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吴玉梅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再加上传统教学中“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呢?一、兴趣引路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并对这首词产生了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
二、创设意境法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所展示的内在意蕴。
1.意境再现法占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比如在《天净沙秋思》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也就是九个意象。
那么这九个意象是怎样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笔者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
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
这样学生便从中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艺术享受。
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了事,那么这道精神大餐,无疑就变成白开水一杯。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之我见一、注重情感体验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精致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经验。
我在教学过程中,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古诗词。
在教学《静夜思》时,我会让学生想象一个安静的夜晚,感受月光的明亮和孤寂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启发学生思考古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被人们喜爱,是因为诗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所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会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春天的气息?为什么春风能吹醒大地?通过这样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古诗词的韵律和音韵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配乐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音韵,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喜爱和感情。
四、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言文学的瑰宝。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会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兴趣,让他们通过模仿、创作,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在学习过一些古诗词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在模仿中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五、结合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我还会结合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在开展社团活动中,我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朗诵、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
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
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
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1.读准节奏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
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
2.读出韵律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
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
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
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就了然于胸了。
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
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
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
古人有言日:“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们以简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生活、自然、人情的感悟与思考。
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古诗之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点,谈一下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小学古诗教学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我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配上美妙的朗诵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静夜思》时,会配上夜晚星空的图片和夜晚的音乐,结合李白的情感和写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
我也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古诗的情感和理解,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对古诗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古诗成为他们情感世界的一部分。
小学古诗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上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教学。
在我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古诗来进行教学。
如果学生对自然比较感兴趣,我会选用有关自然景物的古诗来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对古代故事比较感兴趣,我会选择有关历史传说的古诗来进行教学。
我还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比如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真正通过古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古诗教学要贯彻“循循善诱”的原则。
古诗教学是一个启发学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感悟,通过细致的引导,让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领悟美。
在我教学中,我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深入地思考,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悟去理解古诗。
在课堂上,我会问学生:“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用了这样的词句?你觉得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意境?”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去感悟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代的诗词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认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辨能力和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欣赏和创造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能力,而古诗词正是中国古代人民以审美的角度表达和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欣赏到那些具有美学意义的作品,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古诗词具有高度浓缩的特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文字里发现更多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古诗词通常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品味古诗词,掌握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应当贯穿整个学期,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目标。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古诗词作品。
可以从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对于难度较大的古诗词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浅显、表达清晰的作品,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欣赏其中的美。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进一步挖掘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从字词的含义、句法的特点、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古诗词教学应当强调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诗词的联想和感悟,引导学生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情感转化、情感共鸣等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共鸣,使其在情感体验中培养对诗词的喜爱和兴趣。
古诗词教学应当与当代生活相结合。
古诗词虽然源远流长,但其精华之处正是能够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寄托着人们共同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通过与节日、自然景观、人物故事等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对生活的启迪和引领。
古诗词教学应当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目标。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古诗词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同时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领悟和欣赏古诗词的美。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学科的整体水平。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见解。
古诗词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放在首位。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对各种文学形式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有着深远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精炼而美妙的语言往往能够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分享他们对古诗词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通过与古诗词的亲密接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
古诗词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作者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并深入品味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结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学生可以学到许多有关写作的技巧和经验。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培养他们独特的文学创造力和写作风格。
通过创作古体诗、律诗,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古诗词教学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
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文化意识和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只有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兴趣,并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心得)之教学古诗词之我见语文论文之教学古诗词之我见李玉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
而学校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让学校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同学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行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的。
在如何较好学校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几点阅历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同学绽开联想和想象在学校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同学领悟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同学绽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
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肯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静静地发生变化。
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同学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同学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很奇妙的笔法。
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绿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
推想出写的就是柳。
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由于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
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气。
二、音乐画画协作,创设意境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宠爱。
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同学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启发同学思维,发挥同学想象,加深同学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唱歌,能让同学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宏伟悲壮。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陶冶情操,熏陶品格,而且也有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见解。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情深受人们喜爱,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修辞技巧,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古诗词也是文学艺术的典范,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精髓,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内化,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作者的背景,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与思想,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受古诗词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增强人文情怀,提升历史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从而使古诗词教学真正发挥其育人的作用。
希望未来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投入让古诗词的魅力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古诗文教学之我见古诗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品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渊源和规律,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效果。
我浅谈一下自己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见解及做法.一、通晓大意,熟读成诵。
受时空限制,古诗文中的语言特点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已不常见,要让学生脱离今天的语言生活习惯,去理解古诗文的含义无疑“邯郸学步”。
所以现在的古诗文的学习首先应让学生依照当今的语言习惯去“一知半解”式的理解。
其次,鉴于古诗文语言简洁工整易于朗读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熟读成诵至于准确的认识可以随着他们将来的学识扩充,阅历丰富之后“全知全解”。
二、知人论世,深化认识。
文、史、哲不分家,古诗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政治思想,可以深化学生对古诗文的认识。
例如《孟子二章》,如果学生不了解孟子的身世、思想,对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主题就会局限为“用兵之道”。
但是如果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就会升化认识,了解文章的主旨是讲“治国之道”,或者是讲“施仁政”的重要性。
三、联系比较,经世致用。
古诗文虽然篇章繁杂,但是学习过程中只要善于联系比较,细心梳理,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
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两篇文章从体裁、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都有密切联系。
他们二人都是因“庆历新政”而同时受贬的,更有趣的是这两篇文章都时受贬后第二年写的--即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所以:“公元1046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或许是极为寻常的一年,但是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确实不同凡响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两篇千古奇文横空出世。
”这样的引导启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两篇风格不同的文章产生了近距离的联系。
古诗文教学除了运用得法,善于比较而外,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是“经世致用”。
今天生活中的学生遭遇某个场面、情景,要善于联系古诗文中的意境。
古典诗歌教学现象之我见古典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古典诗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
但是当下却出现中学生感到古典诗词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课堂枯燥,学习古典诗歌味同嚼蜡的现象。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产生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现简要分析一下。
一、原因分析1.行为主义教学的存在我们现在的诗词教学中还存在行为主义教学。
所谓行为主义教学就是简单把教学理解为“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他们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只需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和机械地做题,诗的美感荡然无存。
2.教学方式的死板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式的死板现象。
不少教师在教古典诗词时,篇篇逐句逐字的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把一堂古诗词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功利主义思想的存在“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
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考试得分,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变得功利、浮躁。
甚至一些教师也变得功利,教古典诗词只为让学生多考一点分,抛弃诗词教学的本质和核心。
4.学生的畏难心理一部分高中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存在着畏难情绪,总认为“长一点的诗歌,学习来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
”特别理科班的男生害怕背诵古诗词。
二方法策略1.注重方法指导,扫除心理障碍学生怕古诗词,不想学习古诗词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去解读古诗词,这就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应会读背,学会知人论世,学会品诗,学会自主阅读,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阅读、鉴赏古诗词能力,从而达到“温柔敦厚,诗教也。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以情境体验为主。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生活体验,要想让学生真正领会古诗词的内涵,就需要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风景来感悟古诗词中对自然的赞美,通过体验友情、爱情、家国情怀等来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抒发。
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各种情境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古诗词。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共鸣。
古诗词中的情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情感、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而这些情感与学生的成长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我会让学生从自身的情感经历中找到共鸣点,引导他们去感受和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
我会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内涵。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强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古人创作古诗词的情景、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通过模仿古诗词的格律和意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人民对生活、情感、理想的向往和表达。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我会将古诗词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化内涵等,从而真正领会古诗词的深刻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古诗词,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相同点
1.注重有感情的诵读,感爱古诗文特有的芳香。
这里既要体现教师引导性诵读的主导地位,也要体现学生学读并徜徉其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一种书声琅琅的氛围。
2.注重有重点的品读,品味其形式和内容之美。
此“重点”是指关键所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
课文所选古诗文其优美自不待言,而不遗余力地全方位的讲解亦不足取。
绘画讲究留白,而授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注重情感的渗透,输导主流价值取向。
这是古诗文包括现代文教学都应注重的一点。
学以致用不只是使用所学的知识,更是丰富师生的思想以指导实际行动。
教出有知识的学生不足为奇,而教出有知识有思想有境界的学生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不同点
1.古诗一般以“意境”取胜,而古文一般以“内容”取胜。
在教授古诗时就要分析其意,让学生进入其境;教授古文时则在注重文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形式之奇及内容之美。
2.古诗比古文更精练,更含蓄,更适合熟读成诵。
回想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可谓学了不少的东西,可始终和自己的血液在一起流淌的依然是古诗文,尤其是古诗。
3.在授课的取舍度上古文比古诗要大。
讲授古文如果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时间也是不允许的,所以要精心备课,细心取舍。
而古诗则不然,其一般短小精悍,如有必要还应在课堂上扩充一些课外的内容以加深理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在教学中的见解是,要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诗词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美感体验。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鉴赏和背诵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通过欣赏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精湛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嗅觉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代诗词是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我会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了解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
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比如韵律、形象和意境,让他们能够从中领略到作者的才情和哲理,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代诗词是写作的典范,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模仿古诗词的写作风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古诗词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还会通过古诗词的背诵和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品质。
古诗词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我会亲自搜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古诗词,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和表达方式去理解和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诗词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精神。
古典诗歌教学之我见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韵律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
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
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
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
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1.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
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
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
2.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
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
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
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就了然于胸了。
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
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
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
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
丰富生动的意象经过诗人的妙笔,就会营造出种种令人心醉神迷意境。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
“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
具体方法如下:
2.1风景再造法。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
2.2创设意境法。
古典诗歌有优美的意境。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要求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
学生沉浸在诗的氛围之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若能从以上这些方面进行把握,语文教学定能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并且通过对古典诗词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