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章节题库-第12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42
第四章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第四五代、辽、宋、夏、金、元【单元特征】总体特征:本单元包括五代十国(不作考试要求)、辽、北宋、西夏、南宋、金、蒙古汗国、元朝的历史,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
最主要的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特征: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辽、夏、金先后同北宋、两宋对峙。
元朝统一全国,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尤其是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经济特征(不作考试要求):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到南宋时,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海外贸易都超过了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伴随着民族融合,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
民族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一度频繁,但均通过和议维持了和平局面,各民族经济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外交特征(不作考试要求):主动对外开放,积极进行对外贸易和交流。
化特征: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并开始运用于军事和生活领域。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及传播对中国明和世界明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宋词、宋话本、元曲等市民学兴起,是这一时期化领域的新特点。
【考点清单】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2)中央集权的强化;(3)科举制的发展。
【解析】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科举制的发展,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对“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应突出掌握其统一战略,明确北宋只是实现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局部统一;对“中央集权的强化”应分类掌握其集权措施并辩证认识其集权影响;对“科举制的发展”应突出在中央集权强化背景下的新措施。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2008、2009年新增考点)与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史五代辽宋夏金单元测试一、选择题(60分)1.耶律德光从石敬瑭手中夺得的幽云十六州包括现在的地区是A.北京及河北、内蒙南部一带B.北京及山西、河北北部一带C.北京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D.北京及河北、辽宁西部一带2.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宋②契丹国③西夏④金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3.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概况是①过渡到封建制②服从中央领导③与汉族政权有战有和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A.①④③B.①④C.②③④D.③④4.北宋神宗(1067—1085)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有一户农民用政府的贷款种下了十亩水稻②有一户大地主因隐瞒土地被课以重税③有一保丁长途跋涉去兴庆府为政府送“岁币”④有一县令因拒绝政府役钱被革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5.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B.免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C.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D.使中央有足够的“岁币”议和6.澶渊之盟的客观作用是A.助长了契丹势力B.延缓了北宋灭亡C.缓和了民族矛盾D.维持了长久和平7.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8.我国南宋至元代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港口是A.广州B.明州C.刘家港D.泉州9.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从北方经济发展中得出的相同结论是A.民族间的团结和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B.及时改革是生产发展的推动力C.安定是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D.割据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10.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北宋开始用陶活字印刷书籍C.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元朝时欧洲出现炸药武器1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12.下列现象不属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表现的是A.京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并有夜市B.来自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络绎不绝C.市场上使用铜钱、铁钱和金银等金属货币D.主要海港有广州、明州和泉州13.关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B.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统一局面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14.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共同的时代特点表述不准确的是A.国家由分立再趋于大统一B.民族由分裂到大融合C.经济重心由北方开始南移D.科技居于世界前列15.宋元时期的文化比唐还要繁荣,原因很多,但不包括A.对外贸易更发达B.民族间经济文化交往更频繁C.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更繁荣D.统治者更重视16.五代十国时期,统一趋势加强的因素不包括A.人民渴望统一B.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C.各国统治者都设法削弱地方势力D.民族融合的加强17.下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铁器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域各族②越族③契丹④吐善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18.南朝时期和五代卜国时期江南经济都有较大自展,其相同原因有①政局相对稳定②北人南迁②众割据政权的政策④兴修水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③④19.“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这反映了A.农民反暴政反天命的实质B.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实质C.唐后期藩镇反皇权的实质D.五代节度使反天命的实质20.北宋赵匡甩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A.社会背景的需要B.赵匡胤个人经历的体会C.历史经验的借鉴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21.王安石变法时设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含A.政府向农民贷款收取20%利息B.向官僚征收代役钱,雇人服役C.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发展生产D.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摊赋税22.南宋与北宋相比,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不同是A.农业发展B.手工业门类齐全C.海外贸易发达D.城市繁荣23.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实际上都是少数民族A.农业化的过程B.汉化过程C.封建化的过程D.内迁过程24.南宋政权与东晋的不同点是A.割据东南一隅B.曾阻挠恢复失地C.开发江南地区D.向并立政权称臣25.金把都城迁到燕京、与下列选项中迁都目的最为相似的是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明成祖迁都北京26.南宋海外贸易最远可到达A.印度B.阿拉伯C.欧洲D.非洲27.宋代科举制比唐代有所发展,表现为A.废诗赋,改策论,设经济特科B.开始实行殿试与武举制度C.以八股取士D.“乡、县、殿”三级考试成为定制28.朱熹是我国宋代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古代唯心论的代表,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B.强调道在物中,道是事物之理C.他以白鹿洞书院作为研讨、传布经学的中心D.他还是位教育家,《百家姓》、《千字文》等为其编撰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木经》是我国第一部建筑工程专著B.《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C.《真元妙道要略》一书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D.《梦溪笔谈》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30.你若生活在北宋时期,下面哪些现象是可以在生活中遇到的①在山西境内和东京一带可用煤做燃料②在黄河流域见人广种占城稻③“交子”在全国各地使用④使用高质量的瓷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二、材料解析题(15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午时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科目] 历史[年级] 初一[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章节] 第14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文件] clx14.doc[标题] 第14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一)[内容]前提测评(一)填空1.唐朝的粮食以____和____为主。
____、____此时传入黄河流域。
2.唐朝时,越窑的____和邢窑的____最负盛名。
闻名于世的____,是艺术的珍品。
(二)单项选择3.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始于( )A.秦汉时期B.三国时期C.东晋南朝D.隋唐时期课堂效果检测(一)填空1.____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____位。
____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2.____时期,各种矿藏的开采量很大,居当时____第一位。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____的大量开采。
(二)单项选择3.两宋时期,优良品种占城稻引自( )A.老挝B.缅甸C.越南D.朝鲜4.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是在( )A.隋唐时期B.五代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5.逐渐成为两宋时期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A.荔枝B.棉花C.甘蔗D.茶叶6.北宋著名的瓷都是( )A.定窑B.钧窑C.汝窑D.景德镇(三)多项选择7.五代时,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较少,社会相对稳定B.中原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C.南方统治者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D.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
[章节] 第15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文件] clx15.doc
[标题] 第15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内容]
前提测评
(一)填空
1.唐都长安城内,____为繁华的商业区,____是住宅区,二者分开。
(二)单项选择
2.三国时,由于造船业发达,使之和南洋许多国家有着友好贸易往来的是(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三)列举
3.列举唐朝时繁华的大都会。
课堂效果检测
(一)填空
1.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____政策。
宋高宗末年,对外贸易所得,达到财政总收入的____多。
2.两宋时期,政府设立____,管理海外贸易。
(二)单项选择
3.宋代的"瓦肆"是( )
A.城中的娱乐场所
B.贸易集市
C.手工工匠聚集之处
D.商业店铺
4.宋朝市场上大量流通的是( )
A.金属货币
B."交子"
C.实物代用货币
D."交钞"
5.在城市布局上打破了坊市界限的都城是( )
A.长安
B.洛阳
C.临安
D.东京
(三)多项选择
6.在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中,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是( )
A.香料
B.瓷器
C.象牙
D.丝织品。
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农业方面: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的推广及占城稻的引进;棉花在两广、福建的普遍种植及向长江流域的推广。
2.手工业方面:丝织业的新发展和棉纺织业的兴起;宋瓷和瓷都景德镇;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业;煤的大量开采。
3.商业方面:东京和临安的城市商业;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海外贸易:贸易的范围、主要港口、物品,市舶司。
(二)能力要求1.通过对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情况的学习,使学生得出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此时江南已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2.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阅读各种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同类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提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重心,为什么由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北方逐渐转移到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从多角度出发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认识目标1.通过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封建经济重心发展移动的规律。
2.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促进作用。
3.通过对造船业的学习和制瓷业、纺织业的回想性学习,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人的聪明与才智,感受历史的美,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本节课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四个方面讲述了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这一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完成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超过了北方。
因此,使学生通过对"农业的新气象"和"手工业的新发展"的学习,得出这一结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二是商业的空前繁荣。
以东京为例总结出宋朝商业繁荣的新景象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教学难点本节课篇幅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分析的地方也较多,因此大容量的教材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关系的处理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十国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原因吴杨行密902扬州937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帝自立,吴国亡吴越钱镠907杭州978为北宋所灭荆南钱镠907江陵963为北宋所灭前蜀王建907成都925为后唐所灭闽王审知909福州945为南唐所灭南汉刘隐917广州971为北宋所灭楚马殷927长沙951为南唐所灭后蜀孟知祥934成都965为北宋所灭南唐徐知诰939金陵975为北宋所灭北汉刘崇951太原979为北宋所灭(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是A.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在宋代广泛运用于航海C.管形火器的出现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2.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的著作是A.北宋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B.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C.元朝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D.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A.当时绘画题材广泛B.当时风俗画流行的特征C.当时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4.元代剧作家最杰出代表及代表作是A.关汉卿的《窦娥冤》B.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C.柳永的《雨霖铃》D.陆游的《钗头风》5.下列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不包括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二、问答题6.简述宋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C 4.A 5.C二、问答题6.答:宋代科学技术特点是高度繁荣,继续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主要成就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的完成和发展,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通使用。
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总结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的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 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 十国(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b.制造黄河决口事件,造成山东、河南一带连年水灾,耕地面积缩小。
c.各地军阀为了进行战争,加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d.以严刑酷法迫害人民。
e.北方人民受到契丹军队的骚扰和掠夺。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这话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A.儒家思想遭到冲击B.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与儒家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儒家思想遭到冲击,A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其他思想流派的传播情况,也没有社会动荡的信息,B、C两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
2.宋朝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朝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
“四书”在宋元主要是作为( )A.儒家基础读物B.科举命题的唯一依据C.研究儒学的学术根据D.儿童教育的启蒙读物答案:A解析: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A项正确。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
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 )A.刚健豪放B.清新婉约C.通俗易懂D.沉郁悲壮答案:A解析:根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知作者的词风是刚健豪放,A项正确。
4.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
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元朝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元朝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四大悲剧”都是通俗易懂的戏剧,是“俗”文化的代表,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D项正确。
元朝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与元杂剧的繁荣关联不大,A 项错误。
科举士人欣赏的主要是“雅”文化,B项错误。
元杂剧并非仅仅出现在南方,C项无法解释材料中的现象,错误。
5.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统治(6-11课)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他在陈桥驿兵变中黄袍加身,依靠超群的武艺和出众的胆略建立了新王朝。
他建立的王朝、王朝建立的时间及其自身所属的民族分别是A.元朝960年汉族B.元朝961年蒙古族C.北宋960年汉族D.北宋961年蒙古族【答案】C【详解】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C项正确;元朝建立时间是1271年,排除AB项;北宋建立时间是960年,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
故选C项。
2.宋初的大将曹翰曾写下一首《退将诗》,其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这反映了北宋治国政策的特点是A.重文轻武B.民贵君轻C.休养生息D.重农抑商【答案】A【详解】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但因为武将地位不高,又多受牵制,这就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据“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可知,这反映了北宋治国政策的特点是重文轻武,A项正确;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修养生息是西汉初年的政策,排除C项;重农抑商是古代实行的一种主要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干重文轻武的主旨,排除D项。
故选A项。
3.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五代、辽、宋、夏、金、元衡阳市八中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1.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
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件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B.唐中期安史之乱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明朝的靖难之役14.下面是一副对联,其中的“武穆”指的是()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A.文天祥B.李纲C.岳飞D.郑成功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16.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C.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 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17.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20.马克思说:“除了战争外,成吉思汗的政治才干,乃起源于中国。
因此,中国的根源,即在这里产生了中国文化类型,在蒙古国内部愈来愈占着上风。
”材料肯定成吉思汗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A.接受传播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 B.创造了中国文化类型C.对外扩张,开拓疆土 D.为结束民族政权并立奠定了基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它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和高科技的现代化手段,震撼了世界,其中展示出的中华文明深刻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25.下图是开幕式中演示的“活字印刷”,对这一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官僚政治作用的结果B.《梦溪笔谈》有这一发明的记载C.当时的西夏、辽也有活字印刷D.比欧洲早400多年以上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播,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