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灭活苗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口蹄疫疫苗接种要点
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主要的武器之一。
接种口蹄疫疫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猪口蹄疫,牛口蹄疫,羊口蹄疫
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主要的武器之一。
接种口蹄疫疫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
接种口蹄疫疫苗后的情况
1、急发型注射疫苗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颤抖,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眼结膜发绀,四肢腋下皮肤发紫,部分猪腹下出现荨麻疹样疙瘩,抽搐,经1小时左右死亡。
2、迟发型注射疫苗后4至6小时不爱运动,不吃饲料,身上出现疙瘩,发痒,见墙就蹭,有时持续1至2天自然好转,严重的经治疗,4至7天恢复正常,部分死亡。
注射措施
1、注射疫苗时保定方法要科学,分散猪的注意力,如喂料、饮水、挠痒等。
2、注射后要观察30分钟后没有出现反应症状时离开。
3、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要即刻注射地塞米松,按10千克体重1毫克的剂量,每日1次,连续注射2次。
4、用0.1%肾上腺素按大猪每头5-10毫克,小猪1-2毫克肌肉注射。
5、在注射上述药物的同时要大量供应葡萄糖、多种维生素、电解多维饮水,促进解毒以及排泄。
6、饲料中添加5%维生素C粉,以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
疫苗接种后应注意
为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注射后要有必要的观察。
一般在大规模接种前,先少量接种10~20头动物,观察1小时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步扩大接种范围。
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则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小猪口蹄疫苗什么时间打好,猪口蹄疫用什么消毒好回答仔猪一般在30日龄,70日龄时接种口蹄疫苗。
仔猪接种流程:7日龄,左耳后接种注射气喘病灭活疫苗。
18日龄,右耳后接种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
21日龄,左耳后接种注射气喘病灭活苗。
24日龄,右耳后接种注射繁殖呼吸综合征弱毒苗。
30日龄,左耳后接种注射猪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
35日龄,右耳后接种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
60日龄,左耳后接种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
70日龄,右耳后接种注射猪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
一、小猪口蹄疫苗什么时间打好仔猪接种免疫流程如下:1、仔猪7日龄时,在左耳后接种注射气喘病灭活疫苗,每头肌肉注射1ml。
2、仔猪18日龄时,在右耳后接种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每头肌肉注射2ml。
3、仔猪21日龄时,在左耳后接种注射气喘病灭活苗,每头肌肉注射1ml。
4、仔猪24日龄时,在右耳后接种注射繁殖呼吸综合征弱毒苗,每头肌肉注射1ml。
5、仔猪30日龄时,在左耳后接种注射猪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每头肌肉注射2ml。
6、仔猪35日龄时,在右耳后接种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每头肌肉注射1ml。
7、仔猪60日龄时,在左耳后接种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每头肌肉注射2-4ml。
8、仔猪70日龄时,在右耳后接种注射猪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每头肌肉注射2ml。
9、上市前30天左右,在左耳后接种注射猪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每头肌肉注射2ml。
二、猪口蹄疫用什么消毒好1、口蹄疫病毒在ph为7.2-8之间的环境中较为稳定(尤以ph为7.2-7.6左右最为稳定),但是当环境酸碱度发生改变时,口蹄疫病毒就会逐渐失活。
据研究表明,当ph高于9或低于6时,口蹄疫病毒快速失活,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酸碱度,来达到灭杀口蹄疫病毒的目的。
2、猪圈消毒通常可以使用10-20g/L氢氧化钠溶液、10ml/L甲醛溶液、50-500g/L碳酸盐溶液,如果为低温环境,可以加入100g/L氯化钠溶液。
3、上述消毒剂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较强,因此后来发展了氯制剂、碘制剂、酚制剂等消毒剂,常见的有3-5%福尔马林溶液、1:150-300农福、0.2%过氧乙酸溶液以及0.1%灭菌净溶液。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ZK/93株)Zhu Koutiyi(O Xing)Miehuoyimiao(OZK/93 Zhu)Swine Foot and Mouth Disease(Type O)Vaccine,Inactivated(Strain OZK/93)本品系用口蹄疫O型病毒OZK/93株接种BHK-21细胞培养,收获感染细胞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后,加矿物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
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
【性状】外观均匀乳剂。
久置后,上层可有少量(不超过1/20)油析出,振摇后呈均匀乳剂。
剂型为水包油包水型。
取一清洁吸管,吸取少量疫苗滴于清洁冷水表面,呈云雾状扩散。
稳定性吸取疫苗10 ml加入离心管中,以3000 r/min离心15分钟,管底析出的水相应不超过0.5 ml。
黏度按附录3102进行,应符合规定。
【装量检查】按附录3104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无菌检验】按附录3306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
【内毒素含量测定】吸取12 ml疫苗放入15 ml离心管中,置50℃±5℃水浴90分钟,然后在4℃条件下,以15000 g离心10分钟,取水相5.0 ml,按现行《中国兽药典》一部附录1143进行检验。
每头份疫苗中内毒素含量应不超过50 EU。
【安全检验】(1)用豚鼠和小鼠检验用体重350~450 g的豚鼠2只,每只皮下注射疫苗2.0 ml;用体重18~22 g的小白鼠5只,每只皮下注射疫苗0.5 ml。
连续观察7日,均不得出现因注射疫苗引起的死亡或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或全身反应。
(2)用猪检验用30~40日龄的仔猪(细胞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8、ELISA效价不超过1∶8或乳鼠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4)2头,各两侧耳根后分点肌肉注射2头份疫苗,逐日观察14日,均不得出现口蹄疫症状或明显的因注射疫苗引起的毒性反应。
【效力检验】用体重40 kg左右的猪(细胞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8、ELISA效价不超过1∶8或乳鼠中和抗体效价不超过1∶4)15头,分为3组,每组5头。
【百科大全】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于同一批次疫苗有条件的可以首先进行小规模注射实验,确定使用安全后,再进行大范围的免疫注射。
生产实践中现行的免疫程序为,犊牛断奶后注射牛口蹄疫联苗;初免后,间隔1个月左右再用这两种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犊牛每头注射口蹄疫疫苗0.5头份。
经产母牛在配种前1个月和配种后第5~6个月时各注射一次;每次每头注射1头份。
怀孕母牛必须进行免疫时,为减轻免疫副反应,可将疫苗多点多次进行免疫,并避免动物剧烈活动。
注意事项1、注射口蹄疫疫苗时应注意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剂量进行,对患病牛、瘦弱牛、临产前二个月怀孕牛、吃奶的犊牛、不足月龄的早产牛以及经过长途运输的牛不予注射,待病牛康复,母牛产后或犊牛断奶以及恢复正常后再按规程补注。
2、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匀,瓶口消毒后再启封。
启封后的疫苗应于2小时内用完。
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人员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药品,以防发生过敏反应。
3、免疫接种后,要注意观察畜体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牲畜可能出现短时间精神不振、减食,呕吐,轻度体温反应,这为正常现象,一般2~3天便可自愈;出现注射部位肿块、皮肤丘疹、瘙痒等症状属局部严重反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痒等药物治疗;出现震颤、抽搐、休克等神经症状属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毫升等脱敏药物救治,治愈后补注疫苗。
4、注射疫苗要保证注到肌肉内,不要过浅。
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要一畜一个针头。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口蹄疫疫苗同时,不能注射其他疫苗。
另外,我国专门制定了《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养殖户需要根据该规范进行口蹄疫防治。
小贴士泽牧久远专利技术肉牛“两料三方四步育肥法”,实现将肉牛专用核心料、日粮配方、育肥方法完全融为一体,促进了肉牛养殖向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该技术科学、省料、速肥、低成本,肉牛平均月增重可达45-65kg(90-130市斤)阶段最大增重量达150-160市斤。
兽药知识猪口蹄疫疫苗正常用量几天起效?一、猪口蹄疫疫苗正常用量㈠药剂使用量❶对于体重在10-25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1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❷对于体重在25-50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2ml的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❸对于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3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㈡使用时间❶如果是育肥猪,一般在出生后30-40天进行首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出生后60-70天左右进行二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
❷如果是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分别在每年的9月和12月份时进行接种。
❸如果是种母猪,一般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接种,需注意母猪临产前半个月和怀孕前一个月不能注射。
❹如果是乳猪断奶后,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首次接种;50-60日龄,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二免;70-80日龄,进行口蹄疫三免。
❺瘦弱,有病,临产(10-15天)或吃奶的,不足月龄的猪以及还有20天左右即将出栏或屠宰的猪不予注射,待病畜康复,母猪产后或乳猪断奶后再按规程补注。
❻如果是已经感染的群体,连着注射两天。
如果是感染后恢复了,但是身体状况比较弱势的群体,每天坚持进行消毒,在5天后继续注射一次。
二、猪口蹄疫疫苗注射几天后见效?❶猪口蹄疫疫苗注射14-15天后才会在猪的体内产生抗体,并发挥出作用;注射28天左右之后,对于口蹄病的抵抗性较强,免疫持续期为60天。
❷如果注射后没有见效,猪仍然感染了口蹄疫病,则有可能是因为疫苗失去了效果或者是病毒的类型不对。
❸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人员需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药品,如果因为品种、个体状况原因导致出现疫苗过敏反应(接种后,停食或减食1-2天属正常反应),应当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大中猪的注射量为1ml)进行治疗。
疫苗是一种特殊的兽用生物制品,从制造商到使用者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免疫接种效果,甚至免疫失败,延误疫病防控,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口蹄疫灭活疫苗冷链运输以及正确的免疫接种是保证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严格把控运输、保存及使用中的每一环节,确保其发挥预期效果。
一、口蹄疫灭活疫苗运输、保存中应注意的事项1、口蹄疫灭活疫苗储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口蹄疫灭活疫苗对酸、碱、热、紫外线敏感,偏酸、偏碱、过热、冻融和曝晒,均可使疫苗的有效抗原成分降解,从而使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甚至丧失,其必须置于2~8℃的环境下保存,还要避光防潮、分类存放。
2、口蹄疫灭活疫苗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运输过程中,要设置全方位的温度、湿度监控,全程记录温度、湿度数据,确保其在要求条件下运输,进而保证疫苗效力。
(2)冷链运输不仅要求低温,还要确保疫苗处于适宜、恒定的环境中。
在寒冷的冬季,根据室外温度,要对疫苗进行保温包装,防止冻坏。
疫苗运输过程中适宜恒定的温度能够确保疫苗效力。
(3)若在运输过程中,冷链设备发生故障,则必须详细记录其发生时间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以便及时评估、追踪。
(4)确保交给用户的疫苗质量符合规定,这是成功免疫的第一步。
二、口蹄疫灭活疫苗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检查疫苗外观质量,不得使用疫苗瓶有裂纹、封口不严、无标签,疫苗中有异物、分层、变质、过期,和未按照储运条件存放的疫苗。
为有效减少冷刺激,保证剂量均匀、方便使用,要将疫苗回温到20~25℃后,再进行免疫接种。
2、使用时,仔细阅读说明书,掌握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
3、因品种、个体差异,少数动物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急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鼻腔流血、口角泛白沫等,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少数妊娠母畜可能出现流产。
对严重副反应动物,建议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以减少损失。
三、小结本文对口蹄疫疫苗运输、保存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汇总,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小猪口蹄疫疫苗出生多少天可以打,前期是啥症状1、乳猪:在断奶之后,进行猪口蹄疫以及猪瘟的首免接种,50-60日龄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二免,70-80日龄时,进行口蹄疫的三免。
2、育肥猪:30-40日龄时首免,60-70日龄时二免,两次均为后海穴肌肉注射。
3、种公猪:每年接种免疫两次。
4、种母猪: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进行接种。
一、小猪口蹄疫疫苗多少天可以打1、接种免疫时间(1)如果是乳猪,在断奶后(一般为28-35日龄)进行猪瘟和猪口蹄疫的首免接种。
在50-60日龄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二免。
在70-80日龄时,进行口蹄疫三免。
(2)如果是育肥猪,在出生后30-40天时进行首免,后海穴肌肉注射。
60-70日龄时进行二免,同样为后海穴肌肉注射。
(3)如果是种公猪,每年接种免疫两次。
(4)如果是种母猪,在分娩前45天左右进行接种。
2、接种免疫方法以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为例,使用方法如下:(1)如果是体重为10-25kg的猪只,每只肌肉注射1ml疫苗。
如果是体重为25-50kg的猪只,每只肌肉注射2ml疫苗。
如果是体重为50kg以上的猪只,每只肌肉注射3ml。
(2)如果是2-4周龄的猪只,选择长度为2.5cm的16号针头。
如果是4周龄以上的猪只,选择长度为4cm的18号针头。
二、猪口蹄疫前期是啥症状1、仔猪仔猪在感染口蹄疫后,主要表现为高热、极度衰弱,并且在水疱形成前,仔猪就因为心肌炎而死。
2、成年猪(1)第1-2天时,体温升高。
第3天时,体温升高至41°C以上,同时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站立不稳,喜欢趴卧,蹄部发热等症状。
(2)第4-6天时,病猪的蹄冠、蹄叉、蹄踵、鼻镜、鼻孔、母猪乳房、口唇等处形成水疱或突起(4-25mm左右),水疱内充满淡黄色或无色的清亮浆液。
12-36小时左右,水疱破裂、溃烂,出现红色糜烂面。
此时病猪因为疼痛,只得跪地前行或跛行。
严重时,蹄壳边缘溃裂,脱落。
牛口蹄疫疫苗用法口蹄疫是偶蹄家畜间较常见的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蔓延快、危害大等特点,预防接种是预防口蹄疫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牛口蹄疫疫苗用法,在现场接种中,因个体差异,个别牛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有时因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方法不得当,造成牛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牛口蹄疫疫苗用法是什么呢?口蹄疫疫苗是一种灭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发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
疫苗应为乳状液,允许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状液柱分层,若遇此可轻轻振摇使乳状液恢复均匀后使用。
若遇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使用。
疫苗应在2-8℃下避光保存,严防冻结。
使用方法口蹄疫疫苗——使用方法预防口蹄疫的疫苗有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牛羊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疫苗等。
口蹄疫疫苗具体的应用为:(1)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选择抗原谱广、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良好的牛源强毒OA/58为毒种,接种于BHK-21传代细胞系单层培养,制备病毒抗原,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加矿物油佐剂制成的乳剂疫苗。
为略带粉红色或乳白色的粘滞性液体。
用于各种年龄的黄牛、水牛、奶牛、牦牛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
成年牛肌肉注射3毫升,1岁以下犊牛肌肉注射2毫升。
本品应防止冻结。
在4~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0个月。
(2)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系用猪源强毒接种BHK-21或IBRS-2细胞单层,收获细胞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
为乳白色或淡红色粘滞性乳状液,经贮存后允许液面上有少量油,瓶底有微量水(分别不得超过1/10),摇之即呈均匀乳状液。
用于预防猪O型口蹄疫,免疫持续期6个月。
疫苗注射前充分摇匀,猪耳根后肌肉注射,体重10~25公斤注射2毫升;25公斤以上注射3毫升。
注意疫苗应在10℃以下冷藏包装运送。
本品保存于2~10℃冷库,有效期为1年。
(3)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系用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株接种乳兔,收获含毒组织并磨碎,将病毒浸出液加入等量甘油制成。
小羊羔能打口蹄疫疫苗吗,口蹄疫疫苗冷冻了还能用吗小羊羔可以打口蹄疫苗,一般在断奶7天后至6月龄时接种,后续每年3月和9月份分别接种一次。
使用方法: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JMS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Re-A/WH/09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
一、小羔羊能打口蹄疫疫苗吗小羊羔可以打口蹄疫苗,使用方法如下:1、接种时间(1)小羔羊一般在断奶后7天左右至羔羊6月龄的时候进行羊口蹄疫苗接种。
(2)后续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分别接种一次。
2、使用方法(1)如果是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JMS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可以预防羊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
(2)如果是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Re-A/WH/09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可以预防羊A型和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6个月。
(3)如果是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S株),每只羊肌肉注射1ml,可以预防羊O型口蹄疫,免疫期为4-6个月。
二、口蹄疫疫苗冷冻了还能用吗一般情况下,口蹄疫苗冷冻了后不能再用。
使用注意事项如下:1、口蹄疫苗一般冷藏运输,保存(2-8°C),但不能冻结,并且应严防高温和阳光直射。
2、疫苗在使用的时候应当将疫苗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之后再使用(不可剧烈摇晃防止产生气泡)。
3、疫苗在打开之后,当天应当全部用完,若超过24小时则不可再用。
4、注射之前,应当使用剪刀将注射部位的毛剪掉,然后使用70-75%酒精或3%碘酊擦净进行消毒,然后再用酒精棉擦干。
5、注射的时候,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可注入脂肪层或者皮下,以免影响效果。
6、注射器和针头应当使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者是使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
猪口蹄疫疫苗打几次猪口蹄疫流行特点猪口蹄疫以口腔黏膜、唇、舌和四肢末端及蹄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病毒寄生广泛,易通过空气传播,发病率高,幼畜死亡率高。
下面我们讲讲猪口蹄疫流行特点,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疫苗打几次等相关问题。
一、口蹄疫疫苗免疫几次才好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
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次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
在首次免疫4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此时由于第一次的预刺激会提高第二次的免疫反应。
根据所使用疫苗的质量,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免疫。
二、猪口蹄疫流行特点(1)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性,目前已知全世界有a、o、c、南非i、南非ⅱ、南非ⅲ和亚洲i型等7个主型。
各型之间抗原性不同,彼此之间不能交互免疫。
每一主型又可分为若干亚型,现已知的亚型有60多个,各亚型的免疫原性都有或多或步的交叉性,与主型有一定区别。
(2)病毒能侵害多种动物。
在自然流行时,主要发生于偶蹄兽,以黄牛、奶牛最敏感(特别是纯种奶牛),其次为水牛、牦牛、猪(尤其是纯种白猪),再次是羊、驼骆等。
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病,如黄羊、野牛、野猪、鹿等。
近年来猪常发生。
(3)本病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在同一时间内,往往牛、羊、猪一起发病。
有时牛、羊发病,猪少发或不发,有时只猪发病,牛羊少发或不发。
(4)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的创伤感染,但呼吸道更易感染。
无季节差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
(5)病猪及胴体、头、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
病猪的粪、尿及污染的饲养工具、运输车辆、洗涮的污水以及接触病猪的人,都能起到传播作用。
三、口蹄疫诊治失误的常见原因1、误诊原因口蹄疫病、猪水疱病、猪水疱性口炎病的临床症状,均出现潜伏期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显露溃疡面,病猪跛行,不愿站立,饮食困难等现象,难以分辨。
猪口蹄疫疫苗的接种方法1、口蹄疫疫苗的特性:疫苗应为乳状液,允许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状液柱分层,若遇此可轻轻振摇,使乳状液恢复均匀后使用。
若遇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使用。
疫苗应在2~8℃下避光保存,严防冻结。
2、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口蹄疫苗宜耳后肌肉注射,2-4周龄猪应使用2.5厘米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猪使用4厘米长的18号针头。
3、口蹄疫疫苗的用量:猪使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时,其用量为体重5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25-5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25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
4、使用疫苗时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对有病,瘦弱,临产(10~15天)或吃奶的,不足月龄的牲畜不予注射,待病畜康复,母猪产后或乳猪断奶后再按规程补注。
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
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均,瓶口消毒后再启封。
启封后的疫苗最好当天用完,未用完的要用蜡封闭针孔贮存2~8℃处,可第二天用,第二天用不完的疫苗不可再用,以免发生失效或引起牲畜不良反应。
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要一畜一个针头。
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要过浅;切不可注入脂肪或皮下。
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
注射疫苗后要注意观察畜体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牲畜可能出现减食,呕吐,轻度体温反应,这为正常现象,一般2~3天便可自愈;如出现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畜体僵直或休克,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解救。
对因注射肾上腺素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假死,僵直,休克的牲畜应及时抢救,对症治疗。
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MYA98BY2010株)主要成份与含量含灭活的口蹄疫O型病毒(O/MYA98/BY/2010株),灭活前的病毒含量至少为107.5TCID50/ml或0.2ml病毒含量至少为107.5LD50。
性状淡粉红色略带粘滞性乳状液。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猪、牛O型口蹄疫。
用法与用量体重25kg以上的猪,耳根后肌肉注射,每头注射2ml;体重15~25kg仔猪,耳根后肌肉分点注射,每头注射1ml。
牛颈部肌肉注射,每头注射2ml。
一般不良反应:注射部位肿胀,一过性体温反应,减食或停食1~2日,奶牛可出现一过性泌乳量减少,一般在注射疫苗后3~5日,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
严重不良反应:因品种、个体的差异,个别动物接种后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可视黏膜充血、瘤胃鼓气、鼻腔出血等,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少数怀孕牲畜可能出现流产。
注意事项1. 疫苗应在2~8℃备件下冷藏运输。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疫苗。
疫苗中若有异物、瓶体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破乳、变质、已过有效期或未在规定条件下保存的,均不能使用。
使用时应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
疫苗瓶开启后限当日用完。
3. 本疫苗仅接种健康猪、牛。
对病畜、瘦弱、怀孕后期母畜、断奶前幼畜及长途运输的牲畜暂不注射,待牲畜恢复正常后方可注射。
4. 严格遵守免疫注射操作规程。
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每头(只)更换一个针头。
曾接触过病畜人员,在更换衣、帽、鞋和进行必要消毒之后,方可参与疫苗注射。
5. 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免疫注射。
注射进,入针深度要适中,注射剂量要准确。
6. 疫苗对安全区、受威胁区、疫区猪、牛均可使用。
必须先注射安全区的牲畜,然后注射受区的牲畜,最后再注射疫区内的牲畜。
7. 在非疫区,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牲畜。
8. 注射疫苗后应注意观察注苗动物的反应,个别动物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应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抢救,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1、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口蹄一针灵的使用方法:
口蹄疫苗宜耳后肌肉注射,2-4周龄猪应使用2.5厘米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猪使用4厘米长的18号针头。
2、口蹄疫疫苗的用量:
猪使用“口蹄一针灵”灭活疫苗时,其用量为体重5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25-5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25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
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
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
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
水泡破溃处可结痂。
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
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
牛口蹄疫O型、A型双价灭活疫苗主要成份与含量含灭活的口蹄疫O型、A型病毒,灭活前的病毒含量分别至少为107.0TCID50。
性状乳白色或淡粉红色粘滞性均匀乳状液。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牛、羊O型、A型口蹄疫。
用法与用量肌肉注射。
6月龄以上牛,每头4ml;6月龄以上牛和1岁以上羊,每头(只)2ml;1岁以下羊,每只1ml。
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减食1~2日。
随着时间延长,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严重反应:因品种、个体的差异,少数牛、羊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鼻腔出血等,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部分妊娠母畜可能出现流产。
建议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同时采用适当的辅助治疗措施,以减少损失。
注意事项1. 疫苗应冷藏运输,但不得冻结。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日光直射。
2. 疫苗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均应充分摇匀。
疫苗瓶开启后,限当日用完。
3. 注射器具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每注射一头(只)牛(羊),应更换一个针头。
注射时,进针应达到适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4. 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5. 接种前,应对牛、羊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畜不予注射。
6. 本疫苗适用于接种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牛、羊。
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7. 非疫区的牛、羊,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8. 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9. 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
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10. 接种后的用具、疫苗瓶、包装物和未用完的疫苗等应集中进行消毒,不得乱弃,以防污染环境。
11. 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还应对疫区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对非疫区也应进行综合防治。
中牧口蹄疫疫苗说明书中牧口蹄疫疫苗是一种针对口蹄疫病毒的预防接种疫苗。
该疫苗主要用于动物疫病控制和防治,能够有效预防口蹄疫的爆发和传播,保护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健康。
一、产品名称:中牧口蹄疫疫苗二、疫苗种类:灭活疫苗三、主要成分:该疫苗主要由酶解和灭活的口蹄疫病毒制成。
四、疫苗性状:本疫苗为乳白色悬浮液。
五、适应症:本疫苗适用于牛、羊、猪等动物的预防接种,有效预防口蹄疫的爆发。
六、用法用量:每头动物皮内注射0.5mL,或肌内注射1mL。
七、免疫程序: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年两次接种,第一次接种后2-4周再进行第二次接种。
八、操作注意事项:1.接种前必须清洗消毒注射针。
2.疫苗应在常温下储存,避免高温或冷冻。
3.使用前必须观察疫苗悬液有无异常。
4.疫苗使用后,残余物需要安全处理。
九、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略有红肿和疼痛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几天后自行消退。
2.极少数个体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十、贮藏方法:本疫苗需在2-8℃的温度下储存,避免冷冻。
避免阳光直射,并严禁冻结。
十一、有效期:有效期为12个月,过期疫苗禁止使用。
十二、包装规格:本疫苗规格包括20mL、50 mL、100 mL三种,根据动物头数和接种计划选择适当包装规格。
十三、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接种操作,避免使用与有效期已过的疫苗。
2.孕畜或生病动物禁止接种,建议在健康时期进行接种。
3.不同动物品种和年龄可能需要不同剂量的接种,根据相关指引调整剂量。
4.接种后需要做好环境和场所的卫生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接种疫苗后,动物可能会出现部分不良反应,如食欲下降、体温升高等,应密切观察动物情况。
中牧口蹄疫疫苗是目前应对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保护畜牧业的稳定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接种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注意接种时间和剂量,并随时观察动物的反应和情况。
口蹄疫灭活苗
1、口蹄疫疫苗的特性:疫苗应为乳状液,允许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状液柱分层,若遇此可轻轻振摇,使乳状液恢复均匀后使用。
若遇破乳或超过规定的分层(水相泌出按规程规定不能超过1/10)则不能使用。
疫苗应在2~8℃下避光保存,严防冻结。
2、口蹄疫疫苗的使用方法:口蹄疫苗宜耳后肌肉注射,2-4周龄猪应使用2.5厘米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猪使用4厘米长的18号针头。
3、口蹄疫疫苗的用量:猪使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口蹄一针灵时,其用量为体重50公斤以上猪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3毫升,体重25-50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2毫升,体重10-25公斤猪只每头肌肉注射1毫升。
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
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4、使用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疫苗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对有病,瘦弱,临产(10~15天)或吃奶的,不足月龄的牲畜不予注射,待病畜康复,母猪产后或乳猪断奶后再按规程补注。
接种动物应处于休息、安静条件下并保持清洁干净。
非疫区的牲畜,于注射后28天方可运输。
疫苗注射前要充分摇均,瓶口消毒后再启封。
启封后的疫苗最好当天用完,未用完的要用蜡封闭针孔贮存2~8℃处,可第二天用,第二天用不完的疫苗不可再用,以免发生失效或引起牲畜不良反应。
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并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不可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接种时针头逐头更换,要一畜一个针头。
更不得一只注射器供两种疫苗混用。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注射部位剪毛后用70%-75%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要过浅;切不可注入脂肪或皮下。
若注射剂量大,最好分点注射。
注射疫苗后要注意观察畜体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牲畜可能出现减食,呕吐,轻度体温反应,这为正常现象,一般2~3天便可自愈;如出现呼吸困难,循环障碍,畜体僵直或休克,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解救。
对因注射肾上腺素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假死,僵直,休克的牲畜应及时抢救,对症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口蹄疫疫苗同时,不能注射其它疫苗。
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人员要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等药品,以防不测。
接种后加强对动物的饲
养管理。
停食或减食1-2天属正常反应。
少数牲畜因品种、个体状况原因可能出现疫苗过敏反应,应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大中猪1ml)或其它办法急救治疗,以减少损失。
5、接受免疫后免疫期6个月。
猪得了口蹄疫经过消毒处理自然康复14天获得抗体,28天最高,免疫期长一点,6个月以上。
6、母猪在怀孕后期注射O型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有时会造成流产或死胎。
免疫:育肥猪,生后30~40日龄首免,肌注,后海穴注射;60~70日龄二免,肌注,后海穴注射。
种公猪,每年2次。
种母猪,分娩前1.5个月接种。
乳猪断奶后首免:猪瘟+口蹄疫的免疫接种
50-60日龄,猪瘟+口蹄疫的二免
70-80日龄,口蹄疫三免。
接种后的猪如仍受感染,为疫苗问题:或失效,或病毒类型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