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述与实例介绍_李百战
- 格式:pdf
- 大小:6.99 MB
- 文档页数:6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分为萌芽、发展初期、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并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绿色建筑的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日趋严峻,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制造者必然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在此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那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呢?归纳起来绿色建筑具有人居环境健康舒适、建筑低能耗,利于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状况1.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60年代以前的生态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气候的关注。
1963年,维克多奥戈雅《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概括总结了60年代以前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域关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气候地方主义”设计理论与方法。
60年代,美籍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保罗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概念综合在一起,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arology)新理念,使得人们对建筑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建筑领域的生态意识逐渐被唤醒。
2.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90年代)20世纪70年代,面对日趋恶化的生存条件和能源危机,尤其是阿拉伯石油公司石油禁运事件发生之后更是激发了工业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兴趣,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
80年代开始,建筑们就将目光逐渐聚焦在了建筑的历史性和地区性。
他们基于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经济状况、技术水平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因素,来研究和设计人类的生存空间。
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关于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发展又有了新的进展。
1990年,英国率先制定了世界首个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1992年,在巴西的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并首次提出了绿色建筑概念。
3.蓬勃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21世纪,绿色建筑迎来了它的蓬勃兴盛期,他的内涵与外延获到了极大的丰富。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通过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过程中考虑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建筑。
绿色建筑注重节能、节水、节地、减少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建筑设计和实践。
下面将以国内外的两个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国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位于美国纽约的一栋建筑物,名为“纽约北极圈绿色住宅大楼”。
这座住宅大楼是由沙恩伯格・莫斯科维茨・卡尼克・拉登联合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它采用了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使其能够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更加出色。
首先,该住宅大楼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洗衣、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其次,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整栋大楼提供能源,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再来看国内的绿色建筑案例。
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中国馆”是一座以绿色建筑为设计理念的建筑。
该建筑的外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同时内部结构和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首先,该建筑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回收系统,充分利用雨水和洗澡水等资源,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使用,实现了节水的目的。
其次,该建筑还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太阳能的利用,在不增加额外能源消耗的情况下,为建筑提供能源。
此外,该建筑还使用了双层玻璃和隔热材料,提高了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了对空调和供暖设备的需求,实现了能源的节约。
综上所述,这两个绿色建筑案例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实践。
它们通过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提高了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这些绿色建筑案例还通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升了住户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括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
这绿色建筑啊,就像是大自然在城市里种下的一个个小种子,慢慢发芽长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多新鲜玩意儿呢。
先说说欧洲吧。
欧洲很多国家在绿色建筑这方面就像是走在时尚前沿的潮人一样。
我听说啊,在德国有一些房子,那简直就是绿色的小城堡。
它们的屋顶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远远看去,就像给房子戴了一顶超级大的绿帽子,哈哈。
这些绿色屋顶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哦。
夏天的时候,太阳像个大火球烤着大地,但是有了这层绿色的“帽子”,房子里面就凉快多了,就像躲在大树底下乘凉似的。
而且啊,这些植物还能吸收雨水,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海绵宝宝,把雨水都储存起来,这样就不会一下雨就到处积水啦。
再说说法国,法国的建筑有时候就像一个优雅的舞者,在环保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法国有一些建筑会利用太阳能板,那些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片片蓝色的宝石。
这些太阳能板把阳光收集起来,变成电能,就像变魔术一样。
也许你会问,那阴天怎么办呢?嗯,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人家也有办法。
他们会有一些储存电能的设备,就像小松鼠储存坚果一样,把晴天收集到的多余电能存起来,等到阴天的时候再用。
北欧那边也很厉害呢。
北欧的冬天冷得像冰窖一样,但是他们的绿色建筑却能在寒冷中绽放温暖。
我看过一个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说在挪威有一个小村庄里的房子。
那些房子的墙壁厚得像城墙一样,而且用的材料都是特别保暖的。
房子的窗户也很特别,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阳光捕捉器,白天的时候能让阳光最大程度地照进屋里,晚上又能把热量牢牢地锁在屋里。
这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超级保暖的羽绒服,住在里面可舒服了。
而且啊,他们还会利用当地的木材,这些木材就像是从森林里走来的小精灵,带着大自然的气息,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中,既环保又美观。
美国呢,那可是个大国,在绿色建筑方面也是花样百出。
有些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变形金刚,看起来很酷炫。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因素,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1. The Edge(荷兰)The Edge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办公楼,被认为是全球最可持续的办公楼之一、该建筑使用大量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
建筑采用智能化的系统管理照明、供暖和通风,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该建筑还实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2.花博园(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在上海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花博园,以展示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
花博园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可再生材料,如竹材和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此外,花博园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3. One Central Park(澳大利亚)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是一个混合用途的建筑项目,包括公寓、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例如使用自然通风和天窗以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照明的需求。
建筑外墙安装了垂直花园,提供了额外的隔热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此外,建筑还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4. Bullitt Center(美国)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Bullitt Center是一座办公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该建筑的设计考虑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建筑使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系统和再生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如优化采光和通风,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
这些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证明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案例也为其他建筑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启示。
1、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绿色建筑科技馆位于中国·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3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79平方米。
科技馆设计建设依靠英国德·蒙特福特大学、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团队,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系统,其中包括:被动式通风系统,尽可能多地利用屋顶自然采光和不需要耗能的日光照明系统,设计中使建筑向南倾斜形成建筑自遮阳系统,使用智能化自动调节的外遮阳通风百叶系统,环保合理的外围护系统,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系统;能源再生电梯系统等,都是可以大量普及推广的建筑节能技术。
同时,科技馆还采用了太阳能、风能、氢能发电系统。
先进的楼宇自控系统,可达到智能控制,根据室内的温度和环境质量,自动调节各种设备运行,分项计量各种设备能耗,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将根据这些实时测量情况对楼宇自控系统本身进行优化改进与研发。
此外,科技馆的建设还采用大量的节能环保材料,如建筑物南北立面、屋面采用的钛锌板,东西立面采用的陶土板,均属于可回收循环使用、自洁功能的绿色、环保型建材。
建筑物门窗采用的断桥隔热金属型材多腔密封窗框和高透光双银LE中空玻璃,使夏季窗户的得热量大大减少,空调负荷从基准建筑的41.71w/m2下降到了23.53w/m2。
科技馆采用集成的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节能环保建筑技术产品,示范并推广系列的节能、生态、智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列入建2、广东科学中心广东科学中心位于广州市大学城(番禺区小谷围岛西端),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
展馆整体建筑形象为“科技航母”,造型独特,气势恢宏。
从正面看,像一只灵动的科学“发现之眼”;侧面看,像一支整装待发的“舰队”;俯瞰整个建筑,酷似一朵盛开的木棉花。
它秉承“绿色建筑”的理念,注重节能技术的应用,在通风系统设计、建筑围护、空调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采取了多项节能措施,项目设计方案被建设部评为“绿色建筑十佳设计方案”;建设项目荣获“广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建设部“2007中国建筑节能年度代表工程”称号。
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1)国外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发展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的部分建筑师、生态学家开始从土生建筑、生物建筑、自维持建筑、共生建筑的研究实施,逐步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这一时期主要是由个别的专业人士研究推广。
到了1976年,绿色建筑的发展从个人行为上升到政府、个别国家上升到国际的层面。
当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了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目标。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正式提出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2)中国绿色建筑研究发展情况
我国是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社会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城市不断涌现大量的新建筑,在此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研究绿色建筑,这比国
外大约要晚10年到20年左右。
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同时在一些办公建筑、图书馆、住宅小区进行绿色建筑的实践。
2005年,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颁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
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绿色建筑的法规文件。
2006年,建设部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由上可知,中国绿色建筑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起点很高,中央政府把环保节能作为党和国家重要的纲领,直接由中央政府的部委牵头组织推进,因而进展较快,只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就从初步研究到有了具体的实施标准和细则。
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欧洲、美国、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受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影响,促使各国意识到自然能源消耗最多的建筑也应该是可持续的,建筑能耗问题开始备受关注,节能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节能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在20世纪60年代适时的被提出来。
但是绿色建筑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人类古代、近代和现代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的继承和发扬。
古代西方建筑思想主要体现在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
该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其中的许多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被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维特鲁威所主张的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的观点包含着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想。
如他所提出的“自然的适合”,即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思想;“与其建造其他装饰华丽的房间,不如建造对收获物能够致用的房舍”的建筑实用思想;“建造适于居住的健康住宅”思想,都对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8世纪到19世纪,由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出现了工业生产污染严重、城市卫生状况恶化、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等问题,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国、英国、法国等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活动,这一措施为解决当时的环境问题提供的重要的途径。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诸如城市公园与住宅联合开发模式、废弃地的恢复利用、注重植被生态调节功能等具有创新性的思想。
这一措施为在城市发展中被迫与自然隔离的人们创造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色建筑的思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合称为“生态建筑”,即“绿色建筑”,使人们对建筑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
真正的绿色建筑概念在这时才算是被提出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提出了人与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原则。
国外零碳建筑发展综述近年来,国外零碳建筑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零碳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目标。
在国外,零碳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界的热门话题,各种创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外零碳建筑注重建筑的能源效率。
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合理的朝向、采光和隔热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筑自身的能源消耗。
此外,一些国外零碳建筑还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国外零碳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环保性。
传统建筑材料,如水泥和钢材,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而国外零碳建筑使用了一些环保的材料,如再生材料和可降解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降低了建筑对环境的污染。
国外零碳建筑注重建筑的水资源管理。
在建筑设计中,雨水收集系统和灌溉系统被广泛应用。
通过收集雨水,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雨水,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减少排水系统的压力。
国外零碳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推动零碳建筑的发展。
这些政策和法规为零碳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总的来说,国外零碳建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外零碳建筑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零碳建筑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成本和技术难题。
因此,国外零碳建筑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建筑成为了近年来一个热门话题。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设、运营、拆除等全过程中,采用低能耗、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的建筑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减少影响,以及保障用户健康与舒适。
本文从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绿色建筑的实践案例等几个方面,探讨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西方世界在环保领域掀起了一股浪潮,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980年代,在美国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努力下,绿色建筑正式被提出,主要是由美国环保署提出总体框架。
21世纪初,随着政府的引导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有关绿色建筑的规划和标准。
绿色建筑的各种概念也逐渐完善和市场化。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绿色建筑权威认证标志有BREEAM、LEED、GREEN STAR等等。
2006年,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也制定出来,确定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基础技术的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实践案例绿色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至今为止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积极尝试绿色建筑,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案例。
1、德国柏林联邦建筑研究所德国柏林联邦建筑研究所于2003年建成,是一幢形状酷似海豹的绿色建筑。
这座建筑几乎无需任何能源支持就可以全年保持恒温。
该建筑的墙面以三层玻璃屏幕构成,其中外层是可折叠的遮阳板,可以调节光照和温度。
还有利用大量绿植进行空气交换的生态墙,以及地下管道系统,将建筑内的污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极大节约。
2、新加坡农业农村部大楼新加坡农业农村部大楼是2018年建成的一座,这座建筑采用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个感官的绿色设计,使它成为一座独特的绿色建筑。
在建筑中,采用大面积铝质百叶窗控制热通量、实现节能;巨型地下水库实现雨水的回收和产生环境效益;铝合金卷帘可随着光线变化而自动调节射线的强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