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王和鸣骨伤药物治疗讲稿骨伤治疗有四***:复位、固定、药物和练功。
药物疗法是骨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骨伤治疗必须遵循内外兼治的原则,我们骨伤药物疗法,又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
我先谈第一节内治法。
骨伤的内治和中医各科一样,必须以八纲、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以及三焦辩证作为基础,根据一定的分类不同,我们又分为骨伤内治法、骨病内治法、伤科杂症内治法。
好,我们首先谈骨伤内治法。
骨折的愈合过程又分为:瘀去、生新、骨合的过程。
那么,瘀去的话通常在早期,那么,生新的话通常在骨折的中期,那么,骨合通常在后期。
所以,我们骨伤的内治法首先按三期辩证。
按照发展过程即三期辩证,第二种辩证方法是按损伤部位进行辩证。
那么,损伤初期通常是在伤后第1-第2周之间,那么这时候由于气滞血瘀,或者伤处肿胀,疼痛。
所以早期应该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为主,采用下法和消法中期,通常是在伤后3-6周,这时候瘀肿虽然消了,而未尽,筋骨虽连而未坚,那么这一个时期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那么以和法和续法作为基础。
那么后期的话呢,通常在损伤7周以后,那么这个时候呢病人身体比较虚弱,功能还没有恢复,所以呢应该以补养气血、补养肝肾和脾胃为主。
有的病人的话呢还应该予以温经通络,注意后期多施行补法和温法。
我们先谈初期治法。
清代,陈士铎,在《百病辩证录》中说道“血不活者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所以按照这个损伤初期的发病过程,我们通常采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开窍活血法。
大家都注意到一点,早期都是以活血化瘀为主。
我们先谈早期治法的第一种就是攻下逐瘀法。
这个金元四大家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写道:下法能使“陈莝去而肠胃结;癥瘕尽而荣卫昌”也就是说下法也就是攻下逐瘀的方法能使陈旧的、污秽的一些污渍能够排除掉,使胃肠清洁,能够使癥瘕,就是淤血积聚的部位能够干净,荣卫,荣就是营养,卫就是防御功能,荣卫昌就是营养和防御功能得到改善那么这个方法,我们是适合于损伤早期蓄瘀,大便不通,腹胀拒按,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的体实患者,身体应该是比较结实的患者,那么要注意一点:攻下逐瘀法呢,常常用苦寒、泻下的药,比如说像大黄、芒硝,所以这些药药性是很峻猛的,凡是妇女妊娠、年老体弱、气血虚衰,有大出血的病人应该禁用或者慎用。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工作原因,无论是每日穿行于水泥森林的工人,抑或是处于办公室的白领职工,身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脊柱。
很多人每天都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疲惫,而且白天没有精神,夜晚失眠多梦。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部位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
例如出现神经衰弱,体重超标,月经不调等等的亚健康问题,脊柱问题的出现还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以及诱发癌症。
因此需要人们了解并重视脊柱问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脊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和害怕,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解决脊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中医骨伤整脊疗法。
这是一套绿色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纠正错位的脊柱,锥体或关节来使脊柱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大家简要从脊椎病变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适应症,治疗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来简要科普一下。
一、脊椎病变的原因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内部连接着五脏六腑,外部也与四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脊柱的损伤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出现或小或大的问题。
而导致脊椎病变的原因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有一些基础病因包括脊椎关节错位,软组织劳损等等。
并且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休息,过度劳累又或是睡姿不当,都会造成脊柱的病变。
另外说一句,轻度外伤也会导致脊柱出现问题。
二、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中医整脊疗法是一套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隋代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医整脊治疗法才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结合各种医学包括脊椎解剖学,影像学等等,通过手法并结合针灸,拔罐,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全身各处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进行改变调整,从而达到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并消除其周围的病变,以此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病因,并且彻底解决脊柱出现的问题以及因脊柱问题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病症、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脊柱问题的发生。
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摘要】王和鸣教授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辨证施术,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王和鸣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中医骨伤名师”称号。
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副院长,福建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
早年大学毕业后,受福建省政府指派,师从福建省著名中医骨伤科林如高老中医,历经4年,尽得林老理伤正骨整脊手法真传。
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骨伤疾病有深刻认识,在中医手法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曾多次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及政府要员诊治疑难病症,常有手到病除的疗效。
作者自2009年师从王和鸣教授,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老师整脊手法的博大精深,现将老师的整脊手法经验整理如下。
脊柱及周围筋骨的损伤疾患是常见病,好发于经常伏案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在我国骨伤科门诊中颈肩痛或腰背痛的患者约占30~50%。
整脊疗法是治疗脊柱病患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以手法为主的各种术式作用于脊柱及周围筋肉,影响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解除痉挛、纠正错位、松解粘连、消除水肿、解除嵌顿的作用,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其具有收效快、疗效好、运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
但因手法种类众多,如何选择一套高效、安全的手法就一直成为骨伤科医生探索的课题。
老师长期从事脊柱等疾病的研究,一贯注重整脊手法的总结与整理[1-4] ,1994年老师和张爱平讲师主编《多方位整脊疗法》,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用VCD的方式出版发行,之后,多次以论文的形式对多方位整脊手法、功能、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探讨和总结。
第十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保健手法大赛纪要2009.10.11~12 中国.南宁笫十届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保健手法大赛,于2009年10月11日至12日,在广西南宁凤凰宾馆举行。
本次会议主题是:“脊柱与健康”,会议宗旨是:“倡导绿色疗法, 普及推广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 造福人类”。
这次会议是由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办,中国广西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中国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与广西中医学院承办;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马来西亚、越南、阿联酋等国及港、澳、台地区相关学术组织协办。
出席这次会议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领导与嘉宾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主席韦纯束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杨才寿秘书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谢林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尤剑鹏副厅长,广西中医学院院长朱华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韦贵康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执行主席美国王守东教授与中国杜宁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施杞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名誉主席澳大利亚彼特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顾问中国王乃平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顾问中国王和鸣教授,右江民族医学院院长黄芩汉教授,广西中医学院副院长李培春教授,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庞军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新加坡丘德教授,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院长梁健,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周红海教授.本次到会的人员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荷兰、奥地利、瑞典、马来西亚、印尼、日本、越南、泰国、阿联酋、爱尔兰等国家与台湾、香港等地区, 与会人员1000人。
会议人数,到会专家级别比前几届明显提高。
开幕式由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周红海教授主持,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韦贵康教授致开幕词,紧接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杨才寿秘书长、广西科学技术协会谢林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龙剑鹏副厅长、广西中医学院院长朱华教授、右江民族医学院院长黄岑汉教授、新加坡丘德兴博士,澳大利亚彼特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后的专题讲座,精彩纷呈,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各地的著名专家17人做了有关手法、传统疗法的机理,具体操作,特色技术,新技术的讲演和操作演示,会场掌声雷动。
桂枝加葛根汤配合颈椎整脊治疗风寒束表证颈椎综合征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整脊疗法,寻找治疗风寒束表证颈椎综合征(cervical vertebrae syndrome, cvs)的有效方法。
方法风寒束表证cvs患者48例,分组治疗,采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整脊治疗,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1992年青岛标准[1]:(1)主证为颈肩手臂痹痛,有相对应压痛点。
(2)放射线检查提示颈椎骨质增生或退行改变。
(3)排除颈椎外伤扭挫损伤、斜颈、肩关节周围炎、颈失枕、神经衰弱等原因非椎间盘源性的颈肩周围的疼痛。
中医证候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下文简称《指导原则》)[2]:主症:颈肩部外感风寒,痹痛不适,发冷畏寒。
次症:颈椎强紧,转侧不利,躯体肢手麻痹、痹痛,手足痉挛,或肌肉疲劳乏力,指趾感觉异常。
舌质暗,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紧。
1. 3 治疗方法 e组:颈椎整脊疗法+桂枝加葛根汤;c组:端坐颈椎牵引+口服尼美舒利片。
具体用法:①加味桂枝加葛根汤:采用免煎中药颗粒,桂枝尖、白芍药、炮生姜、制甘草、干枣、粉葛、西秦艽、铁脚威灵仙各1包, 1次/d,温开水冲服。
②颈椎整脊:患者仰卧,医生拇指按病椎棘突,推向对侧旋转,纠正棘突偏歪,并握扶颈椎作同一方向旋转或逆向旋转。
双手配合在旋转最后抵抗时巧力斜扳,移位棘突可感觉弹响声复位。
治疗隔日1次。
③尼美舒利片, 12片/盒, 0.1 g/片, 0.1 g 2次/d,饭后服用,温开水送服。
④端坐颈椎牵引:患者端坐位,颈头部放松稍向前屈曲10~15°(具体实际以病人自觉舒服为准),系好颈枕牵引兜;牵引重量从3kg开始,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6 kg,每次牵引30 min。
疗程3周,随访3个月。
1. 4 观察指标依据《指导原则》[2]制订。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中医药治疗[摘要]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的“肾痹”、“骨痹”、“尪痹”范畴。
外感六淫是其外因,肾虚是其内因,痰、湿、瘀、浊痹阻于脊柱,病程缠绵。
疼痛起始于骶髂关节,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下而上的强直,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
中药治疗以补肾通痹为主,着眼于整体调治。
可采用辨证论治、藤类药、虫类药及中药外治等综合疗法。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藤类药;虫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王和鸣一、中医概述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的“肾痹”、“骨痹”。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客气至,名曰骨痹。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肢体疼痛,脊柱僵硬、强直,乃至驼背。
《金匱要略》曰:“历节疼,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
”《诸病源候论·背偻候》曰:“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
”《辞源》曰:“骨骼弯曲症,脛、背、胸弯曲都叫尪。
”1981年12月焦树德《尪痹刍议》,将强直性脊柱炎等有关节变形的骨病称为尪痹。
中医认为外感六淫是其发病的外部因素;肾虚是其发病的内部原因;痰、湿、瘀、浊使痹阻于脊柱,若迁延失治,则缠绵难愈。
二、现代医学概念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归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1691年Connor最先描述本病;1893年Beenter首先报道本病;1897年Strumpell及1898年Marie详述本病;20世纪60年代以前曾命名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1976年Wright根据类风湿因子的阳性、阴性提出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关节炎,前者主要指类风湿关节炎,后者主要指强直性脊柱炎;1977年Lee和Drek报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擕带HLA-B27,1982年中国第一次风湿病学术大会决定采用此国际统一命名。
附件2: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拟授奖著作一等奖6部XS201501-1 LC-22《实用中风病康复学》王永炎谢雁鸣邹忆怀赵建军高凡珠XS201501-2 ZY-06《高级中医药学丛书·中药学》高学敏钟赣生李钟文张俊荣周民权XS201501-3 LC-01《今日中医外科(第2版)》王沛张耀圣王军刘仍海瞿幸XS201501-4JC-03《中医藏象辨证论治学》严世芸李其忠XS201501-5 LC-18《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研究》胡国华罗颂平XS201501-6 LC-13《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魏玮唐艳萍柯美云唐旭东史海霞二等奖10部XS201502-1 JC-04《最新国际标准针灸穴位挂图》郭长青刘乃刚胡波黄建军李少华XS201502-2 JC-11《中医治未病》孙涛何清湖XS201502-3 LC-02《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任月林任旭飞XS201502-4 LC-05《中医消化科主治医生382问》张声生沈洪黄惠平朱培一周强XS201502-5 LC-08《儿科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技术要点》马融胡思源钟成梁王卉倪天庆XS201502-6 LC-14《膏方临床应用指南》庞国明朱恪材周端杨志敏周丽霞XS201502-7 LC-16《董氏儿科》董幼祺董继业XS201502-8 LC-21《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与临床》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刘小虹李小兵XS201502-9 ZY-01《实用中药临床调剂技术》翟华强王燕平郭桂明李红燕金世元XS201502-10 ZY-03《中药饮片用量标准研究》杨洪军黄璐琦唐仕欢三等奖25部XS201503-1 JC-01《吕留良医论医案集》杨东方刘平XS201503-2 JC-02《脉学类聚》盛增秀陈勇毅竹剑平王英江凌圳XS201503-3 JC-05《(本草图经)研究》苏颖粟栗苏鑫王喜臣魏晓光XS201503-4 JC-06《湖湘中医文化》何清湖易法银周兴刘朝圣陈小平葛晓舒阳春林XS201503-5 JC-07《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赵京生杨峰李素云张树剑张建斌XS201503-6 JC-08《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刘维张磊吴沅皞王熠刘滨XS201503-7 JC-09《榕峤医谭──福州历代中医特色》肖诏玮黄秋云李君君林端宜孙坦村XS201503-8 JC-10《出入命门——中医文化探津》李良松郭洪涛XS201503-9 LC-04《常见肿瘤的饮食治疗》张梅胡世莲李平XS201503-10 LC-06《伤寒论汤证论治》《金匮要略汤证论治》李文瑞李秋贵赵展荣张军吴翥镗XS201503-11 LC-09《图解南少林理筋整脊康复疗法》王诗忠王和鸣陈金水蔡树河仲卫红XS201503-12 LC-10《现代中医临证》邬波XS201503-13 LC-11《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方朝晖倪英群方向明赵进东王丽娜XS201503-14 LC-12《推拿优势病种诊疗技术》范炳华许丽吕立江谢远军XS201503-15 LC-15《胃癌前状态性疾病》王垂杰XS201503-16 LC-20《中医临证修养》吴深涛XS201503-17 LC-23《骨伤科微创技术》李盛华王承祥李红专XS201503-18 LC-24《赵和平临床经验集》孟彪高立珍XS201503-19 LC-25《中风偏瘫康复术详图解》潘畅XS201503-20 LC-26《颈肩腰腿痛特效手法治疗图解——叶希贤临证精华》王平古恩鹏张君涛李远栋王为民XS201503-21 LC-27《名老中医心血管病治疗经验集》刘红旭王振裕许心如魏执真黄丽娟XS201503-22 ZY-02《易混淆中药辨别与临床应用》傅正良孔增科王丽芳熊南燕周海平XS201503-23 ZY-04《广东地产药材研究》梅全喜房志坚成金乐谢朝良黄冬XS201503-24 ZY-05《桂药化学成分全录》邓家刚侯小涛杜成智刘布鸣周江煜XS201503-25 ZY-07《中医骨伤药物配对集粹》张虹杜志军肖振杰。
1.2011国际图解医武功夫整脊手法主编张大勇(菲律宾)陈英晖(香港)张凌岚(香港)人民卫生出版社图解医武功夫整脊手法编委会主编张大勇(菲律宾)陈英晖(香港)张凌岚(香港)编委黄燕慧(澳门)陈帅(中国)陈俊杰(中国)吴琼(中国)张前(香港)2前言中国武术有“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俗语,要求人在坐和站的时候要保持脊柱的正直,这不仅在武术技击上有攻防含意,而且对人体健康也十分重要。
也是对每个练武者道德品质的要求,切不允许屈膝求仁,要象松树一样有坚不拔的意志站着做人,做事要雷历风行。
笔者自幼学武习医,早年跟随鼓山涌泉寺和尚达志禅师学习罗汉拳,要求训练铁拳,铁砂掌,在山中采药,挖取草药’鸟不踏’煎汤浸洗手骨,每天闻鸡起武,凌晨练功,正是日月交换,雾水蒸发之时,青山古寺云雾漫天,练静坐禅功,吸阴阳之精气,呼自然之精髓。
笔者曾拜‘铁脚九师’地术拳名师陈依九学习少林地术,多在地上翻滚,更要对背脊进行训练,老师要求徒子在地上翻滚,做各种跌、扑、摔地等动作,再浸泡在大木桶,内有中草煎成,逐渐练成“铁布衫”,可从承受棍,捧,掌,脚的袭击。
随后跟从福建针灸气功名医陈应龙和福建浅针术名医黄廷翼、黄之光父子,学习传统中医针灸,气功浅针术和三圆守丹功,修心养息,聚内气练外功.蓄天地之精华。
又拜少林骨伤名师林如高、林子顺父子门下,林氏擅长正骨疗伤这术,对骨伤各种疾患的诊断、复位、固定、练功以及内外用药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骨伤科临床经验丰富。
后得原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骨伤名家王和鸣教授的精心指导,学习整脊手法、骨伤科疑难疾病治疗经验和现代骨伤医学理论,医术更臻完善(福州市地方志第7册记载张大勇学习中医的经历)。
笔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调往福建省体委,组建福建省武术队,成为首任福建省体工大队武术专业队教练,为国家培养许多名世界级、国际级武术冠军运动员,在功夫武打片(木棉袈裟)和(中华武术)电影担任武术设计、武术指导,曾经代表中国少林武术代表团任教练出访世界各国,1989年作中国国家体委外派武术专家,前往菲律宾任国家武术队教练,菲律宾总统卫队武术教练,在马尼拉从事武术和医术研究。
王氏正脊疗法王氏正脊疗法--一指禅推拿治疗腰间盘外突及腰背部肌肉劳损正脊疗法一指禅推拿是采用民间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椎关节功能紊乱,关节滑脱,腰肌劳损及背部疼痛等方法。
这种手法即治骨又治疗软组织。
正脊推拿疗法的步骤。
一:检查方法,用一指禅手法或=指按压法检查出脊柱关节突出,错位,肌肉硬结及疼痛点。
二:治疗手法;关节复位法,突出按压法,粘连剥离法。
复位法分快速复位法慢速复位法,前者适用于新伤及青壮年,后者适用于旧伤患者,儿童及老年人。
突出按压法适用于椎间盘外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祛除{改善}脊柱病的骨性压迫,临床症状常可立杆见影,粘连剥离法,对于椎旁硬接粘连及腰背部劳损者,可用弹拨,拿捏推拿等理筋方法,恢复肌肉组织的平衡机能,起到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补益法。
三:放松手法,用调脊椎和调背部的方法疏通腰背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同时通过对腰背俞穴的施术,达到提高脏腑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正脊推拿的要领在正骨,使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其他方法也可以变通选用,正骨方法目的明确,简单,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一般3-7天为一疗程。
适应证; 本疗法对损伤性脊椎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某些损伤性截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有些病人甚而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此外,对由脊椎病引起的高血压、心律失常、脑外伤后综合征、视力减弱或失明、耳聋等疾病也可在整复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疗效。
对颈椎病、外伤后头晕、脑外伤后综合征、耳目失聪及肩臂疼痈麻木等表现为头、面、颈、臂部位症状为主者,应在颈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整复手法。
对心律失常、胃脘痛、肋间神经痛,腹泻等表现为以胸、腹部症状为主者,应在胸椎段检查和确定病椎部位,并施以相应的手法。
对腰痛,下肢疼痛麻木、大小便障碍等患者,检查及整复手法应侧重于腰椎段。
禁忌症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月经期,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严重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患、肿瘤及骨结核等患者,即使术者手法极其娴熟,也慎用本疗法整复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稳、准、轻、巧”为特点的矫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是脊柱矫正的方法,主要用于脊柱矫正。
(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
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
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屈颈部各1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
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
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的传承现状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 and the confron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from the heritage of five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s, the representativeof the docto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thers, therefore to provide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从5大中医骨伤科学派的传承脉络、代表医家、学术成果等方面,以少综多,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医骨伤科流派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伤科学术流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6(029)002【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现状【作者】潘建西;李泽佳;宋敏;方敬岐;甄文君;张思胜;康新民;刘彦宏【作者单位】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 and the confron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from the heritage of five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s,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ctors,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thers,therefor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school.Keywords academic school;TCM orthopedic and traumatology department;current state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经济文化背景下与某一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独到诊疗技术,清晰的传承脉络、传承人和一定历史影响力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和文化现象。
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荟萃梁红广1李建华2邵盛2储宇舟2陈浩2何鹏飞2龚利2(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推拿科,上海20008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上海20043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763);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15401970700)通信作者:袭利,E-m a i l:d rg o n g li@126.c o m【摘要】颈椎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属于中医学“颈项痛”“头痛”“项强”“眩晕”“肩臂痛”等病症范围,名老中医 推拿治疗本病众家纷纭,本文以国医大师、各省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为研究对 象,从手法指导原则和手法特色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研究,旨在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特色手法,提高手法治疗颈椎病的 临床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手法;名中医;经验D O I:10. 16025/j. 1674-1307. 2021. 01.020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病存在“筋”和“骨”动态失衡问题,早期多表现为“动力性平衡失调”,中后期在此基础上,又出现“静力性平衡失 调”,因此,“经筋失衡”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 基础[1]。
颈椎病是现代常见的筋骨劳损性疾病,而且趋于年轻化,我国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椎病 经验纷呈,或重视传统手法的继承,或结合现代 解剖及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来指导并改良手法。
本 文以国医大师、各省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为研究对象,从手法指导原则和手法特色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 研究,旨在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特色手法,提 高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病因病机认识根据中医经典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多 归属于“痉证”或“痿证”,如施杞教授认为脊髓 型颈椎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从痉证、痿证 进行调治,认为痉证多属阳证,而痿证多属阴证,其症状有轻重缓急,但究其病因,不离“气滞血 瘀”,重视从“气血”理论论治颈椎病,认为颈椎 病的根本病机是“气虚血疲、本虚标实”[2]。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
王和鸣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18)001
【摘要】目的介绍理筋整脊的基础手法.方法根据手法作用部位、方向、轻重及方式不同.分触按、摩捋、推刮、拿捏、弹拨、揉搓、点穴、振颤、滚摇、扳旋、牵抖、叩击等12种.结果阐述了理筋整脊基础手法的操作方法与功用.结论基础手法在临证时,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作为全套手法的组成部分,治疗脊柱与四肢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伤患,效果良好.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王和鸣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
【相关文献】
1.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 [J], 万甜; 洪昆达; 陈水金
2.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临床观察 [J], 刘发元; 翁霞萍; 吴超雄; 林春风; 陈增广; 李祖炳
3.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研究 [J], 梁家王;黄锦文;刘辉华;陆学滨;王芬
4.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联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效果及对腰部功能的影响 [J], 许海晨;黄锦;李杰;陈郑增
5.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J], 陈堃;陈福建;何金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摘要】王和鸣教授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辨证施术,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中医骨伤名师”称号。
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副院长,福建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
早年大学毕业后,受福建省政府指派,师从福建省著名中医骨伤科林如高老中医,历经4年,尽得林老理伤正骨整脊手法真传。
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骨伤疾病有深刻认识,在中医手法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曾多次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及政府要员诊治疑难病症,常有手到病除的疗效。
作者自2009年师从王和鸣教授,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老师整脊手法的博大精深,现将老师的整脊手法经验整理如下。
脊柱及周围筋骨的损伤疾患是常见病,好发于经常伏案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在我国骨伤科门诊中颈肩痛或腰背痛的患者约占30~50%。
整脊疗法是治疗脊柱病患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以手法为主的各种术式作用于脊柱及周围筋肉,影响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解除痉挛、纠正错位、松解粘连、消除水肿、解除嵌顿的作用,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其具有收效快、疗效好、运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
但因手法种类众多,如何选择一套高效、安全的手法就一直成为骨伤科医生探索的课题。
老师长期从事脊柱等疾病的研究,一贯注重整脊手法的总结与整理[1-4] ,1994年老师和张爱平讲师主编《多方位整脊疗法》,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用VCD的方式出版发行,之后,多次以论文的形式对多方位整脊手法、功能、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探讨和总结。
1手法分类
老师把手法归类为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和整脊被动类手法。
施行整脊被动类手法前,先予患者施以理筋整脊基础类手法,放松痉挛肌肉和降低肌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类手法滑利关节、整复错位、解除压迫,最终起到多方位综合治疗效果。
1.1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老师在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的同时,根据脊柱与四肢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解剖特点及伤患病理,把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归纳为
12种:触按、摩捋、推刮、拿捏、弹拨、揉搓、点穴、振颤、滚摇、扳旋、牵抖、叩击法。
应用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在脊柱、四肢的相应部位,可起到整复关节错位,松弛筋肉挛缩或粘连,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既注重继承中医传统技法,又充分结合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在临证时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作为理筋整脊的基础手法,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岔气、闪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筋伤与腰脊疾患上,功效显著[5]。
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1.2 整脊被动类手法整脊疗法一般以屈曲位居多,施术者通常不注意脊柱、椎间盘神经根、脊髓之间的解剖关系,盲目施行某种单一手法,疗效受到影响。
老师在继承林如高老先生的经验同时,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体位辨证施术,详细叙述了36种整脊法的体位、手法和功用。
通过整脊手法,迅速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系统,达到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目的[6]。
1.2.1颈部整脊法(1)牵颈摇头法,(2)揉颈旋头法,(3)快速旋颈法,(4)定点旋颈法,(5)双人旋颈法,(6)卡颈侧扳法,(7)扳颈拔伸法,(8)压肩旋颈法,(9)牵颈旋颈法,(10)卧位旋颈法。
1.2.2 胸部整脊法(11)按枕扩胸法,(12)定点旋胸法,(13)压臂顶胸法,(14)伸臂推背法,(15)拉肩扳胸法,(16)支点压胸法,(17)叠掌按压法。
1.2.3腰部整脊法(18)定点旋腰法,(19)扶肩旋腰法,(20)穿臂旋腰法,(21)单人旋腰法,(22)后伸旋腰法,(23)摇转侧倾法,(24)吸气侧倾法,(25)侧卧斜扳法,(26)俯卧旋腰法,(27)按腰提扳法,(28)握踝伸腰法,(29)屈髋分腿法,(30)屈髋旋腿法,(31)屈髋压肩法,(32)腰部牵抖法,(33)蹲位叠挤法,(34)后背晃抖法,(35)侧背晃抖法,(36)腰部踩蹻法。
2 手法特点
2.1多方位、多体位。
老师整脊手法制定有序,在遵循“动静结合”、“主动有序”、“刚柔适度”原则基础上,对颈椎、胸椎、腰椎各部疾患,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体位,进行辨证辨型,同时,老师的手法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疾患,患者采用不同的体位,灵活应用。
患者采用端坐位:牵颈摇头法、揉颈旋头法、快速旋颈法、定点旋颈法、双人旋颈法、卡颈侧扳法、扳颈拔伸法、压肩旋颈法、牵颈旋颈法、按枕扩胸法、定点旋胸法、伸臂推背法、定点旋腰法、扶肩旋腰法、穿臂旋腰法、单人旋腰法、后伸旋腰法、摇转侧倾法、吸气侧倾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卧位旋颈法、支点压胸法、屈髋分腿法、屈髋旋腿法、屈髋压肩法。
患者采用半仰位:压臂顶胸法。
患者采用俯卧位:拉肩扳胸法、叠掌按压法、俯卧旋腰法、按腰提扳法、握踝伸腰法、腰部牵抖法、腰部踩蹻法。
患者采用侧卧位:侧卧斜扳法。
患者采用立正位:后背晃抖法、侧背晃抖法。
患者采用蹲位:蹲位叠挤法。
2.2多支点。
在老师总结的36种整脊手法中,每种手法都是以不同的支点进行旋转、牵抖、侧扳、提扳、顶胸、压胸、压肩、摇转、伸臂、伸腰、分腿、叠挤、晃抖、踩蹻等手法,以达到松解肌肉痉挛、滑利关节、整复骨错缝的目的。
如定点旋颈法、定点旋胸法、定点旋腰法,以拇指顶住有压痛的棘突为支点,进行旋颈、旋胸、旋腰;按枕扩胸法以膝顶于患者的胸背部为支点,在医者用两臂向后拉压患者两臂的同时,用力往上提拉,作扩胸运动;支点压胸法:以手背向上作支点,用力逐节下压;俯卧旋腰法:以患椎为支点,将下肢旋向后外侧,逐渐增加腰部旋转幅度。
2.3旋转手法为主。
老师认为旋转手法是手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手法,在调整关节、松解粘连、解除嵌顿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他总结的10种颈部整脊手法中有7种使用了旋转手法,7种胸部整脊手法中有2种使用了旋转手法,19种腰部整脊手法中有7种使用了旋转手法。
可见,老师的旋转手法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4因人而异。
老师认为人有男女老少之别,证有虚实久暂之分,治疗部位有大小深浅之不同,且每个个体还有生长发育、生活环境和病理生理条件的不同,对手法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因而,手法的选用、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手法力量的轻重以及掌握治疗的重点等,都必须与治疗对象、病证虚实以及治疗部位联系起来,应因人、因病、因部位的不同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