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护理的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25 KB
- 文档页数:1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临终关怀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提供给病患和家属全面、人性化的关怀服务,本单位制订了本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1. 目标(1)提供符合病患和家属需求的临终关怀服务;(2)创造舒适安宁的临终环境,促进病患的心理和情感释放;(3)支持病患的家属,帮助他们面对和接受失去亲人的过程;(4)提高临终关怀工作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2. 原则(1)人性化原则:尊重和关心病患和家属的感受,提供温暖、尊严和关怀的服务;(2)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病患的身心、社会和宗教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临终关怀服务;(3)团队合作原则:建立多学科的合作机制,实现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的有机结合;(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总结和改进临终关怀工作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工作内容和流程1. 临终关怀评估(1)由专业团队对病患和家属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个体差异和需求;(2)编制个性化的临终关怀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
2. 生活护理(1)为病患提供细致入微的生活护理服务,包括洗漱、喂饭、换床、更换衣物等;(2)保持病患的床位整洁,定期消毒,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3)提供优质的饮食和营养咨询服务,确保病患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 心理支持(1)与病患和家属建立密切的沟通,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惑,提供安慰和支持;(2)通过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病患和家属释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提供心理教育和心理安慰,帮助病患和家属积极面对现实和未来。
4. 疼痛管理(1)根据病患的疾病状态和疼痛程度,合理调配和使用药物,控制病患的疼痛;(2)开展非药物疼痛治疗,如按摩、针灸、理疗等,减轻病患的疼痛感受;(3)定期评估病患的疼痛控制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宗教和文化支持(1)了解病患和家属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提供相应的宗教和文化支持服务;(2)提供灵魂慰藉和丧葬仪式等宗教仪式,满足病患和家属对宗教的需求;(3)保护病患和家属的隐私和宗教权益,不强制施行宗教仪式。
简述临终关怀的护理原则临终关怀是指对濒临死亡的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情感和生理上的支持与照顾,旨在缓解病人的痛苦和焦虑,帮助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
以下是临终关怀的护理原则:1.以尊重和尊严对待病人:临终病人需要被尊重和尊严地对待。
护理人员应该尊重病人的个人选择和信仰,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确保他们感到被关心和爱护。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保护他们的隐私。
2.监控和缓解病人的症状:临终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恶心、焦虑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病人的症状,并通过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临终病人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和孤独。
护理人员应该倾听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提供安慰和支持。
他们可以与病人交流,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4.协助病人和家属做好临终规划:临终病人和家属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临终规划,如制定遗嘱、决定安宁的方式等。
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建议,协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6.照顾家属的需求:临终病人的家属同样需要关怀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7.保护家庭隐私:在临终关怀中,护理人员应尊重家庭的隐私权,保护病人和家属的私人信息。
护理人员应该妥善管理病人和家属的信息,并确保其安全。
总之,临终关怀护理的原则是以尊重和尊严对待病人,缓解病人的症状,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协助病人和家属做好临终规划,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照顾家属的需求,并保护家庭的隐私。
这些原则旨在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帮助病人和家属度过最后的时光。
福利院临终关怀制度
一、临终关怀的内容
1.针对濒死病人的病痛和症状予以相应专业的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
2.帮助濒死病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
易接受的渐进的方式方法,逐渐向病人家属和病人本人透知真情。
一般病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医务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诊治,开始先让病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的思想准备;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病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的事实;这时候医务人员可以表明,病人的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同时要真
诚地、坦率地与病人沟通心理,理解和鼓励他们,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这是
临终关怀的基础。
2.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对于濒死病人,减轻或控制疼痛是第一位的,通常要给予足量的有效的止痛药物。
死亡的前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呼吸变快或变慢、脉搏变快或变慢、
病
心和安抚是最重要的。
(1)要充分倾听病人谈话,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
(2)要创造条件,使病人经常保持与亲人和好友的联系,鼓励亲人的相陪,
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临终病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4.要同时关心好病人家属
对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护理原则
对病人的服务重点不是治疗,而是护理,是提高有限生命阶段的生活质量,是减少难以承受的痛苦,而决不是延长寿命。
(2)加强心理治疗的原则。
护理学中的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在护理学中,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人们对于护理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定义、重要性、原则和实施等方面来探讨护理学中的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
首先,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是指在病人生命即将结束的阶段中,通过综合性的专业护理来提供身体、心理、社交和精神层面的支持和关怀。
它的目标是帮助病人实现身心灵的和谐,并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尽可能的舒适和尊严。
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治疗疾病本身,更在于关注病人的整体福祉和安宁。
其次,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在护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病人提供最好的质量护理,使他们在生命即将结束时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其次,它还能帮助病人家属理解和应对临终期的挑战和困惑,减轻他们的负担。
此外,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还促进了团队工作和跨学科合作的发展,使护士、医生和社工等专业人员能够共同合作,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服务。
接下来,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有一些重要的原则。
首先是尊重病人的意愿和价值观。
护士应该尊重病人自主决策的权利,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讨论,并根据病人的意愿来制定护理计划。
其次是综合性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护理。
护士需要全面评估病人的疼痛、情绪、社交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然后是积极的症状管理。
护士需要通过合适的措施来缓解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如疼痛管理、疗养、精神支持等。
最后是关怀病人的家人。
护士应该支持和关注病人家属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
最后,安宁护理和临终关怀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护士首先需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
其次,护士需要提供身体护理,如定期更换体位、舒适的床垫和保持清洁等。
再次,护士还需要提供情绪和心理支持,如积极倾听、提供心理咨询和陪伴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组织一些临终关怀的活动,如心愿清单、家庭聚会和宗教仪式等,来帮助病人和家属达到心理上的平静和满足。
养老院临终关怀制度一、临终关怀的内容1、针对濒死老人的病痛和症状予以相应专业的全面身心照料;2、帮助濒死老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3、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使用的药物及其服用剂量;4、鼓励临终老人之间的彼此沟通和互助;5、鼓励护理人员发挥内在力量给予濒死老人的情感、身心最大安慰和最有力的支持;6、向临终老人家属和所有受死亡阴霾笼罩的亲有提供温暖的照料和帮助,并考虑他们的处境;7、向濒死老人提供保持他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8、在老人死亡后对其家属进行追踪式照料。
二、临终关怀的责任:1、帮助老人正确地面对死亡的现实当老人的生命已无法拯救,且其病情又在不断恶化时,老人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的。
护理人员要抱有对老人的同情心,鼓起勇气,采用老人可以忍受的比较容易接受的渐进的方式方法,逐渐向老人家属和老人本人透知真情。
一般老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护理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开始先让老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的思想准备;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的事实;这时候护理人员可以表明,老人的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同时要真诚地、坦率地与老沟通心理,理解和鼓励他们,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这是临终关情的基础。
2、帮助老人减轻痛苦对于濒死老人,减轻或控制疼痛是第一位的,通常要给予足量的有效的止痛药物。
死亡的前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呼吸变快或变慢、脉搏变快或变慢、血压下降、肌肉麻痹、口渴、出汗、瞳孔逐渐散大、大小便失禁等。
护理人员要努力保持濒死老人的舒适,这包括:(1)改善老人异常口渴的痛苦;(2)要注意保持清静无杂,因为听觉是人体最迟消失的感觉功能,许多濒死老人对各种刺激均已无反应,但仍有听觉,仍然为床边的嘈杂声的骚扰而苦恼;(3)要保持高度警觉,满足老人的体位要求,因为老人全身肌肉松驰,平躺在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也不会开口请求帮助,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洗袜口腔和鼻部排泄物;(4)要做好床褥保洁工作,因为老人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松驰,易引起大小便失禁。
简述临终关怀的理念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慢性疾病和终末期疾病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临终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临终关怀是一种全面性、跨学科的医疗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支持和护理。
二、临终关怀的定义1. 什么是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指针对患有晚期或末期疾病,无法治愈或延长寿命的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支持性医疗服务。
它旨在减轻患者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并使他们能够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尊严和自主权度过余生。
2. 临终关怀与安宁护理有何区别?虽然这两个术语经常被用作同义词,但实际上它们有所不同。
安宁护理强调舒缓治疗和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和不适。
临终关怀则更加全面,涵盖了患者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需求。
三、临终关怀的原则1. 尊重患者的意愿在临终关怀中,患者应该是最重要的人。
医务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并在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中考虑到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和信仰。
2. 以团队为基础临终关怀需要跨学科合作,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医生等多个专业领域。
这些专业人员应该密切协作,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3. 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临终关怀不仅要关注患者身体上的需求,还要关注他们心理上的需求。
医务人员应该提供情感支持,并帮助患者处理焦虑、恐惧和其他情感问题。
4. 提供家庭支持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
这包括提供情感支持、教育、技能培训等。
四、临终关怀的实施1. 疼痛管理疼痛是临终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医务人员应该提供舒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按摩、温热敷等。
2. 精神支持患者在面对死亡时可能会出现各种情感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医务人员应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处理这些情感问题。
3. 社会支持患者可能需要得到社会支持,如家庭成员和朋友的陪伴。
此外,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解决住房、保险和财务问题等。
4.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需要得到技能培训和情感支持,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图片来源于网络01临终关怀的内容1.针对濒死老人的病痛和症状予以相应专业的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2.帮助濒死老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3.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使用的药物及其服用剂量;4.鼓励临终老人之间的彼此沟通和互助;5.鼓励护理人员发挥内在力量给予濒死老人的情感、身心最大安慰和最有力的支持;6.向临终老人、家属和所有受死亡阴霾笼罩的亲人提供温暖的照料和帮助,并考虑他们的处境;7.向濒死老人提供保持他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
02临终关怀的责任1.帮助老人正确地面对死亡的现实当老人的生命已无法拯救,且其病情又在不断恶化时,老人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的。
护理人员要抱有对老人的同情心,鼓起勇气,采用老人可以忍受的比较容易接受的渐进的方式方法,逐渐向老人家属和老人本人透知真情。
一般老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护理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诊治,开始先让老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的思想准备;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的事实;这时候护理人员可以表明,老人的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同时要真诚地、坦率地与老人沟通心理,理解和鼓励他们,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这是临终关怀的基础。
2.帮助老人减轻痛苦对于濒死老人,减轻或控制疼痛是第一位的,通常要给予足量的有效的止痛药物。
死亡的前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呼吸变快或变慢、脉搏变快或变慢、血压下降、肌肉麻痹、口渴、出汗、瞳孔逐渐散大、大小便失禁等。
护理人员要努力保持濒死老人的舒适,这包括:(1)改善老人异常口渴的痛苦;(2)要注意保持清静无杂,因为听觉是人体最迟消失的感觉功能,许多濒死老人对各种刺激均已无反应,但仍有听觉,仍然为床边的嘈杂声的骚扰而苦恼;(3)要保持高度警觉,满足老人的体位要求,因为老人全身肌肉松弛,平躺在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也不会开口请求帮助,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洗抹口腔和鼻部排泄物;(4)要做好床褥保洁工作,因为老人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松弛,易引起大小便失禁。
临终关怀的相关概念及姑息护理临终(hospice):美国:病人已无治疗意义,预计寿命在6个月以内;日本2~6个月。
中国:病人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时。
濒死(dying):在接受治疗后或姑息性医疗后病人虽意识清醒,但病情迅速恶化,各种现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死亡(death):是生命活动不可逆的终止、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永久消失,是机体完整性破坏和新陈代谢的终止。
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委员会,提出了脑死亡概念,即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作为新的死亡标准,并制定了死亡的判定标准:(1)判定的先决条件:1)昏迷原因明确。
2)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2)临床判定:1)深昏迷。
2)脑干反射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以上3项临床判定必须全部具备。
(3)确认试验:1)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消失。
2)脑电图显示电静息。
3)经颅多普勒超声信号消失。
以上3项确认试验至少具备2项。
(4)判定时间:首次判定12小时后再次复查。
临终关怀( hospice care)是一种为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提供的特殊服务,是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包括医疗、护理以及其他健康服务在内的全面照护。
姑息护理(1)姑息护理( palliative care):WHO定义姑息护理是提高病人和家属面对死亡威胁时生活质量的方法,通过早期识别、评估和处理疼痛和其他症状来预防和缓解其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精神问题。
(2)临终关怀与姑息护理的区别:姑息护理针对任何阶段病人,临终关怀针对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内的。
姑息护理通常也接受根治性治疗,临终关怀一般不再接受治疗性干预。
姑息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临终关怀以心灵为主。
姑息护理通常在医院进行,临终关怀在病人愿意的地方。
姑息护理是多学科团队,临终关怀以家人及临终关怀护士为主。
临终关怀的对象、内容与原则(一)临终关怀的对象:病人及家属。
(二)临终关怀的内容:姑息治疗、临终护理、心理咨询、死亡教育、精神和社会支持、居丧照护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性照顾。
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一、为临终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安静、整洁的休养环境。
二、护士用诚挚、慈爱、宽容的态度去关爱和帮助每一个临终关怀患者及家属经常巡视,询问患者不适和需要,尽可能满足其生活习惯要求,使患者舒适,如采取合适的体位、使用各种方法消除疼痛等安慰想者,慰藉患者的心灵,关注悲者的心理及行为反应。
三、倾听患者心声,了解患者的愿望,帮助患者达成愿望
四、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五、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询问患者家属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事项,给予精神的支持和鼓
六、尊重死者,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尸体料理,缓解其悲痛情绪。
七、倾听丧亲者的诉说,让其充分宣泄其悲痛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反应,必要时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随访。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临终关怀是指对濒死病人进行专业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的工作。
其内容包括针对病人的病痛和症状进行治疗,帮助病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使用和剂量,鼓励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助,以及向家属和亲人提供温暖的照料和帮助。
同时,临终关怀还需要提供独立性和隐私性的生活空间,并在病人死亡后对家属进行追踪式照料。
在临终关怀工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承担重要责任。
他们需要帮助病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清洁口腔和鼻部排泄物,以及做好床褥保洁工作。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充分倾听病人的谈话,创造条件使病人保持与亲人和好友的联系,并尊重病人的生活惯和方式。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关心好病人家属,遵循整体护理、心理治疗和人道主义原则,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痛苦,让病人能够含笑迎死。
总之,临终关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性关怀相结合,为濒死病人和家属提供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临终关怀临床护理内容、道德要求及临床意义临终关怀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身心的护理程序,它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的需要,一直持续到丧亲悲伤阶段。
怀必要性和迫切性人总是要死亡的,其过程应该是庄重而无憾的。
然而,疾病给人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悲观、焦虑等等负面影响。
临终关怀护理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痛苦,同时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从病人家属的角度分析,临终护理可以缓解病人家属的焦躁情绪及压力,改善病人与家属所处的生活环境气氛。
护理内容1、疏导临终患者心理临终患者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负担,面对这些心理负担会导致患者的情绪面临崩溃,甚至不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这要要求临终护理人员要掌握心理疏导技巧,通过临终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内心负担与压力。
同时在此过程中,要让临终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其中,临终家属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临终患者的情绪。
临终护理人员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耐心地疏导、劝解和临终患者家属共同帮助临终患者减轻心理等方面的紧张焦躁压力。
2、满足临终患者需求临终患者往往面对疾病痛苦时会产生烦躁得情绪状态,这就需要临终护理者及病人家属最大可能得满足临终患者得现实需要。
通过与患者得沟通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需求,通过各种方式给予病人对其需要的满足。
在此过程中,部分患者是不能通过言语进行表达的,这就需要专业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攒实践经验,通过自身判断给予病人最大的满足[2]。
3、建立与临终患者亲属沟通关系医患关系紧张是当前社会关注的较高热度话题。
在面临重患的家庭中,患者家属难免出现急躁焦虑的情绪。
因此,建立良好的与临终患者亲属沟通关系是缓解患者家属压力过大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护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与家属进行病情沟通的过程中具有心理疏导。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简单互动护理调动病人家属参与度,分散病人家属的注意力,缓解家属的抑郁情绪。
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对无法痊愈的患者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无需依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大量的资金去延续生命,它是以缓解治疗身体的不适为基础,按照自我意愿有意义的度过剩余的生命,是我国护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是我国护理学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简述临终关怀的原则临终关怀是一种旨在提高病人最后的生活质量,确保病人有更自主权和尊严的护理方式,由于病人的病情不断恶化,无法复原,而此时正是病人需要最多支持和关爱的时候,所以护士和医师实施护理时以人为本,要尊重病人的意愿,要保障病人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尊重病人的意愿:最高尊重病人的需要和意愿,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自主权,尊重病人的意愿,不实施非法的护理,可以尊重病人的意愿,不让病人做出愤怒、痛苦的选择。
2、支持病人的生活:护士应该尽其所能帮助病人继续承担个人责任,尊重病人的生活,给予适当的支持,护士应该充分照顾病人的生活,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
3、让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护理:实施临终关怀的必要的设施和服务,及时解决病人及其家属的疾病、社会和心理问题等,把病人放在舒适的环境中,安排开展有特色、具有美感的护理活动,以便让病人有一个害怕病情的完整感受。
4、培养病人的家庭参与:培养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感,尊重他们的参与,鼓励他们参与护理,促进病人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共同参与护理,关爱他们,鼓励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求支持和关怀,以更好的支持病人的护理。
5、疼爱病人、关爱病人:护士和家属都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把疾病和痛苦当做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给予病人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给予他足够的温暖,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他活到最后一秒。
总之,临终关怀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尊重病人的意愿,支持病人的生活,让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护理,培养病人的家庭参与,疼爱病人,关爱病人,并尊重病人的尊严,是护理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临终关怀的原则,就是要做到这些。
临终关怀的原则不仅体现在护理活动中,还反映在护理管理中,要在临终关怀中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确保护理能够有效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实施临终关怀时,应采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使病人能够有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且以人为本、以救死为先、以护理及家庭服务贯穿始终。
1.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病人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病人也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这样认为,并表现出面孔冷漠,态度、语言生硬,操作粗鲁,不知该如何面对患者。
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4.共同面对死亡有生便有死,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实,正是死亡才使生显得有意义。
而临终病人只是比我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他们的现在也是我们以后要面临的。
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要迎接挑战、勇敢面对。
因此,只有工作人员首先建立正确的生死观,才能坦然地指导病人面对死亡、接受死亡,珍惜即将结束的生命的价值;同时应和临终病人一起共同面对死亡,将他们的经历视为自己的体验,要有恰当的移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和处理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