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职《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4
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护理学教学中,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但无法和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还无法提高学习效果。
而思维导图的应用,能简化教学流程,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
本文就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护理教学;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优势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可视的思维工具,其原理是利用线条展示各主题的层级关系,整合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并用颜色、关键词加深大脑记忆。
相关研究显示[1],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护理教学中,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创建的,又称心智图。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归纳和总结信息,并转变为色彩丰富的图形,帮助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可利用人的左右脑机能,通过想象、逻辑等方式梳理复杂、庞大的知识,从而构建完善的逻辑架构。
现阶段,思维导图已被国外很多人接受,并广泛用于商业、教育等方面,获得显著效果。
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学者为拓展它的应用范围,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在提高学生成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上效果突出。
而我国,也开始研究使用思维导图,且获得一定成果。
二、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一)绘制方法第一步,在大纸中心写出主题。
第二步,对次主题进行考虑,也就是对上层主题的延伸,罗列的要点比较细化。
第三步,用图像、关键词表达要点,用曲线将相关主题连接起来。
第四步,合理使用标记和色彩,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次主题,并列主题则用相同的颜色表示。
第五步,用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界面直观、功能丰富,有利于组织内容和思维,明确侧重点,提高工作效率[2]。
(二)教学过程第一,向学生讲述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指导绘制思维导图,时间为40min。
待学生初步掌握思维导图知识、绘制方法后,让她们自行绘制导图,然后教师抽检、点评并修正,便于学生更好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作者:祝青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5期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梳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提升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内涵和在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提出了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学;基础护理技术;思维导图作者简介:祝青,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学基础。
(湖南娄底417000)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4-0085-02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新的理念能够提升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教学中作为核心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到相应的知识的同时明确自身的思维模式,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本身是理论和技能的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岗位实践效果。
但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相对忽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思维导图教学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
一、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发明的一种图形学习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知识表达出来。
思维导图是由主题知识向四周扩散组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大多是以关键词表达,知识点之间应用箭头进行连接,以此表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思维导图也由原来的传统手绘方式转化为应用软件绘制的方式,这就大大丰富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和内容。
高职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效果往往不是那么理想,而形象思维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在学习中也更容易理解形象的内容,并将学到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思维导图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和组织知识的图形工具,它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示出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和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被广泛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内科护理学知识脉络,梳理知识结构。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按照逻辑关系和主题进行结构化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框架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内科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形成清晰的认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和理解内科护理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图形化呈现,使用关键词和图形符号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利用空间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学习工具,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可以更快地回忆起相关知识,也便于形成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内科护理学是需要团队协作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共同探讨和理清知识脉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讲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加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习质量。
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护理教学;应用研究二、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布赖恩(Tony Buzan)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用于表示各种思维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化工具,是一种表达和组织思维的手段。
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并且帮助学习者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
其特点是主题在中心,分支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主题与分支之间通过线条相连,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三、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在护理教学中,知识点繁杂,学生往往难以理清知识结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2. 提高学习效率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而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思维导图,以及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介绍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表达工具,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整理知识的
工具。
它采用中心放射式结构,以中心点为核心,将相关联的知识点以各种分支与之相连。
思维导图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性强、易于维护和更新的优点,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学习、教学、思考、沟通、规划等各个领域。
2.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特点
在护理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思维导图的图形化特点可以更
好地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护理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可以将护理
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图形化呈现,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思维导图在临床案例分析中的应用
在护理教学中,临床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实际病例来提高
自己的护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而思维导图的图形化特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临床案
例分析中整理和归纳各种病情表现、病因、诊断、护理干预等信息,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
解和把握相关知识。
四、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知识,通过图形化的展现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
呈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临床案例分析中更好地整理和归纳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提
高护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3.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相关护理知识,帮助教师更生动、更直
观地呈现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在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我院的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名,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5名,接受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和对照组(35名,接受传统教学方式)。
结果: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各考核成绩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
结论: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加深学生对护理学各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其能学会合理应用、相接各知识点。
【关键字】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思维导图护理学是以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为基础的综合应用科学,尤其是内科护理学中,涉及到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多种脏腑器官、组织,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能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确保学生在实习中能有较专业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机体功能[1]。
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应用到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可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的将各知识要点相结合,使其能更好地面对易突发各类事故的实际护理工作。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我院的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名,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5例,女20例,男15例,年龄范围为17-22岁,平均年龄为18.04±1.03岁)和对照组(35例,女19例,男16例,年龄范围为17-22岁,平均年龄为18.07±1.01岁)。
对2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组成等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方法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对照组均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即在课前教师需告知学生下节课大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做好预习工作。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体现在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之中。
对其思维导图的广泛应用来讲,其在实际的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对其良好思维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因此,主要从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入手,对思维导图在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论述,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职高专;护理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5-0035-01思维导图对学生良好逻辑思维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高职高专护理教学的性质来看,其特殊性决定了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充分传授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进行实际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思维导图在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大大阻碍了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对思维导图进行系统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对思维导图来讲,其是建立在一定的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根据自身的逻辑思维和相关的知识整合思路,将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展现。
(二)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思维导图的作用不仅仅在学习之中,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如开会、演讲中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对思维导图进行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或者学习任务,还能迅速地将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整合,更好地对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培养。
比如,在护理学教学中,可以对护理病人的注意事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涵盖基本知识,还能通过一定的对比,促进其对相关护理学知识的有效掌握。
基金项目: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教学团队(2018jxtd01)。
作者简介:胡茜琪(1986~),女,安徽池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职护理教育。
收稿日期:2019-10-16思维导图在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胡茜琪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其在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行说明,进而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自主练习阶段等方面,阐述了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之中良好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进而为促进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712;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19)06-0127-02基础护理技术在护理教学之中属于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整体知识教学开展的核心,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此时对思维导图加以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对教学的开展极为有利。
1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其在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1.1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 创造出的一种图形工具,其主要是将人们大脑之中的想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绘制出来,从总体来看是以主题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扩散,使得较为枯燥乏味的信息,转化为色彩及层次分明且易于人们进行记忆的高度组织性树状图。
在绘制方面较为简便,仅仅通过纸笔便能够进行良好的手工绘制,在应用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1]。
1.2思维导图在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就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有助于促进知识的整体化与系统化。
思维导图可有效将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之中较为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清晰化的梳理,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相应的知识网络。
第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词:思维导图;护理教学;应用研究一、引言二、思维导图的概念与特点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布赖恩(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通过一种树状的概括图形表示文字思维和联想。
思维导图以中心词为核心,以枝干分支和关键词为衍生,构建出一张清晰的结构图,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思维导图的特点包括:图形、树状结构、关键词、色彩、联想等。
这些特点恰恰与护理学科的特点相契合,所以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1. 课程内容梳理护理学科的课程内容繁杂,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课程内容以图形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知识的结构和相关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思维逻辑。
2. 学习笔记整理学生在学习护理课程时,需要大量的记忆和整理。
传统的文字笔记难以做到系统性和整体性,而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不仅方便学生进行知识总结,而且有助于巩固记忆。
3. 临床案例分析护理学科的临床案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病例的发病原因、症状、诊疗过程、预后等信息清晰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病例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分析和理解。
4. 护理计划设计在临床实践中,学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要设计出科学的护理计划。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护理计划。
四、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1.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思维导图整理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的结构和重点,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 激发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以图形化呈现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增强记忆力思维导图以图形、色彩、联想等方式呈现,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联想,从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4. 促进思维发散思维导图以树状结构展现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信息的思维工具,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记忆和理解教学内容。
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思维导图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的形式将信息表达出来的学习工具。
其基本特点包括:1.1. 用图像表达出思维模型思维导图的核心是要将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它通过图像、符号、字母、数字等形式,把知识点、思路、观点等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1.2. 以地图的形式组织知识和思考过程思维导图通常以中心点为起点,从中心点出发,向四周发散,利用分支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
这样的组织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组织、梳理和系统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3. 多级层次展示信息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层层呈现,逐步发掘、归纳出复杂的思维过程。
它可以用多级层次的结构来展示信息,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角度去理解和记忆知识。
2.1. 制作知识点图谱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制作知识点图谱,将每个知识点用节点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且在节点周围添加一些辅助性的词语,如定义、例子或相关概念等,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每个知识点。
2.2. 制作案例分析图另外,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制作案例分析图。
将案例中出现的病历、护理措施等信息通过思维导图组织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病情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2.3. 制作护理计划图护理计划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制作护理计划图。
将护理计划中的病情分析、诊疗计划、护理措施等细节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 给学生时间思考制作思维导图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他们梳理和理解知识点,避免做出肤浅和粗糙的思维导图。
龙源期刊网
思维导图在高职《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洪毅张芸
来源:《年轻人·下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传染病护理》是一门临床护理必修课程,是临床护理学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的
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护理诊断、护理实施及预防工作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传染病护理》课程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临床护理专业乃至专业护理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利用图的技巧将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序串联,逻辑性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的运用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记忆知识点。
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可以运用标点符号、数字、线条、词汇、图像等进行构造,将一个范围广、重点分布不均的知识点通过层次的分析和绘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提高记忆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研究证明,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存在于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于学生的临床实习以及《传染病护理》的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思维导图;《传染病护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4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1-00-02
研究对象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