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8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西游记》名著导读:精读和跳读一、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部经典之作。
二、精读部分2.1 第一回:大闹天宫2.1.1 简介:孙悟空破坏天宫,引发天兵天将的追逐。
2.1.2 情节要点:揭示了孙悟空的背景和能力,引出后续的冒险旅程。
2.2 第二回:三打白骨精2.2.1 简介:孙悟空帮助唐僧三次击败白骨精。
2.2.2 情节要点:展示了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合作,奠定了他们师徒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回:金角大王告状2.3.1 简介: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战斗,引发了牛魔王告状的情节。
2.3.2 情节要点:揭示了妖魔与人的斗争,为后续故事做铺垫。
(以下省略,每章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详细描述)三、跳读部分3.1 第二十回:大战蜘蛛精3.1.1 简介:孙悟空与蜘蛛精的战斗。
3.1.2 情节要点:蜘蛛精与孙悟空展开激烈的战斗,揭示了妖精的力量与手段。
3.2 第四十回:佛祖点化3.2.1 简介:佛祖点化孙悟空,指引他归依唐僧。
3.2.2 情节要点:孙悟空在佛祖的点化下,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为唐僧取经。
3.3 第七十五回:斩妖除魔3.3.1 简介:唐僧一行人与各路妖魔进行激烈的战斗。
3.3.2 情节要点:展示了唐僧一行人的勇气与智慧,打败了众多妖魔,继续前行取经之旅。
四、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请读者自行搜索。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著作权法:指保护作家的著作权,禁止侵权行为。
5.2 名著: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著作。
5.3 神魔小说:指描写神魔世界和人物的小说形式作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第一章:名著《西游记》概述1.1 简介《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1.2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1.3 分析《西游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第二章:精读《西游记》经典片段2.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进行精读2.2 分析选定片段的文学特色、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选定片段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第三章:跳读《西游记》相关情节3.1 引导学生了解跳读的方法和技巧3.2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与精读片段相关的情节进行跳读3.3 分析跳读情节与精读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第四章:比较精读与跳读的效果4.1 对比分析精读和跳读对于理解《西游记》的影响4.2 引导学生探讨精读和跳读在不同情节中的优劣4.3 总结精读和跳读在阅读名著中的应用价值第五章:《西游记》的现代意义5.1 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观和人生哲理5.2 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5.3 探讨如何将《西游记》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第六章: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6.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6.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6.3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第七章:《西游记》中的寓意与象征7.1 分析《西游记》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7.2 引导学生识别书中的象征元素和寓意所在7.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寓意和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西游记》中的文化背景8.1 介绍《西游记》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背景8.2 分析故事情节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8.3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第九章:课堂互动讨论与感悟分享9.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精读和跳读的心得体会9.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9.3 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第十章:总结与拓展阅读10.1 对整个《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过程进行总结10.2 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名著、评论文章等10.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研究,提升文学素养第十一章:比较研究《西游记》与其他名著11.1 介绍与《西游记》同期或相近时期的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11.2 分析《西游记》与其他名著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异同11.3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名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学价值第十二章:《西游记》的影视改编12.1 介绍《西游记》在不同年代的影视改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等12.2 分析影视改编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和改编特色12.3 引导学生评价影视改编的优劣,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第十三章:《西游记》的现代演绎13.1 探讨《西游记》在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创新演绎,如小说、戏剧、舞蹈等13.2 分析现代演绎对于原著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当代意义13.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价值第十四章:《西游记》的阅读策略14.1 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等14.2 分析不同阅读策略在阅读《西游记》中的应用和效果14.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果15.2 鼓励学生反思《西游记》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文学素养的影响15.3 提出对未来的阅读计划和文学探索的建议,激发学生的持续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教学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该小说以取经之旅为主线,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全书描绘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仙魔斗争、唐僧师徒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神兽的奇异形象,开创了神魔小说的新篇章。
阅读习惯因人而异,对于《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小说,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
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采取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既能领略全书的魅力,又能节省时间。
精读精读是指对《西游记》进行深入的阅读,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的细节和情节,全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精读要求读者对每个角色的动机、每个事件的发生原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精读,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和人性的弱点和强项。
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可以将重要的段落、句子做好笔记,思考其中的含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关联。
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讨论,进一步拓展对小说的理解。
跳读跳读是指对《西游记》中的某些章节或者片段进行选择性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适合于对故事情节已经比较熟悉的读者,或者对整本书内容不太感兴趣的读者。
通过跳读,读者可以直接阅读感兴趣的章节,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这样可以快速了解全书的大致情节,并体验到作者的文笔和构思。
在跳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跳过某些章节,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无论采取精读还是跳读,《西游记》都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名著。
精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哲理和含义,而跳读可以让读者更快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推进,以及作者的构思和才华。
无论使用哪种阅读方法,都能够享受到《西游记》带来的乐趣和启示。
希望大家在阅读《西游记》时,既能够沉浸其中,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方式,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祖籍安东。
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
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卖文为生。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
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终老于家。
[故事梗概]第1-7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8-12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第13-100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体现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影视剧剧照[人物形象]唐僧: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但有时也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过于慈悲、胆小懦弱。
孙悟空:性格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机智,敢于反抗压迫,充满斗争精神。
猪八戒:憨厚率直、知错就改,对师父忠心耿耿,能顾全大局。
但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爱搬弄是非。
沙和尚:循规蹈矩、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忠心不二。
影视剧剧照[阅读方法]阅读《西游记》,要学会”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书籍浩如烟海,跳读方可读到更多好书。
好书百读不厌,精读方可次次有新体悟。
跳读方法: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
跳读角度: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诗词引用、不感兴趣的、精彩程度、雷同的情节等。
精读方法:细读、精思、鉴赏。
精读角度:1.记住人物及情节,特别是重要细节。
2.品味精妙的语言。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和跳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学习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
3. 领悟《西游记》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精读《西游记》选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2. 跳读《西游记》选段: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4. 探讨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精读和跳读,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难点:分析典型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精读选段:引导学生精读《西游记》选段,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跳读选段:指导学生跳读《西游记》选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4.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探讨作品哲理: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写一篇分析文章,探讨其特点和作品中蕴含的哲理。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的阅读效果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