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 格式:ppt
- 大小:654.00 KB
- 文档页数:33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 下册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做曹雨茜,就是北社中心校四年级的学生。
今天我演说的题目就是《背诵国学经典发扬中华文粹》。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认识,因为上级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全民读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提供了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拓宽中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大好机会—国学经典读书活动。
中华诵国学经典背诵意在“发扬和弘扬中华民族杰出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计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读书活动使我们老朋友来到国学经典,使中华传统杰出文化的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减广贤文》等存有机会更深入细致地带入我们的生命,从而使更多的人能更好地提高生命品质,特别就是使更多的同学能少时念千年经典,长大搞国家栋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如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
此刻,我们诵读这些篇章,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话,了解历史与文化走向,感受人性的关怀与生命的尊严,传承文明,接续未来,以便我们走向更加丰盈有涯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读书就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比如说,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念至一颗爱心,构筑和-谐;在孟子那里念至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念至一腔热血,救助苦痛;在韩非那里念至一双自傲,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念至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念至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念至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们读至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读至人生智慧。
归根结底,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和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和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和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和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第二单元《千家诗》——触摸春天1.城东早春[唐]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立春偶成[宋] 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3.春暮游小园[宋] 王淇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国学名句必背古诗词四年级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读书因为有了厚度,因而有了思想,因而有了人生高度。
小学生多读一些,多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欢迎参阅!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推荐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1.《四书》《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功。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来说,是古时读书人入门必读经典;《中庸》是国学的心法;《论语》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孟子》在宋朝后与《论语》并驾齐驱。
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2.《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讲述的全是纯洁的思想、高尚的行为。
在艺术形式上,《诗经》还略显粗糙,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但却篇篇都是正能量,是涵神最好的诗歌,其后的宋词,虽然在艺术形态上达到了巅峰,但这方面却远不如《诗经》。
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3.《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集中体现的就在这本全集中,特别是曾国藩家书,是最重要的资料。
市面上很多关于解读曾国藩的书,对他的成功进行了很多分析,鱼龙混杂,不可以全信。
曾国藩家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给祖父母、父母兄弟、同僚等人的信件,有些是国家大事,更多的是家庭经营、嘘寒问暖、待人接物、为学作文的事,有的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曾国藩作为朝廷大员,更是一代儒学大师,他处理这些事的态度、方法,是活生生的国学教材,很多可以给我们启发。
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4.《菜根谭》《菜根谭》是明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世集,被认为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正心诚意、修心养性、涵养品德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
这本书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通过简易的诗句和警世的喻言表达出来。
读来使人心旷神怡,又感慨万千,想必是作者饱经世事沧桑后的深刻体会。
四年级下册目录一、宋词(10个)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 …………………[宋]苏轼2、卜算子·咏梅(驿外) ……………………………[宋]陆游3、临江仙(梦后) ……………………………[宋]晏几道4、醉花阴(薄雾) ……………………………[宋]李清照5、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8、生查子元夕……………………………欧阳修9、虞美人……………………………李煜10、相见欢……………………………李煜二、元曲(10个)1、秋思(枯藤) [元] ……………………………马致远2、山市晴岚(花村) ……………………………[元]马致远3、天净沙'秋……………………………白朴4、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天净沙'冬……………………………白朴6、夏(云收)[元] ……………………………白朴7、冬(一声)[元] ……………………………白朴8、春宴(梅残) [元] ……………………………元好问9、金陵道中(瘦马) [元] ……………………………乔吉10、感怀(岸边) [元] ……………………………姚燧三、对联(5副)1.趣联(门对)2、自勉(读书)3、自勉联(长堤)4、自勉联(养心)5、自勉联(身无)四、成语处事·境遇五、散文1、书是家中最美的装饰2、让我们去旅行3、猜猜我有多爱你4、天使的翅膀5、雪化了以后是什么?一.宋词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f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à)。
国学经典要义(小学中段)第三单元亲自然经典要义:1、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周易﹒系辞下》译: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
2、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译:领略山水自然之美的极致,感受世间万物的酣畅自得的情怀。
3、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译: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
4、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庄子﹒知北游》译:看到山水林木,看到丘陵土地,我感到非常快乐。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译: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6、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山水画论》(引自《宣和画谱﹒山水二》)译: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笑,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象睡着了没精神。
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译:我以为,这天地的‚大美‛不是不言,而是不能言;四时的‚明法‛不是不议,而是无法议,万物的‚成理‛不是不说,而是说不出来。
世有大美而不,本意表达人面对美丽的自然风景说不出话来,无话可以形容,或者美丽动人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8、(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译:曾皙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9、五谷不时,果实未孰,不粥(yù)于市。
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电子版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
3、孟子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孟涂文集.问说》)
5、子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6、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7、子贡问为仁。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左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经典必考篇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之不出》2、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3、主忠信,崇德也《主忠信》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有信》5、言忠信,行笃敬《言而有信》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高鼎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高鼎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美之为美》——《道德经》9、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以道佐主》——《道德经》10、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以道佐主》——《道德经》11、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成若缺》——《道德经》12、静胜躁,寒胜热《大成若缺》——《道德经》1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者不辩》——《道德经》1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善者不辩》——《道德经》1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也,则知明而行无过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君子善假于物》荀子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19、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气贼。
《见善与见不善》荀子20、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佚名2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宋王安石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宋周敦颐2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铜为镜》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唐王昌龄2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唐杜甫2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
2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唐王维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目录菊花 (1)终南山 (1)商山早行 (2)如梦令 (4)入若耶溪 (4)客中初夏 (5)蝶恋花 (6)卜算子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雪梅 (9)山坡羊.潼关怀古 (9)离思五首(其四) (10)海棠 (11)月夜忆舍弟 (12)赠别 (13)题菊花 (14)咸阳城西楼晚眺 (14)送春 (15)送别 (16)城东早春 (16)《论语》节选1 (17)《论语》节选2 (17)《论语》节选3 (18)《论语》节选4 (18)《论语》节选5 (18)《论语》节选6 (19)《论语》节选7 (19)《论语》节选8 (19)《论语》节选9 (20)《论语》节选10 (20)《论语》节选11 (20)《论语》节选12 (21)《论语》节选13 (21)《论语》节选14 (21)《论语》节选15 (22)《论语》节选16 (22)《论语》节选17 (23)《论语》节选18 (23)《论语》节选19 (23)《论语》节选20 (23)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意】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我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海隅:海角人处:人家、村子。
【名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意】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四年级下册国学四年级下册国学一、为何要学国学国学,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历经千年的文化和知识,是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遗产。
学习国学,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出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四年级下册国学内容四年级下册国学的内容涵盖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
下面我们一一来介绍:1.《弟子规》《弟子规》由唐代李善注作,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仁爱、诚实、勇敢、守规矩等等九十九条孩子们必须要遵守的规矩。
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仁爱、正直的重要性,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本启蒙读物,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之一,它以“人之初,性本善”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典故、案例,给孩子们生动地讲述人生道理和品德修养。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囊括了“天地玄黄”、“人怕出名猪怕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语录,这些话语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
3.《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姓氏排列顺序,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分为百家姓总序、百家姓单序两部分,其中百家姓单序又分为天干地支序、堂名序和字单序三个部分。
学习《百家姓》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自信心。
4.《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并对各种社会问题作出了儒家思想的回答。
《论语》主要包括20篇,共达490余条,其中包括了各种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不器”等等,这些语言简练、富有启迪性的概括,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5.《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中的一部分,是儒家思想里的经典著作之一。
《大学》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思维方法的正确性和理性的构建方法。
第八册国学经典诵读一我爱阅读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书》)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古今贤文》(读书篇)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人,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
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5.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二生活启示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小学四年级必背国学经典篇目1 【必备古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论语》精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4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 三衢道中(南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第二单元《千家诗》——触摸春天1、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2.立春偶成-------------------------------- [宋] 张栻3、春游湖[宋]徐俯4、清明 [宋]杜牧5、题都城南庄【唐】崔护6、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7、蝶恋花·春景【宋】苏轼8、笠翁对韵八齐(一)第三单元《千家诗》——花语诗心1、庆全庵桃花 [宋] 谢枋得2、玄都观桃花 [唐] 刘禹锡3、再游玄都观 [唐] 刘禹锡4、田园乐七首·其六/ 闲居 [唐]王维5、紫薇花【唐】白居易6、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7、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宋代】秦观8、笠翁对韵八齐(二)第四单元《论语》——公冶长第五第五单元《千家诗》——山光水影1、北山 [宋]王安石2、临洞庭 [唐]孟浩然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4、浪淘沙·北戴河 [现代]毛泽东5、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7.笠翁对韵八齐(三)8、对联拾趣第六单元《论语》——雍也第六第七单元《千家诗》——诗以言志1、墨梅 [元] 王冕2、小松 [唐] 杜荀鹤3、旅夜书怀 [唐] 杜甫4、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5、荆轲歌 / 渡易水歌【先秦】佚名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陆游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第八单元《千家诗》——夏日拾趣1、池上早夏【唐】白居易2、赠荷花【唐】李商隐3、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4、七夕 [宋] 杨朴5、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6、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现代]毛泽东7、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8、北冥有鱼逍遥游(节选) 【先秦】庄周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标为红色字体得不再作为考试内容)第一单元《论语》——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四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和《论语选》两部分。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是儒家思想的入门读物,主要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以及如何修养自己。
它包括了
对待父母、师长和朋友的态度、言行举止的规范等内容,通过一些
简短的故事和道理来引导孩子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论语选》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辑录。
其中包括了孔子的言行和他的弟子对他的记录,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强调了孝道、仁爱、诚实等传统美德。
通过这
些经典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正确的价
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学习国学书内容,学生们也可
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
理解。
因此,四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起
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同步(国学经典及美文)阅读《论语》部分1・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古文》部分3. 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獄。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乃赐舜衣, 与琴,为筑仓廩,予牛羊。
译文:尧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他在河畔耕种,在雷泽捕鱼。
雷泽的人都让他居住,在河滨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没有不好的。
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来,两年后成了一个小镇,三年后就成了一个都市。
尧于是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
4.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諛。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5.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