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妇幼保健知识培训讲课提纲
一、引言
A. 简介讲课目的和重要性
B. 引发学员兴趣,概述讲课内容
二、妊娠期保健知识
A. 妊娠期的基本定义和分期
B. 妊娠期常见体征与变化
C. 饮食与营养需求
D. 妊娠期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三、产前保健知识
A. 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及常规项目
B. 妊娠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C. 产前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
D. 预防母婴传染病的措施
四、分娩与产后保健知识
A. 分娩过程与助产技巧
B. 产后生理变化与坐月子的重要性
C. 产后护理与乳房保健
D. 产后情绪调节与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五、婴幼儿护理知识
A.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与需求
B.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指导
C. 婴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D. 婴幼儿安全与意外伤害预防
六、儿童保健知识
A.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与评估
B. 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C. 儿童常规免疫与预防接种要点
D. 儿童心理发展与亲子关系培养
七、青春期保健知识
A. 青春期的定义和常见生理变化
B. 青春期性教育与性疾病预防
C.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交技巧
D. 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与处理
八、结语
A. 总结讲课要点与重点
B. 强调学员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C. 鼓励学员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D. 表达对学员努力学习的赞赏
该提纲可根据具体讲课需要进行删减或增加相关内容,以保证培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通过该讲课提纲,学员能够全面了解妇幼保健知识,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内容,以提升妇幼保健水平,保障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
《妇女保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妇女保健学是一门由传统法的妇产科学分化、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以女性生殖医学为理论基础。
以预防保健为中心,以群体为对象,针对妇女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对妇女进行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
妇女保健学研究妇女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生殖生理变化规律,社会心理特点及生物、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与保健对策:研究危害妇女健康的仟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妇女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生殖系统变化2.妇女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生殖生理3.妇女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心理行为特点4.妇女常见疾病的流性特征、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5.社区妇女保健服务的内容与方法6.妇女保健服务的监督与评价7.社会心理,环境与生殖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不但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妇女保健的重要性 0.5学时知识点:1.妇女保健学概论2.妇女保健的重要性第二节妇女保健的发展 0.5学时知识点:1.我国妇女保健的发展简史2.国际妇女保健的发展第三节妇女保健系统建设 0.5学时知识点:1.我国妇女保健行政组织和专业机构2.妇女保健医师的基本能力要求第四节生殖健康与妇女保健(自学)知识点:1.生殖健康概论2.生殖健康重要性第五节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 0.5学时知识点:1.妇幼保健法制建设历程2.妇女保健相关规定3.母婴保健法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本章小结重点:妇女保健学的性质和内容难点:妇女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及范围思考题:我国妇女保健行政组织和专业机构。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对妇产健康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妇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妇产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3. 掌握产科护理、助产术和新生儿护理等基本技能;4. 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妇产科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妇科解剖学:妇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及生理周期;2. 妇科病理生理学:妇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3. 妇科检查技术:妇科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 妇科常见病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阴道炎等的诊断和治疗;5. 产科学:妊娠、分娩和产后护理的基本知识;6. 助产术:产程监护、产后出血的应对等基本技能;7.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常见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2.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病例的观察和护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病例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影像资料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实验等方面的表现;2. 考核方式: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习成绩和论文等;3.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五、教材选用1. 主教材:《妇产科学》;2. 辅助教材:《妇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产科学》等;3. 参考资料:国内外相关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
六、教学环境1. 教学设施:配备妇产科实验室、教学影像系统等设备;2. 教学条件:保证教学环境安全、整洁,提供学习和实践所需的各种资源。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妇女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学生应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为将来成为优秀的妇产科医护人员做好准备。
妇幼保健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I 前言妇幼保健学是以妇女和儿童为对象,以保健为中心,针对妇女、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和保健要求,以及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遗传等方面因素,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和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的新型学科。
妇幼保健学涉及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女性的青春期、生育期、节育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研究内容包括:各期的特点和保健要求;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和遗传等方面的各种高危因素;有利于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各种监护技术、保健对策和管理方法;妇女、儿童的常见病防治等。
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实习操作及个案分析相结合,运用录像、幻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掌握妇幼保健的基本知识、规范的保健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使教师准确领会本大纲,把握教材重点组织教学;为使学生预习复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妇女、儿童保健学部分)知识点全部置于本大纲的掌握和熟悉的级别中,本大纲中了解部分的知识点全部是《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以外的内容,是基于内容的完整性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添加的。
2、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3、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4、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例为8∶1,即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4学时。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这门课的概念、范围、任务和意义以及工作内容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第六版)教学大纲(供成人教育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二OO八年十一月《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李晶开课单位: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课程编码:105003课程中文名称: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课程英文名称: Maternal,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是根据国家学科调整,将儿童保健、儿童少年卫生及妇女三个学科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进行阐述的新的学科体系。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有关理论(包括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童年期和青春期儿童心理卫生等)、以及教育过程卫生、教学环境的基本卫生要求、儿童的健康状况监测及常见病的预防等内容,为将来解决儿童少年卫生、妇幼保健以及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妇幼保健学是以妇女和儿童为对象,以保健为中心,针对妇女、儿童不同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妇女的青春期、生育期、节育期、更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和保健要求,以及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遗传等方面因素,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和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的新型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妇幼保健的基本知识及规范的保健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如卫生统计学)等课程本课程计划:24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4学时。
选用教材:1.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1.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 石淑华主编:《儿童保健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顾美皎. 妇女保健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陶芳标. 妇幼保健学.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5. 黄醒华.实用妇女保健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6. 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教学手段:多媒体、问题式教学等方法考核方法:理论考核教学进程安排表: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大纲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儿童少年卫生学及妇幼保健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意义和发展动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二、课程内容一、掌握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二、掌握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研究内容三、熟悉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发展动态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教学重点: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发展动态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问题式教学课时安排:1学时四、思考与练习1.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与那些学科有关2.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的概念、研究目的是什么3.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研究的对象和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五、参考资料1.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2.陶芳标. 妇幼保健学.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3.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4. 唐锡麟.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童少年尤其是青春期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为其今后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妇产科教学大纲一、导言妇产科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和妊娠、分娩、产科手术等相关问题。
为了规范妇产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妇产科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妇产科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运用妇产科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妇产科临床实践的技能;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妇科疾病的基本知识-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等。
2.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 盆腔炎症的诊断和治疗;- 宫颈病变的诊疗;- 卵巢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3.妇产科手术技术- 妇科手术器械、术前准备与手术操作流程;- 常见妇产科手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风险预防。
4.妊娠与分娩管理- 妊娠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产前检查与产前护理;- 分娩的过程和管理;- 产后护理和产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 通过课堂讲授、投影演示、板书等方式,将妇产科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教学- 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工作,观摩各类妇产科手术的操作过程,并参与相关医疗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产科检查和护理操作,培养其运用妇产科专业知识的能力。
3.讨论与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典型病例,引导他们从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学生平时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学术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力;- 临床工作表现。
2.学生期末综合考评- 理论知识考核;- 技能操作考核;- 实践能力考核。
六、教学资源1.教材:《妇产科学》、《妇产科临床实践指南》等;2.教具:解剖模型、电子PPT、多媒体投影仪等;3.临床资源:确保学生有机会参与临床操作和实践。
七、教学团队妇产科教学团队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历的专业医师组成,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妇幼保健学一、课程简介妇幼保健是由妇女保健学和儿童保健学的知识组成。
妇女保健学是一门应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方法,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妇女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保健对策,以保障和增进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医学学科。
儿童保健学是临床儿科的分支,也是预防医学的分支,兼顾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特色。
儿童保健学主要研究儿童各年龄段期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儿童群体、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减小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保障儿童权利的目标。
本门课程作为本科生选修课,通过对妇女保健学中的绪论、青春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哺乳期保健、围绝经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学中的绪论、儿童各年龄期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儿童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儿童体格锻炼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妇女保健绪论及女性青春期保健掌握内容:青春期保健的基本内容。
了解内容:妇女保健学的性质和任务、重要性;青春期概述;青春期的社会心理特点;青春期的主要健康问题。
2.婚前保健掌握内容:婚前保健的概念和意义;伦理学原则;婚前卫生指导的内容;医学意见。
了解内容: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咨询基本原则和技能、对象和步骤;部分疾病的婚配医学意见。
3.孕前及孕产保健掌握内容:孕前卫生指导;妊娠期心理问题;孕期保健措施。
了解内容:孕前咨询;妊娠期保健概述;妊娠生理;常见的健康问题;妊娠期用药。
4.哺乳期保健掌握内容:母乳喂养的优点;哺乳期保健内容。
了解内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泌乳生理及影响因素;母乳喂养指导。
5.围绝经期保健掌握内容:概述;更年期综合症;围绝经期保健的内容。
了解内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及社会特点;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妇女保健学教学大纲三(4~6章)第四章围婚保健目的要求1.了解围婚保健的意义和相关法律规定2.熟悉婚前卫生指导的内容、方法和规范要求及性保健指导的内容。
3.掌握婚前医学检查的内容和技能及围婚卫生咨询及有关疾病的医学意见的内容。
4.熟悉围婚保健工作质量管理教学内容1.围婚保健的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2.婚前卫生指导的内容和规范要求3.婚前医学检查的内容、基本技能和有关疾病的婚育医学意见4.围婚卫生咨询的概念和基本原则5.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保健指导6.围婚保健的资料和信息管理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1.理论讲授:2学时2.见习:3学时,录象教学第五章围产保健目的要求1.了解围产期妇女生理心理特点2.熟悉妊娠期用药和营养3.孕期口腔保健4.熟悉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对胎婴儿的影响5.了解分娩对母婴的影响6.熟悉分娩期母儿危重急症的抢救7.了解产褥期妇女心理障碍的防治8.掌握各期的保健要点及高危妊娠筛查和围产监护技术教学内容1.围产保健定义、内容及发展概况2.围产期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3.孕前卫生指导和咨询4.妊娠期保健1)妊娠各期保健要点2)妊娠期健康教育、营养及用药3)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对母婴的影响4)高危妊娠筛查和围产监护5)优生咨询和产前诊断5.分娩期保健1)分娩过程对母婴的影响2)安全分娩要点3)保护支持促进自然分娩4)产时急救5)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及复苏6.产褥期保健1)产褥期保健要点2)产褥期心理障碍预防和处理3)产褥期疾病防治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1.理论讲授:10学时1)概论及孕前保健:4学时2)遗传咨询:2学时3)分娩期保健:2学时4)产褥期保健:2学时2.见习:16学时1)产科门诊见习及模型示教:6学时2)产房见习及模型示教:6学时3)产科病房见习:3学时4)产后访视:3学时第六章母乳喂养与哺乳期保健目的要求1.了解生理,心理因素对母乳喂养的影响2.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技巧及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3.熟悉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及常见乳房疾病的防治4.熟悉哺乳期营养,用药及避孕指导教学内容1.母乳喂养的发展动态2.母乳喂养的优点3.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4.泌乳的生理机制5.泌乳的影响因素6.产前哺乳准备7.哺乳技术指导和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8.哺乳期营养、用药、避孕及常见乳房疾病防治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1.理论讲授:2学时2.见习:3学时,产科病房【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妇幼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妇幼保健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总学时数和学分:39(理论课27学时,实习课12学时),2.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妇幼保健学是交叉性学科,是以妇女和儿童为对象,以保健为中心,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新型学科。
本课程在介绍妇女、儿童生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妇幼保健的实际需要,重点介绍妇幼保健的特点、方法和基本技能等内容。
可以培养学生个体与人群相结合的观点、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观点、保健行为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观点,这对提高学生医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妇幼保健学概述【目的要求】一、了解妇幼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二、掌握妇幼保健的工作对象、内容和特点;三、掌握妇幼保健工作的方针、任务,熟悉不同妇幼保健工作性质应用的不同方法;四、了解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成就、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妇幼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一般介绍妇幼保健的工作对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讲解妇幼保健工作的方针、任务。
一般介绍不同妇幼保健工作性质应用的不同方法。
四、一般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成就、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章妇幼卫生组织机构管理【目的要求】一、了解妇幼卫生组织机构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各级妇幼卫生行政机构及其职能;二、了解妇幼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原则、妇幼保健院编制制度;三、掌握农村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定义、网络设置和目标;四、了解我国基层妇幼卫生机构逐级管理原则,妇幼保健机构改革的内容。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妇幼卫生组织机构的概念与分类、我国各级妇幼卫生行政机构及其职能、我国妇幼卫生各级业务机构。
二、一般介绍妇幼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原则、妇幼保健院编制制度。
三、重点讲解农村妇幼卫生三级保健网的定义、网络设置和目标。
妇女保健学教学大纲五(10~12章)
第十章环境与妇女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及环境优生咨询与指导的基本内容
2.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功能及生殖器官的影响
3.熟悉妇女劳动保护和保健的法规和妇女劳动保健措施
教学内容
1.环境对出生人口素质的影响及环境优生咨询与指导的基本内容2.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功能及生殖器官的危害
3.我国有关妇女劳动保健的法规及妇女劳动保健的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
1.理论讲授:2学时
2.见习:3学时,录象教学
第十一章社区妇女保健
目的要求
1.了解社区妇女保健目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社区诊断与社区妇女健康促进的内容
3.掌握社区妇女保健服务的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教学内容
1.社区妇女保健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任务
2.社区诊断的目的、技能和诊断步骤
3.社区妇女保健服务的内容、计划、实施与监督和评价
4.社区妇女保健促进的概念、意义和健康教育
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
1.理论讲授:2学时
2.见习:3学时,社区现场参观、录象、宫颈刮片的细胞学检查第十二章围产保健管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围产保健的组织管理
2.掌握围产保健质量的评价
3.掌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的方法与内容教学内容
1.围产保健管理机构与职责
2.围产保健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3.高危管理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4.围产保健服务监督与评价
5.孕产妇死亡监测评审与干预对策
6.围产儿死亡评审与干预对策7.出生缺陷诊断与监测方法和管理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
1.理论讲授:2学时
2.见习:3学时,围产保健门诊。
妇幼保健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妇幼保健学是以妇女和儿童为对象,以保健为中心,针对妇女、儿童不同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妇女的青春期、生育期、节育期、更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和保健要求,以及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遗传等方面因素,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保护和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的新型学科。
妇幼保健学涉及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女性的青春期、生育期、节育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研究内容包括各期的特点和保健要求,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和遗传等方面的各种高危因素,有利于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各种监护技术、保健对策和管理方法,妇女、儿童的常见病防治等。
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实习操作及个案分析相结合,运用录像、幻灯、角色扮演、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使学生掌握妇幼保健的基本知识,及规范的保健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管理专业、医疗保险专业、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妇幼保健专业教学。
总学时60,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2学时。
二、教材
陶芳标主编. 妇幼保健学.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妇幼保健学的概念、范围、意义,了解国内外妇女儿童健康和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概况。
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和心理发育年龄特征及其常用的评价方法。
3.掌握儿童母乳喂养指导、早期教育、心理卫生服务、常见病系统管理的概念和措施。
4.掌握女性青春期保健、围婚期保健、围产保健、节育期保健及围绝经期、老年期保健内容和要求、生殖保健的内容和措施。
5.熟悉围生监护技术和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
6.熟悉有害环境因素对胎婴儿发育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7.熟悉围生保健管理和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及其评价方法与技术。
四、课时分配
1.理论教学
内容课时
第一章妇幼保健概论 4
第二章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与生长监测 4
第三章儿童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4
第四章儿童心理卫生服务 2
第十四章环境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2.实验教学
内容学时分配1.儿童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 3
2.儿童心理行为评价 3
3.妊娠图的描绘和使用 3
4.常用节育技术指导 3 合计12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妇幼保健概论
掌握妇幼保健学的概念、范围、任务和意义;熟悉世界妇幼保健发展概况;了解我国目前妇女保健面临的挑战和妇幼保健的目标。
了解掌握妇幼保健服务的检查、监督和指导的方法,掌握常用的妇幼保健服务的评价指标及意义。
熟悉各级妇幼保健行政机构的职责,各级妇幼保健业务机构及其服务内容和要求,熟悉妇幼保健系统管理和围生保健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第二章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与生长监测
掌握生长和发育的概念和体格发育一般规律,熟悉体格测量指标体系,掌握身长(身高)、体重、头围、上臂围、皮脂厚度等常用指标的测量方法;掌握体格发育水平评价方法,正确使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筛查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和慢性严重营养不良。
了解生长监测的发展史,掌握运用年龄别体重监测儿童生长状况的方法。
第三章儿童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了解儿童发育的Freud、Piaget、Erikson、Watson等心理学理论要点,熟悉儿童感知、运动、语言、记忆、思维、气质发育的年龄特征。
了解儿童心理测试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智商和发育商的概念,熟悉DDST、Wechsler幼儿智力量表的结构,初步掌握心理测试结果的解释。
第四章儿童心理卫生服务
了解心理健康的判定原则,熟悉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内容,掌握心理卫生筛查的目的,了解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构。
熟悉心理咨询的原则。
第五章儿童喂养和早期教育
掌握母乳喂养成功的条件,掌握母乳喂养的生物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掌握现代母乳喂养的观念,熟悉常见母乳喂养困难的处理方法,了解母乳代用品的类型。
掌握早期教育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基础,熟悉早期教育的原则,了解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儿童常见病预防和综合管理
了解儿童常见病的分类和共同的健康和社会医学问题;熟悉现阶段我国儿童常见的疾病。
了解现代疫苗的类型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掌握我国1岁内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掌握儿童疾病系统管理的程序,熟悉儿童发热、腹泻、咳嗽或呼吸困难、耳部疾患、营养不良等常见疾病的评估和分类。
第七章儿童伤害的控制
掌握儿童伤害的分类,了解事故预防到伤害控制转变的原因。
掌握儿童虐待和忽视的分类,了解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危害,熟悉儿童虐待与忽视的预防。
了解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性和分布特征,熟悉儿童家庭伤害的预防措施,掌握意外伤害预防策略。
第八章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保健
了解儿童保健门诊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求,掌握儿童保健的主要内容,熟悉在现阶段创造条件可开展的儿童保健内容。
熟悉托幼机构的基本保健制度,掌握托幼机构保健管理模式和监督内容。
第九章青春期保健
掌握青春期的概念,青春期身高、体重增长特点,青春期性器官发育和性征发育,青春期内分泌的变化、经期保健和乳房保健要求;熟悉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的性别角色的适应,独立意识的发展,青春期常见健康问题(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痤疮、性早熟、性晚熟、手淫)及心理卫生问题的评定方法和常见心理问题(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等)防治;熟悉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第十章围婚期保健
掌握围婚期概念、围婚期性心理特点、婚前体格检查和异常情况分类指导内容、性卫生保健和孕前保健指导;熟悉围婚期生理特点和社会特点,围婚常见病防治。
第十一章围生保健
掌握围产保健、围产期的概念,围生保健服务内容,围生监护适宜技术的概念,妊娠图和产程图的制作与使用,家庭自我围产监护的种类、对象和内容,家庭自我监护的方法和意义;熟悉孕产妇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原则;产后精神障碍的危害及其防治;围生监护的种类、对象、内容和方法; Apgar评分的方法、标准及其意义。
了解B超和胎心—宫缩电子监护仪在围产监护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常用实验室监护的监床应用。
了解围生期常见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防治。
第十二章节育期保健
熟悉节育期保健的概念及内容,掌握常用避孕措施的优缺点,了解节育期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各种节育措施适应症与禁忌症,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断标准及其防治,了解节育技术的发展。
第十三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保健
掌握围绝经期的概念和年龄划分,熟悉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掌握更年期综合征表现,掌握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骨质疏松症等常见健康问题的表现、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了解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妇女的生育能力
第十四章环境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掌握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的概念。
了解理化因素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掌握孕期TORCH 感染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熟悉社会、心理及行为因素对胎婴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