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期中试题质量检测讲评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5
高二数学期中试卷讲评人教实验版(B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期中试卷讲评【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实数c b a ,,不全为0的条件是( ) A. c b a ,,均不为0B. c b a ,,中至少有一个为0C. c b a ,,至多有一个为0D. c b a ,,至少有一个不为02、设a 、b 、c 、d ∈R ,则复数(a +b i )(c +d i )为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ad -bc =0 B. ac -bd =0 C. ac +bd =0 D. ad +bc =03、命题p :“有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 是() A. 有些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B. 所有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 所有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D. 不是所有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n <-++++12131211 (*N n ∈,且1>n )时,第一步即证下列哪个不等式成立( )A. 21<B. 2211<+C. 231211<++D. 2311<+ 5、已知x y 224+=,则22xyx y +-的最小值为()A. -2B. -43C. 222-D. 222+ 6、若a 、b 、c 满足6432+-=+a a c b ,442+-=-a a c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a b c >≥B.c a b >≥C.b c a >>D. a c b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11n n 13n 12n 11n 1≥++⋅⋅⋅++++++()*N n ∈时,由k n =到1k n +=时,不等式左边应添加的项是( )A. ()1k 21+B. 2k 211k 21+++ C. 1k 12k 211k 21+-+++ D.2k 11k 12k 211k 21+-+-+++ 8、若zz z z ++=3,则z 对应的点的轨迹是()A. 圆B. 两点C. 线段D. 直线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若复数z 满足||z =5,且()34+i z 为纯虚数,则z=____________10、甲乙两个班级进行一门考试,按照学生考试成绩优秀和不优秀统计成绩后,得到如下的列联表:利用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估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犯错误的概率是____________11、在数列}{n a 中,*11,22,1N n a a a a nnn ∈+==+,则猜想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12、以下推理过程省略的大前提为:。
高二数学下期中考试卷讲评教案教案标题:高二数学下期中考试卷讲评教案教案目标:1. 提供对高二数学下期中考试卷的全面讲评,帮助学生了解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
2. 分析学生在考试中常犯的错误,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学习建议。
3. 引导学生总结复习方法和策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教案步骤:一、引入(5分钟)1. 介绍本次教案的目标和重要性,强调期中考试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对自己的考试卷进行复习和整理,以便更好地参与讲评过程。
二、整体讲评(15分钟)1. 针对试卷的整体情况,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考试难度、学生平均得分等。
2. 分析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考试的命题特点和重点。
三、错题讲解(30分钟)1. 根据试卷中学生普遍出错的题目,选择几个典型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2. 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如概念理解不清、解题思路不清晰等,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学习建议。
四、常见考点强化(20分钟)1. 针对试卷中的常见考点,进行重点强化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2. 给予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类似的考题。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讲评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2. 提醒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讲评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教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对教案的反馈和建议,以便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总结本次讲评的内容,巩固数学知识。
2. 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参考答案,供学生自主练习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考试题型、结构分析选择题10题(40分),填空题6题(24分),解答题4题(36分)二、试卷质量分析本次考试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
内容符合《课标》要求,试题符合高招思想和要求,易、中、难题比例分配为2:6:2.知识点的覆盖面包括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
选修2-1的“常用逻辑用语”,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约占30~35分。
在试题中设置了一定的基础题和能力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质量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基础失分不多,但综合失分很多。
成功的经验:前一阶段集体备课落实好,检测命题质量高,对基础薄弱生的辅导起到一定的效果。
从答卷的整体情况看,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暴露出几个明显的问题.1.对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别于课本的试题,不少同学仍没有很好把握。
2.学生在思想方法的运用仍有差距,也即应对“活”题的能力不够,一道题只要多“拐”一个“弯“,有的同学只好“错”。
3.化归与转化能力仍需加强,数学上众多的题目都是通过转化,从未知到已知,从空间到平面,从“变”到“不变”的量,再结合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方程与函数等)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4.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差。
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审题,有的同学不知道如何“破题”,有时将题意理解偏了;计算能力从幼儿园开始训练,至今仍有不少同学对实数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仍不能过关,一算就错。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和建议1.立足基础、发展能力。
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①注重概念、公式、定理形成过程的教学;②重视例题和习题的示范作用;③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建议在今后教学中加强从解题中提炼、升华。
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站在同一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把思维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
高二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二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范文本次考试为最后一个模块(必修5)的考查,其内容包括数列、解三角形、不等式的三部分。
此份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短程、基本方法和技巧,再适当渗透综合知识。
这份试题题型:选择题15题(每题4分)、填空题4题(每题3分)、解答题4题(共28分)。
各章分值占分数为:数列解三角形不等式35分22分43分这份题目包括容易题,即用一、二个知识点便可以解决的。
中等题目:要一定的'运算过程才得结果。
难题目:较为综合题目。
本次考试年级统计:年级总人数有效人数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及格率不及格率低分率高二 919 914 66.32 99 16 4.87 17.72 23.09 42.07 23.96 5.58考试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存在很多问题:一、解选择题目缺乏技巧。
解选择题很多方法,除直接法外,有排除法、特殊值法,供稿法等到。
如第7题目,只要取满足条件特殊值,如a=16,b=4,则可排除不正确的答案。
二、真空题目得分率低。
特别是第18、1目9目题。
这是通病,原因与选择题目相比,无答案供参考,且学生运算能力甚差,只要某环节出现错误,则出现错误答案。
三、运算能力差,特别是根式运算和字母运算。
如第15、19题目字母运算,第22题目根式运算。
四综合能力差,如23题含参数不等式,不会分类讨论。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加强基本概念教学及基础知识训练。
二、加强应用题目训练。
三、适当做综合能力题目。
四加强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
高二数学试卷讲评学案一、线性规划问题变式1、不等式组260302x y x y y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A 、4B 、1C 、5D 、无穷大解:如图,作出可行域,△A BC 的面积即为所求,由梯形O MB C 的面积减去梯形O M AC 的面积即可,选 B 4.直线13y x =-+和x 轴,y轴分别交于点,A B ,在线段A 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ABC ,如果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1(,)2P m 使得△A B P 和△ABC的面积相等,求m 的值。
二、直线的方程1. 解:由已知可得直线//C P A B ,设C P的方程为,(1)3y x c c =-+>32AB c =⨯==,33y x =-+过1(,)2P m得13,232m m =-+=变式2:两直线2x+3y -k=0和x -ky+12=0的交点在y 轴上,则k 的值是变式3.设),0(为常数k k k b a ≠=+,则直线1=+by ax 恒过定点 .变式4.已知点(2,3),(3,2)A B --,若直线l 过点(1,1)P 与线段A B 相交,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A .34k ≥B .324k ≤≤ C .324k k ≥≤或 D .2k ≤三、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变式5. 如图:S 是平行四边形A B C D 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SA BD 上的点,且SMAM =NDBN ,求证://M N 平面S B C。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校际分析:1、平均分:周中83.66 团中81.99 三林76.89 上南76.162、及格率:周中80.2 团中77.8 三林73.3 上南72.63、最高分:周中115 团中116 三林117 上南115分析:总体情况正常。
二、本校分析A、各班平均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班的差距不大,分布在合理的范围之内!B、各班小题得分:现就这次考试中的一些问题做如下小结和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不全面,计算能力也有些问题。
对某些重要的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刻,不能灵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这方面由基础题的得分情况直接反应出来。
2,对数学语言的把握能力不足,缺少转化的意识。
3,数学格式不够规范。
本次阅卷非常注重过程分,而相当多的同学不能写全步骤,尤其是成绩较好的同学,思维跳跃度很大。
这也是导致本次均分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教学的反思。
1,加强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个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共同进步,才能有整体上的突破。
具体的工作中,集体研讨,统一作业,相互听课必不可少。
2,让课堂更加有效率。
通过集体的智慧,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细节,教学重点的把握要到位。
3,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
以基础为主线,附带能力训练,分层练习。
日常作业的选择做到适当,精选,基础。
4,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学数学需要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有学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成功在日常作业和日常考试中体现,在老师一句句鼓励和赞扬声中体现。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这一块工作很辛苦,但也很必要。
教学设计(一)成绩分析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本次考试班级的总体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其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以激励其学习的热情。
(二))试卷展示通过对典型试卷的展示,让学生对两种试卷形成深刻的印象,起到榜样和反面典型的效果。
卷面整洁卷面整洁卷面整洁卷面不整洁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出差距,来指导学生规范以后的卷面。
(三)火眼金睛,寻找错因发动学生寻找题目中的错误点,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卷面不整洁审题马虎思维不严谨考虑不全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找别人的错误,加强学生对所犯错误的认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起到警示的作用。
(四)试卷讲评 第七题错因:知识掌握不牢固。
知识点: 变式训练设函数f(x)在R 上可导,其导函数为f'(x),且函数f(x)在X=-2处取得极小值,则函数y=xf'(x)的图象可能是( ) (x f 在上可导,其导函数为(x f ',且函数(x f 在-=x 处取得极小值,则函数(x f x y '=的图象可能是()已知函数y=xf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f(x)的大致图象是( )递减递增,)(0)()(0)(''x f x f x f x f ⇔≤⇔≥第八题错因:没有理解题目的含义知识点: 变式训练一个口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白球和1个红球,从中有放回地摸球,每次摸出一个,若有3次摸到红球即停止.求恰好摸4次停止的概率;设事件“恰好摸4次停止”的概率为P ,则.第十题、第十三题错因:审题不清楚知识点: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题。
变式训练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满足:f(x)>1-f '(x) ,f(0)=0,则不等式exf(x)>ex -1(其中e 为 自然对数的底数)的解集为( )A.(-∞,-1)∪(0,+∞)B.(0,+∞)B. C.(-∞,0)∪(1,+∞) D.(-1,+∞) f(x)是定义在(0,+∞)上的非负可导函数, 且满足x f '(x)-f(x)≤0,对任意正数a,b, 若a ≤b,则必有( )A.af(b)≤bf(a)B.bf(a)≤af(b)C.af(a)≤f(b)D.bf(b)≤f(a)第十二题、第二十题错因:(1)知识性错误,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高二(上)期中考试数学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结构特点:试卷题型、结构以及分值均与高考一致。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具体试卷结构如下:题型题数分值考试内容说明第Ⅰ卷选择题10 50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第Ⅱ卷填空题7 28 同上只需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具体解答过程.解答题 5 72 同上含计算题、证明题等,须写出具体解答过程.2、总体评价:这套试卷主要考查基础,考查数学能力,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在训练命题中立意明确,迎合了高考命题的要求,把水平测试和能力测试融为一体,命题科学,其中立体几何占50分左右,直线的方程占100分组左右,区分度强,达到了考查目的。
3、考情分析:高二(9)班平均分55.23 ,及格率0.064,最高分94,最低,分22.高二(3)班平均分35.62,及格,0,最高分74,最低,17.二、答卷分析: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基础知识不扎实,以第16题为例.第16题是一道基本常见的求直线方程的问题,考前反复练过,但考试中还是出现漏解,还有很多同学不会做.2. 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书写不规范.审题不到位在第18题、表现的较为明显。
这是一道解析几何题,重点考察直线方程的求法。
在所抽样的考生的试卷中,因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等原因导致错误的很多.3. 综合能力不够,运用能力欠佳.以文理科的第21题为例,有一定的综合性。
由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弱,分析问题能力不够强,问题不能完整解决。
4. 不明确答题要求,答题位置出错.这次考试仍是按照高考的试卷模式设计答卷纸,还有个别学生的答题位置与题号不符,还有些考生发现答题位置出现错误后,就划去解答,这样在答题框内留有不多的位置改答正确题号的试题,造成了答题框不够用,解答过程过简,得不到满分.5. 心态不好,应变能力较弱.考试本身的巨大压力,考生信心不足,造成考生情绪紧张,缺乏冷静,不能灵活应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三、后期数学教学的几点想法:1.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所以,后期的教学以及备考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训练,一定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在"熟练"上下功夫.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训练时要舍得在基础题上花时间.对于基础题,要求学生勤动笔,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眼高手低.平时训练中,淡化解题技巧.要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一定要加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注重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2.师生共同提高数学素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观念,素养和能力,要配合新课改,采取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就是平时教学中以课本和考纲、考试说明为本,以新课程高考题为指导,弄清高考要考什么,要教给学生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教好的问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教学中要有反思,同时要求学生也要有反思,他们要有自己的"总结"、"评注".让他们在反思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3.重视数学应用.新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数学应用",这一点在已率先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已有所体现,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要重视"实际测量问题--解三角形"和"统计与概率和实际问题的结合",因为,只有将统计和概率结合起来,才使得统计变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