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树枝头及人面鸟身像三星堆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14
青铜神树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商代晚期⽂物,1986年出⼟于四川⼴汉三星堆遗址⼆号祭祀坑,国家⼀级⽂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四件禁⽌出国⽂物之⼀,现收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基本资料 名称:青铜神树; ⽤途:装饰物; 质地:青铜; 时代:商代; 出⼟时间:1986年; 出⼟地点:四川省⼴汉市三星堆遗址⼆号祭祀坑; 现存: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级别:国家⼀级⽂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四件禁⽌出国⽂物之⼀。
⽂物简介 青铜神树,青铜神树商代晚期⽂物,青铜神树树⼲⾼384厘⽶,通⾼396厘⽶,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度应该在5⽶左右,含底座、树⾝、龙三部分。
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纹,底座之上为三⼭相连状,⼭上亦有云⽓纹。
树⼲接铸于⼭顶正中,⼲直,树根外露。
树⼲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果枝上扬,果上站⽴⼀鸟,两果枝下垂。
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轮。
在树的⼀侧,有⼀条龙援树⽽下,龙⾝呈辫索状马⾯头,剑状⽻翅。
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的神⽊“扶桑”。
四川省⼴汉市三星堆遗址⼆号祭祀坑出⼟。
现藏于: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主要特征 青铜神树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度应该在5⽶左右,含底座、树⾝、龙三部分。
树的下部有⼀个圆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的底部。
树⼲笔直,套有三层树枝,每⼀层三根枝条,全树共有九根树枝。
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
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只昂⾸翘尾的⼩鸟;枝头有包裹在⼀长⼀短两个镂空树叶内的尖桃形果实。
在每层三根枝条中,都有⼀根分出两条长枝。
在树⼲的⼀侧有四个横向的短梁,将⼀条⾝体倒垂的龙固定在树⼲上。
底座圈上三个拱形⾜如同树根,主⼲上三层树枝,均弯曲下垂,树枝尖端有花朵果实,其上均有⽴鸟,全树共九只鸟。
主⼲侧有⼀⾝似绳索的残龙。
这株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真可算是独树⼀帜,举世⽆双。
三星堆新发现通天的神树文/邹鹏 图/唐二胖胖在三星堆博物馆一号展馆的展厅里有一件极其珍贵的青铜器,所有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
它形体庞大、结构复杂、造型精美,是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人创作的一件绝世精品,它就是被称为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青铜神树。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件文物,了解它和它背后的故事。
从“2000”到“1”的重获新生1986年,考古人员在三星堆的二号“祭祀坑”里发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青铜器残件和碎片。
它们有的像弯曲的树枝,有的像树叶,有的像花和果实,还有一些是造型精美的青铜鸟。
考古人员经过清点发现,这些青铜器的残件和碎片竟然有2000多件。
最让考古人员和文物修复人员感到惊喜的是,这些残件和碎片都是可以拼接、修复的。
经过文物修复人员近10年的努力,2000多件残件和碎片被拼接起来修复好了,一件残高达到3.96米的青铜器重获新生,出现在人们眼前,它看起来像是一棵高大的树。
它不仅是中国目前发现的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中形体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发现的同时代单件青铜器中形体最大的。
因此,它有了一个霸气的名字——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上有什么这么高大的青铜器上都有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神树的最下面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底座,底座三面镂空,装饰有精美的太阳纹和云气纹。
青铜神树修复现场这个底座似乎是一座神山的象征,而高大挺拔的青铜树则是矗立在神山上的神树。
目光上移,你会看到神树被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三根弯曲的树枝,每根树枝又分成了两根或三根果枝,其中一根向上,每根果枝上都长着镂空的叶子和像桃子那样大的果实,其中朝上的果实上还站立着鸟,一共有9只。
最引人注目的是树上这9只造型相同的鸟,它们都长着大大的嘴、弯弯的喙,身体镂空,尾羽上翘,造型栩栩如生。
虽然大部分鸟的翅膀已经残缺不全,但我们依旧能据此想象它们展翅欲飞的样子。
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设计呢,神树的一侧有一条造型独特的龙。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条龙是头朝下、尾朝上倒挂在树上的。
对三星堆青铜像的描述《神奇的三星堆青铜像》哎呀,你们知道三星堆青铜像不?那可老神奇了呢!我第一次看到三星堆青铜像的图片时,就被惊到了。
那造型,就像是从外太空来的似的。
就说那青铜大立人像吧,它站在那儿,个头老高了,感觉就像个巨人突然出现在眼前。
它的身子直直的,像根柱子一样挺拔,而且那衣服的样式可复杂了。
我就仔细瞅啊,瞅了半天,感觉那些纹路像是神秘的符号,又像是古老部落的独特标记。
我还拿笔在纸上试着临摹那些纹路呢,可我这笨手笨脚的,画得歪歪扭扭,完全没有青铜像上的那种韵味。
再看看那些青铜面具,哇塞,那眼睛,老大老大了,就像两个铜铃似的。
还有那耳朵,长长的,我当时就想,这古人是不是觉得耳朵大有福啊?我自己还揪了揪自己的耳朵,跟那青铜面具的耳朵比了比,我的耳朵在它面前就像个小豆芽,简直弱爆了。
这面具的表情也是很奇特,似笑非笑的,像是藏着很多秘密,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它在想啥呢。
还有那青铜神树,这可不得了。
我在博物馆看到它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它的树枝一层一层的,就像真的大树一样伸展着。
我绕着它走了好几圈,数着那些树枝和上面挂着的小玩意儿。
我还想着,这要是真的树,那得多壮观啊,说不定树上还住着神仙呢。
那些小物件在树枝上挂着,感觉风一吹就会叮当响似的。
我还歪着头听了听,当然是听不到啥声音啦,不过那一瞬间我仿佛能想象到古代祭祀的时候,这神树周围围满了人,大家对着它充满敬畏的样子。
我觉得三星堆青铜像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代神秘世界的大门。
每次看它们,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能看到那些工匠们拿着工具,精心打造这些青铜像的样子。
我好奇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啥能做出这么独特的东西呢?这三星堆青铜像啊,真的是越看越有意思,就像一个永远挖不完的宝藏,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的好玩的地方。
我可太喜欢这些奇特的三星堆青铜像啦,它们就像一群来自远古的朋友,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呢。
广汉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外貌描写青铜树座之上,麻花状的三根主树干旋转向上“生长”,其上的青铜树枝则向努力向旁“伸展”。
再往上看去,三座人首鸟身的神像“稳坐”树顶,尾部舒展、尾翎高翘……8日,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对外公布三星堆遗址出土的3号青铜神树初步修复成果,高约1.1米的青铜神树传达出古蜀人的“神奇密码”,历经数千年历史,虽仍有残缺,依然美得让人“失语”。
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修复后高达396厘米的1号青铜神树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而鲜有人知,除了1号青铜神树,该祭祀坑还出土了数棵青铜神树,3号青铜神树正是其中之一。
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介绍,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文保工作者启动了3号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
经过陆陆续续约一年的工作,目前3号青铜神树整个型体的拼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虽然3号青铜神树还未完全复原,但有参与了1、2号祭祀坑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认为,该神树刻画的应是上古神话中太阳栖息的“扶桑树”。
《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根据历史记载,在《海内十洲记》中这样描述扶桑树的形状:“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
”“从70多件残件修复到现在这种程度,整体来说比较顺利,因为修复线索比较鲜明。
”余健告诉记者,3号青铜神树和1号青铜神树是完全不同的型制,其树枝呈麻花形,主树干直径约1厘米,因此在出土的大量青铜残件中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出形状、大小差不多的部件。
“最后如有残缺的部分,应该会采用传统的方法,通过以铜补铜的方式完成修复。
”据介绍,古蜀人在铸造3号青铜神树时,是分部件制成,再用铜液浇铸成整体,并且非常讲究对称原则。
“其第一层的三根主树干、第二层的双树枝、最顶上的人首鸟身神像均在同一平面上,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参照。
”余健说。
虽然修复线索较为清晰,但3号青铜神树上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谜题:树干处残留有包裹的金箔,包裹范围究竟有多大?树枝下残留的挂钩显示出上面曾挂有装饰,这些挂饰与三星堆1、2号祭祀坑出土的小型金箔饰品和铜铃等是否有关系。
从各三星堆出土文物看神秘的古蜀文明——以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铜纵目面具为例发表时间:2019-12-27T14:53:11.1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7期作者:王姬[导读] 本文将从世界瞩目的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选取其中三例较为典型的器物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以及铜纵目面具,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揭示这三个器物象征着的古蜀文明中的“树崇拜”、“手崇拜”、“眼崇拜”,努力探寻这些器物背后代表的古蜀文明的奥妙所在以及古蜀文化的特点在这些文物上的体现。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摘要:本文将从世界瞩目的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选取其中三例较为典型的器物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以及铜纵目面具,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揭示这三个器物象征着的古蜀文明中的“树崇拜”、“手崇拜”、“眼崇拜”,努力探寻这些器物背后代表的古蜀文明的奥妙所在以及古蜀文化的特点在这些文物上的体现。
关键词:三星堆青铜器;蜀文明;图腾崇拜绪论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最大的贡献在于,用自身的存在昭告世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等,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被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下面我们将从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铜纵目面具这三例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物出发,发现它们身上所蕴含的古蜀文化的因素。
一、巴蜀文化与古蜀文明巴蜀文化包括巴文化与蜀文化,其中的巴文化以重庆为地域中心,蜀文化则是由三个古族组成。
巴蜀文化即巴和蜀两个地域的文化性格记忆融合在了一起,形成刚柔相济、阴阳相和的一个共同体。
从文献记载来看,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
在战国以前的文献里,巴和蜀一直都是分开指称的,殷商甲骨文中也是并没有巴蜀连称,《左传》里有巴子、巴国,但没有蜀国,只有个“蜀”字,却指的是山东某地地名。
以“三星堆之名集星星闪耀之光01青铜大立人:青铜大立人是古蜀国集神、巫、王三重身份于一体的领袖人物,是矗立凡间、沟通天地的群巫之长,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其高2.6米,重约180千克,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久远、体量最高大的青铜人像。
02青铜纵目面具:此件青铜面具由于眼、耳特征突出,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
古文献记载,蜀^始祖蚕丛“其目纵”,该面具表现的可能就是蚕丛的形象,是一种人神同形、合一的造型。
03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金面罩是以青铜人像面部特征为本,用金箔锤揲而成,用有机物粘贴在青铜人头像之上的。
04金面罩:三星堆遗址新开掘的黄金面具,虽然只有半张,已十分震撼。
它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单独立起。
在专家手中,被埋藏的金箔慢慢展开,面具金光灿灿的真容一点点展现,十分夺目。
05金箔虎形饰:系用金箔捶拓成形,遍体压印“目”字形的虎斑纹。
金虎呈半圆形,可能原来是粘贴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06金箔鱼形饰:既似鱼形又像柳叶,上錾刻有精细的叶脉纹和刺点纹。
铜铸幻面三星堆青铜人像雕塑群是三星堆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所在,其以青铜大立人为中心,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世界”。
如此恢弘庄严的青铜雕塑体系,堪称夏商周时期青铜雕塑的最顶峰。
纵观国内同时期青铜文明遗存,没有能望其项背的;即使在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这么宏大的青铜造像群也是绝无仅有的。
烈火熔金今年3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古蜀祭祀坑中出土的重要文物相继亮相。
在接连出土的500余件文物当中,一件残缺的黄金面具尤为惊艳。
这件仅剩“半张脸”的面具残片宽约23厘米,高约28厘米,重约280克,含金量约为85%,虽有缺憾,却仍让人驻足流连。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揭示了古蜀族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部族之一。
三星堆遗址所见黄金饰品显示了古代蜀人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01Tiffany&Co.蒂芙届chlumberger高级珠宝系列鱼形胸针02HarryWinton海瑞温斯顿WintonGate系列钻石与黄18K金耳环03BVLGARI宝格丽古董星星与条纹黄金套饰04Boucheron宝诗龙PlumedePaon孔雀羽毛黄金镶钻问号项链,黄金材质,点缀玫瑰式切割钻石眼睛图案05VanCleef&Arpel梵克雅寶全新高级珠宝系列ouleetoile星空下06Buccellati布契拉提OperaTulle系列耳坠07周生生LetPlay「好玩」系列星星钻石单边耳饰08TAAKIabtracttar樱花金新作09DeBeer戴比尔斯MotlateMarvel钻石耳环10MEIKA梅西卡E某oticCharm系列高级珠宝超大号圆圈耳环11PIAGET伯爵ecretandLight戒指12CHOPARD萧邦Happynowflake吊坠日神信仰日鸟同构是中国古代太阳神话的主题;崇鸟实质即崇日。
第一展馆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您到三星堆参观游览!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年~2800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
3000多年前如此宏大规模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据考证这里曾经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
狭义的三星堆特指遗址内的三个黄土堆,它与北面犹如一弯新月的月亮湾,隔着古老的马牧河南北相望,“三星伴月”由此得名,并在很早以前就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
1929年的春天,当地农民燕(yan1)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400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
从30年代开始,几代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微。
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的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第一单元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沧桑史古史传说记载,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
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几乎没有,只知道“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
“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鸟的造型,其中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鱼凫王。
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就是杜鹃鸟。
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
推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是从夏朝至商末周初,杜宇估计是从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开明氏则是从春秋中叶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
在北达汉水流域,东至荆江地区,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贵州北部一带,分布着许多蜀文化的遗址和遗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成都平原。
三星堆遗址中的珍贵文物三星堆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附近。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揭示出了早期古蜀文明的瑰宝。
以下是三星堆遗址中的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物。
1.青铜神树青铜神树是三星堆遗址最著名的文物之一。
这座高约142厘米的青铜神树是由三星堆考古队在2001年一次发掘中发现的。
神树包含有200多个树枝,每个树枝都有细致的雕刻图案,形态逼真。
这座青铜神树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大型铸造器物之一,展示了早期古蜀文明高度发达的铸造工艺。
2.青铜面具青铜面具是三星堆遗址中另一个非常珍贵的文物。
这些面具由青铜制成,经过精细的铸造和雕刻,展示了早期古蜀人的审美观和工艺水平。
面具的设计栩栩如生,清晰地勾勒出面部特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
这些面具被认为有神秘的宗教和仪式性质,可能是为了祭祀或戏剧表演而制作。
3.佛像在三星堆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佛像。
这些佛像是由青铜或石材制成的,形态各异。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座被称为“兜率天女”的青铜佛像,高约56厘米,是中国最早的佛像之一。
这座佛像形态优美,细节处理精细,显示出早期古蜀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艺术的高度追求。
4.玉器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玉器。
这些玉器包括玉雕图案、玉璧、玉坠等。
这些玉器制作精美,玉质晶莹剔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枚被称为“太阳神鸟”的玉璧,直径约20厘米。
这枚玉璧的图案以神鸟为主题,寓意着古蜀人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和追求。
5.陶器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包括陶罐、陶盆、陶人像等。
这些陶器大多采用红陶制作,表面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饰。
陶器是古蜀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
三星堆遗址中的这些珍贵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早期古蜀文明的重要线索。
它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还会有更多宝贵的文物在未来的挖掘中被发现。
穿梭于天地间的精灵文/邹 鹏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3000多年前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丰富多样、设计奇特的动物造型文物,其中,阵容强大的鸟类一族最为引人注目。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鸟类造型文物有10多种不同的形态,它们或简约,或精巧,或秀雅,或古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些充满灵气的文物不仅是精美的艺术珍品,而且为我们展现了古蜀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古蜀人心目中,这些鸟既是穿梭于天地间的精灵,又是沟通人和神的使者。
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鸟类造型文物中,青铜大鸟头是最大的一件。
它有40厘米高,设计风格简约。
这只大鸟紧闭着嘴,圆睁着眼,精神抖擞,颇具众鸟之王的气质。
器物出土时,考古学家发现它的嘴和眼珠周围都保留有红色的朱砂,看来古人制作的有可能是一只彩色的神鸟。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鸟的颈部下端有三个小圆孔。
考古学家以此推断,这只大鸟很可能是当时某个部族的族徽,古蜀人用小圆孔就可以将它固定在建筑或者其他物体之上了。
三星堆新发现青铜大鸟头这只颇具王者之气的大鸟,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心中有着怎样独特的象征意义呢?大家看,大鸟弯钩状的嘴看上去与鱼鹰十分接近,因此有考古学家推测它可能代表了传说中的第三代蜀王——鱼凫,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鱼凫族的标志之一。
独具想象力的作品——青铜凤鸟与青铜大鸟头简约生动的设计风格不同,三星堆出土的很多凤鸟造型的器物精巧、秀雅,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青铜凤鸟,它头上的羽冠很有特色。
这只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双眼浑圆,嘴又长又尖,直立的羽冠像一排迎风招展的旌旗,看上去它似乎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一动不动,展现着静态美。
从残断的双腿来看,它可能是与其他器物组合使用的,估计是某件重要器物上的附件或者装饰物。
另外一件青铜凤鸟同样极具特色。
只见傲立的小鸟身体修长,弯弯的嘴,圆圆的眼,身上飞扬的羽翅犹如跳动的青铜凤鸟青铜凤鸟铜人首鸟身像鸟形青铜铃雕刻有鸟纹的金杖陶鸟头勺把。
三星堆中青铜神树解释和猜想《三星堆中青铜神树:解释与猜想》在中国四川省广汉市附近的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文物,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出土的青铜神树。
这座神秘的青铜铸造物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解释和猜想,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文明的一角。
青铜神树是一件高约四米的青铜铸造物,具有树干和树枝的形态,树冠缀满了各种动物和神秘人物的雕刻。
这些动物和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的细节使得这件艺术品更加令人惊叹。
关于青铜神树的解释,目前学界存在很多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是古人的宗教信仰的象征。
树是自然界的生命象征,而树干上的动物和人物则代表了宇宙万物。
这种解释认为,青铜神树是对宇宙万物和自然界的崇拜,是古代人类对环境的一种神圣敬畏。
另一种解释认为,青铜神树可能是古人对社会组织的象征。
树枝的分叉被理解为家族或社会的分支,人物和动物的雕刻代表了不同的氏族或社群。
这种解释认为,青铜神树是古代人类对社会组织和集体意识的表达,是一种对共同生活的理解和呈现。
除了以上的解释外,还有一些学者猜测,青铜神树可能是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揣测。
树冠上的雕刻可能代表了宇宙中的星球和神秘的天体。
青铜神树此时被解读为一种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和思考,是古代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一种表达。
尽管这些解释和猜想各有道理,但关于青铜神树真正含义的争议目前仍在进行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艺术品,进一步的考古研究和学术探索是必要的。
通过更多的发掘和研究,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明确解释和猜想出现,为我们揭示古代文明的奥秘。
《三星堆中青铜神树:解释与猜想》带领我们走进了古代文明的一部分。
青铜神树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也引发了人们对古代文化的思考和探求。
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神秘的青铜铸造物背后的故事。
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到底仿照谁的相貌专家终于讲出真相展开全文三星堆遗址自从被人类社会发现后,无数人都对它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且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譬如青铜大面具为什么会有一双夸张凸出的“纵目”,具有强烈写实风格的青铜人像为什么长着一双“鸟脚”,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们难以理解。
三星堆那些精湛无比又诡秘莫名的青铜器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实景(下文建议不要跳着读,以免错过重要信息)三星堆发掘出来的青铜器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青铜纵目人像”上的一对凸目,这对眼睛呈圆柱状向外凸起,凸起部分长达16厘米,造型十分夸张,它的耳朵也向两侧大幅展开,人脸上露着一丝神秘而诡异的微笑。
很显然,正常人类是不可能有这种长相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纵目人像”究竟是在仿造谁的形象呢?三星堆人能做出如此栩栩如生的青铜人像,必然有相应的原型人物存在,难道数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真有这种长相奇特的“异人”生活在世上?要解开“青铜纵目人像”的秘密,首先得搞清楚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从人像的大小和重量看,它肯定不是让人戴头上,这东西有1.38米宽,约0.65米高,重80多公斤,世界上没人能有这么大的脸,也不会有人把一个与电视机同样大小的东西戴脸上,就算挂着也不行。
红圈标示处为青铜面具上的小孔仔细观察这个人像,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脑后上下两侧和眉心各有1个小孔(如上图红圈所示),这些小孔是干嘛的呢?答案:挂树上或墙上用的。
换句话说,这东西是个“挂件”,当然,此物绝非我们平常家里挂的“挂饰”那么简单,在数千年前的青铜时代,这样一件青铜器的价值,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用纯金打造一件相同的物品,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恐怕得集全族之力耗时数年才能制造一件出来。
三星堆人为何要耗费如此巨大的代价制造这么一个“大面具”?毫无疑问,唯有用来祭祀,三星堆人才会这么舍得。
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背面“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里这句话,非常准确地点出了古文明时期的国家核心事务--祭祀与战争!三星堆文明地处四川盆地内,四面环山,在天堑的保护下,战争的威胁相对小,所以祭祀就成了三星堆人日常最为重要的事务。
三星堆青铜古树观后感
去看了三星堆的青铜古树,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一个神秘又超酷的异世界。
一看到那青铜古树,我就被它的巨大给震住了。
它就像一个从古老时光里伸出来的大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这树可不像咱平常在路边看到的那些树,它满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气息。
那造型,真的是绝了。
树枝弯弯曲曲的,像是在讲述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每一根枝桠都像是有自己的想法,朝着不同的方向伸展着,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什么秘密。
而且那些枝桠上还有好多小鸟啊之类的装饰,就像是这棵树自己有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一样。
我当时就在想,这是不是古代人幻想中的神树,说不定上面真的住着神仙呢?
再看那青铜的质地,泛着一种古朴的光泽,就像是岁月给它披上的一件特殊的外衣。
摸不着,但是你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
站在它面前,我就像个小矮人站在一个巨人面前,哦不,是一棵超级无敌巨大又神秘的树面前。
我甚至在想,这树会不会在半夜突然发光,然后带着周围的一切回到古代去。
这青铜古树让我对三星堆的那些古人充满了好奇。
他们到底是怎么打造出这么神奇的东西的呢?是一群智慧超群的工匠围坐在一起,一边想象着神树的样子,一边一锤一锤地把青铜敲成这个模样吗?还是真的有什么神的旨意,让他们创造出这个来和上天沟通的神器呢?
反正啊,这青铜古树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对古老三星堆文明的好奇大门。
我满脑子都是关于它的疑问和想象,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历史和幻想交织的大漩涡里,而且还不想出来呢!。
青铜人首鸟身像
时间:2014-11-07 13:40:50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这件人首鸟身像原铸于小型铜神树树枝端部。
通高12厘米四川
省广汉市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该像为平头顶,头戴頍,面带面罩,脸形方正,大耳高鼻,其双眼呈外凸状,与纵目面具眼球造型相类似。
其鸟身较短,参考与之造型完全相同的同树另一枝枝端人首鸟身像,
可知该像现残断的双翼原当呈宽展状,尾羽构型亦当为分叉相上下卷
曲状。
这种人首鸟身像除见于小型铜神树外,在同坑出土的青铜神坛最
上层的“盝顶建筑”上额正中也铸饰有此像。
古人有“以上为尊”、“居中为尊”的说法。
人首鸟身像出现在铜神树树枝端部与铜神坛顶部正中,显
然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
人首鸟身像所代表的当是群神崇仰的天“帝”,一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之神宙斯一样。
在中国周朝以来的神话中,
众神之尊一般指的是黄帝。
三星堆时代早于周朝,那么,人首鸟身像
指的是谁呢?我们曾指出,人首鸟身像造像当与古蜀远祖有关,可与古史神话中的古蜀祖先神“大鸟王”帝颛顼发生联系,就其神职内涵象征而言,该像很可能是“中央之神”并兼有太阳神神职的最高权威象征物。
当然,这仅是我们的初步看法,尚待深入研究。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尊造像当是古蜀先民诸神崇拜中的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