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我的母亲_语文_初中_曹静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我的母亲》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典故的含义。
3. 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4.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练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 词汇学习: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3. 文本分析: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赞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激身边的人。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背诵与朗读。
2. 重点词语和成语的理解。
3. 文本分析和欣赏。
4. 口语表达和讨论。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深入分析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母亲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词汇学习:解析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4.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赞美,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5.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词汇和文本分析。
2. 互动法:学生朗读、讨论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1. 课文背诵与朗读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2. 重点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3. 文本分析和欣赏的深度。
4. 口语表达和讨论的清晰度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表现力。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作业中对课文内容、词汇和文本分析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母爱的存在,学会珍惜和回报母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母爱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母爱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母亲》,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答课文中的思考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文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母爱的存在,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我的母亲》,总结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2.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培养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母亲》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学会如何写作人物传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歌曲等资源,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我的母亲》,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并尝试翻译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写作特色。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和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选取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我的母亲》。
(2)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1)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日记。
(2)收集有关孝道的成语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概括。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之心。
(2)学会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懂得感恩。
(3)激发学生对家庭、对亲情的思考,提高他们对家庭责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概括。
(3)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课堂讲解:(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重点知识点。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布置相关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的母亲》。
(2)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
(2)学会感恩,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我的母亲》。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母亲的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母亲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我的母亲》,感受课文所表现的母亲形象。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教师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实践活动:(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我的母亲》。
2. 根据课堂讲解,修改和完善自己关于母亲的作文。
3. 思考:母亲在你成长过程中有哪些让你感动的故事?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我的母亲》的掌握程度,包括朗读、背诵和理解。
2. 学生关于母亲的作文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我的母亲》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的母亲》。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2)学会感恩,珍惜家人和朋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及作者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举例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感情。
5. 朗读练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母亲》,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小作文,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3. 预习下节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案(精选)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欣赏和珍惜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与情节。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课文中描绘的母亲形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将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3. 运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2 教学步骤1. 引入课文《我的母亲》,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情感。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和珍贵。
5.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3.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母亲》的文本。
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描绘,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我的母亲》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母爱的主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的相关资料。
2. PPT课件。
3. 讨论话题及问题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课文《我的母亲》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简要介绍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
3. 分析课文: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描绘。
重点分析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这一主题。
4. 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讨论话题及问题清单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分享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包括内容真实性、情感表达、文字组织等方面。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文,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我的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内容主要讲述了关于我和我的母亲之间的故事。
本文语言简洁,通俗易懂,重点在于刻画母亲和我之间的感情。
本文适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母爱的伟大,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感受到母爱的深刻内涵和人性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关于母亲的词汇,并能够借助词汇运用,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母爱的温暖和伟大,并能够深刻感受到母爱的内涵和人性的伟大。
3.通过讨论和交流,能够发现文章所呈现的母爱的伟大并可自我思考如何报答母爱。
4.能够通过整合所学知识,自主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一篇有关母爱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和掌握与文章相关的词汇。
2.理解文章述说的故事,通过深刻体会母爱的内涵。
3.能够通过思考和交流,发现母爱的伟大,并自我思考如何回报母爱。
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词汇学习、讨论、阅读和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感悟母爱的内在涵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Step1: Warm-up通过图片展示相关母爱的图片,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描述。
比如:图片展示一位母亲与她的孩子走在树林小路上,要求学生描述母亲和孩子的表情、所穿服饰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关于母爱的一些话题。
Step2: Lead-in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难以忘怀的经历,并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Step3: Vocabulary让学生学习本文所涉及到的生词和词组,如:surprised,whisper,decision,realize等。
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学习到生词的运用和重点掌握。
Step4: Reading在学习完生词后,让学生阅读本文。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进行语音模仿。
同时,教师可结合读后问题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_语文_初中_曹静
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母亲的温情。
2.借助对文章的品读,结合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深化其对母爱的理解。
【主题学习阅读篇目】
《我的母亲》(邹韬奋)《母亲与书》(赵丽宏)
《追忆母亲二三事》(刘湘平)《萱草的柔情》(杨玉东)【教学流程】
一、导入
【屏幕展示】
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我们常常到庙里
去拜,拜求
遇见一个
爱到无怨无悔的人
其实,我们
从一降生
这样的千手观音
就把我们搂在怀里
她伸出千只手
每个手掌心
每只眼睛
都是爱
师:这个千手观音,就是母亲。
可我们对母亲早已习惯,就像习惯了空气,
而不再感恩,不再珍惜。
母亲温情的密码,它藏在了哪里?
密码,就是指隐秘的信息,这里指那些藏在语言文字里的情感,需要你去发现,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小组合作,以“温情的密码,藏在”为话题,讨论阅读收获,准备班内交流。
【屏幕展示】
温情的密码,藏在
阅读篇目:
《我的母亲》(邹韬奋)《母亲与书》
《追忆母亲二三事》《萱草的柔情》
三、在“慈”中寻找密码
1.阅读引领
这是刘湘平《追忆母亲二三事》里的一段文字,温情的密码藏在了哪里?
【屏幕展示】
鉴赏示例:
湘南的冬天,既潮湿又寒冷,而俗话说:寒从脚上起。
在家乡的习俗里,这是一个穿布鞋的季节,当然,家里要有做布鞋的女人。
母亲去世的第二年,严冬又来了,前一年布鞋已经穿了帮。
为了给我找双布鞋,父亲和我一起打开了母亲的皮箱,父亲的眼圈又一次红了。
进入眼帘的是四双针脚绵密的布鞋──都是为我准备的,而且一双比一双长。
学生讨论。
课堂交流。
这段文字,联系上下文,便能揣摩出为我艰难准备好这四双布鞋,母亲与病魔抢时间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何况这不是生的离别,而是阴阳两相隔!母亲是用她的一针一线延续着她生命中饱含着的对儿子的无尽惦念。
在布鞋的长度里,她不仅表达了对死神的抗诉,让她过早地离开了正需要庇护的幼子,而且寄托了对儿子长大成人的期盼。
(板书)温情的密码,藏在针脚绵密的布鞋里。
追问:这些布鞋是母亲去世后第二年才发现的。
母亲把对儿子绵长的思念,延伸到了生命之后,只可惜母亲的深情,儿子现在才理解。
2.自主交流。
预设:
温情的密码,藏在眼泪里;温情的密码,藏在叮咛里;温情的密码,藏在书橱里。
学生结合《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谈谈自己对文中母亲的理解。
四、在“严”寻找密码
师:还有一些,看起来算不得温情,可是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他更能表现母亲的温情。
阅读引领
【投影展示】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母亲为什么要责罚儿子?.哪些词写出了母亲的心情?.哪些词写出了儿子的心情?
2..师生交流
①责罚儿子的原因是儿子说了一句轻薄的话。
这句话值不值得重重地责罚,可以讨论。
②母亲:“气得坐着发抖”、“又悔又急”写出了母亲前后矛盾的心情。
③儿子:“跪着哭”、“真”写出作者对母亲当时的举动的惊讶。
④朗读指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其中“严师”要读出尊敬的语气,“慈母”读出感恩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⑤小结:责罚中有温情
五、在抗争中寻找密码
这些温情的密码藏匿太深,差点让我们找寻不到!母亲把它们悄悄藏起来,为了我们,孩子悄悄地斗争着,你发现了那些温柔的母亲刚强的抗争了吗?
临终的母亲,与命斗争,为的是把对儿子那绵长的思念,延续到了她的生命之后;
守寡的母亲,与内心的温柔抗争,为的是让儿子能踏上父亲的脚步,做一个完全的人;
读懂这些抗争,你是否放大了这“温情的密码”?
母亲在矛盾的心情中,在与生命的抗争中,在生活的磨练中,播撒她们无私的伟大的爱。
母亲一个是最能让人肃然起敬的词语。
六、发现生活中温情的密码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温情密码?母亲的温情,藏着
七、结束语
母亲,我知道。
走再远,最牵挂我的人是你;梦再大,最相信我的人是你;心再乱,最懂得我的人是你;错再大,最宽容我的人是你;倒下去,最为我伤心的人是你;站起来,最为我骄傲的人是你。
除了你,谁是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