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液氨应急处置卡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2
氨水应急处置卡简介本文档提供了氨水应急处置卡的相关信息和指导。
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品,在使用和储存中可能发生泄漏或事故。
了解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对于处理这种情况至关重要。
危险特性- 氨水有刺激性气味,可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造成伤害。
- 氨水有腐蚀性,可能导致化学灼伤。
应急处置步骤1. 保护自身: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呼吸器等。
2. 确定泄漏源:查找泄漏来源,并尽可能停止泄露。
3. 隔离区域:立即将周围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确保不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和污染。
4. 通风:打开门窗,增强通风,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浓度。
5. 清除泄漏物:使用吸收剂或稀释剂将氨水泄漏物迅速吸收或稀释。
将液体收集到密封中,将固体收集并包装妥善处置。
6. 处理废物:正确处理氨水泄漏物和清理用具,遵守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7. 报告和记录: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置措施。
注意事项- 氨水泄漏后容易蒸发并形成易燃的氨气,避免明火和高温源。
- 避免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危险反应。
- 接触氨水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和眼睛,并寻求医疗帮助。
- 不要遗留泄漏物的残余物,必须妥善处置和处理。
以上是对氨水应急处置的基本指导,具体情况下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人员的建议。
---注意: 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务必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本文档内容是否准确需要根据被处理情况的具体情况进行确认。
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卡模板说明: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啤酒厂为代表,编制液氨行业应急处置卡模板。
企业应急处置卡模板主要分为:1、《主要负责人应急处置卡》包括应急总指挥、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等。
2、《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按照应急小组编制应急处置卡模板。
由技术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组成。
企业参照格式,根据企业应急预案内容制定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
在确保所有应急小组的功能都包括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适当增加或删减应急小组。
3、《典型作业风险应急处置模板》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卡,按照风险类型制定应急处置要点。
企业应充分结合实际,根据本企业各类岗位风险识别情况,将以上应急处置卡制作成口袋卡、口袋书或岗位现场看板等多种形式。
目录《主要负责人应急处置卡》 (1)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 (2)应急总指挥 (3)《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 (4)技术保障组 (4)抢险救灾组 (5)医疗救护组 (6)后勤保障组 (7)《典型作业风险应急处置卡模板》 (8)生产车间应急处置卡 (9)配电室应急处置卡 (11)制冷间应急处置卡 (12)有限空间应急处置卡 (14)储罐区应急处置卡 (15)《主要负责人应急处置卡》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应急总指挥《应急小组应急处置卡》技术保障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典型作业风险应急处置卡模板》啤酒厂主要风险类别:1、生产车间:火灾、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2、配电室:火灾、触电3、制冷间:氨中毒、冻伤4、有限空间:中毒窒息5、储罐区:中毒窒息(液氨泄漏)、灼烫、火灾主要风险类别包括:氨中毒、中毒窒息、冻伤、灼烫、火灾、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生产车间应急处置卡。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卡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卡响应程序发现情形(现象)包括液氨、柴油、酸碱、次氯酸等泄露或爆炸,锅炉发生爆炸、废气处理设施事故排放,废水处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水外泄,废水总排放口污染物超标,灰坝出现裂缝或溃坝,导致灰渣流入外界。
先期处置先巡操接到命令后,应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检查泄漏发生区域有无人员受伤,撤离无关人员,并向值长汇报,同时向公司安环部汇报。
灰坝巡视人员、集控副值或值班人员、就地人员均可担任责任人。
处置措施当发生事故时,应穿戴防护用品,赶往泄漏地点进行抢救。
根据泄漏部位,采取系统隔离措施,并命令泄漏区域无关人员撤离。
同时,实时向值长汇报现场泄漏、污染和风向情况。
针对不同的情形,应开启油罐消防喷淋系统,降温喷淋,就地手动启动泡沫灭火装置,关闭炉前燃油供油、回油手动总门,开启液氨消防喷淋系统,降温喷淋,检查废水泵运行正常等。
汇报应急响应当泄漏较大或污染比较严重时,应向安环部、发电部、设备部主任和公司领导汇报,通知值班或巡检人员到现场查看污染情况,切断污染源,命令消防队赶往现场抢险。
当液氨泄漏、着火时,应进行系统隔离后汇报。
当污染无法控制时,应对泄漏气体或污染因子进行周边监测,立即当地县应急中心等请求支援,上级应急预案启动,专业队伍到厂全力配合。
应急结束当污染源被控制,确认现场周边无污染隐患时,下令应急结束,各应急队伍现场和正常的生产循序。
在应急处置时,注意防止中毒、窒息、烧烫伤,及时将泄漏点进行隔离,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不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域。
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时注意防止中毒、窒息、烧烫伤;及时将泄漏点进行隔离,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不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域。
安全告知卡液氨有毒气体CAS:7664-41-7英文名:Ammonia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 危规号:23003外观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理化性质爆炸下限%(V/V):15 爆炸上限%(V/V):28相对密度(水=1):0.6103(20℃)(空气=1)0.6燃爆危险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能引起皮肤灼伤。
应急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溶液或大量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险,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青。
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车间卫生标准30 mg/m3检测浓度公司应急电话:。
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卡
危险性类别
有毒气体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
液氨Ammonia
NH3
CAS号:7664-41-7(无水)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凝固点(℃): -77.7℃沸点(℃):-33.5
相对密度(水=1):0.82/-79℃
爆炸上限[%(V/V)]:(20℃,101.325 KPa)15%~28%
爆炸下限[%(V/V)]:(20℃,101.325 KPa)15%
易燃性:易燃
危险特性常温下稳定,高温下(450℃~500℃)
分解成氢和氮。
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时可在
300℃分解。
在空气中连续接触火源或在N2O中可
燃烧爆炸。
在湿气环境下对铜、银、锡、锌及其
合金发生激烈作用,也能与钠、镁等金属反应。
氨可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氮、硝酸。
与酸或卤素反应激烈可能爆炸。
接触后表现
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
心、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
尿频、眩晕、窒息、胃痛、闭尿等症状。
慢
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
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
聋等。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目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
灼伤和糜烂。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
彻底冲洗。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
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
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
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废气用水吸收后用酸中和,再用水稀释,也可用水吸收后再用大量水稀释排出。
储罐区打开喷洒淋设施。
浓度
99.6~99.8%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消防救援大队
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消防中心:119
人民医院:120
风险因素液氨岗位操作
事故类型 1.储罐液位超限;2.储罐、阀门泄漏;3.管道破裂泄漏;4.误操作泄漏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