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指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和评定时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材料的抗压能力,这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以及混凝土抗折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
其中,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压力时的抵抗力,一般用于评估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混凝土抗折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一般用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2. 试样制备和养护:制备符合规定尺寸和比例的试样,并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试样的养护;3. 抗压强度评定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规定,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
混凝土抗折强度检验和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抗折强度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抗折试验;2. 试样制备和养护:制备符合规定尺寸和比例的试样,并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试样的养护;3. 抗折强度评定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规定,评定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和使用。
各国和地区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在中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建筑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和《建筑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技术规程》(GB/T 50080-2002)。
总而言之,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对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进行检验和评定时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旨在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和评定。
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标准。
2.混凝土强度测试方法混凝土强度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非破坏性试验和破坏性试验。
其中,非破坏性试验主要用于检验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而破坏性试验则用于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包括超声波检验、电阻率检验、渗透率检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混凝土的表面或测量混凝土的声波、电阻等物理特性,来推断混凝土的强度。
破坏性试验方法主要包括施加压力检验、拉力检验、弯曲检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需要对混凝土进行破坏性测试,通常会在混凝土上施加一定的力或弯曲混凝土,然后通过测量样品的变形和破坏情况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3.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标准,二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评定标准。
3.1 抗压强度评定标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是指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对混凝土样品进行破坏性试验,通过测量样品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根据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评定:•每个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应进行6个样品的试验。
•每个样品的试验结果应取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抗压强度值。
•每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所有样品强度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评定。
3.2 强度等级评定标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的方法,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和其它技术指标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根据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和GB/T 50082-2009《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允许偏差》的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评定:•每个等级的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值范围。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混凝土是建筑和工程领域的基础材料,其强度评定是指确定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其主要标准包括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
抗拔强度、拉伸强度等。
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评定达到设计要求时,抗压强度不能少于
C20,抗拉强度不能少于2.0MPa,抗剪强度不能少于3.0MPa,抗拔强
度不能少于0.6MPa,抗折强度不能少于1.0MPa。
另外,混凝土的强度评定还会受到热变形、凝固收缩、线性变形、弹性模量和耐久性等等的影响,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混凝土强度评定采用实验室抗压测定法,压实程度符合相应规范
要求。
通常在混凝土配合比凝固之前进行抗压试验,原理是将混凝土
在三轴施加压力,当抗压强度达到设定值时,试件就会破坏。
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和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其结构牢固、稳定、安全,以及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为其他建筑物的修建提供保障。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一、概述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评估混凝土性能的有效依据,它决定了混凝土是否能够符合用途规定的要求。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的混凝土强度的定量标准,历史悠久,发展技术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混凝土强度检测评定标准一般包括力学性能指标、剪切性能指标、抗压性能指标、抗拉性能指标、耐久性能指标以及料配比性能指标。
2、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抗切强度等性能指标,它们反映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与受力效应的稳定程度。
3、剪切性能指标:指的是混凝土的压弯曲率、圆弧曲率、拉伸曲率等性能指标,反映混凝土在施加剪切载荷时所产生的剪切变形量。
4、抗压性能指标:指混凝土在施加抗压载荷时所受的压力,以及混凝土承载抗压载荷时所产生的变形。
5、抗拉性能指标:指施加拉力时,混凝土应力及变形状态,以及其承载现象和特性,可以反映出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6、耐久性能指标:反映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主要指标有抗弯耐久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混凝土的抗湿性能及抗冻性能;热变形耐久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混凝土限制热膨胀及热裂纹的能力;抗气候耐久性能指标,用于反映混凝土的耐温抗久化性能。
7、料配比性能指标:性能指标主要由混凝土的结构成分以及进行配料时使用的原料构成,比如膨胀剂、粉煤灰、矿物混凝土等,以及混凝土料配比与加工。
三、检验方法1、实验室抗压强度检测:这是检测混凝土强度的一种小型实验室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利用水泥架和压力机,产生压力,以判断混凝土压入抗压强度的水平。
2、室外温度考核:采用特殊抗压强度检测器,利用可视化仪器,以确定室外混凝土样本受外界低温影响时形成的强度变化,以判断混凝土是否能够满足耐冻条件。
3、其他技术检测:采用非破坏性检测(NDT)等技术,通过使用近红外技术、电阻应变测量技术等技术,可以检测不同部分的拉应力、抗压强度变化情况,测试混凝土的内模情况。
建设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建设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一、前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的强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建设部对于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部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重视建设部作为我国建筑领域的相关主管部门,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承担着承重和支撑的作用,因此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尤为关键。
建设部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不断完善和更新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以适应不同建筑工程的需求,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执行和监督。
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建设部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检验方法:建设部要求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必须严格遵守标准的检验方法,包括取样、试块制作、试块养护、试块强度测试等步骤,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评定标准:建设部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标准要求严格,根据不同的工程等级和用途,制定相对应的强度评定标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工程需要。
3. 监督检验:建设部要求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抽查,确保检验工作的规范和及时性,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我认为建设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定,有力地保障了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建设部的强制性执行和严格的监督检查也确保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工作的有效进行,为建筑工程的安全保驾护航。
建设部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重视和严格要求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可依赖的标准和指导。
相信在建设部的不懈努力下,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建设部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重视和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强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是指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强度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混凝土制品质量进行评估的一套标准。
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材料能够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试验方法:混凝土的强度测试通常采用压力试验,即将试样放入压力试验机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试样的抗压强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圆柱体试验和立方体试验。
两者试样形状不同,但试验原理相同。
2. 试验标准:混凝土强度的评定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
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国家标准GB/T 5008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规定了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
3. 试样制备:混凝土试样的制备对评定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
试样的制备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水泥、砂子和骨料,并控制好水胶比。
制备完成后的试样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时间,通常需要28天的时间进行养护。
4. 评定标准:评定混凝土强度时需要将测得的试样抗压强度与标准进行对比。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会给出不同等级的强度要求,如C15、C25、C30、C35等,这些等级代表了不同的抗压强度要求。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评估混凝土制品的质量,并为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标准化的评定过程可以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混凝土强度评价的影响,确保混凝土制品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的制定也可以促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 一般要求(一)砼的强弱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二)砼混凝土承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三)砼不应有收缩裂缝。
(四)砼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尤其是抗渗性和耐久性。
2 抗压强度(一)试块制作:用施工时所使用的配合比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试块,将其恰当地处理(如浇注、压实、无气孔充填等),也可以用已确定配合比的试块。
(二)试验要求:试验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块的抗压强度等。
3 抗折强度(一)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试验温度不低于10℃,湿度不超过85%。
(二)试验要求:验收试验砼抗折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
4 抗渗性(一)试验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
(二)试验要求:验收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1)评定砼的抗渗性时,每个试块的损失率不能超过设计值的规定;(2)若在测定抗渗性时,试块实测值超过计算值50%以内,则该块砼可以认为达到抗渗要求。
5 耐久性(一)试验要求:耐久性是指砼混凝土抗耐诱导剂、抗高温、抗冻融、抗风化、抗水侵蚀等损坏影响力的整体能力,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其的要求。
6 节能评定(一)砼混凝土的节能评定,包括砼混凝土的综合节能合格率和能源节约指标的验证,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节能评定标准》的要求。
(二)能源节约指标:节能评定的能源节约指标应根据加工过程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计算,如原材料、料斗、设备、外建设等。
7 其他检测项(一)砼混凝土的均化系数验证:为确保砼混凝土为均化浇筑,应检测砼混凝土的均化系数,均化系数是指验收砼混凝土抗压强度在试块数据间的变化率,此变化率应属于正常范围;(二)砼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用肉眼观察砼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是检查砼混凝土质量的一项重要方法,根据质量要求图可以对砼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视综合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当混凝土试件组数少于14组时,采用直接评定法。
①设计强度R,高于设计强度Rm,低于设计强度Rn。
②选择出大于R×1.15的强度试件,小于0.95R的强度试件,去掉。
③将剩余的试件计算出平均强度,这个强度就是评定强度。
2、当混凝土试件等于大于14组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①计算出标准差b;②查看变异系数(deta),如果deta≤0.06(即强度合格率大于94%)证明数据合理(否则数据离散率高,试验可靠度低);③用平均数(u-b)≥R判断合格,否则不合格举例C30的混凝土,强度分别为32,32,33,33,34,34,35,35,36,36.标准差是1.49. 平均值是34,把1.49和34带入公式就可以了,因为1.49小于2.5,所以带入公式的时候要选定2.5。
因为标准差小于2.5的话取值2.5MPa。
10组λ1取值1.15,λ2取值0.9这样你还不会算吗?以上计算公式中根号内的分母为n(即样本个数),因为真值通常是未知的,当测量次数无限大时,其平均值才等于真值,因此该公式适用于对总体的所有样本进行看你用哪种评定方式试件组数大于10组用统计法小于10组非统计法统计法强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标准值+&1*标准差强度最小值大于或等于&2*标准值非统计法强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15*标准值强度最小值大于或等于0.95*标准值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当混凝土试件组数少于14组时,采用直接评定法。
①设计强度R,高于设计强度Rm,低于设计强度Rn。
②选择出大于R×1.15的强度试件,小于0.95R的强度试件,去掉。
③将剩余的试件计算出平均强度,这个强度就是评定强度。
2、当混凝土试件等于大于14组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①计算出标准差b;②查看变异系数(deta),如果deta≤0.06(即强度合格率大于94%)证明数据合理(否则数据离散率高,试验可靠度低);③用平均数(u-b)≥R判断合格,否则不合格。
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一、引言。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
1. 抗压强度检验。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压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抗压强度检验是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基本方法之一。
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的规定进行检验,可以得到准确的抗压强度值。
2. 抗拉强度检验。
混凝土在受拉作用下的抵抗能力称为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检验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根据《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的要求进行检验,可以得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参数。
3. 剪切强度检验。
混凝土在受剪切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称为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检验是对混凝土抗剪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根据《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3-2009)进行检验,可以得到混凝土的剪切强度参数。
4. 弯曲强度检验。
混凝土在受弯曲作用下的抵抗能力称为弯曲强度。
弯曲强度检验是对混凝土抗弯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根据《混凝土抗弯强度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4-2009)进行检验,可以得到混凝土的弯曲强度参数。
三、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的意义。
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结构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可以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防止因混凝土强度不达标而导致的建筑物结构失稳。
其次,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可以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最后,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的执行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整体质量。
四、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的执行。
为了确保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混凝土工程建设、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混凝土强度检验的目的。
混凝土强度检验的目的在于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评定,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需要。
通过强度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质量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的方法。
1. 样品制备,混凝土强度检验的样品通常采用标准试块制备,制作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试块养护,制备完成的混凝土试块需要在养护室内进行标准养护,保证试块的强度发挥到最大。
3. 试块试验,试块养护结束后,进行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作为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依据。
三、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1. 设计要求,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的基准。
2. 标准规范,混凝土强度评定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 50081-2002)等。
3. 评定方法,混凝土强度评定可采用抗压强度试验、超声波检测、回弹法等方法,但需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评定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符合设计要求的可用于工程施工,不符合要求的需进行处理或调整。
四、混凝土强度检验的意义。
1. 保证工程质量,通过强度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质量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2. 提高工程效益,合理的强度评定标准能够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减少因混凝土质量问题带来的工程损失。
3. 规范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有利于规范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五、混凝土强度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样品制备,混凝土试块的制备应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避免因制备不当导致试块强度不准确。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指根据其强度检测报告,综合分析及评定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坝堤及其他等工程建设物的强度。
一、评价准则
1、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混凝土中骨料及其组成情况;
(2)混凝土搅拌机容积、电压、速度和温度;
(3)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
(4)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参数和标准;
(5)试件的形态及大小尺寸;
(6)抗压强度实验缺点及处理结果;
(7)混凝土能耐久性评定;
(8)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报告。
2、强度评定
评定的重点结构即混凝土及其配件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具体检测如下:
(1)混凝土水泥强度试验:混凝土强度计算按照规定无误进行,并且抗压强度获得好成绩,越大越好,满足设计要求;
(2)钢筋拉伸试验:骨材钢筋必须拉伸试验,试件的抗拉强度达到规定水平;
(4)粘结试验:按照规定无误进行试验,并获得良好的结果。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率计算,并且满足规范要求,是评价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性评价的基础。
2、根据实验结果评价混凝土力学性能,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受拉筋的抗拉强度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在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好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可靠性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要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耐磨性等。
4、在检验报告中,要比较全面地分析混凝土施工环境条件,以便对结构强度进行合理判断。
总之,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根据各项检测结果,综合评估混凝土的强度水平,此外,也要考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仔细分析施工环境条件,以便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估混凝土的强度水平。
混凝土检测评定标准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计)表示。
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试验方法在28d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应为5%。
3、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
一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4、混凝土的取样4.1 混凝土的取样,宜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评定方法要求制定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和相应的取样计划。
4.2 混凝土强度试样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4.3 试件的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2)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和100m时其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m时,每200m取样不应少于一次;4)对房屋建筑,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4.4 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满足本标准第5 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留置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
5、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5.1每次取样应至少制作一组标准养护试件。
5.2每组3个试件应由同一盘或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5.3 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成型方法及标准养护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规定。
5.4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其试件应先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然后应置入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两段养护时间的总和应为设计规定龄期。
6、混凝土试件的试验6.1 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执行。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是评定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强度检验评定。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标准和要求。
2. 强度检验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主要采用压力试验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2.1 破碎试验破碎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通过对混凝土试样施加压力,测得其破碎前的最大压力,从而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2.2 非破坏试验非破坏试验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超声波传播速度测试、回弹法和电阻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不破坏混凝土试样的情况下,间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3. 强度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3.1 压力强度等级压力强度等级是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指标,常用的等级包括C15、C20、C25等。
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强度要求,例如C15代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15MPa。
3.2 抗折强度抗折强度是评定混凝土抗弯性能的指标,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三点弯曲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
3.3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评定混凝土抗拉性能的指标,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直接拉力试验和间接拉力试验。
3.4 其他指标除了上述指标外,混凝土强度评定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指标,例如渗透性、冻融性能等。
4. 检验过程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时,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制备混凝土试样:按照标准规定的配合比和工艺要求,制备混凝土试样。
2.试样养护:将制备好的混凝土试样进行适当的养护,确保其具备检验所需的强度和性能。
3.进行强度检验: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混凝土的强度检验。
4.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评定和归档。
5. 结论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和可靠的重要依据。
通过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过程,可以准确评定混凝土的强度,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是用于评估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C30):这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通过将混凝土浇筑成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块,然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圆柱体抗压强度试验(C40):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类似,但试块的形状为圆柱形。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混凝土柱、桩等构件的强度进行检验。
3.梁抗弯强度试验(C50):这是一种用于检验混凝土梁、板等构件的抗弯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试件上施加弯曲力,测量试件在破坏前的最大弯曲应力,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4.抗拉强度试验(C60):这是一种用于检验混凝土构件的抗拉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试件上施加拉伸力,测量试件在破坏前的最大拉伸应力,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5.抗剪强度试验(C70):这是一种用于检验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试件上施加剪切力,测量试件在破坏前的最大剪切应力,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在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制作试件: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制作相应形状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
2.养护试件:将试件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养护,以确保试件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
3.进行试验: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对试件进行抗压、抗弯、抗拉或抗剪等试验。
4.记录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如试件尺寸、加载速度、最大应力等。
5.计算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6.评定标准:将计算结果与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混凝土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
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
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
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第3.0.3条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
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对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0.95;
二、对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1.05。
第3.0.4条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应考虑本标准第四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考虑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组数。
第3.0.5条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第3.0.6条当检验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的混凝土强度时,其试件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应与施工中采用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相同。
第四章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第一节统计方法评定
第4.1.1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能保持稳定时,应由连续的三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mfcu——同一验收批混
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fcu,k
(N/m㎡);σo——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fcu,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
第4.1.2条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根据前一个检验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数据,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Δfcu,i——第i批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m——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的数据总批数。
注:上述检验期不应超过三个月,且在该期间内强度数据的总批数不得少于15。
第4.1.3条当混凝土的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不能保持一致,且混凝土强度变异性不能保持稳定时,或在前一个检验期内的同一品种混凝土没有足够的数据用以确定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时,应由不少于10组的试件组成一个验收批,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式中:——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N/m㎡)。
当的计算值小于0.06fcu,k时,取=0.06fcu,k;λ1,λ2——合格判定系数,按表4.1.3取用。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表 4.1.3 第4.1.4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sfcu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 ㎡);n——一个验收批混凝土试件的组数。
第二节非统计方法评定第4.2.1条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所保留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第三节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判断第4.3.1条当检验结果能满足第4.1.1条或第4.1.3条或第4.2.1条的规定时,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不合格。
第4.3.2条由不合格批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或构件,应进行鉴定。
对不合格的结构或构件必须及时处理。
第4.3.3条当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
可采用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试件的方法或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或构件中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推定。
第4.3.4条结构或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以及施工期间需短暂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附录一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换算关系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的混凝土标号可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的换算附表 1.1 二、当按TJ10—74规范设计,在施工中按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先将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标号按附表1.1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以其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u,k(N/m㎡)按本标准第四章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按换算后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强度标准差采用插值法由附表2.1确定。
附录二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N/m㎡)附表 2.1 注: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
附录三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一)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可根据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百分率,按附表3.1划分。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附表 3.1 (二)在统计周期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和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的百分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m㎡);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N≥25;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o——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的组数。
(三)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δ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σ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m㎡)。
(四)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在混凝土搅拌地点连续地从15盘混凝土中分别取样,每盘混凝土试样各成型一组试件,根据试件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Δfcu,i——第i组三个试件强度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N/m㎡)。
2 当不能连续从15盘混凝土中取样时,盘内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进行统计,但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组,其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试件组
数。
附表四注:本标准中,混凝土强度的计量单位系按1kgf/c㎡≈0.1N/m㎡换算。
附录五本标准用词说明(一)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
人名单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无锡市住宅设计室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科研所北京市
第一建筑构件厂上海市混凝土制品一厂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科研所
沈阳市建
筑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