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

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

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
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

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练习

————————————————————————————————作者: ————————————————————————————————日期:

39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南昌调研)下表示意我国2017年春运迁出率/迁入率前十位城市(根据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制作)。下图为“我国2003~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图”。据此完成1~3题。

迁出率

广东省

深圳市

广东省

东莞市

广东省

中山市

广东省

佛山市

广东省

广州市迁入率

广东省

梅州市

河南省

周口市

广东省

茂名市

湖北省

黄冈市

安徽省

宿州市迁出率北京市

福建省

厦门市

江苏省

苏州市

上海市

浙江省

杭州市迁入率

安徽省

六安市

安徽省

安庆市

安徽省

滁州市

安徽省

亳州市

广西壮族自

治区贵港市

1.2017年全国春运大数据反映了( )

A.在广东省打工的安徽人最多

B.劳动力由广东向安徽转移

C.广东省人口返回安徽省最多

D.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多

2.推测2003~2016年间( )

A.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

B.沿海地区投资呈下降趋势

C.产值内陆地区超过沿海地区

D.全国投资呈下降趋势

3.材料反映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对我国产业的影响有( )

A.促进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B.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C.促进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 D.对我国产业转移没有影响

(2018·安庆模拟)外出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下图为我国近几年农民工数量增长情况分析。读图回答4~6题。

4.2012~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回落的原因可能是( )

①农村人口数量减少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增加

③城市就业机会减少④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收入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开二胎

D.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支出快速增加,净收入少

6.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仍然超过本地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那么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会给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最可能是()

A.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压力仍然很大

B.城市交通更加拥堵

C.农村出现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加

D.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2017·榆林模拟)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7.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

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读图,完成8~9题。

8.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9.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城市( )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示意2013~2015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

B.35~40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

C.儿童不迁移

D.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

11.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3.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二、综合题

14.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

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每年都有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老龄人口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北京2014年的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21.2%。

(1)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增长属于哪一种模式,分析说明这种模式具有什么特点及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015年2月某日外地进京人员前十位的来源城市

12 3 4 5 6 78910 城市保定天津上海西安郑州深圳太原南京济南沈阳

%

1

3.09 12.03 3.85 1.92

1.7

1.71 1.64 1.63 1.62 1.63

(2)据表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及成因。

(3)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请说出人口迁移给北京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精析

1.D 2.A 3.B [第1题,春运数据显示广东5座城市人口迁出率较高,说明广东5座城市外来劳动力多,春运返乡迁出率最高,D正确。第2题,图中数据显示沿海地区投资占全国比重在下降,说明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第3题,劳动力主要由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产业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劳动力的逆向迁移会导致内迁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阻碍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4.C 5.B 6.A [第4题,农村人口数量减少且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高,收入增加,导致农民工增速回落。城市的就业机会不会减少。第5题,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就近就业机会增多。第6题,外出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大,春节期间流动人口数量大,导致交通运输压力增大。] 7.A [由图示流动路径可知,成都流动人口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较多,成都流出人口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流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会高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春运后四川人口仍流出大于流入;人口流动不可能提高四川的环境承载力。] 8.A 9.D [第8题,人口倒挂区流动人口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说明工业发展迅速。第9题,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说明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10.D 11.D [第10题,结合图示可知,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较大;35~40岁迁移人口较多,性别比较大,女性人口迁移较少;30~52岁迁移人口中男性约是女性的1.4~2倍。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迁移人口中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多于女性,将使劳务输出省份的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12.D 13.A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迁移的人口中,以20~3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这种迁移最可能是经济因素引起的。第13题,图中乙年龄段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时,常常会将自己年幼的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甲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量较大,即这两者之间的迁移具有相关性。]

14.(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

(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

(3)提供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

15.(1)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有利影响:人口压力减小,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不利影响:劳动力相对短缺;养老负担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2)北京周边城市(保定和天津)占比最高,位置临近。其余前十位来源城市多位于东部地区或是省会城市。前十位来源城市的共同原因: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联系密切,经济活力强。

(3)增加劳动力供给(提供大量劳动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经济发展;老龄化速度减慢(减缓老龄化进程),缓解养老压力;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环境改善。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案例研究 ——以上海市人口迁移为例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戴艳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即人口迁移。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至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347.46万人,户籍人口总数为1419.36万人。但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上海是如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的人口过千万的大都市的呢? 上海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近现代的人口迁移。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上海市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分析上海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探究人口迁移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 一、解放前上海人口迁移(1843~1949年) 1、人口迁移的表现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上海在开埠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上海开埠时人口不足10万,开埠以后,人口迅猛增长,至1949年解放时,上海人口为520万。 1928年始,上海华界(租界以外的地区)开始有居民籍贯登记,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停止居民的籍贯登记。下图为1929~1936年上海市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海人口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2、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迁入人口中,以工商业者及小型个体业主为主,即多为经济活动人口。②流入上海市的以离上海近的江浙两省的人为最多,约占迁入总数的3/4(1949年上海市综合统计)。③出现大量来自海外的移民,主要有英、美、法、俄等国的移民。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本阶段,由于上海开埠,使上海成为我国中外贸易中心,此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的吸引。上海开埠,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如政治、交通、资金、技术等有利的条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

2013 高三地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 要点串讲 ②对迁入地的影响

A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B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③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状况 3.人口问题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①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叠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艾滋病呈蔓延之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 ②我国的人口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掌握以下四个城市相关要点 1.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称之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又称之为微观因素。下面以武汉市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专题五人口、城市、城乡规划

专题五人口、城市、城乡规划 一、知识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 A.约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C.约8亿一9亿D.约14亿-15亿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 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3~4 题: 3.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4.图中甲一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 相关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由人口流动产生的人口增长,叫人口的机械增长。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 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呈上升趋势 6.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7~8题:

7.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8.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图5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 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9-10题。 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 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1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 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备受关注。下面 图甲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 意图,图乙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 图。 据此回答11~13题。 11.图甲中P地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有所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18世纪80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读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4.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 )。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5.2014年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而图中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判断2005~2016年上海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平稳。第4题,总人口曲线与外来人口曲线的差值即为户籍人口数量,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才能使总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会使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第5题,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部分常住人口离开上海到其他地区谋生致使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C 4.D 5.B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交通方式,对解决“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提升卷(20210210162152)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提升卷 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44分) (2017 ?皖东联考)读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 1 ?下列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14岁人口比例1953?1964年递减 B. 0?14岁人口比例2000?2010年增加较慢 C. 15?64岁人口比例1964?1982年增加较快 D.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00?2010年增加最快 2. 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过快B .劳动力不足 C.文化素质偏低D .人口老龄化 (2017 ?陇西联考)读韩国1980?2005年不同年龄段生育率变化图,完成 每小题4分, 1?2题。 3?4题。 人口尅堆(万人1 人口 人口意截.414岁人.63岁且上人(万人) 口比例(%》口比M(%)

3. 此期间该国()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 影响贵州、湖南 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展夜均寒 (2017 ?成都二诊)读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 7?9题。 7?卧城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 A. 东部B .东南部 A. 各年龄段生育率均呈下降趋势 B .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C. 生育高峰年龄段发生明显变化 D .有推迟生育的趋势 4. 该国生育率变化将导致( A. 总人口数量减少 B .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C.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D .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201 7 ?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 图。读图完成5?6题。 ?- 7 6- ' FJrr K 常噸 £末 河 帕和- 江唏M "1O tffl r * -■a ?ir 宁 5. 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届我沟少 昼参夜少 居少夜直

2019年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五)Word版含答案

专题整合 (五) 、人口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人 口容量nn蛭济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 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个 警 戒 值 人口 合理容量4 遨、 利用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 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 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 口) 个 合 理 值 环境 承载力 环 亍 人口規摸 邙济规绘 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一- 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个 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警 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戒 的限制性因素值 历史时期不同,制 约因素也不一定相 同(不确定),故 具有不确定性;但 在具体时期,制约 因素相对不变的情 况下,可进行相对 定量的估计,即具 有相对确定性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一低一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 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一低一低”型 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一高一低”型T“高一低一高”型T“低一低一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综合题答题技巧10--人口变化和发展类

降龙十八掌10龙战于野---人口变化与发展类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杨开鸿 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要点: 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③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人口性别比失调,部分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3.我国劳动力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已经趋于缓慢下降,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技术型产业工人比例较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流动规模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例题1【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山区,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商品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制造中心。“义新欧”国际班列、“义南舟”出海通道、“义乌购”电商平台等举措为义乌发展再添新动力。义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37%,印度人是义乌外国人中最大的群体。 说明义乌吸引大量印度人流入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义乌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印度人口多,小商品市场广阔,(贸易额大)等。(每点1分) 例题2: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中图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练习题 一、单选题 爱尔兰(地理坐标北纬53度,西经8度)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全国绿树成荫,素有“翡翠岛国”之称,经济发达。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因病虫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兴修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如下图),图中痛苦的逃荒者无声地叙述者爱尔兰人曾经的悲惨经历。据此,回答下列题。 1.爱尔兰绿树成荫,其“树”最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草原 2.爱尔兰从1845年起的移民潮,其原因是() A. 战争因素 B. 文化因素 C. 自然灾害 D. 政治因素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家庭因素

4.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和城市

专题六人口和城市 考点一结合“综合思维”,从“人地协调观”角度 认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情报告]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时空分布规律、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区域图、文字材料为背景,侧重考查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 (2)B

1.巧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2.落实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考向1 人口性别结构 (2019·福建福州期末)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水平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D.生育政策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南亚某人口大国(乙

(浙江选考)201X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学案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 专题整合(五) 一、人口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 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 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 口)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历史时期不同, 制约因素也不一 定相同(不确定), 故具有不确定 性;但在具体时 期,制约因素相 对不变的情况 下,可进行相对 定量的估计,即 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 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 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 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 人口(最佳人口) 一 个 合 理 值 发 展 环境承载力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 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 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 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 的限制性因素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 关性表现 (1)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 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习题:专题八 人口与城市 (解析版)

专题八人口与城市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1950—205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曲线图(含预测)。回答下面三题。 1.(2019四川广元第三次适应性统考)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已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但80年代后期出生人数仍出现一个次高峰,主要的原因是() A.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B.多子多福生育观念 C.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成活率上升 D.6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数多 答案D读图可知,60年代的出生人数高峰期与80年代后期相差20余年。到了80年代后期,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已经到了婚育年龄,带来了出生人数次高峰。 2.(2019四川广元第三次适应性统考)在开放二孩政策的影响下,我国近年出现了一次出生人数小高峰。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实施时间可能是() A.2010年1月1日 B.2014年1月1日 C.2016年1月1日 D.2018年1月1日 答案C读图可知,自2010年以来,2016年出生的人口数量最多,据此判断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实施时间可能是2016年1月1日。

3.(2019四川广元第三次适应性统考)由图示信息可知() A.出生人数即将大幅度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C.人口死亡率即将持续下降 D.人口总数即将大幅度减少 答案A读图可知,出生人数即将大幅度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变化;从图示信息中看不出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我国人口总数仍在增加。 下表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前五位省区的排序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甲湖南广西湖北四川江西 乙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湖北 丙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 4.(2019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甲、乙、丙分别为() A.北京、上海、广州 B.广州、上海、北京 C.上海、广州、北京 D.北京、广州、上海 答案B北京、上海、广州社会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人们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往往就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据此可判断甲为广州,乙为上海,丙为北京。5.(2019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近年来,上述省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省区() A.产业结构调整 B.生育政策的变化 C.生态环境优良 D.农业专业化发展 答案A随着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加,一些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乡就业。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71班 授课老师:蔡小丽 授课时间:第12 周星期三第9 节 上课题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2 必修,2006年第1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P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实例,培养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事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手段开展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国内、外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因素,体会人口迁移的艰辛。 通过探讨“德国移民”,激发学生要尊重民工,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三、课型: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小黑板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课与新课导入 【讲述】在上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上一节课的内容跟这节课的有很大的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口迁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划分,可分为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永久迁移和季节迁移。 【提问】按照迁移方式划分,又可分为什么形式? 【学生回答】自发迁移和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和集体迁移,自愿迁移和被迫迁移。 【提问】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 【学生回答】可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讲述】很好,上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情况。那么,这一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二)讲授新课

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语文

2019年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 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上海金融学院 20 13 ——20 14 学年第一学期 《人口社会学》课程代码:532209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1 班姓名毛奕琳学号 2013137106 成绩_________ 答题纸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的人口迁移从古至今分为若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人口迁移活动日趋活跃,而伴随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受到计划时代户籍制度和市场化的双重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体制的牵制,反而言之,大量人口的定向流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上,两者呈相辅相成关系,所以人口迁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关键词:历史诱因;城市向心力;时代性特征;经济主导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研究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通常受到地理环境、战乱和政策的影响,可以大致地分为三个关键性的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可以大致观察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根据历史的推测,秦国建立之前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最适宜人类的生存和繁殖,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当时中国的很大一批人口,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地理知识有限,缺乏人口迁移的诱因,人口迁移的速度相当缓慢。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秦朝至元末)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一时期正是转乱纷飞的高峰时期,密度大、时间长的战争从而导致了人口迁移在当时十分集中。“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关键导火索。以北宋末年为转折点的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1~2题。 1.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水利工程建设 C.道路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判断,人口迁移是向两侧迁出,迁出的地区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地区,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水利工程的建设。第2题,从图中不能看出迁移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从箭头指向看,人口移动距离以短距离迁移居多。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靠两侧就近安置。 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曲线图”。据图回答3~4题。 3.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

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 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 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4.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 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广东经济增长快,就业机会多,对外吸引力大,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东北经济下滑,人口外迁现象突出,青少年儿童比例会下降,人口增长率会下降;影响人口模式变化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并不会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也不会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第4题,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广东,据图分析人口大量迁入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作业手册 专题限时集训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专题限时集训(六)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图Z6-1中的图(a)为我国某地区,图(b)为世界某岛国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a) (b) 图Z6-1 1.与图(b)中岛国相比,图(a)所示区域( ) A.人口密度小,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慢 B.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C.河流总长度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D.石油加工工业更发达,发展条件更优越 2.水资源紧张是困扰该岛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该岛国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①年降水量十分稀少②国土面积小,使得河流短小,淡水的储存条件差③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变化很不均匀④人口急增与经济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 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② 图Z6-2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图上方为正北方。读图,回答3~4题。 图Z6-2 3.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风 D.东北风 4.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下图为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表。据此回答5~6题。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 波兰15 87 西班牙15 113 白俄罗斯15 93 匈牙利15 107

5.四国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包括 ①劳动力短缺②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加重③死亡率回升,人口负增长④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沪宁交通走廊与城市扩展关系图(图Z6-3),回答7~8题。 图Z6-3 7.如图所示,城市扩张的特点主要是( ) A.沿主要交通线扩展 B.垂直于主要交通线扩展 C.以老城区为中心,均衡扩展 D.向郊区航空中心扩展 8.图示城市扩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城市规模过大 B.人口过于密集 C.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恶化 D.城市连接成片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图Z6-4),回答9~10题。 图Z6-4 9.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10.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强化练(20210211195509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 专题整合强化练 匂中低档不丢分 (2017 ?余杭联考)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快 B.人口素质低 C.人口老龄化 D.就业压力大 2. 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淡水匮乏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980年本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了7%且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即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该国1980年就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该国为发达国家,在亚洲只有日本符合该情况。 与俄罗斯相比,其资源环境问题中能源短缺问题最为突出。 (2018 ?浙江台州教学评估)读“历史上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数据统计表”,完 成3?4题。 3. 甲、乙、丙、丁分别为()

A.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

B.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C.大洋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D.北美洲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4. 关于表中四个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一人口容量先变小后变大 B. 乙一生产力水平先变低后变高 C. 丙一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D. 丁一环境恶化导致承载力下降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结合图中表格数据可知,甲大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最大,应该为亚洲, 乙次之,应该为非洲;丙大洲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而且所占比例较小, 应该为北 美洲,丁大洲的世界人口所占比重最小, 而且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应该为大洋洲,故答案选 A 项。第4题,人口容量受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等的影响。甲为亚洲,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口容量逐渐变大, A 错误;乙大洲为非洲,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生产力也在不断发展, B 错误;丙大洲 为北美洲,人口的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C 正确; 丁为大洋洲,属于发达地区,科技发达,资源丰富,承载力变化不明显, D 错误。 (2017 ?绍兴调研)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放开二孩政策。下图为“四个地区 2013年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0-14^ T 5?与我国目前人口统计情况最相似的是 ( ) A. 甲 B.乙 C.丙 D. 丁 制及tl 上 IHI 0 用34 右J 也皿 I-1_ L 女的知 ± 75-79 -1 硝* S5-59 J 舶-鶴 宅订立 5 ----- 曲 Y4 1 ; ? : I 2肝辭 1 ― 15-I 4? INI4 片 ,| (%) 6 4 2 ( )2 4 6(%) 砧岁及以上 年龄(妁 占总人【I 的口莎 比 乙 0 20 4() 60 i IKK 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