、保湿、抑草等功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选定示范农田:选择一块面积适中、土壤条件良好、农作物种植规模较大的农田作为示范点。
2. 材料准备:采购全生物降解地膜所需的生物降解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降解性。
3. 地膜覆盖:在作物播种前,将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在农田上,覆盖面积要与作物种植面积相匹配。
4. 农田管理:在农田管理过程中,及时进行灌溉、施肥、除草等工作,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5. 农作物收获:在农作物成熟后,进行正常的收获工作,并将全生物降解地膜集中回收。
6. 土壤修复:将回收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堆肥处理,将产生的有机肥料用于土壤修复和农田施肥。
四、适用范围全生物降解地膜适用于大部分农作物的种植,如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等。
其覆盖效果良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五、创新要点1. 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的农田地膜,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2. 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保温、保湿、抑草等功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回收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堆肥处理,将产生的有机肥料用于土壤修复和农田施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六、预期效果1. 减少传统地膜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2.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措
施
近年来,全生物降解地膜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良好的柔韧性和有效节约农药、肥料、水等资源等特点,已经成
为农业生产节水灌溉中的新型环保绿色化施肥材料。
然而全生物降解
地膜的应用范围较为有限,主要以小麦、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的地膜
种植为主,其研发推广应用尚未实现较大的普及度。
要真正实现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推广应用,应该从下面几个方
面入手:第一,进一步提高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技术水平,提高其
物理性能、使用寿命和耐酸碱性;第二,加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宣传
力度,向农民宣传它的环保效果以及其节约资源的优势,让农民了解
并使用;第三,政府积极参与,对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投入实施补贴、给予成果贴息,丰富农民投资回报,激发农民的创新积极性;第四,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专业机构可以提供关于全生物降解地膜
的技术咨询、技术支持,以实现科学合理的应用。
只有通过上述措施,才能有效穿越认知行为瓶颈,推动农民更深
入地认知全生物降解地膜,才能实现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推广应用。
yuan yi te chan摘要:花生是义县的重要油料作物,其常年种植花生面积可达20万亩左右,近年来推广了一系列的花生节本增效栽培技术,例如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引进并推广了花生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强了病虫害的防治及推广化学促控技术,从而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近1倍,总产量达32500吨,年收入达9750万元。
本文介绍了生物降解液态地膜覆盖花生高产栽培新技术,并从理论及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为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液态膜覆盖;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65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7.039贾文华(义县种子管理站,辽宁锦州121100)1选地与整地花生是地下结果、地上开花的作物,对土壤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根系的分生以及果针入土、下扎、结实都必须要有蓄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良好土壤条件,其中砂壤土是比较理想的的地质。
高产花生田块需要每年翻耙,耕翻深度一般以25~30cm 为宜,具备深、活、松和上松下实结构的土壤,最适合花生的生长发育。
2适时早播花生有无限开花、无限结实的习性。
根据该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一般在每年7月25日前所开的花均为有效花,能形成荚果或饱满荚果。
因此,适期早播,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花生种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最低温度是12℃~15℃,因此花生的最佳播种期应是耕层5~10cm ,地温12℃以上,花生播种期在5月1日~10日为最佳时期。
3花生液态膜覆盖栽培液态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目前花生种植中最直接有效的一项增产新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增温保墒、提早开花、增加有效花数量,提高饱果率,还可提高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避免了普通塑料地膜的白色污染。
非4合理施肥花生在整个生育期需肥量都很大,特别是用覆膜栽培时,养分供应更应充足,因此为满足花生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必须施足底肥。
以中等肥力田块为准,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kg 左右,磷酸二铵20kg ,尿素20kg (或长效碳酸氢铵50kg ),硫酸钾20~25kg 加草木灰75~100kg 作基肥,也可一次性施入40%花生专用肥60~65kg 作底肥。
1.系列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应用领域:用在干旱、寒冷、丘陵地区农作物早期地膜覆盖和荒地、沙地、盐碱地和滩涂整治以及工程道路护坡、固沙造林绿化和渠道防渗、树木防冻等领域。
成果简介:第二、三、四代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是以褐煤、风化煤或泥炭对造纸黑液、海藻废液、糖蜜废液、酿酒废液或淀粉废液进行改性,同时黑液又作为腐植酸的抽提剂,生产土壤所需的有机肥;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然后再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和除草剂混合制取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
该液态地膜既具有塑料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苗的作用,又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彻底解决了造纸黑液、海藻废液、糖蜜废液、酿酒废液或淀粉废液和塑料地膜对土地和环境污染,同时又增加了集农药、肥料和农膜于一身的特点和用后翻压入土,可成为土壤改良剂;可现场喷施造膜;可自然出苗;对地形地貌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应用表明,土壤表面喷洒液态地膜可提高地温1~4℃,蒸发抑制率30%以上,土壤含水量提高20%以上,土壤容重降低6~10%,土壤中水稳性团粒数量(>0.25mm)可增加10%以上,作物生育期提前3~10天,0~50cm土体的含盐量降低50%左右,不同作物的增产幅度多在20%以上,每亩地使用成本仅10元钱左右。
该成果可应用在干旱、寒冷、丘陵地区农作物早期地膜覆盖和荒地、沙地、盐碱地和滩涂整治以及工程道路护坡、固沙造林绿化和渠道防渗、树木防冻等领域,为治理沙尘暴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
同时该成果对实现循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生物质综合利用、消除白色污染、高浓有机废水污染和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环境、影响飞行和交通安全的痼疾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5年在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农技总站、胶南市科技局、平度市花生站、莱西市花生站、胶南市农技站等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第三代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在平度市、莱西市、胶南市以及山东科技大学进行了花生、玉米和红薯大田对比种植试验,试验证明:使用液态地膜和使用塑料地膜的产量相当。
液态地膜应用研究与示范推广的开题报告【摘要】液态地膜是一种新型的地面覆盖材料,具有可降解、环保、捆扎紧密等特点。
液态地膜在林业、农业、园艺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但其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使用效果不稳定、施工难度大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液态地膜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使用效果,并通过多种手段对其施工、使用等环节进行改进,推广其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液态地膜;应用研究;示范推广;环境保护【引言】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地面覆盖材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环保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液态地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地面覆盖材料,具有可降解、环保、捆扎紧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林业、农业、园艺等领域。
然而,在液态地膜的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使用效果不稳定、施工难度大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液态地膜的推广应用。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液态地膜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并通过多种手段对其施工、使用等环节进行改进,推广其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1. 液态地膜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使用效果研究。
将液态地膜应用于森林、果园和蔬菜大棚等不同场景中,对其使用效果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对种植环境的调查和分析,评估液态地膜的使用效果并寻找其潜在问题。
2. 提升液态地膜施工效率的研究。
推进液态地膜的工业化生产,并研究液态地膜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改进液态地膜的配方和结构。
优化液态地膜的成分和配方,使其更适合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并研究强度可调的液态地膜结构,从而实现对液态地膜的改良和升级。
4. 液态地膜的示范推广。
通过在地方环保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向农户和果农推广液态地膜的应用,并对液态地膜的优点和使用方法进行宣传和教育。
【研究方法】1. 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不同场景下液态地膜的使用效果,包括覆盖程度、保持时间、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分析其优缺点。
2. 实验室分析法通过对液态地膜的成分、结构、力学性质等方面进行实验室分析,找到其内在问题,并进行相应改进。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能够在自然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的地膜材料。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替代传统塑料地膜的可降解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传统塑料地膜相比,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以下优势:它可以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和损害;它能够为作物提供保温、保湿和抑制杂草生长的功能;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可以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主要取决于地膜材料的组成和微生物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材料包括淀粉、聚乳酸和聚羟基脂肪酸等。
这些材料在土壤中受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从而逐渐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一些研究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与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因素有关。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度和降解产物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尚不清楚。
一些研究发现,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产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但也有研究发现,降解产物可能会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为了促进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究和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膜的降解机理、降解产物以及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还需要降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生产成本,优化地膜的性能和降解速度,并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将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环保材料,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情况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聚乳酸等生物降解塑料。
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塑料垃圾的不断增加,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研究。
一、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特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环保型地膜,主要由淀粉等可生物降解塑料制成。
相比传统的PE地膜,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有以下特点:1.环保无污染: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不含有害物质,完全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使用方便:与传统PE地膜相比,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易于分解,使用方便。
4.节约成本: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直接作为肥料回收利用,降低了地膜使用成本。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是其应用的关键之一。
目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1.降解速率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与其成分和使用环境有关。
一般来讲,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湿润的土壤中降解速度较快,通常需要3个月左右,而在干燥的土壤中则需要更长时间。
2.降解产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探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降解产物,一些研究者使用了微生物学、化学与物理学等多种方法对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分接触土壤情况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以快速被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在空气中则需要更长时间。
因此,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前提是要满足其与土壤和微生物接触的条件,才能够实现其降解的效果。
基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众多优点,其在农业、园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巨大。
在农业领域,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可用作覆盖作物的防草、保湿、保温和病虫害防治等功能,在园林领域可作为盆栽材料、草坪造型等,在卫生领域也可作为医用敷料、一次性手套等。
此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未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将成为替代传统PE地膜的一种主要环保材料。
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在葡萄白腐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在葡萄白腐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地膜对防治葡萄白腐病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提高葡萄品质与产量,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关键词可降解液态地膜;葡萄白腐病;防治;应用效果葡萄白腐病是一种由真菌白腐盾壳霉菌引起的病害,可造成产量损失20%~30%,重者在60%以上[1-2]。
为探索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新方法,2009年笔者利用液态地膜进行防治葡萄白腐病的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选用山东科技大学田原宇教授研制的专利产品“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
供试葡萄为九年生红地球葡萄,篱架栽培,株行距1.0 m×2.0 m。
试验在平度市张舍名优果品生产基地进行,试验地面积为6 666.67 m2,土壤为壤土,pH值6.2,有水浇条件,管理水平一般。
1.2试验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即喷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A)和不喷液态地膜作对照(CK),不设重复,小区面积为3 333.33 m2。
2009年6月18日开始对试验园葡萄进行套袋,6月23日和8月1日分别将黑色液态地膜按1∶1的比例对水稀释后均匀喷于葡萄根茎两侧各50~60 cm处,施肥、用药等其他管理措施完全相同。
葡萄采收前,随机调查不同处理的枝蔓、果穗的白腐病发病率,并计算其产量、产值。
2结果与分析2.1液态地膜防治红地球葡萄白腐病的效果喷施液态地膜的葡萄枝蔓无白腐病发生,而且枝条粗壮,叶色浓绿;而不喷液态地膜的枝蔓白腐病发病率达2.38%。
套用同种纸袋的果穗,喷施液态地膜者,无一发生白腐病穗;而对照株果穗白腐病发病率仍达4.17%(表1)。
由此可见,从源头上(土壤)产生的白腐病菌因降雨频繁而繁殖传播,大量的病菌充斥在树体周围,而近几年劣质纸袋的大量使用,并不能有效防止白腐病菌对葡萄果穗的侵染。
2.2产量及经济效益白腐病造成的烂穗(粒),必然降低葡萄的产量与品质。
义县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应用效果分析摘要为探索全降解液态地膜在作物上的保温保墒及增产效果,寻求解决“白色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在省市推广站的部署下,引进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在花生上应用,以验证其产品特性与利用价值,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液态地膜;生态环境;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91-01
义县地处中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平均降水530mm,平均日照2 848小时,无霜期149天,年均气温7.9℃,≥10℃有效积温3 400.0℃,平原地区沙壤土占较大比例,适合花生生长。
几年来,花生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花生面积达到22万亩,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20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增加收入,广大农民已经自发的进行覆膜栽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亩产提高100kg以上,随之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却困扰着广大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为探索全降解液态地膜在作物上的保温保墒及增产效果,寻求解决“白色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在省市推广站的部署下,引进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在花生上应用,以验证其产品特性与利用价值,完善配套
栽培技术。
1 试验地点及作物
1)试验地点: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场;
2)试验作物:花生品种:花育20。
2 试验内容
1)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2)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对土壤墒情、土壤温度的影响;
3)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的降解性能。
3 试验设计
1)试材: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用量为原粉10kg/亩)、常规地膜。
对照为全膜覆盖、常规覆膜与裸地种植;
2)试验环境:义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内适合地膜覆盖的普通耕地;
3)试验设计:设置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全膜覆盖、常规覆膜和裸地种植4个处理,实行大区对比试验,常规覆膜为对照,每个处理2亩。
4 试验方法
1)选地整地。
选择示范场内土地平坦,地力均衡,管理方便的地块做试验地。
液态地膜喷施前垄面要整平耧细、并保证出苗需要的土壤水分,以提高成膜效果和保苗率;
2)选择试验品种及播种喷施时间。
选择我地主栽培品种花育20
作为试验品种,栽培密度为20 000株/亩,于我地区3天内无雨的5月14日播种并且即播即喷;
3)正确选用对照地膜。
地膜厚度在0.008mm。
覆膜时间为与播种同步;
4)合理施肥。
每亩施n、p、k含量各15的三元素复合肥15kg 做底肥,增施农家肥3 000kg;
5)防治地下害虫及杂草。
随肥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制成毒土撒施以防治地下害虫。
覆膜前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倍液封闭土壤防止草害;
6)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液态地膜配置所用清水晒置到20℃左右使用,先往原粉中加1倍~1.5倍清水,边加水边搅拌,搅拌成面团状,再继续搅拌成细腻的糊状母液(这时用手指捻一捻母液,感觉有一定粘度而且没有颗粒);这时再加4倍~4.5倍的清水搅拌稀释均匀(即每10kg原粉共兑60kg清水)。
过滤后即可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地面成膜。
喷施前,喷雾器要用清水清洗干净,防止残留在喷雾器里的农药或除草剂对作物有伤害。
在倒入喷雾器时,入口处加上过滤网,以防颗粒状东西进入喷管堵塞喷头;
7)液态地膜降解后,转入正常田间管理,7月5日结合畜力犁中耕追施尿素5kg,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时期,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8)10月5日花生成熟后,分区收获,及时晾晒,以备测产。
5 试验总结
1)在试验过程中可以看出,液态地膜在花生的增温保墒和提高产量方面均能起到一定得作用;
2)可节约人工。
液态地膜虽然比裸地种植亩多花费人工费20元,但是比全膜覆盖和常规覆膜可节约人工费180元;
3)可自动降解,且降解较快,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液态地膜于5月14日喷施后,于6月12日开始降解,6月16日降解1/3、6
月19日降解1/2、6月26日全部降解;
4)能够提高亩产。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液态地膜花生亩产235.8kg,比裸地花生亩产189.7kg,亩增产46.1kg,增产率为24.3%。
以6元/kg计,亩可增收276.6元,去除比裸地花生多付出的喷施液态地膜所需人工费20元,亩可增加经济效益256.6元;比全膜覆盖花生亩产256.7kg,亩减产20.9kg,减产率为8.1%,以6元/kg 计,亩可减少收入125.4元,去除液态地膜比全膜覆盖少投入的人工180元,亩可多获得经济效益54.6元;比常规覆膜花生亩产242.6kg,亩减产6.8kg,减产率为2.8%,以6元/kg计,亩可减少收入40.8元,去除液态地膜比常规覆膜少投入的人工180元,亩可多获得经济效益139.2元。
项目
处理株高
cm 亩株数株株结果个果粒
数粒百粒重
g 小区测
产面积
(m2)小区
产量
kg 亩产
kg 增幅
%
液态地膜 37.9 20000 10.6 1.82 61.3 40 14.14 235.8
24.3
全膜覆盖 38.5 20000 11.6 1.86 62.1 40 15.39 256.7
35.3
常规覆膜 38.2 20000 10.8 1.83 61.5 40 14.55 242.6
27.9
裸地37.7 20000 9.0 1.77 59.5 40 11.38 189.7 花生多功能全降解液体地膜产量调查表
参考文献
[1]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j].山西果树,2010(1).
[2]金辉.化学农药残留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2010(6).
[3]侯有信.液态地膜及其应用[j].新农业,2010(7).
[4]安阳.安图推广全降解液态地膜新技术[n].吉林农村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